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85|回复: 2

[【学科前沿】] 生物大分子的新型给药途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6 1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义的生物大分子是指一类组织结构严谨、分子量在几千至几百万范围内的有机分子,包括多糖、脂类、蛋白质及核酸,通常具有高水溶性,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生物大分子易于用生化方法大量生产,对反应物的选择性及作用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大部分生物大分子,如酶类或基因药物等还可反复作用于靶点。在疫苗研发中主要涉及的生物大分子是核酸和蛋白质。疫苗中使用的抗原、佐剂大都属于蛋白质。疫苗的免疫效果决定于递送系统,接种途径和抗原的选择(减毒,失活或亚单位)。现从药剂学角度,针对疫苗的免疫途径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免疫途径
在免疫途径选择上,传统疫苗普遍采用注射途径(肌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虽然有效,但只能引发系统免疫。鉴于多数病原微生物主要经由粘膜入侵,因此进行粘膜免疫十分必要。口服,鼻腔,透皮等接种途径不仅可引起系统免疫,还可引发粘膜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并具有减少交叉感染,操作简单,提高病人依从性等优点。
1. 1 口服
经口服接种的抗原可以沿入侵途径阻挡多数消化道粘膜病原体,已被某些学者视为取代皮下、肌肉注射的理想接种途径。目前已有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减毒活疫苗,灭活霍乱疫苗等产品上市。于1960年获得批准的人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成功地减少了世界上多数国家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已出现一些口服微粒给药系统的疫苗的I期临床报道。然而目前通过口服接种获得有效的免疫反应较为困难,被递送至靶部位(如M细胞)的抗原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和肠道酶解下常难以保持其完整性,从而使免疫原性丧失。另外,胃肠道中具有保护性的粘液层会稀释抗原并限制其进入粘膜上皮,从而减少抗原与粘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与鼻腔和常规的非胃肠道给药途径相比,需加大免疫剂量,不利于常规免疫。通过加入粘膜免疫佐剂(如CpG)和采用新型给药系统(如包裹抗原的微球)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1. 2 鼻腔免疫
鼻粘膜处通透性较强,血管丰富,由多种分化细胞组成,并与发达的鼻相关淋巴组织相连,是吸入抗原的第一防线,接种后由于存在共同粘膜免疫系统,在鼻粘膜处出现免疫应答的同时,在远端的肠道粘膜和阴道粘膜处也能获得免疫应答,因此鼻腔免疫有望成为最有效的无针化接种方法。另外,由于这一免疫途径能降低给药剂量,提高疫苗的靶向性,避免首过效应,减少疫苗在循环系统中的降解,许多发挥全身作用的疫苗已逐渐倾向于经鼻递送。此外,经鼻腔给予编码抗原的DNA还能引发特异性的保护性免疫反应。2003年6月获准上市的减毒流感活疫苗Flumist?潜乔唤又值囊呙缈?⒅兄卮笸黄啤?lumist?视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2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干脆来个全面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2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了,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9:48 , Processed in 0.37521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