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13|回复: 23

[【问道台】] 你会陪你的孩子读大学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0 09: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陪读现象:

小儿尚在襁褓,要彻夜不眠守护左右;之后入托入学,也要每天接送;如今识文断字,考入大学,为人父母居然还是要不远千里南下租屋,恋恋不舍陪伴在侧。是不放心?还是不舍得?是护雏心切还是难耐寂寞?之前听说杭州大学城的下沙村有一个父母陪读村,如今广州大学城内陪读的父母遍布贝岗村、北亭村内小旅馆,不能不令人唏嘘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0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1、父母一代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学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将独生子女视为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稍有异常就会拨动他们敏感的神经,陪读即是他们的一种反应。
2、我不会陪孩子上大学的。
在父母的小心呵护中长大,孩子眼中的一切自然美如玻璃世界,这一幼稚的“世界观”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俯首可见。然而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怀抱中躺一辈子。远离病菌的机体无力抗拒病毒的入侵,这是人人皆知的医学常识。当父母终于无力再“陪护”时,当孩子最终不得不直面纷纭复杂的万千世界、激烈的社会竞争时,他们柔嫩的肩膀能扛得住吗? 关键是慈爱父母们,你们能陪孩子走多远?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真的勇士,必是历经磨难之人。
3、应该维护和完善先天性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后天性的关系。先天性的关系主要是血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后天性的关系主要是师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恋人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0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你对这种陪读现象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认识这种陪读现象?

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是子女教育失败的父母的补救手段,是他们的无奈选择,我们没法禁止!
这种陪读实质是父母教育管理的失败,也是孩子以前途来作为要挟父母手段的胜利,这种亲缘关系已经从哺育和反哺演变为要挟就范的恶性循环,这是我们这几十年社会演变的杂音,可怜但更可恨!

2、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或正在读大学,你会去陪读?

孩子到了18就是成人礼之后的大人了,父母没有义务和权利去要求他们什么,但是如果父母过多参与孩子选择的话,那就要承担一切引起来的后果,被要挟被迫陪读,这样的家庭实质上是悲剧家庭!

3、在你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间的血缘亲情,其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更合理?


孩子和父母,关系除了亲情外

我看还有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关系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是管理者,孩子在成家后作为父母的余生的生活上的管理者
股东关系就是孩子父母共同经营这个家庭的社会资源,呵呵

共同进步,共同致富是家庭主轴,像这种陪读是共同毁灭相互要挟,这样的家庭是失败的不健康的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09: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一点题外话

商业角度讲,最差的交易关系就是这种要挟的交易关系,这对交易双方来讲都是灾难!

1)要挟方必定拿着自己或者别人宝贵的资源来要挟对方,很多情况下面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处理不好,轻者失财,重者丧命
2)被要挟方也是极度难过,自己的关键或者弱点被对方一再要挟,最好的情况是:破财免灾,但很多情况是这样的交易确保了双方相互毁灭!

另外这也是双方沟通交流的失败,不能通过双赢的方式来达成交易,非要这种双输的形式来交易,可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你对这种陪读现象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认识这种陪读现象?
2、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或正在读大学,你会去陪读?
3、在你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间的血缘亲情,其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更合理?

1。很普遍,身边不少同学都有陪读,有的是父母常来常往,有的是借助宿舍周围,有的则是女友陪读,五花八门。觉得吧,挺合理的。父母陪读,出自两种可能:一是孩子自理能力确有缺失, 二是父母爱之太切。无法自立的,那只有父母照料,这个没得说。 第二种,你想啊,20年来家庭的唯一重心突然离家住宿,父母的牵挂可以理解,这时的陪读,或许孩子本身不需要,仅仅是为了体谅父母之心情。若此,我觉得陪读也有善处,虽陪,但不依赖,虽被爱,但不骄奢。如此亦可~~

2。不会。后代是自己的继承者,不是自己的所有物,平等视之,无须多虑。

3。这是一个造人的游戏。父母尽力把一个无知的“物”塑造成一个完善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初始是孩子的神,之后是师,再后是友,末了是家人。随着孩子的长大,需要逐渐抽手离开,慢慢地放开。这很辛苦,因为时间越长,爱之越深,却要自己逐渐远离,不易啊。 若要处理好,大概就是不停地认识自己新的角色,适应变化,大概如此吧。

感谢爸妈的辛苦~ 顺带愿天的下父母生活舒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是做什么用的?

父母是来做陪读用的
父母是被啃的
父母是出孩子房贷首付用的
呵呵

中国的父母是很伟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5: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1 说是监管,可是父母要到什么时候才不再监管孩子?孩子当然有孩子的路,而且大多数是与父母不同的路。监管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发展。
2有人说是父母太孤独才陪读。这我想是误解。孩子上大学时,父母多是壮年,恰恰是心智、事业成熟的时候,何必要靠陪读?我的孩子4岁,不需陪读,我也天天忙的要命,没体会过孤独。但是,当老婆陪孩子在广场上玩时,只要有孩子哭,我在家里心里就不安稳,老在嘀咕是不是老婆没看好孩子,让孩子吃亏了。虽然自己也想过一般没事,孩子哭很正常,可是心里总是惦记着。我想这才是陪读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7: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是事与愿违,反而弱化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说明,人类几乎所有的社会能力都是后天培养的。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父亲因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应付复杂的社会环境,而把三个孩子关在家里与世隔绝,结果先天智力完全正常的三个孩子,到了12岁只相当于一般孩子5岁的水平。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代劳了,就耽误了子女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学校教育或许是他们获得这种能力的最后机会,结果家长一“陪读”,这条路也给堵了。父母的过分关注和“全程跟拍”,只会影响孩子们形成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对自我行为的有效控制。更糟的是,一些孩子甚至会在逆反心理的左右下破罐子破摔。

  另一方面父母陪读会间接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父母陪读首先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父母陪读下的孩子普遍出现没主见、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的特征。江苏某市的一个品学兼优的六年级学生,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上学以后由父母贴身紧跟着,小女孩虽然成绩优异,但几乎没有朋友,连大声和陌生人说话都不敢。
  第三,父母陪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人的成长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日常生活的磨砺下,独当一面的锻炼下,一个人正常的人格和心理才能建立、健全起来。父母千万不能取代他们成长中的这段必经历程。父母陪读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走弯路、走错路,但路终究是要孩子自己走的。过多的保护,只能让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有什么挫折、打击,就一蹶不振。最大可能地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育人的根本。
还是要放手让自己的子女自己去承担,去面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8: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很多都是惯性思维

想象自己要照顾孩子一切,孩子才能好起来,才能活下去

但是有那句话叫各领风骚数百年

父母强,孩子可不一定强过父母,或者说达到父母的高度

所以,有些父母很痛苦,原因就是目标太高,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环境太好不理解父母为何还逼自己自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9: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你对这种陪读现象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认识这种陪读现象?
2、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或正在读大学,你会去陪读?
3、在你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间的血缘亲情,其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更合理?
   陪孩子读大学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关爱孩子可以理解,但要注意方法,要对孩子尊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认为家长陪孩子读大学,对子女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弊端。有父母陪读的学生,很明显独立生活能力比其他同学差,不怎么合群,这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也难以与领导和同事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陪读是对子女的“伤害”。
  作为孩子,也许他们并不希望父母在身边陪读,但是却无法拒绝一直对自己关爱有加的父母。我认为,每个大学生应该视陪读为羞耻,敢于对父母说“不”。只有孩子和家长都能认识到陪读的害处,才能有效地杜绝高校陪读风。
  当然,对我来说,如果以后儿子上大学,我是不会陪读的,会尽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9: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生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味所有事情都由家长来包办,会给孩子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家长不在身旁时会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义。再者,有时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会有自己的主张,而父母在身边总以为孩子长不大,总想把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尽量还是不陪读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2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对家长这样有点心酸


1)为了孩子,家长可以牺牲事业来换孩子的学位,这样能保证孩子将来在你重病时候放弃工作陪在病床边吗?
2)孩子在父母羽翼底下这么不知人间风风雨雨,那他飞出去的时候,遭遇困难时候会感激怀念父母还是抱怨父母呢?


去年和一个驻外的业代聊天,他说现在的有些小姑娘为何那么容易和有妇之夫玩不伦之恋啊

在家父母宠惯了,长大了父母无力照顾了,自己在外面闯,因为外面的风雨对这些小姑娘来说太严苛了,人遇到这种情况受挫太深了就放弃了挣扎,看到给她一点点温暖的有地位的男同胞就上,像找个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反正有了温暖可以依靠就管不了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2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坚决反对父母陪读,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生长,走上社会以后可能对于社会的适应性很差。反而影响了他的生活。我们同事,刚刚搬来的时候,父母全来了,在一个不足6平方的房子里住了半个多月,天天干活,我觉得很心酸
2、我不会陪读孩子
3、父母是孩子的父母,但是也是其适应社会的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22: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不需要大学陪读,这样成本太高,而且对学生自己的能力也锻炼不够,正确的是早点培养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本领,培养好了大胆地放开,当然可以暗中监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前几天转帖的王可福先生写的《女儿的故事》一文中王老先生对女儿教育就是成功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0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对这种陪读现象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认识这种陪读现象?
  我的态度是,能陪愿陪的是人家自己的事情,看个人情况而定。好多人陪读,表现出对孩子巨大的期望,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理想、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很沉重的。
2、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或正在读大学,你会去陪读?
  如果我的孩子读大学,我不会去陪读。首先,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需要陪着了。再就是,陪着对孩子的压力挺大的,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有,自己有自己的事情,想陪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在你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间的血缘亲情,其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更合理?
  处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要把握住一点,孩子和父母都是有特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对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溺爱==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2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你对这种陪读现象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认识这种陪读现象?
2、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或正在读大学,你会去陪读?
3、在你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间的血缘亲情,其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更合理?

1.这个问题我再三考虑,真不知道该站在哪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地解读。无论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还是孩子的角度,陪读现象都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因为它至少折射出3种不信任:
  (1)对大学教育的不信任。
  父母不相信现如今的大学是一个负责任的教育体系。自己孩子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中生活学习,是否能获得将来登堂入室的本领是很难说的,搞不好被少数害群之马带坏了,有父母在后压阵,你大学也不能干什么都打马虎眼,孩子就不会吃亏。
  (2)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
  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学习;控制自己抵御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控制自己的心态去抵御各种挫折;
  (3)对社会环境的不信任
  父母始终对社会环境抱一种警惕心理,不相信孩子步入社会后,会受到一个积极地,正面的历练。因为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实在是太多了。这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孩子来说,一旦经历,打击是沉重的。虽然孩子具有成人的体魄,但没有从书本上学到成熟的心智,这点家长是清楚的。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功德五读书。前四种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通过读书,就能让孩子踏上迈向更高社会阶层的台阶,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我认为它反映了陪读的父母对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2)如果我有孩子,我肯定不会去陪读。
  这对父母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父母对孩子的爱,与自然界中飞鸟走兽对子孙后代的爱有多大区别呢?人和这些动物一样,都是为了生存。既然生存就要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样样都替孩子想到,样样都想替孩子把事情做好,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孩子即使步入上层社会,他能在上面待多久呢?

(3)至少,不同的文化对这种关系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看看北京8台的谁在说节目,你就知道这种血缘亲情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异同。当然,这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但至少在利益至上的今天,这种亲情好像越来越淡了。至于如何看待,我觉得父母自小就为孩子还家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怎样就算是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就仁者见仁了。如果没有,那就请父母和孩子还是保持一种平静、平和的心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大学生都可以独立处理任何事情。
我记得我们上初中都已经自立了,父母基本不给予我们帮助了,
因为他们都已经没有能力给予我们帮助。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行呢,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干预太多,
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孩子的一些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只要不出现大的方向错误,根本不需要干涉,要做他人生的朋友。
我觉得如何做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朋友才是讨论重点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陪 读是现阶段的一个社会现象,历史上少数有过,现在能陪读从侧面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有经济条件能力的才能陪读,没条件你想陪读吗?
我上初中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自己做早饭吃,然后走1小时路到学校,天还没亮天天如此。父母能有时间和精力帮你吗?他们为生活操劳,能一日三餐不饿就很不错了。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指望着下一辈成龙成凤,我就和我老婆说,孩子顺其自然,只要一生平安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00:13 , Processed in 0.4350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