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59楼lwzlyyy于2009-02-08 00:19发表的 : 楼主是否知道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中“旱震”的“旱”是怎么定义的??.................它可不等同于旱庄稼的“旱”。
举报
引用第60楼指舞如歌于2009-02-08 10:35发表的 :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认真学习了耿庆国的几篇论文,尤其是《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所以我知道“旱震”的“旱”是怎么定义的。事实上,正是这篇文章中的数据暴露了耿庆国研究方法的重大缺陷。请认真研究耿庆国的表1。
引用第61楼lwzlyyy于2009-02-08 12:24发表的 : 下面摘自耿庆国的其中一个统计:中国大陆1956--1970年总共出现旱区面积S大于等于25.2万平方公里的旱区44个,在旱后1--3.5年内发生有Ms大于等于6.0级地震的旱区数目为36个,即占旱区总数为81.8%的旱区,旱后1--3.5年内发生了Ms大于等于6.0级地震。 而你是这么说的:既然耿先生讨论的是旱震关系,那么就不应仅仅列举在大地震地区震前是否发生旱灾的数据,也应当考虑在旱灾发生地区在干旱之后是否发生大地震的数据。而且,既然耿先生的研究目标在于通过干旱预测地震,那么后一类数据的重要性更在前一类数据之上。遗憾的是,耿先生热衷于论证“震”前通常有“旱”,而对“旱”后是否有“震”避而不谈。 .......
引用第63楼lwzlyyy于2009-02-08 15:31发表的 : 1)《金星凌日与黄河中下游大洪水相关性研究》我没看过,不作评论,但天文与气候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2)耿庆国有过多张统计表,61楼所说的统计表楼上看过吗?而且并非只统计华北及渤海地区;此外,耿庆国统计旱后震时间跨度并非只有十几年,而是505年!你能提供比耿庆国更多的可靠的古代数据吗? 3)至于“旱后1--3.5年”这个条件是如何得出的?“面积S大于等于25.2万平方公里”这个条件是怎么回事?我想那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的结果,你认为该取多少合适? 4)“旱震”中的“旱”的定义只有两句话,无需粘贴..................
引用第65楼指舞如歌于2009-02-08 19:58发表的 : 耿庆国在论证旱后有震时,反复引用1956—1971(或1970)区间内的数据,文末结论也以这个区间为支撑,时间跨度确实只有十几年。我不知道“505年”从何而来,也许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篇东西。 如果耿庆国统计的数据确实分布在505年之中,而他的结论却立足于1956—1971的统计结果,则构成严重错误。 至于耿庆国的身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要知道,文革以前中国防震方针是“群测群防”,官科民科搞一种东西。领头的甚至是院士。如醉版所言,民科之为民科,出身并非首要规定性。我本人接触过一些民科,也曾为民科的“研究成果”提供评审意见。在民科中,也有教授和研究员。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引用第68楼lwzlyyy于2009-02-08 21:44发表的 : 旱震的“旱”与旱庄稼的“旱”是有所区别的...............
引用第69楼yu_xin51于2009-02-08 21:51发表的 : 我注意到lwzlyyy兄之前就已经指出过这一点,不过,我简单查了一下耿先生在《中国旱震关系研究》一书中的表述,感觉他所说的“旱”与干旱、旱灾的“旱”没有大的区别。 这个问题等有时间再仔细学习吧,呵呵。
引用第70楼lwzlyyy于2009-02-08 21:58发表的 : 区别不小............可参看《中国旱震关系研究》第3页和第15页,数十年不遇的大旱与几个月没下雨“没有大的区别”吗?
引用第66楼lwzlyyy于2009-02-08 20:19发表的 : 1)“............研究结果告诉我们:1470--1974年近五百零雾年的干旱资料表明,在华北及其毗邻地区,大旱后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发生六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为80%,大旱后不发生六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为20%”(摘自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 2)耿庆国的身份说明他至少经过系统正规的教育,是个内行。 .......
引用第71楼yu_xin51于2009-02-08 22:14发表的 : 是我读得不仔细,呵呵。 回头好好学习学习。 不过在该书第3页,作者写道:“根据中国1956-1970年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分析统计结果,1972年10月著者正式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 可见耿先生的理论的确是基于“十几年”的统计数据。
引用第72楼指舞如歌于2009-02-08 22:27发表的 : 1、我的帖子批评耿庆国在《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一文中数据处理不严谨,而你却告诉我耿庆国在另外一部作品中统计了505年的数据。这是不是有点儿不搭界? 更有趣的是,通过耿庆国的第二部作品(《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可知,他在写作《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一文时所掌握的数据远远不至于1956—1971,但是他在这篇论文中宁愿只用这一小段数据,对其他数据避而不谈,这说明什么?请注意,两篇作品发表时间相差仅1年。 2、耿庆国是内行,他处理数据的方式尤其“内行”。 3、关于“如果真的存在‘旱后1--3.5年、面积S大于等于25.2万平方公里’往往发生强震这一事实,把它找出来如何便‘有违科学精神’了??”请lwzlyyy兄注意一个事实:即使面对一族杂乱无章的数据,也可以在数据中建立类规则命题;在允许对数据进行自由筛选的情况下,建立类规则命题就更加容易。在数据挖掘中,这种技术叫做规则归纳。耿庆国所建立的是类规则命题,当然,如果lwzlyyy兄愿意把类规则命题称为“事实”,我也没办法。在我看来,一个真正严肃的科学家如果如此心安理得地、大规模地自由筛选数据,会让人心惊。 .......
引用第75楼醉乡常客于2009-02-08 22:40发表的 : 我前两天看了下“永动机患者”和“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这两本书,建议各位不要再以此种方式花费过多精力在此事上。虽然议题看似有很多论据,而不是像“永动机”那样欠缺几本常识,但我估计最后的效果还是差不多的,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7 00:45 , Processed in 0.0721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