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31|回复: 2

【理工类原创】景观设计中水的作用及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6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就讲究“气为临风而行,界水而止”。风水学中也有“藏风得水”的说法。以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水的重要性,在景观设计中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当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水不仅给人以美感,更会让整体环境产生有生气和活力的感觉。我们人类作为哺乳动物,从水中进化而来,对水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添加并强调水的作用,会让整个设计更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
  我们在生下来时一定是湿漉漉的,因为在还是胚胎的时候,人类就在母亲的羊水中成长。也许正是由于人与水有这样天然的联系,人对于自然,对于水,都有着本能上的亲近感。著名的生命科学家Lyall Watson曾提出了关于人类进化的一个新观点,认为人类的祖先不是从森林里走出的猴子,而是“水里的猴子”.人从人猿进化而来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Lyall Watson认为这是一群戏水的人猿,人不是从森林里来,而是来自海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人们难以名状的亲水情感。
  中国古代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都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古代景观就十分重视水的作用,对于水的热爱也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深深受到道教,儒教,佛教文化结合的影响,尤其是中国风水学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寄托天地人合一的理想,因此,中国风水家自诩为“山水之士”。文人墨客以山水诗、山水画来抒发其钟情山水,中国风水学家则重于实践,以其理论参照山水,加以人工雕琢成就出城市、宫宅、陵幕等建筑,达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结合,赋予中国传统建筑隽永的美学气质。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周围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
自然界里“青山绿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是人类永久的向往,由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模仿天然的水景观,并对天然水景观进行再塑造,如颐和园,从而形成我国传统皇家园林水景为代表的人工艺术水景。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即所谓“有水则灵”。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中国园林也以其自然山水式的建设理念和手法而著称于世,其中的水景是它的一个主要部分,被称为园林的灵魂。因此,追求水的景观并不是兴于一时,而是由来已久的,水景观概念的兴起以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种自然体现,在房地产开发中成为一种人们所追求的时尚以及继绿化后的又一个“卖点”,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热点和新潮流。
近年来,水景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实践中,水艺景观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工程分支,但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堪忧。许多公共空间和小区内都有着庞大的水体,但水体早已不循环,成为死水,不但不能美化环境,还会造成污染,甚至滋养细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的水景尚在运营,但每天都会耗费大量的水力,电力,人力,不仅没有使人们放松心情,反而成为人们经济和心里上的负担;也有的水景在设计时就很有问题,难以清洁,不便循环等种种弊端,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努力满足人们对水的追求,同时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能以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利益。以下是设计水景时的几点建议:
  1. 唯用唯美,大小皆宜 也许由于从小就受到“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影响,现在很多水景设计无谓地追求“高,大,全”,设计出很多脱离实际需要的水景,不但给人感觉漫无边际、毫无趣味,而且在建成之后的养护会很困难,大水体一般都是人工制成,不便循环,加上污染的日趋严重,不但不能增加美感,还会给人们增加很多负担。小水体在易建的同时,更能使人们参与到“水的游戏”中,更能调动人们与水同乐的积极性,同时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但并不是说大的水景就不好,很多气势恢弘的景观必须要配合大水景。但总的来说,设计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必过于强求大水体,大水景,追求那种无谓的大气势,正是所谓“大有大打,小有小收”,以人的感受和周围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认真思考如何去设计。
  2. 师法自然,宜弯宜曲 现在很多水景设计中,水的路线并没有很好的设计出,经常有“笔直大道”的出现,这是很不应该的。大自然中的水,无论是江河还是湖泊,无论是小溪还是瀑布,都是蜿蜒的曲折的,我们在设计水景的同时应该师法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设计出弯曲的水路,这样会让人们产生自然亲近的感觉,也同时更富于变化,更富于美感。大自然中没有直线的存在,只有无尽的曲线,我们在设计各类景观甚至是产品时,都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当代设计大师科拉尼是一个非常喜欢曲线和圆角的人,他写过《我的世界是圆的》,里面提到了人们喜欢弯曲的欣赏心理。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3. 节能环保 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当我们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和其他自然力的作用,甚至是群众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风力,太阳能都是我们设计时应该考虑在内的东西,甚至是当群众在与水亲近,与水玩耍时怎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这都是设计师设计的方向。
  在人们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城市整体环境的今天,水景的应用必将为提高环境质量、提升文化品味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应该更努力的去学习总结水景的经验知识,设计出更好的水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6 22: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同行 不过靠baidu 搞原创太不专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5:34 , Processed in 0.39039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