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39|回复: 20

[【问道台】]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4 1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教师,笔者感觉现实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是每个阶段都接受的是最优教育,最终形成的产品---受教育者却未必是最优者,而某些阶段接受的不是最优教育最终也许是最优者,呵呵~~~,可以说可持续教育与阶段最优教育是不一致的。这个现象比比皆是,由此笔者最近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来比较?升学率?参加各种比赛拿的名次?还是其他什么?个人感觉那些对于现阶段各类学校的生存,对于学校管理层、对于学校获得上级教育部门或者政府部门的支持来讲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那些应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阶段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老师,学生多方协同的一个过程,是注重学生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因才施教、因时施教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完善的过程。当然由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特性决定了教育过程中还需加入爱国、爱某阶级等内容。各个教育达到上述教育的目的即可认为是成功,家长的期望也是其适合需求的内容之一。在这里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职业和经历,热情地讨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各阶段教育的目的的是?讨论要求分教育阶段(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研究生,成人)

本人认为幼儿园和小学是发育好身体,心理,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奠定自己在群体中社会角色的一个过程,当然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辅助的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现在的取消小学初中升学考试,均衡教育师资分布是正确的(但是实践中缺有些走样,呵呵~~~)

欢迎大家谈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0: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玩,让学生会玩,从玩中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大家也看到美国的小孩从小就会搞些小发明的,我们不能从小遏制小孩的玩。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的,我们不能给扼杀呀!至于初中和高中嘛,还是让学生多懂点知识吧!别只是为了升学,除了课本上的东西其他的啥都不懂,这都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了,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办法,感觉美国那样不错,上大学不是只靠一次考试。我们的大学生嘛,还是多培养思想和道德吧!硕士生和博士生嘛,不要只是一味的扩招,致使总体质量下降,这方面我们应该培养精英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
以教如何做人为主还是以知识技能为上呢,每人的性向不同啊,以相同的模式教育怎么能把人培养成才,历史上的大家若出生的我们这个时代充其量比较优秀一些罢了。
成长中接受教育觉悟自己产生智慧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只是学习到知识,而没有产生智慧,不能以智用识,通达人事,不懂变通之道,算不上优秀人才。
为人师者对小学生更重要的是不断去启迪做人增智。
老师们你有看透人性的智慧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人的成长,可以从弟子规中窥见一斑: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对应到我们现代社会,我的看法和楼主是类似的:
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养成生活的基本习惯和开始与其他人有些交往。这些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基本礼貌。
小学阶段: 主要是养成学习的基本习惯,锻炼身体,开始融入群体,进行社会角色定位。这些习惯
      包括上课,做作业,思考,阅读。健康的体魄是后续生活学习的基础;好的运动习惯也
      方便孩子的交往。
初中阶段: 主要是拓宽知识面,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思考和预习,分析的能力。
高中阶段: 主要养成动手能力;平衡时间安排。
大学阶段: 主要养成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
成人阶段: 团队合作。

小学,初中阶段,不需要太重视孩子的成绩,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则后劲十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go to school 和 education是两回事儿,这一点西方也早就开始反思。

稍微了解一下中西方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中国较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观念;在西方的历史上,教育更多的是学徒式的,直到近代在法国应运工业革命才开了高等教育之先河。西方教育,也是以讲授、讨论、交流、共进为主要内容的。就育人来说,东西方教育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而无本质区别。

如果非要把视角局限于“幼儿园~大学”这种常规学校教育的话,我们的讨论就只是一般性的教育目标和手段的探讨。我这里只补充一点,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需要培养的内容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基于受体(学生)的心理、生理成熟程度的不同,加以变通。“真诚、友爱、互助、协作、求知、求实、进取”是要被教育者贯彻始终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现行教育的思想课程大都需要取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同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下列资料,探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确立怎样的价值取向。
纽约里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它是贝纳特牧师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创办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
普热罗夫凭借着一笔市长基金,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从80岁的老人到7岁的学童,从贝纳特牧师的亲属到在校的老师,总之,凡是在该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只要能打听到他们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给他们寄去一份调查表,问: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知道了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普热罗夫本来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搞清楚这些没有进过监狱的人到底在该校学了些什么,然而,当他看到这份奇怪的答案时,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决定马上进行研究,哪怕报告出来后被立即赶回捷克。
普热罗夫首先走访了纽约市最大的一家皮货商店的老板,老板说:“是的,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我们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当初,我认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那就是写字。谁知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还能用来做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做润滑粉;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总之,一支铅笔有无数种用途。贝纳特牧师让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我们生存下来。我原来是个电车司机,后来失业了。现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货商。”
普热罗夫后来又采访了一些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发现无论贵贱,他们都有一份职业,并且都生活得非常乐观。而且,他们都能说出一支铅笔至少20种用途。
一个对世界充满乐观的人,怎么会去犯罪呢,普热罗夫再也按捺不住这一调查给他带来的兴奋。调查一结束,他就放弃了在美国寻找律师工作的想法,匆匆赶回国内。目前,他是捷克最大的一家网络公司的总裁。(马田:《家庭之友》2002年第11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虐待孩子
这世上的许多事,一旦司空见惯,便会熟视无睹。
比如说当今社会谁最苦?我想,不是挣钱养家的父母,不是日理万机的领导,不是寂寞度日的老人.也不是搏杀商海的生意人,甚至不是流浪街头的乞丐(我常想,他们的自由与自主,恰恰是那些时时受到父母师长关照的孩子们最缺少的)。我想说,最苦的是那些进入学校生活的孩子
儿子出生时,正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曾梦想过他应该有一个更健康更决乐更合理的人生。在他出生后的好几年间,我常常放弃写作,陪他玩,为他编故事,通宵达旦地给他做玩具,带他去我们可能去的任何地方。几年间,跑遍了小半个中国。从名山大川到我插队的那个山乡。。。。。。。
没有想到随着读书生活的开始,我们重新让他陷入一个旧有的甚至更残酷的生活。每天清晨.我们还在睡觉便听见儿子起床的声音。再过会儿,又听见他关门上学的声音。中午,匆匆赶回家,扒完饭,又赶往学校。傍晚,放学回家,先看功课,然后吃饭。夜里,儿子的卧室静静的,门缝里透出灯光。他在完成他一天中最后一道程序。他除了要忍受这巨大的工作量的折磨之外(我想,就工作时间而言,当今中国中学生的工作时间是最长的,大约是劳动法规定的两倍以上),还得承受许多心理的折磨,如哪一门功课考得好不好,总分在班上可以排第儿位,将来能否上大学,是上名牌大学还是自费走读大学。
许多次,看他那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我都想,如果学习知识-------且不说这些知识于他是否有兴趣,现在或将来会有多大用途一一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是否值得?人一生只有一次童年。如果在这唯有一次的童年中,对生活、对生命的感觉被破坏,那么将来即便有成就有作为,那大约也算不得一种完美的人生。况且,这成功中已隐藏着许多永远的失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天性的张扬。这些道理我已翻来覆去地想过。我也想过如果我们按我们的意愿、我们的方式,或者说按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方式去生活会怎样呢?但我知道社会按它的规则接纳或排斥每一个人,而你必须在社会中生活。
于是,我不得不扮演两个截然冲突的角色一个是代表社会功利、社会法则的角色,要求他按社会要求的去做,好好学习,迎接一个又一个考试,完成一次又一次升学,然后,带着这个社会认可的学历与文凭进入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是如动物般呵护关爱后代的父亲角色,希望他自由、决乐、幸福,不为什么所压迫,去学自已喜欢学的知识,去干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去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
我深知,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有些知识并无多大用处一一特别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但我们眼下还无法改变这一切。
想起他小的时候,他每天都会问我一百个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新鲜又多么快乐的事。而今天,我们却把它变成了一种虐待,而且,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参与这种虐待。孩子经受完这种虐待,远走高飞上大学了,父母们便在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与真实的失落感中老去。而孩子们呢,他们将来能回忆起来的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大约就是一个又一个趴在桌子上做功课的日子。
写完这篇文章,我想,儿子读了会如何呢?他最多只能知道我的一点真实的想法。他依然要受这种虐待。因为社会规则,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请同学们思考:
1我们的孩子小小年龄不堪重负,其根源是什么?
2作者认为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在“虐待”孩子,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
3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有些知识并无多大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要对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归纳总结,似乎也不太合理!
但德,应该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
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应该要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最终达到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国家竞争力的目的!

而现在,过分注重所谓的科学,抛弃了很多人性,道德的东西!导致人性的沦落,关系的淡漠,亲情的缺失!一切唯有利益!

什么时候,大家能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拿超市自由发放的塑料袋,乐于助人!
我想,这样的民族,就算文化水平“低一点”,一样很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点感觉:

小学中学大学都在在培训我们自己熟悉一个自成体系的有自己逻辑的系统,这个系统有什么逻辑有什么结构,有什么运作规律

在成人后就是自己按照系统要求来模仿,运用规则,到一定程度就是自己构建一个类似的系统,比如自己创业,比如自己建构理论

所以我们都是建筑工人,都在建构自己的体系和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之后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x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25 1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是促进并适应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严重偏离了教育的目的。请看下面的灰色童谣 :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孩子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教育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个人才可以融入社会。
家庭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孩子大部分的道德观念其实是来自家庭教育,来自孩子对大人的
观察,来自大人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孩子经常与家长进行讨论,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很必要的。

在现阶段,学校教育是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

社会教育,也是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只不过,在个体走向社会之前,社会教育的影响不是很大,
可以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掌控。等到成人以后,社会教育就让人深刻体会到,先做人,后做事
的必要性。

以我个人为例,基本的道德观受父亲影响最大;而学习习惯则是在学校中形成的;到自己走向社会,
才发现,“85%的人际关系+15%的专业知识”是很有道理的。原来单纯的、理想化的走专业知识
路线的想法并不符合社会现实,团队合作才可以让自己去的更大的成绩。
一个人只有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用,才是真正的有用---这也是走向社会以后慢慢体验到的。

我的行业:集成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re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25 2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目的,还是本质,都需要一个最基本的现实点,也就是教育的一切,都是围绕在人,或者说是具有教育行为的生命形态而存在,而延续的,人在教育的过程是主体,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信息则是依托在这个主体上的,人才是重点,而非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08: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模仿到自己建模的完整过程

这个过程多数人是在学校和单位完成,但是也有相当的人在社会上自己完成的,所以不是说上了什么学校什么清华北大你就能完全自己一切ok了,这跟人自己的自我期许和安排有关

教育的本质我从某个角度看是一个人自我完美和自身目标实现的喜悦满足的结果

教育的本质也是一个人能自立而且能组建自己幸福家庭培育合格后代的一个完整管理自身的过程,我觉得不必拘泥于学校这个环境,更多的是在环境里面人怎样适应怎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0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人更好的赚钱,而是让人具有更优秀的生存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9: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在中小学一直搞奥数班,为了孩子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能取的优异成绩。是的,中国的孩子在数学竞赛中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并不能证明中国孩子的能力就强!只能说我们把他培养成能考高分的解题能手,他们有解题的技巧和技能,但是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孩子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但是成年之后所取得成绩就没有这么辉煌。至今,我们这么多人口没有一人取的诺贝尔奖,我们真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出了问题。

当我们的教育目的出现了偏差,也许我们还不如不教育!

我想,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精彩的世界,就应该让孩子好好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享受人生。给孩子更多的人生经历,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绝不是仅仅做家长炫耀的资本。。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正直的、敢于追求真理的人。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承载旧知识的容器。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就是指课堂知识教育。孩子每天真的太辛苦了,重复的、机械的劳动太多了,孩子的睡眠太少。他们无法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这样的教育,恰恰谋杀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我想跟所有家长说,孩子多考几分,少考几分对孩子的一生没有影响。

理想的教育,应该让社会、让大自然、学校共同教育。理想的教育决不是说教的教育,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生活在这个精彩世界应该遵守的规则。其余的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应该让他们犯错误。

我一直在想,技巧性解题技巧,应该少教,而应该着重抓基础性的知识点和孩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与人合作能力、阳光性格、耐错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文化成绩更重要。让孩子多做题目,还不如让孩子多看一些闲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fcdavid于2009-02-24 20:59发表的 :
go to school 和 education是两回事儿,这一点西方也早就开始反思。

稍微了解一下中西方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中国较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观念;在西方的历史上,教育更多的是学徒式的,直到近代在法国应运工业革命才开了高等教育之先河。西方教育,也是以讲授、讨论、交流、共进为主要内容的。就育人来说,东西方教育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而无本质区别。

如果非要把视角局限于“幼儿园~大学”这种常规学校教育的话,我们的讨论就只是一般性的教育目标和手段的探讨。我这里只补充一点,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需要培养的内容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基于受体(学生)的心理、生理成熟程度的不同,加以变通。“真诚、友爱、互助、协作、求知、求实、进取”是要被教育者贯彻始终的。
.......
嗯,很有道理的说。
教育的本质,学术界现在还在争论当中,不同的视角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站在朝廷一方,则更加注重教育目的和手段;而站在百姓一方则更注重明智、明理和休养生息以及不同层次文化的传承。从范畴上讲,百姓一方的教育是“教育”的根基,是教育的理念和本质;而朝廷一方的“教育”是手段,教化的意味更浓一些。在理想状况下,教育应该顺着“教育”的根基发展,然而百姓和朝廷是矛盾的两方,朝廷既然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那么教育就会与理想有偏差,因而我们获得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各种元素博弈的结果。因此“幼儿园~大学”这种常规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手段肯定是在变化的,朝廷会根据状况实时做出调整,以确保根基和目的二者之间的平衡。这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谁能理得清这团乱麻?如今,我们只能顺着朝廷搭建的象牙塔向上爬,眼睛直瞄最高点,只是到了塔顶之后,你还能看清楚塔的根基在哪里吗?
  这个问题很有探讨意义,等有时间了好好研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golden21c于2009-02-24 10:00发表的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 :
作为教师,笔者感觉现实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是每个阶段都接受的是最优教育,最终形成的产品---受教育者缺未必是最优者,而某些阶段接受的不是最优教育最终也许是最优者,呵呵~~~,可以说可持续教育与阶段最优教育是不一致的。这个现象比比皆是,由此笔者最近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来比较?升学率?参加各种比赛拿的名次?还是其他什么?个人感觉那些对于现阶段各类学校的生存,对于学校管理层、对于学校获得上级教育部门或者政府部门的支持来讲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那些应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阶段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老师,学生多方协同的一个过程,是注重学生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因才施教、因时施教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完善的过程。当然由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特性决定了教育过程中还需加入爱国、爱某阶级等内容。各个教育达到上述教育的目的即可认为是成功,家长的期望也是其适合需求的内容之一。在这里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职业和经历,热情地讨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各阶段教育的目的的是?讨论要求分教育阶段(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研究生,成人)

本人认为幼儿园和小学是发育好身体,心理,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奠定自己在群体中社会角色的一个过程,当然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辅助的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现在的取消小学初中升学考试,均衡教育师资分布是正确的(但是实践中缺有些走样,呵呵~~~)

欢迎大家谈论!

呵呵,首先给版主挑错:第一段第二行有错别字,看来是拼音输入法。

有一定的深度和专业性,看来版主是教育学方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教书所指当然不止是只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其本质含义的范围要丰富得多。人类社会要存续发展(我们不妨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传承与积累。而这种传承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教育。没有了教育的“教”这个环节,人类的发展将出现停滞和倒退。
育人是相对于教育的另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身心健康、心智健全,有利于通过群体合作的方式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人。
一个健康完整的人,绝对要包含两方面的概念: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并不能算是完全健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要重要得多。
心智是否健全,是其心理和智力角度的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当然至少也是其参与到整个社会活动中去的基础。

教育是终生的,接受教育也是终生制的。各个不同阶段,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而进行不同的教育非常重要:
幼儿园时期,是启蒙教育时期,印刻现象等对这一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主要是良好的习惯养成,正直善良的本性的培养。
小学,是早期系统的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阶段。利用其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强的特点,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早期教育。另一点,就是系统的思维模式的建立过程。
中学时期,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学习与逻辑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大学时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的思维模式,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研究生,系统完整的研究的方法与能力培养与构建。
成人,谋生和更好的完成工作,某些人的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15: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教育目的:1、使学生获得一项可以回报社会的专业技能;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接触面,使其对社会有相对清晰的了解;
       3、培养学生对自身位置的评判能力和对自己价值的评估能力;
       4、培养学生容忍和尊敬不同意见、文化观念的胸怀;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恐不全面,请添加、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8:45 , Processed in 0.40414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