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7|回复: 0

[【社会视角】] 2008网络成语:另类表达背后的正面讽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2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经历的这么多事情,经过网友发挥,生成一系列“新成语”。这些成语分别是:正龙拍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林貌杨音、聚打酱油、欧阳挖坑、谁死鹿手……
仔细打量这些网络成语,每个字都是直白浅显,不动声色,但实际上言简意赅,旨远辞高,其蕴藉的讽刺意味让人拍案叫绝,而后苍凉苦笑。为何这些网络成 语,能够极大地激起网友共鸣,乃至走出网络成为飘摇世间的一大语言景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这些网络成语都脱胎于活生生的现实,而且是影响甚广的公共事件;一是这些网络成语极大地运用讽喻功能,让观者和传播者在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快感,可以以之一浇胸中之块垒,在另类表达中完成对丑陋现象的鞭笞和嘲讽。
比如秋雨含泪,有人给出的释义是,秋雨含泪是主(秋雨)谓(含)宾(泪)结构,被引申为假惺惺的鳄鱼眼泪。从法律层面看,谁也不能运用法律之剑让余大师为自己的矫情付出代价,但网友却可以创造出成语,对假惺惺的大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从此“含泪”一出,一些文人装腔作势、觍颜求荣的嘴脸便跃然眼前,令人作三日呕,作三秋叹。
石城客(南京)
【南方周末】
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2319

转帖理由:网络新词背后有民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09:27 , Processed in 0.38629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