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问道台】] 如何教育有抑郁症的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添加时间:2009年5月15日 发布人:李季平 来源: 点击数:10 回复数:0 加入收藏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S  性别: 男  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

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

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抓学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象他这样的学生注意很少。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他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他,说他脑子笨,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同时班级同学也经常取笑他,老师也要求学习好的同学不要和他交往。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他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这更加剧他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四、分析与诊断

1、诱发因素

儿童抑郁症即儿童神经症抑郁,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失望和精神痛苦,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

2、行为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发脾气。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爱挑衅、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通过几次与小S的谈话和对诱发因素、行为表现的分析,确定小S患有轻度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从小S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上受到过重大打击(这主要指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他长期和不爱说话的母亲生活,缺少父爱,对于他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易形成内向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母亲不爱讲话,更使得他也会使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且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这就导致了他不良的身心发展。

第二,自尊心、自信心曾经受到过严重挫折。小S的挫折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及同学的讽刺、挖苦,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失去和周围人交往的信心。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习困难进行教育,经常在班级中批评他,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他的自尊心。进而形成不良的情感认识,即厌倦学习,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的他(所谓的差生)接触,让他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他更加封闭自己。很明显这是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第三,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我们都知道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小S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乱想,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第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进而形成不良的认识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指导下使他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五、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小S的实际情况,采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对策。疏导过程要求形式多样化,例如个别疏导、集体疏导等。个别疏导是利用个体(包括同学、任课教师、朋友等)单独给予帮助。集体疏导是利用集体(包括班级、学校、社会团体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给予帮助。心理疏导过程要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争取到家庭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尤为关键,也是辅导工作中的重点。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缓解小S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上社会。

六、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主动找到了我。请他坐下以后,他看起来很紧张,两手捏着衣襟,大约沉默了一分钟。我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他的相信。当然他还是将信将疑。他开始讲话,但我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而且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表露出他既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他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情况,以及他的一些兴趣爱好,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打下基础。在谈话过程中他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他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我了解他的情绪变化和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他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利用谈话帮他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慢慢地他不再会责备自己没用,没人瞧得起,因为我已经给他最多最直接的关心。他逐渐喜欢我去找他谈话,后来他跟我讲,每一次谈话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放松,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我也鼓励他主动找我聊天。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策略实施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阶段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小S开始跟我谈了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他说,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正看得兴致浓浓,突然附近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他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没道德、没修养,真是社会的渣子,像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严惩,甚至应该判死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他都会认为这样的人会破坏改革开放,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在社会存在等等。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进而形成适当的情感意识,从而导致他用不适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和突发事件。正因这样,长期的不当情感积累,给其内心造成极大压力。

为此,我主动去发现他生活、学习中每一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还刻意的安排一些额外劳动给他。有一段时间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打扫教师办公室,他打扫的很认真,每天还帮老师摆好桌椅放好物品,办公室的老师都夸这个小孩不错。我也借此机会在班级大大表扬了他,看得出来他虽略显羞涩,但内心是很开心的。除此以外,我针对他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每个星期要能够举手发言一次。第二,能够很工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他的作业慢慢能很好完成,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可是举手发言他却一时很难做到,为此我还特意关照任课老师,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逐渐引导他主动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周的引导,才有了他的第一次主动举手,就这件事我还特意打电话给其父母,要求给予他表扬,他父母也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了。事后他别提多开心,还特意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我也鼓励他做得更好。

3、第三阶段

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经常不在一起,父亲因业务关系经常外出很少能见面,一般都和母亲在一起。他母亲不太爱说话,喜欢看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但他总是看些根本看不懂的书(对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言)。例如,上晚自习经常自己的英语书不看,却在看大学生才看的新概念英语,有时看一些哲学书或者还没有学过的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他还谈到一件事,有一次到表哥家做客,看到表哥的飞机模型很漂亮。他就说了一句,这个模型做得真好。结果他表哥说这不算好。为此他就一直不高兴,也不讲任何理由。回到家里,他就一直想为什么模型很漂亮,而表哥说不漂亮?是不是表哥瞧不起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去他家呢?要不去该多好啊?这个模型是不是他买来的?我真想把这个模型踩得粉碎,等一系列问题。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他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失去自尊或受到重大挫折便会发作。但这种攻击性通常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阶段我引导他逐步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因为有了前两阶段的基础,他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在进一步树立信心的同时,我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信得过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的他能做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打篮球。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以后只要学校有活动就尽量让他参加,引导他逐渐融入集体,得到更多同学的关照。开始他还是不太情愿,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做得越来越好。这其中,我还特别抓住两次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机会,启发他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到外地秋游,我特意把他和几位要好的同学编在一组,一路上我们谈学校生活,谈今后打算,能够从谈话中感受到他不再有偏激的看法,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思考问题,在中午自由活动时我们还在一起野餐,一起打牌,一起拍照,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在回来以后,他在秋游感想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已经属于集体,不再感到孤独,这次秋游是我有生以来最愉快的一次,我要用更好的表现、更好的成绩去报答老师对我的关心。

确实,我在辅导中无时无刻都融入对他的关心,对他无私的爱。在假期,我安排几位同学到他家做客,使他在家中也能感受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他的父母也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这也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小S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他的孤独、离群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4、第四阶段

在小S的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的前提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从小S的家庭着手,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主要是将生活安排的很满,通过忙碌丰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有时还带他出去散步。长此以往,通过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实践,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改变。

七、成效与反思

通过前后近8个月的心理疏导,小S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平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目前,小S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表现很好,带班师傅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最近他打电话给我,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现在正在学电脑办公自动化,还利用工作之余读夜高中,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有时他还会在休息日到学校来看看几位老师,谈笑中能够感觉到他已能适应现在的生活。

通过跟踪调查,我认为对小S的辅导是基本成功的,效果也很明显的。从中可以认识到,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破碎动荡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害,孩子的情感在这样的家庭中得不到补偿,很容易造成人格方面的缺陷。虽然小S在得到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有了变化,但社会上其他的错位群体、弱势群体,是否应该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http://www.hsyying.pudong-edu.sh.cn/840/Article.asp?id=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辅助治疗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症;中医药疗法;心理疗法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症;中医药疗法;心理疗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失恋、心理失衡等原因,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因抑郁症的发作发生行为失控的恶性事件,抑郁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我们分析了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提出了对症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办法,提出了简单的中医心理疗法,对抑郁症状严重者,给予中药治疗,帮助高校学生顺利成才走向社会。

  1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常表现为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钝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性欲减退。

  而大学生抑郁症又有以下特点[1] :①情绪低落,遇事缺乏信心,无精打采,不论对学习、对生活兴趣索然,常常逃课,不愿与人交流思想。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对生活没有信心,甚至公开流泪。②思维抑制,反应迟缓。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走思。③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个人卫生懒于料理,有沉默和独处倾向,不合群。对于“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名誉不主动争取。④突发冲动,行为极端。中国父母的严重溺爱,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逐渐丧失了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和能力。这些孩子到了大学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怪异的想法及反社会的行为。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最终往往导致悲剧的发生。
   
  2 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辅助解决方法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有:①心理失衡:有些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优异,进入大学后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往往因为成绩落后,综合才艺不突出而失去了高中时代的优越感,致使心理失衡。②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大:城乡经济的差异,使得贫困学生的支出明显增高,造成生活压力增大,又因高校学生攀比之风与自家穷困的矛盾,使得穷困学生的思想压力更重。③学习压力增大:日新月异的科技高速发展,使高校学生所学课程增多,负担严重增加出现了挂考的现象,心理压力明显增大。④失恋:因青春期的特点,大学生们盲目谈情说爱,一旦受到某些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恋爱关系被迫终止,使感情受挫,郁闷于心,日久形成抑郁症。⑤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近些年高校扩招,某些专业的就业市场达到饱和,不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悲观失望、失去信心,终致一蹶不振,郁闷成疾。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各高校应设心理咨询室,增加心理卫生知识的选修课,每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测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验分为人格测验和临床测验两部分。通过对测验数据的分析,找有抑郁趋向的学生谈心,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抑,制止心理阻碍程度的加重和极端行为的发生。针对抑郁原因,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帮助解决实际的困难,例如提供勤工助学岗,解决贫困同学的实际困难,多开展愉悦身心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方联系企事业单位,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空间。对个别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单独谈心,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形成适应于主流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对于抑郁症状明显者,在心 理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心理治疗和中药治疗。

  3 中医心理治疗及中药治疗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等范畴,本病多与肝、脾、心相关,由于郁怒不畅,思虑不解,劳累过度,所欲不遂等导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血郁滞不畅,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故中医从调肝、健脾、养心、调整阴阳气血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3.1 中医心理治疗

  3.1.1 知疗 《灵枢・师传篇》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针对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抑郁大学生,以认识与行为相结合,通过言语开导治疗,使他们端正态度,积极配合,解除顾虑,增强信心,改变行为。

  3.1.2 以喜胜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寥寥数语,言简意骇,提出情志疾病必须“以情胜情”,将此方法用于抑郁的治疗中,以“喜胜忧”,通过心理疏导,讲述风趣幽默的故事,让抑郁患者慢慢喜悦起来,以克服其抑郁忧伤等症状。

  3.1.3 艺术疗法 是根据中医学的“形神合一”观,即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心身健康的原则,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手段,以心理诱导的技巧转移注意力,通过影响“心神”达到气平志升,帮助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最终解除疾患,恢复身心健康。另外,音乐等艺术还是一种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手段,适当的情绪释放也是维护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只有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时情绪稳定,可以根据抑郁学生的喜好,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艺术方法。

3.1.4 安神静志法 《内经》十分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等自我控制的方法达到以一念代万念,可以指导抑郁患者使用放松术,在身心松弛的静心状态使他们摆脱精神困扰。

  3.1.5 心理按摩 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取百会、太阳(双)、印堂、内关(双)、外关(双)、神门(双)、十宣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病因,因势循循诱导调节其心理活动,以排除其心理障碍,缓缓疏通释放其过重的心理压力负荷,并辅以必要的良性暗示,以导引其意念和呼吸。

  3.2 中药治疗 对于症状表现较明显者,我们辅助药物治疗。现代化学合成的药物(如第1代、第2代合成抗抑郁剂)在长期服用后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我们选用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药物组成:当归10g,白芍药20g,茯苓15g,白术10g,柴胡12g,香附10g,石菖蒲12g,远志12g,陈皮10g,厚朴10g,夜交藤15g,炒酸枣仁20g,炙甘草6g等。方中炒酸枣仁、夜交藤柔肝养心安神;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宁神,王孟英曾祖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将石菖蒲的解郁作用描述为“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石菖蒲与酸枣仁、远志同用其宁心安神作用更佳;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药活血养心解郁安神;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助运,辅以陈皮、厚朴理气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使肝郁得解,脾健痰化,气机调畅,心神得安,气血调和,标本同治,使邪祛而正复。待病情稳定后,平时服用逍遥丸以巩固疗效。现代研究认为,抑郁、焦虑症的发生发展与神经递质、受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和基因表达调节等多方面均有关系,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焦虑症正是从整体上调节各种系统,从而达到治愈效果。王静怡等[2] 对古方逍遥散做了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理研究,结果提示逍遥散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李亚明等[3] 对石菖蒲水煎剂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在小鼠尾悬挂实验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石菖蒲水煎剂与氟西汀一样可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明显缩短,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其作用比氟西汀弱。结果提示,石菖蒲水煎剂在行为绝望动物抑郁模型上有明显抗郁作用。
   
  4 小 结
   
  通过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情志等心理治疗,采用认知中医心理疗法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改善患者不良的价值观,重建患者的心理认知结构,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认识自我,从而改善抑郁情绪,另外配合中药治疗,使患抑郁症的大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提高生活质量,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http://www.studa.net/Clinical/080618/16050117-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度抑郁症大学生经短周期有氧运动处方干预后抑郁症状和心肺功能的变化

摘  要:目的:观察短周期有氧运动处方的干预对重庆抑郁症大学生抑郁症状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5—09/10选择陕西省西安市8所高校中的11例患抑郁症的大学生,男6例,女5例:年龄18-25岁。均符合美国社会精神疾病的诊断统计手册标准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采用白编运动处方,即修订跑台测试方法进行有氧运动干预,训练在每周一至周六进行,每日进行5组,每组3min,共干预3周;强度以周围毛细血管血乳酸浓度达(3.0+0.5)mmol/L为标准。组间间歇期为其1,2强度至恢复,乳酸浓度监测在每第6个训练计划El进行。心率作为监测指标,由于对于训练计划的适应,心率会逐步降低,所以通过提高跑台的转速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评价采用Bord自我用力感觉量表,强度保持在13,14级(比较困难)。检测最大摄氧量,以反映心肺功能耐力运动表现。在训练计划开始和结束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评估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结果:患抑郁症大学生11名均进入结果分析。训练后患抑郁症大学生汉密顿抑郁量表分为(13.12±5.54)分,较训练前明显下降I(19.55±3.30)分,P〈0.01]。训练前后患抑郁症大学生最大摄氧量分别为(35.24±10.10)。(33.91±10.23)mL/(kg·min),两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1.000)。结论:重度抑郁症大学生经短周期有氧训练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增强。 (共3页)
http://www.cqvip.com/qk/80481B/200717/2363372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22:56 , Processed in 0.32633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