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2525|回复: 301

[【图书推荐】] 今起不定期推荐一些有望能下载到电子版的新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7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起不定期推荐一些有望能下载到电子版的新书。

【作 者】(澳)弗韦里·布莱尼
【形态项】 258
【出版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2007
【ISBN号】 7-80173-653-2 / K109
【原书定价】 CNY25.00
【主题词】世界史:通史
【参考文献格式】(澳)弗韦里·布莱尼. 世界简史.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权威的历史学家砸扁了世界讲述400万年兴衰。
  北大历史学权威何顺果教授全稿翻译并作序推荐!!!
  给每一个喜欢历史的人。
  此书优点甚多,不仅于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历史会有助益,就是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也有参考价值……是一本难得的素质教育读物。
                       ——何顺果
  一部更加关注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史学读本;一部引起全世界历史学家高度关注的权威专著;一部来自南洋、挖掘久被忽略的大洋洲文明的奇书;一部为我们通俗讲述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的世界史书!
  独特写法,通俗易懂,语言新鲜有趣。
  这是一本会让任何一类读者都感觉愉悦的珍贵的书。
                    ——《公告》彼得·克莱文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个迷人且有洞察力的写作者。
                    ——《太阳导报》萨伦·哈得森
  历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最值得拥有的权威著作。
                    ——《纽约时报》大卫·布鲁克斯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由始至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我到几年后还在一遍遍地读它。布莱恩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把世界的历史、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压缩在这几百页的小书中。
                       ——亚马逊网站编辑 permalink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人类在过去400万年的历史,人们走出非洲去寻找新大陆开始到车水马龙的世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用拉家常的语言,独特的写法,展现世界发展的点点滴滴。作者让过去的历史变得生动,让过往的人变得清晰,还有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和强大的帝国的兴衰。


作者简介
杰弗里·布莱恩(Geoffery Blainey),澳大利亚权威的历史学家。在墨尔本大学从速教学多年。曾是澳大利亚议会的一员。他还是为数不多的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传记的澳大利亚人。他已经有32本书籍出版,其中有《黑色水壶与满月》、《距离的障碍》、《战争起因》、《世界简史》、《澳洲简史》、《澳洲土著历史》和《游牧部落的胜利》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来自非洲
 第二章 当海平面上升时
 第三章 第一次“绿色革命”
 第四章 黑夜的苍穹
 第五章 河谷的城市
 第六章 令人惊异的海洋
 第七章 黄河之主,恒河之王
 第八章 罗马的崛起
 第九章 以色列和救世主
 第十章 基督诞生之后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的标志
 第十二章 雁过群山
 第十三章 向着波利尼西亚
第二部分
 引子
 第十四章 蒙古人
 第十五章 气候与疾病的危害
 第十六章 新的信息载体
 第十七章 鸟笼
 第十八章 印加人和安 第斯山脉
 第十九章 宗教改革
 第二十章 远航印度
 第二十一章 新世界的馈赠
 第二十二章 科学的玻璃眼
 第二十三章 生计清寒
第三部分
 第二十四章 一副纸牌的倒下
 第二十五章 越过撒哈拉沙漠
 第二十六章 尊贵的蒸汽动力
 第二十七章 人人将平等?
 第二十八章 全球解缚
 第二十九章 世界大战
 第三十章 原子弹与月球
 第三十一章 没有果实,没有鸟类
后记
补充读物
索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0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译 序

  去年某个时候,具体日子已记不清了,北京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通过我在
外交部工作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我,说有一本由澳大利亚学者写的世界史,希望
我能帮他们翻译一下,以便出中文版。
  最初我对此事犹豫不决,因为它的写法飘逸、史实年代过简,并不太适宜作
中国学生用的教材。后来在翻译过程中细读细嚼,才发现此书优点甚多,不仅于
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历史会有助益,就是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也有参考价值,虽然不
一定作教材使用,但却是—本难得的大学素质教育读物。
  第一,我国过去引进的世界史书,不是来自东洋就是来自西洋,鲜有来自南
洋的。西洋史书以“西欧中心论”者居多,近年来虽然提倡“全球史“,以便纠
歪,但骨子里仍难脱“西欧中心论”的影响。东洋的世界史书,最初大多亦是
“西欧中心论”的传播者,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为大国,又有人企图构建以日本
为中心的世界史,也难免偏颇。本书作者杰弗里·布莱恩乃澳洲学人,我们终于
有了一本可以引进的,既不同于东洋也不同于西洋的,而是来自南洋的世界史
书、在学术上无疑是有意义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从结构到内容.在克服上述
两种倾向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对大洋洲文明的重视就是一例。
  第二,本书作者执教于墨尔本大学,又到哈佛大学进行过一年研究,出版过
32本著作并因而成为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尤对经济史有深入的研究,这一
背景赋予本书以特色。一般的世界史著作,把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放在重大政治和
军事事件的考证和描述上,而本书却对人类发展史上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起源和
发展情有独钟、着墨甚多,而且对它们的记述和解读既充满激情又注重细节,娓
娓道来,绵延悠长。与其说本书是一本世界史,不如说它更像一本文明史,而且
从结构到文字一以贯之,读来十分顺畅,又印象深刻。
  第三,本书作为《世界简史》压缩版,总共不过20万字,但正因为它是原
著的压缩版,在不大的篇幅中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常常为我们提供一些
鲜为人知的故事。譬如,我们一般从M.T.瓦罗的《论农业》之类著作中寻找
有关古罗马农业的知识,而本书作者却根据维吉尔的《农事诗》,向我们介绍罗
马人驯养野马的“吉祥日”。又如,许多中外学者都热衷于谈论中国汉武帝的文
治武功,而本书作者却非常看重他治理黄河的业绩,并留意到当时为庆祝工程
完了而修建的“宣房”。再如,玻璃在一般史书中只是作为文明史中的一个史实
来处理,而本书作者却用很大的篇幅来揭示它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让我们充分
地了解到“玻璃的启明作用”。总之,即使从纯知识吸收的角度,本书肯定也值
得一读。
  为此,我在这里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我们的社会大众慎重推荐此书,你们一
定会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你们需要的大量历史知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何顺果
            2007年11月




前言

  本书是基于写作—部简明的世界历史的尝试,试图涵盖从最早的人类离开非
洲到他们在全球各个地区定居下来的历史时段。这样一种考虑使得我在描述本书
旨在探讨的一些重大主题时不可避免地一略而过,宛似从疾驰的火车中向窗外倏
忽一瞥。
  我在写作之始就决定关注技术和技能,因为它们对改造世界的作用如此巨
大;我非常重视主要宗教的兴起,也是因为它们试图对这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我也考虑到地理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之前经常决定着不可
能发生之事和不可能成功之事。我也论述了人们的食物以及他们如何为了每日的
生计而辛勤劳作,这些内容最初并未在考虑之列。在本书完成了大半之时,我意
识到应该补充某些对所有人来说曾经一定是显而易见的内容,即:月亮的巨大威
力,星辰和夜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黑夜的苍穹”和最后一章的部分段
落试图弥补这一疏漏。
  我也关注各大帝国及其占有的地区,注意到—位领袖或一个国家所统治的疆
域面积日益扩大。在人类历史上,某种形式的世界政府现在第一次有可能存在,
这个政府英明与否、是否为公众所需则另当别论。因此,世界的缩小是本书反复
论述的主题之一。
  写作伊始,我就意识到过于压缩本书的内容是一种冒险行为。用板球运动来
打个比方说,我希望快球,即紧凑写作,与慢球,即松散写作,交替进行。为了
确保这种节奏上的变换,我在叙述主要内容之前,有时安排了松散写作的时间写
作某些并不紧凑的内容,譬如,黄河新娘、新西兰毛利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印度的
靛蓝对蓝颜色的影响等可能占用了本不相称的过多篇幅,但是,它们有其自身的
价值和象征意义。
  欧洲人在本书的—些章节中少有提及。在本书的前十二章中,欧洲除了作为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故乡之外罕有出现。当欧洲文明起主导作用之时,非洲、亚
洲、小亚细亚甚至美洲实际上直到最后四五百年才成为历史的主旋律。
  棘手的问题之一是运用多大篇幅来论述刚刚过去的l 50年。像加里波第、罗
斯福、丘吉尔和纳塞尔这样颇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无疑值得一提,像麻醉剂的发
明这样意义深远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也肯定至少需要一段的篇幅,但是,这
些内容在本书中只是一略而过或者未加考虑。我对20世纪历史相对比较紧凑的
处理是因为我不愿像每一个世纪的人那样把自己生存其中的那个世纪看得意义非
凡,事实上是枉自尊大。当人们在公元2400年写作世界历史时,发生在我们这
个时代的许许多多反响巨大的事件将会减弱其关联性或者被人们所淡忘,亦如发
生在罗马时代或是阿兹台克时代的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件已经不再今我们惊异—
样。这就是我试图冒险一试的地方。
  早先发行的本书的“扩充版”吸引了许多读者。一些读者认为本书内容不够
充实,来信要求我加以补充;还有一些读者礼貌地告诉我:本书写得太长了,他
们暗示我他们没有时间阅读篇幅冗长的著作。出于照顾后者的考虑,我撰写了这
部“压缩版”。为了保持“扩充版”的特色和节奏,我保留了许多“松散写作”
的内容。本版的主题和重点与“扩充版”相同。
  许多人给予了我慷慨的帮助和批评,否则,这本书的缺陷将会更多。我特别
感谢悉尼的乔斯林·切博士,墨尔本天主教神学院的奥斯汀·库珀神甫,意大利
塞纳诺的雷蒙德·弗劳尔先生、巴里·琼斯博士、皮特·劳伦斯、拉比·约翰·
利瓦伊,墨尔本的马尔克姆·肯尼迪博士、格伦·马利根博士,拉特罗布大学的
格持·马利根博士、卡根-富米·尤诺先生以及驻墨尔本的日本总领事。企鹅出
版社的凯蒂·珀维斯一直是位出色的编辑。我在该书初版后面的参考文献中表
达了对其他人的谢意.
  我受益于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的资源,特别感谢位于墨尼黑的德意
志博物馆、伦敦的博物学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纽约的美国博物学博物馆、墨尔
本和巴拉腊特的各图书馆以及拉特罗布的各大学图书馆。

            杰弗里·布莱恩
              于墨尔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来自非洲
他们生活在200万年前的非洲,数量很少。尽管他们与其生活在当今世界的后辈相比,身材往往矮小一些,不过,他们大致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直立行走且攀爬技术娴熟。
他们主要以水果、坚果、种子和其他可供食用的植物为食,不过在初始阶段,他们主要吃肉。他们的工具简陋。如果他们想打磨石头,他们无法把打磨好的石头带到很远的地方。他们或许能够运用棍子来进行防御或者进攻,如果一个小的啮齿类动物藏在洞穴里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用棍子来进行挖掘。他们是否会用灌木和枝条搭造简单的帐篷以驱挡冬日的寒风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能够找到洞穴的话,他们当中一些人肯定会住在洞穴里,但是,这样一个永久的居住场所可能会严重地限制他们的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对人类获取足够的食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以土地为生就意味着人类需要走很远的路,到那些可以采集到种子或者果实的地方觅食。人类的食物是一系列“发现”的结果,经过数十万年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就是:一种看似无害的食用植物可能事实上有毒。一些人肯定是在旱灾和饥荒之际,在废物中捡寻新的食物时中毒而死。
200万年前,这些被称为“原始人”的人主要居住在现今叫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地方。如果按照水平方向将非洲划分为三个区域,人类占据着中部或者热带地区。这一区域的大片地方很可能是草地。诚然,一二百万年前气候的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在某些地区草地大量取代森林现象的发生,确实可能促使人类逐渐与其亲属——猿类分离,在地上度过更多的时间。
人类进化的过程虽然并无回忆或记录可查,但它却早已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我们今天谈论的是自埃及金字塔建造以来的漫长时段,但是与人类业已经历的漫长历史时期相比,这段时间只是眨眼一瞬。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份早期记录揭示了这一点;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走在刚刚受到雨水冲蚀而软化的火山灰上面,他们留下的脚印在太阳炙烤之后慢慢地被一层层泥土覆盖。这些脚印确定是人类留下的,距今至少360万年。即便这一事实在这个有生命存在的世界历史上也是年幼稚嫩。最后一只恐龙大约是6400万年前灭绝的。
在东非,早期的人类喜欢在湖边、沙质的河床或者草木茂盛的平原地带搭建帐篷,一些遗迹在这些地方仍然可见。他们也能适应较为凉爽的气候。在埃塞饿比亚,他们更喜欢住在海拔1600米或者2000米的开阔高地上。一些山地上四季常青的森林地带也是他们的乐土。他们的适应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类在为维持生存、繁衍子孙而进行的残酷斗争中通常是赢家。在非洲,人类的数目远远超过各种体积庞大的动物,有些动物的攻击性很强,但是,人类仍然丁口兴旺。就人类所居住区域的资源而言,人类的数目过于庞大,所以,人类向北迁移,长时间的干旱或许也是一个动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人类在大约200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向北迁徙。从非洲西北部延伸出来、经过阿拉伯半岛的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可能暂时地阻挡了他们的迁徙之路,但非洲和小亚细亚之间的狭窄陆桥则很容易跨过。
他们一小伙人一起迁移,既是探险者,也是定居者。他们在每一个陌生的地区都不得不适应新的食物,当心野生动物、毒蛇和害虫。这些开路人有一个优势,其他那些坚决地反抗这些边界入侵者的物种无法阻挡。
与其说这是一场长途跋涉,毋庸说这是一场接力赛。可能由6个或者12个人组成的一伙人在迁移了很短的一段距离之后,定居下来。后来者越过他们或者迫使他们继续前行。穿越亚洲的迂徙可能用了1万年或者20万年。他们必须翻过道道山坡,跨过重重沼泽,穿过宽阔的大河、湍急的水流和冰冷的河水。在河流水量增大之前,他们能在非常干燥的季节涉过浅滩或者在高地跨过河流吗?这些探险者会游泳吗?答案不得而知。在夜晚,身处陌生地带的探险者们必须选择一个隐蔽之处或者安全的地方歇息,如果没有警犬的守护,他们必须派一个人值夜,以防受到野生动物的侵袭。
在缓慢而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人类历史上众多漫长迁徙中的第一次迁徙是这些来自热带地区的人们迁居到远比其先祖所体验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寒冷得多的地区。他们在寒冷的夜晚是否能够用火取暖无法确知。当一束闪电引起邻近地区的火灾时,他们可能点燃一根棍子并把燃烧着的棍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从而采集到火种。当这根棍子燃烧殆尽,火势甚微之时,他们会再拿一根棍子,点着它。火是如此珍贵,以致它一旦为人类获取,就受到细心的呵护。但是,人类的粗心大意以及大雨都会使火熄灭,干燥的木材和引火物的缺少也会导致火种丧失。因此,当原始人采集到火种之时,他们一定是把它当作一件极其珍贵的所有物一路带着,正如早期的澳大利亚人带着火种旅行一样。
人类很晚才具备“生”火而非从点燃物中“借”火的能力。最终,人类通过干木材摩擦生热的办法“生成”了火。他们也会敲击一块黄铁或者其他适合的岩石,进出“火星”。在这两个过程中,某种非常干燥的引火物以及轻轻吹凉尚未燃尽的引火物的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
熟练的使用火是人类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是人类在数千年间无数个灵感和实验的结果。在澳大利亚几个偏远地区一直残存至20世纪的生活方式向我们表明:人类使用火的方法是多么地富有创造性!在澳大利亚内地平坦无垠、晴空万里的旷野上,土著居民点燃小簇的火堆,用烟雾来发送信号,这的确是一种聪明的发报方式。他们也用火来做饭、取暖、熏烤猎物。在夜间,除了“盈月”之时,他们可以借助月光在仪式中起舞庆祝之外,火是唯一的照明物。他们也用火来加固原始的铲子、加工木棒来做成矛。火还被用来焚化死物、在人的皮肤上文出仪式所需要的图案、驱走在选定的宿营地的高草中栖息的蛇。火也是驱虫剂。猎人们在每年的某些时候错落有致地烧掉杂草,下雨的时候,新草就长出来了。火的实际用途如此之多,以致直到近期,火仍然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有用的工具。
今天,人类拥有的器具似乎会使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脚爪充满同情之感。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人类才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人类在身材上与生活在周围地区的许多动物相比要矮小、瘦弱一些,其数量也少于个别的庞大动物种群。他们在每一个地区与其他好斗的物种在数量上相比,在整体上都居于弱势。在亚洲,一种长着硕大的弯角的猛犸象在数量上肯定远远超过人类,这些庞然大物在附近地区吃草时,人类会偶尔看见它们。
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即便在1996年,在印度的一个邦还发生了33个孩子被一群狼咬死的事情。在非洲故土,豹子和狮子准是被人类吓坏了。人类组织能力的缓慢增长对自身防御特别是夜间防御来说,显然至关重要。若无这种合作御敌的能力,冒险踏入新的热带地区的原始人很容易就被食肉兽消灭。在有些地区,不足12个人的先遣队可能消亡了。
大约180万年前,这次迁徙的先遣队到达了中国和东南亚。我们对人类一系列的漫长旅程一无所知,不过,史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下一个世纪会揭示出更多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生活在内陆的原始人很可能在较晚的时候才在海滨地区安家,他们征服浅海区域的时间则更晚。
近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外侧一个岛屿出土的文物揭示了人类在80多万年前曾经在此居住的遗迹。这些遗迹是在多山的弗洛里斯岛古老的湖泊沉积矿中发现的,它们确凿无疑地证明:人类已经学会了建造下水用的小船并把这些小船划进大海,航海本身则是未来之事。为了到达弗洛里斯岛,一次从离弗洛里斯岛最近的岛屿出发,勇敢地向东而驶的跨海航行实施了。即使在海平面最低的时候,从离弗洛里斯岛最近的岛屿出发,用小船或者木筏跨海的距离也至少有19公里。这也许是到那时为止,人类所进行的距离最长的海上航行。在此意义上,它与人类在20世纪的首次登月之旅颇为相似。
这些探险者和拓荒者日常生活的模糊印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一处位于北京附近地区的人类营地遗址近期受到仔细的挖掘,厚厚的灰烬和木炭显露出来。那些营火或许是40万年前熄灭的,不过,它们保留着人类用餐的遗迹:烧烤过的鹿骨和朴树果的外壳。
  觉醒
在几百万年中,人类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善于处理问题。典型的人类大脑逐渐变大。然而,早期人类的大脑大约只占500立方厘米,而进行了这次漫长迁徙的、被称作“直立人”的大脑则占约900立方厘米。大脑在5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的某一段时期增大到一种非常突出的程度。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大脑的增长是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
大脑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运动言语中枢”形成。增大的大脑似乎与人类日益增长的运用手臂的技能和缓慢发展的口语能力相关。在任何一类物种中发生的这样一种脑体的实际增长都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谜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人类摄取的肉类越来越多。在这一阶段,人类不太可能拥有武器或者具备团结合作杀死任何体积的野生动物的能力。肉类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人类趁着兽群在不远处吃草之机,从刚刚死去的动物尸体上捡取食物的勇气日益增长;一是人类猎取没有危险却不易捕捉的小动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肉类中多脂肪的酸性物质改善了大脑及其功能。反过来,大脑功能的提高又促使人类想出更好的猎取动物的办法。所有这些都是推测。
口语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获取更多的词汇、更确切地表达意思。良好的技艺正在涌现。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技巧和行为都取决于符号的运用,无论那些符号是否是耳朵或者眼睛已经感知的。创造符号以及认知符号的能力是大脑缓慢进化的一个结果。人类喉咙的进化或许也有助于人类用声音来表达这些符号。
  尽管科学家们在上半个世纪在研究人类头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大脑和人类的语言能力还远未得到探究。一位医学专家提醒说:在诸如“言语”之类错综复杂的活动中,大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似乎更像一条“碎布缝成的被单”,而非一台运转有序的机器。无论语言的起源如何,它都是最重大的发明。
大约6万年前,人类觉醒的迹象出现了。史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回顾历史,拼凑了人类缓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证据,这些变化在此后的3万年被冠以诸如“大跃进”或者“文化爆炸”之类的称谓。至于何人促发了这场“跃进”和“爆炸”,学者们莫衷一是。这些变化可能是一个新的人种群的杰作,这一种群出现在非洲,然后迁徙到亚洲和欧洲,在那里与晚些时候灭绝的人种——尼安得特尔人共处。比较明确的一点是:许多地区都存在着人类活动的印记。
生活在“觉醒”期间的好几百代人的语言运用情况没有留下记录,也无人知晓,不过,这一种群的某些艺术品和手工艺品部分地或者完整地保留下来。在开始于75000年前的那个漫长的冰河期,艺术品在欧洲兴盛一时。不断发现的证据表明:当时许多人都希望死后能够重现自己在阳世的一切,前往“新生”的路途需要装饰品或者个人身份的标记,要在墓穴里将这些选好的物件摆放妥当。大约2.8万年前,在俄国松希尔(Sunghir),一位约60岁的老人在下葬时身上佩戴着两千多件象牙制品和其他装饰品。能活到60岁几乎令人肃然起敬,因为大多数成年人死得很早。
在另一个墓穴中,一个男子的身旁躺着一位少女。少女戴着缀以珠子的帽子,穿着一件大概是斗篷的衣服,这件衣服留给我们的唯一线索就是在贴近喉咙的领口处别着一根象牙制的饰针。少女的身体上覆盖着五千多颗珠子和其他装饰性的碎片。由死者的朋友或者整个部落制作这些装饰品所花费的冗长时间以及将饰品摆放到墓穴中所需要的细心都向我们表明:死亡和生存一样重要。
这些生活在游牧世界的人们在很多时候肯定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他们不会贮藏谷物、坚果或者其他能让自己度过饥馑的初始阶段的食物,因此,只能任由季节的支配。大多数人的栖身之所很脆弱。他们在某些地区与老虎、狮子、熊、黑豹、大象以及其他具有骇人力量或者野性的动物共同生活。死亡的降临往往突如其来、神秘莫测。他们于是寻求某种确定性和慰藉,开始构想宗教,构想自己献身和尊崇的对象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描述。
狩猎技术提高很慢。人类在几百万年间将小块石头打磨成矛尖、刀刃和其他可以用来戳刺、砍凿的工具,这些工具比他们早先所用过的大多数工具都要先进。捕猎者们现在试图去攻击体积较大的动物,而非只是追杀小动物:在德国,他们捕杀大象;在法国,他们将豹子当作猎取的对象,以获得它的皮和肉;在意大利,他们捕杀野猪。
人类组织能力的提高似乎与武器的改进相伴而来。武器与人类合作的能力都是人类心智觉醒的结果。成群的动物被人类猎取、捕获或者在跳越悬崖时毙命,从而为人类提供了丰盛的肉类大餐。人们现在惯于评论道:人类在那时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处,不进行无用的、鲁莽的捕杀活动。然而,这种说法并无确凿的根据,因此,我们必须审慎思之。
在欧洲和亚洲食物供给方便的任何地方,营地和村庄的位置都比以往要固定一些。房屋通常建在山坡上,以免遭到寒风的侵袭。一个小的环形坑道为石板搭成的地面提供了一个平坦的空间,屋顶由木头柱子支撑,上面覆盖着马皮和其他动物的皮。在一个大房间中央有一个炉子,炉内冒出的烟从屋顶的一个小洞中飘散出去。
当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几小群人(可能罕有20人以上)中的每一小群人都占据着很大的地盘。他们在一年当中有计划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实际上没有什么随身物品,只是利用各种时令的食物:这处成熟的谷物、那处生长的块根植物,这处可得的一窝鸟蛋、那处长成的坚果。只要人口数量少、自然资源丰富,人们就生活在相对富足的状态。
有时,几群人可能每年聚集到一个食物丰盛的地方,不过,大规模的集合肯定是罕有之事。在全世界,可能在以往的任何时候,譬如说公元前2万年,都不曾有多达500人聚在一处。即便在那时,人们的聚集也是暂时性的:他们不会贮藏食物,不会饲养牲畜,因而无法长时间的为一场大规模的聚集提供食物。
常常处于行进态的一群人或者一个部落的人无法照顾那些病弱不堪、行动不便的人。双胞胎甚至都成为一种负担,其中一个婴儿很可能被杀死。无法行走的老人落在后面,慢慢死去。一个流动的社会别无选择。
  黑种人的哥伦布
  每天早晨,当太阳在亚洲东部初升时,人们群情振奋:他们往火里添加木头,给孩子喂奶,开始采集坚果或者捕捉野生动物,扔掉动物皮下的东西,把皮做成衣服或者击碎石块,将碎石打磨成工具。当太阳西移,晨光照耀亚洲、欧洲直至大西洋时,人们在好几万个地方或许都可以亲眼目睹同样的场景。在非洲,类似的活动也可得见,人类在那里占有的区域日益扩大。
大约10万年前,人类占据着广阔的区域,但是,地球很广大的一部分依然人迹罕至。美洲的动物从未听到过人类的声音或是见到过矛。在构成一个大洲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没有人类的足迹可寻。位于深海处的岛屿是人类无法到达的。在太平洋,现在有人定居的大多数岛屿那时还不为人类所知:夏威夷岛、复活岛、塔希提岛、萨摩亚群岛、汤加、斐济以及新西兰面积较大的岛屿都无人居住;在印度洋,在面积较大的、相对暖和的马达加斯加岛没有营火的遗迹,在偏远的毛里求斯和留尼汪火山岛,一种奇特的不会飞的鸟--渡渡鸟(dodo)也未曾受到人类的打扰;在大西洋,赤道北部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无人定居;格陵兰岛和冰岛被皑皑白雪覆盖着;西印度群岛的鸟类完全免于人类的猎杀。
人类的居住地实际上仅限于大陆,仍有面积广大的地区留待他们开发。在全部地区中,适于人类居住但却杳无人迹的地带相当于亚洲、撒哈拉沙漠和北非的总和。
  人类进行了一系列发现新土地的海上探险活动,他们又一次经历着漫长的迁徙。在那时包括爪哇在内的亚洲南部至东部最近的海岸与新几内亚至澳大利亚的最近的海岸线之间有大约8个障碍物,多数是不太高的豁口或海峡,从出发地遥望可见对面的海岸。最宽的豁口大约80公里。只要另一处海岸在目力所及范围之内,开拓者们有时也冒险划着木筏或者极小的独木舟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不过,如果风力太强,他们不堪一击的小船就会被茫茫大海吞没,船上所有人都会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2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都是些引用,约瑟芬写的在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owel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11 0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0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之旅

【作 者】[法]杰拉尔·德·奈瓦尔著
【丛书名】东方之旅译丛
【形态项】 439
【出版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2008
【ISBN号】 7-80173-682-6 / K956.19
【原书定价】 CNY48.00
【参考文献格式】[法]杰拉尔·德·奈瓦尔著. 东方之旅.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8.


编辑推荐
这是部著名的游记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把自己的近东之旅写了进去,把自己1839年至1840年间的奥地利之行也写了进去,还加入了他到亚得里亚海和凯里戈岛游历的见闻。对他来说,神秘的东方是浪漫之地、幻美之地、救赎之地,与其说是现实中的一方地域,不如说是梦幻中的一片带有灵性的风景,漂浮在印象和梦想、事实和诗意、尘世和彼岸之间。


内容简介
杰拉尔·德·奈瓦尔的这部巨著,被公认的东方文化研究权威爱德华·W.萨义德在其《东方学》中援引、提及达四十余处,可见这部巨著对了解和研究东方文化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作者眼里,神秘的东方是浪漫之地、幻美之地、救赎之地,他将自己的生活信念与艺术灵感寄托在了自己的东方之旅上。但他亲历的东方却与他理想中的不一样,希望的破灭加剧了他精神的幻灭。《东方之旅》出版四年后的一个寒冷冬夜,奈瓦尔用母亲留下的裙带,吊死在巴黎老路灯街的街头。当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尸体的时候,满地积雪,寒风凌厉。


目录
代译序
往东方去
 一 日内瓦之路
 二 使馆随员
 三 瑞士风光
 四 康斯坦茨湖
 五 慕尼黑一日
 六 维也纳的爱
 七 日记(续一)
 八 日记(续二)
 九 日记(续三)
 十 日记(续四)
 十一 亚得里亚海
 十二 群岛
 十三 维纳斯的弥撒
 十四 波利菲尔的梦
 十五 圣·尼科洛港
 十六 阿波鲁诺里山
 十七 帕莱奥卡斯特龙山
 十八 三个维纳斯
 十九 西克拉德群岛
 二十 圣·乔治教堂
 二十一 锡罗斯岛上的风车
开罗妇女
科普特人的婚礼
 一 面罩和面纱
 二 火把婚礼
 三 我的翻译阿卜杜拉
 四 单身者的麻烦
 五 勒木斯基
 六 在货栈里的一次历险
 七 危险的房屋
 八 使者
 九 罗塞特花园
奴隶们
 一 观日出
 二 让先生
 三 考瓦尔
 四 一位夫人
 五 拜访法国领事
 六 苦行僧
 七 家中的烦恼
 八 奴隶市场
 九 开罗剧院
 十 剃头匠
 十一 朝觐者
 十二 阿朴杜勒·克里姆
 十三 爪哇女人
家庭生活
 一 过去和将来
 二 坎辛风时节的私生活
 三 家务事
 四 阿拉伯语的启蒙课
 五 一位好翻译
 六 罗达岛
 七 总督的后宫
 八 后宫之谜
 九 法语课
 十 舒布拉林荫道
 十一 恶魔
金字塔
 一 登金字塔
 二 平台
 三 重重考验
 四 告别
尼罗河上的轻舟
 一 出发前的准备
 二 家庭节日
 三 受割礼的人
 四 贺礼
 五 石林
 六 检疫站的午餐
“圣·巴巴拉号”
 一 一个伙伴
 二 曼撒拉湖
 三 “圣·巴巴拉号”
 四 在海上
 五 田园诗
 六 船上日记
 七 灾难
 八 威胁
 九 巴勒斯坦海岸
 十 检疫站
山区印象
 一 博朗舍神甫
 二 午休
 三 旅馆的餐桌
 四 帕夏的王宫
 五 市场和港口
 六 苦行僧的坟墓
黎巴嫩王子
 一 山
 二 一个杂居的村庄
 三 庄园
 四 狩猎
 五 凯斯鲁安
 六 一场斗争
囚犯
 一 早晨与夜晚
 二 参观法语学校
 三 阿卡蕾
 四 德鲁兹酋长
哈卡姆哈里发的故事
 一 大麻
 二 饥荒
 三 王国的夫人
 四 穆里桑
 五 开罗城火灾
 六 两个哈里发
 七 出发
阿卡尔——东黎巴嫩山
 一 邮轮
 二 东正教神甫和他的妻子
 三 阿卡的午餐
 四 一个马赛人的历险
 五 帕夏的晚餐
 六 信件(片断)
结语
拉马赞的夜晚
伊斯坦布尔和佩腊
 一 巴利克集市
 二 苏丹
 三 大公墓地
 四 圣迪米特里
 五 旧王宫历险记
 六 一个希腊的村庄
 七 四幅肖像
剧院和节庆
 一 伊尔迪兹客栈
 二 参观佩腊
 三 卡拉格兹
 四 饮水者
 五 斯库台的帕夏
 六 托钵僧
说书人
咖啡馆里的传说
晨之女王和所罗门的故事
精灵们的王子
 一 阿多尼拉姆
 二 巴尔基斯
 三 神庙
 四 梅洛
 五 青铜海
 六 现身
 七 地下的世界
 八 西洛埃的洗衣场
 九 三个伙伴
 十 会面
 十一 国王的晚餐
 十二 马克贝纳什
所罗门和晨之女王故事的结局
拜兰节
 一 亚洲的淡水湖
 二 大拜兰节前夜
 三 宫里的盛会
 四 阿特梅丹


书摘插图
往东方去
  二、使馆随员
  能选择那些尚未被大雪、洪水或是盗贼侵袭的路线。到目前为止,最可怕的是关于洪水的报道。报上刚刚登出一篇,里面描述的情节实在稀奇,我忍不住要把它寄给你看看。
  前些天一辆运载公函的驿车越过边境线到意大利去 。车中坐的不过是个使馆随员,挺高兴能公费旅游:坐在这辆崭新的驿车上,里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更不缺钱花,总之这是个志得意满的年轻人;他的男仆坐在他后面,严严实实地裹在大衣里。
  天色暗下来了,有好几处道路都被水流阻断了;出现了一处激流,水流比其他各处都急,车夫仍想越过去。可是不行,水流一下子就把车带走了。马泅起了水,车夫还没有昏了头,他总算把车子解了下来,然后就再也看不到他了。
  男仆从座位上跳了下来,划了几下水,到了岸边。在这段时间里,那辆崭新的驿车,就是我们前文说过的那辆,仍然门窗紧闭,随着水流静静地往远处漂去,可是,使馆随员在干什么呢?……这个幸福的孩子还在睡觉。
  不过我们了解到,从他感到第一阵震动时,他就醒了,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情势。他估计这辆车子不会一直这样漂下去,于是迅速地脱下衣服,摇下车窗(那时水还没到那儿),把公函咬在嘴里,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个瘦瘦弱弱的身子冲了出去。
  在他英勇地游泳之时,他的男仆到远处求救去了。所以,当他到岸边,我们的外交使节发现自己孤零零、赤身裸体地在这一块陆地上,情形好像人类的远祖一样。至于他的车,已经漂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走了几步后,幸运的年轻人看到一间萨瓦人的茅屋,赶紧进去寻求庇护。在这间屋子里,只有两个女人:一位大婶和她的侄女。你应该能料到,当她们看到眼前来了一位裸体模特打扮的先生,免不了要尖声喊叫,划起十字。使馆随员总算给她们解释清楚了他这种不幸处境的起因,当他看到炉子边有捆柴,就告诉大婶把柴扔到火上去,并且说会付钱给她。“可是,”那位大婶说,“既然您光着身子,您哪来的钱?”这个推理是无懈可击的。幸亏这时男仆来到了房子里,事情才有了转机。柴禾点起来了。使馆随员裹起一床被子,和他的男仆商量对策。
  这附近找不到帮忙的人:这间茅屋是方圆两法里以内唯一的房子;必须再折回国境线的另一边寻求帮助。“拿钱来!”使馆随员对他的弗隆丹说。
  弗隆丹翻遍了口袋,像阿尔塞斯特的男仆一样,他只找出了一副牌,一段绳子,一颗纽扣和几个十生丁的铜板,而且全都湿淋淋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0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josephe于2009-03-07 09:57发表的 今起不定期推荐一些有望能下载到电子版的新书 :
【作 者】(澳)弗韦里·布莱尼
【形态项】 258
【出版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2007
【ISBN号】 7-80173-653-2 / K109
【原书定价】 CNY25.00
【主题词】世界史:通史
【参考文献格式】(澳)弗韦里·布莱尼. 世界简史.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
这本应该是精简本吧 不过确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0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有空也去开一帖,名字就叫近期很难搞电子版的新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08: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drunkants于2009-03-12 00:41发表的 :

这本应该是精简本吧 不过确实不错

是的,确实是精简本。

引用第7楼云之惑于2009-03-12 08:11发表的 :
俺有空也去开一帖,名字就叫近期很难搞电子版的新书!

正好可以遥相辉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0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代在引诱我们

介绍点经管和英语类别的就更好了,那些书的人气也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2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天有事外出,晚上回家。粗人不思上进,无所事事,看看图片书以消磨时间。


Nature Photography

Product Details
ISBN: 0240810163

ISBN-13: 9780240810164
Format: Paperback, 288pp
Publisher: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Books
Pub. Date: September 2008
Sales Rank: 67,188


From the Publisher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it is that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do day in and day out that enables them to take consistently compelling images? Or thought that unravelling the insider secrets of the professionals could inspire you? Nature Photography: Insider Secrets from the World's Top Digital Photography Professionals takes a contemporary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to revealing the day-to-day habits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wildlife, landscape and macro photographers, divulging the core skills and techniques through which they excel.

This book is crammed full with expert advice taken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pros directly from the field. It will em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skills to a professional level and fire your imagination. Starting with the basics of how to plan a rewarding field trip, whether locally or afar, for one day or a month, and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camera handling and photographic technique including: how to make perfect exposures every time, ensure pin-sharp images of moving subjects, decipher the complexities of camera menus and controls, and break through the mysteries of composition.

And, having learned the secrets to success, the book maps out some simple yet powerful photo exercises and self-assignments to encourage you to explore all facets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essential skills that will make you, too, a highly successful photographer.

*Learn from the masters, including Art Wolfe, Chris Weston, Jim Brandenburg, Joe Cornish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ers, Joel Sartore and Michael "Nick" Nichols--it's the closest you can get to a workshop without getting on a plane
*Develop andpractice the skills employed by the pro's and experience new skills that lead to instinctive, confident shooting
* Ten photo workouts get you thinking like a pro, and assignments test your skills and keep you photographically fit!



Synopsis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it is that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do day in and day out that enables them to take consistently compelling images? Or thought that unravelling the insider secrets of the professionals could inspire you? Nature Photography: Insider Secrets from the World's Top Digital Photography Professionals takes a contemporary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to revealing the day-to-day habits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wildlife, landscape and macro photographers, divulging the core skills and techniques through which they excel.

This book is crammed full with expert advice taken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pros directly from the field. It will em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skills to a professional level and fire your imagination. Starting with the basics of how to plan a rewarding field trip, whether locally or afar, for one day or a month, and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camera handling and photographic technique including: how to make perfect exposures every time, ensure pin-sharp images of moving subjects, decipher the complexities of camera menus and controls, and break through the mysteries of composition.

And, having learned the secrets to success, the book maps out some simple yet powerful photo exercises and self-assignments to encourage you to explore all facets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essential skills that will make you, too, a highly successful photographer.

*Learn from the masters, including Art Wolfe, Chris Weston, Jim Brandenburg, Joe Cornish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ers, Joel Sartore and Michael "Nick" Nichols--it's the closest you can get to a workshop without getting on a plane
*Develop andpractice the skills employed by the pro's and experience new skills that lead to instinctive, confident shooting
* Ten photo workouts get you thinking like a pro, and assignments test your skills and keep you photographically fit!


Biography

Chris Weston is a professional nature photographer and writer. He has written 17 books on photography and his specialist subject, wildlife. In addition to writing books and articles for international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Chris is an experienced photography teacher and lecturer, running photography seminars, short courses and overseas workshop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23: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mp贴

向约瑟芬mm学习,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一图胜废话无数。

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读无字之书,以洞晓天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23: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homestudy于2009-03-12 23:45发表的 :
mp贴

向约瑟芬mm学习,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一图胜废话无数。

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

哈哈,向你学习才是对的。哪个如果学偶的话,肯定会掉入深渊,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的。

嘻嘻,这本你自己下还是偶传你?下外文书你可是行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23: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的确准备学习一下来着,准备推出*(10天内吧)的书籍有:
许芥昱:闻一多
葛浩民:萧红评传
张曼仪:卞之琳文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2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homestudy于2009-03-12 23:45发表的 :
mp贴

向约瑟芬mm学习,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一图胜废话无数。

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

麻烦约瑟芬mm下了传给我吧。这样更便当。

万分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2: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Langford's Starting Photography

The guide to great images with digital or film
5 ed.
By Philip Andrews and Michael Langford
ISBN: 9780240520568
Series: Langford’s Photography Series
Format: Paperback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13, 2007
Price: $24.95

Key Features
* Comprehensive and friendly guide to get you started fast whether using film or digital cameras
* Lavishly illustrated with inspirational color images throughout to illustrate what can be achieved
*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experimental projects help improve your technique

Reviews
Praise for the previous edition:

"Diagrams and photographs demystify information, helping the book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echnical details and shooting advice, and helpfully it doesn't talk down to the reader...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easonable price ensures this is recommended." - What Digital Camera

"There is a lot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that will give you a good grounding in photography, covering both traditional darkroom techniques and digital methods. Projects allow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mes and are a good way of extending your mastery of the camera." - Amateur Photographer

"At last there is an introductory book that I can unreservedly recommend to friends, students and others who are in any way interested in the basics of photography and digital photography." - Sidney Ray, Senior Lecturer in Digital and Photographic Imaging,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photographer and Imaging Consultant.


Description
"Starting Photography is a hands-on book for photographers just starting their love affair with photography."
Michael Langford, photographer, Course Director, RCA, and writer, 1933 - 2000

An authoritative classic written by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writer and lecturer has been updated by successful photographer, lecturer and best-selling author, Philip Andrews. Providing the core basics this is a fantastic read to teach you how to take creative photographs and become a proficient photographer.
Contents
Picture Making; Cameras, Sensors and Film, Creative use of Camera Controls; Tackling Subjects; Digital Processing and Printing; Digital Workflow; Experimental and constructed pictures; Presenting and Assessing Your Work; Appendices. Glossa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之道

【作 者】(美)鲁·马利诺夫(Lou Marinof)著
【形态项】 422
【出版项】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80170-315-4 / D0
【原书定价】 CNY56.00
【主题词】政治哲学 研究
【参考文献格式】(美)鲁·马利诺夫(Lou Marinof)著. 中庸之道.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编辑推荐
摒弃极端,追求平和幸福
文化之战、反恐之战、两性之战、脱贫之战、禁毒之战……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多人陷入了这些相互冲突的“战争”之中。如何协调这些极端问题呢?亚里士多德、佛陀、孔子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中庸之道”的思想,你就能做到。
通过深刻而有力的研究与透视,《中庸之道》为全球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珍贵的洞罕力和驱动力,这在我们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马克·米内乌斯
百万头脑基金会创始人与主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获得者,前任IBM首调节技术执行官(纽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球畅销书《柏拉图的灵丹》作者鲁·马利诺夫的又一畅销力作。全球化带给人们的欣喜正在慢慢减少,随之而来各各弊端困扰着人们。针对于此,作者通过考察当今世界的各种复杂矛盾现象,谋略借鉴三位东西方圣贤佛陀、孔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庸之道,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纠正错误的认识,从总体上启发人们运用三位对贤的哲学思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促使我们的这个世界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情况下更人性化地进步。


作者简介
鲁·马利诺夫,在英国伦敦学院获得科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院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持有研究基金,是纽约城市学院哲学副教授、前任哲学主席。他曾经担任美国哲学、咨询和精神疗法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工作者协会会长,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著有全球畅销书《柏拉图的灵丹》,《哲学实践》,以及由布鲁斯出版社出版 的畅销书《健全人的疗法》。马利诺夫教授还给多家文选供稿,并撰写了许多期刑文章。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三大圣贤
第一章 全球化及其弊端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第三章 佛陀的中庸之道
第四章 孔子 的平衡秩序
第五章 三圣的几何学
第二部分 极端与三圣
第六章 政治的极端
第七章 神圣与亵渎的极端
第八章 部落的极端
第九章 潘多拉的极端
第十章 认知的极端
第十一章 教育的极端
第十二章 经济的极端
第十三章 图腾的极端
第十四章 恐怖主义的极端
第三部分 三圣之现世今日
第十五章 将三圣引入已生,带入芸芸众生
附录:推荐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上中下卷)
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

【作 者】(法)杜赫德编 郑德弟,吕一民,沈坚译
【丛书名】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
【形态项】 730 ; 19cm
【出版项】 大象出版社 , 2005
【ISBN号】 7-5347-3823-7 / B979.2
【原书定价】
【主题词】耶稣会(学科: 传教士 学科: 书信集 年代: 近代)基督教史(地点: 中国 年代: 清前期)耶稣会 传教士 书信集 基督教史
【参考文献格式】(法)杜赫德编 郑德弟,吕一民,沈坚译.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中国回忆录 上卷. 大象出版社, 2005.

内容简介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中国回忆录》是西方汉学的重要奠基性著作,它收录了明清间西方入华耶稣会士发自中国的152封书信,这些书信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西方详尽介绍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括传教士对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社会风俗、自然地理、天文仪象、工艺技术的观察和理解,从而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文献。本书不仅是研究明清史、宗教史、中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而且在思想史上进一步凸现了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会通的积极意义。
汉学著作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比西方一般学术著作的翻译还要困难,因为它不仅要求译者熟悉外文,还必然会通中西文化,兼修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这套书历经八年之久才全部翻译出版,其间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4 1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中有图,心中不慌,心中有图,心台镜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zhiyongtao于2009-03-14 11:41发表的 :
手中有图,心中不慌,心中有图,心台镜明。

想不想要图片书啊?

偶是个大老粗,只能看些图片,欺骗一下眼睛。瞄过之后就对自己说,哦,今天偶看过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9 14:15 , Processed in 0.47947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