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09|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齐民要术》中的“杌”字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4 1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缪启愉校注的《齐民要术》,第五卷《種桑柘》中有一句:“春採者,必須長梯高机,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淨盡;要欲旦暮,而避熱時。”
其中有一个“机”字,查“机”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如下解释:
1.木名。桤木树。《山海经·北山经》:“ 單狐之山 多机木。” 郭璞 注:“机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 汉 扬雄 《蜀都赋》:“春机楊柳,褭弱蟬杪。”2.通“ 几 ”。几案,小桌子。用以搁置物件或倚靠。《易·涣》:“涣奔其机,悔亡。” 王弼 注:“承物者也。”《左传·昭公五年》:“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飲。”《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堆案盈机,不相酬答。” 吕延济 注:“机,案也。” 唐 李白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呼兒拂机霜刃揮,紅肥花落白雪霏。”
《齐民要术》中的“机”是用来踩踏采摘桑条的,自然是“几案”之类,不会是指一种树。
问题是,在有些版本里面,此处又作“長梯高杌”,如《汉语大词典》“杌”条,就作:4.凳子。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春採者,必須長梯高杌,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淨盡。”
虽然都是踩踏的东西,是“机”还是“杌”,还是需要辨别一番的,因为牵扯到中国古代家具的产生问题问题,“几”是一种古老的家具,本不是坐具,上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凭依或搁置物件的小桌叫作“几”,至少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尚书·顾命》中有:“相被冕服,憑玉几。”《礼记·檀弓下》:“有司以几筵舍奠於墓左。” 陈澔 集说:“几,所以依神。”而且“几”在魏晋时期也可以坐了,.如 晋陆翽《邺中记》:“ 石虎 御坐几,悉漆雕畫,皆爲五色花也。”
而“杌”作为坐具,出现得比较晚,现在在中国家具之类的著作中能够看到的介绍是五代时期才有了“杌”,如果《齐民要术》中是“杌”字,那就能说明“杌”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提前了三四百年。
从情理上讲,估计《齐民要术》中“高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目前,我手中的资料很缺乏,有兴趣者可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附带说一下,《齐民要术》中的“机”只能如此写,如果改写成“機”,就不对了,在古代这是两个字。《汉语大词典》“必须”条,也引《齊民要術‧種桑柘》:“春採者必須長梯高機,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凈盡。”其中就给改成了“機”,这是不对的。(这是引用的电子版,未查原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18: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杌”。
中华书局1956 版的《齐民要术》(第62页)中为“杌”。



缪启愉《齐民要术导读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第293页,为“长梯高机”,在296页注释说:“高机:高脚几儿,即‘桑几’。‘机’通‘几’。《要术》要用长梯高几采桑叶,其树型明显是高大的乔木桑。”

  

缪启愉在其他版本中可能也当作“机”。

至于缪先生这样解释,恐怕跟一般工具书上都把“杌”解释为“小凳子”有关。



另外,“杌”作为一种专门的坐具出现得可能比较晚,但“杌”字出现得并不晚,其原来就指“树桩”之类的东西。很难断定《要术》中的“杌”不是指类似“树桩”之类的“树墩”,而就是一种专门的坐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在晋代也有坐具的用例,估计高一点的“几”也可以用来踩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22: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字是读“WU”吧?在我们山东胶东半岛,至今还保留这个土话呢!
齐民要术,其中的齐,正好就是指山东胶东半岛啊,
管带腿的小板凳叫“杌子”,仅指上面是一块四方小平板,下面有四个腿的小木凳叫“杌子”,
这个字不是读JI,更不能写为机器的机字,也不是几何的几,否则就大错了,就叫杌子。汉典有这个字的解释!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9DZdic8C.htm

◎ 杌 wù

〈形〉

(1) 树木无枝丫 [bare]。如:杌樗(光秃的臭椿树)

(2) 浑然无知 [ignorant]。如:杌杌(痴。呆貌)

(3) 见“杌陧”

◎ 杌 wù

〈名〉

(1) 小矮凳 [low stool]。如:杌坐儿(小凳子);杌床(用绳编制的轻便坐具)

(2) 砍树剩余的桩子 [stake]

杌,刊余木。——《集韵》


楼主的文中长梯高杌,意思很显然就是指高的梯子,文意是非常符合的,按其它意思理解实在是滑稽了,这源于很多考证者不懂那个字,将杌看为机,结果考证可想而知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原文的确是“杌”,后来传抄者看为“机”了。
到底原文是“机”,是“杌”,都可以讲通,现在的材料太少,如果有更多的材料证明是哪一个字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杌”字,“机”字应该是古代出现的错字。

作者贾思勰是益都(今属山东)人。楼上欧阳君是山东人,他的谈论应该有些道理。“杌”读 wù。而《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约533年-534年),它总结的是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的情况。“杌”读 wù,意为小凳,可能与他们那里的用法相关。

从原文看“春採者,必須長梯高机,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淨盡”。“长梯高杌”应该是一个对称式结构,“长”与“高”对,“梯”与“杌”对。显然“杌”应该是一种类似于“梯”的采撷工具。“杌”在此作“小凳”解显得在情理上讲不通。

其实我们江浙一带还保留着一种叫法,称梯子为“杌梯”。有的桑柘树很高大的生长着,要采叶,攀爬上大树是件难事。所以要借助梯子。在方言里,“梯”指的是单面的一级一级可能爬上去的梯子,而“杌”指的是双面的梯子,“人”字形的,现代装饰公司在装饰房子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杌”因为是“人”字形的,在“人”的顶上安上一块木板,人可以坐在上面,干活就轻便多了,就像“灭”字形一样的,因为可以坐,像凳子,所以叫“杌”。

从本质作用上讲,“梯”就是“杌”,“杌”就是“梯”,所以我们这里方言称梯子为“杌梯”。这样再回头去读“长梯高杌”就可以理解了原文的意思了,那就是长长的梯子和高高的杌子(可坐的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9: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里“杌”和“梯”的区别图形:



=================================================

“杌”的图形,上面有平面似凳子可坐:

  
==================================================

“梯”的图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欧阳君都是从方言角度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5楼解释时图文并茂,煞是好看,呵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7: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eguitar于2009-08-28 19:52发表的 :

应该是“杌”字,“机”字应该是古代出现的错字。

作者贾思勰是益都(今属山东)人。楼上欧阳君是山东人,他的谈论应该有些道理。“杌”读 wù。而《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约533年-534年),它总结的是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的情况。“杌”读 wù,意为小凳,可能与他们那里的用法相关。

.......
不错。
有一定道理。
不过,这种设备在古代是否已经设计出来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00:50 , Processed in 0.38777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