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43|回复: 0

检察日报: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4 13: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6296.html

常梦飞


2008年05月14日08:26 来源:检察日报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面对灾后惨状,我们不能不这样想:如果我们能够成功预测到这次地震,虽然房倒屋塌的结局避免不了,但上万名同胞,却可能活下来。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曾经发生过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奇迹: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发生在辽宁海城的大地震被准确预报,这使得辽宁省南部的100多万人及时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仅仅在撤离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就被7.3级的强烈地震击中。在6市10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508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86.7万间,却仅有1328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0.16‰,大自然在海城扑了个空!

  据当事人回忆,那简直是世界灾害史上奇迹般的一幕: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当时针指向19点36分时,大地突然剧烈抖动时,四面八方一片尖声呼喊,人们不像是在惊惧天灾的可怖,也不像是在庆幸自己的存活,而像是在惊叹地震工作者的神机妙算。

  在世界历史上,成功地预报7级以上的大震,这还是第一次。震后,美国、新西兰、日本、罗马尼亚、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地震科学专家和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纷纷到海城考察。他们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成功是由于能够及时地收集大量地震前兆的异常情况,并且及时归纳、分析、总结的结果。

  海城地震能够被成功预报,专业的地震工作者功不可没,但当时实行“群防群测”的方针,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来说,专业的地震工作者,对长期、中期的地震预报,比较有把握,但对短期的预报,把握就不那么大了。而就预防地震灾害而言,短期预报才真正具有决定性。

  就海城的这次预报来说,正是密布在辽南的群测群防网点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现象,如蛇、鼠、鸡、青蛙等动物异常,以及水异常等,并且及时汇总到了地震专家面前,才使得当时的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能够作出大地震就在眼前的判断,敢于发出临震预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次四川大地震前,也出现了很多异常的现象,据报道,四川锦竹曾经发现大规模的蟾蜍迁徙,震区曾经发现过地震云,阿坝地区还曾经有过地震的“谣言”,但遗憾的是, 这些年我们遗失了“群防群测”的好传统,大自然发出的这些警告被白白地浪费了,我们终于未能躲过灾难。

  防震抗震要借鉴历史经验,尤其是成功的历史经验。

(责任编辑:齐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20:32 , Processed in 0.33533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