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94|回复: 1

[【文史类】] 毛泽东与其他人眼中的著名帝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02: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与其他人眼中的著名帝王

闲来无事,略整理一下与大家共飨,好多没整理,呵呵,欢迎大家补充:
此贴仅为帝王部分,有时间再把将相部分再整理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哈。。。

秦始皇:

[毛泽东点评]

    我劝这些省委书记,你们不要怕告土状。秦始皇不是被骂了二千年嘛,现在又恢复名誉;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现在也恢复名誉;纣王被骂了三千年了。好的讲不坏,一时可以讲坏,总有一天恢复;坏的讲不好。(1959年8月11日,在庐山会议上的讲话)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1964年6月24日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他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460个儒。(1958年5月8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读<封建论>呈郭老》一诗)

    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其他人点评]


黄仁宇:
    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秦始皇》)


孙中山:
    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彼自度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而设边戍以防飘忽不定之游骑,又有不胜其烦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由是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建国方略》)


钱穆:
    开拓边境,防御外寇,此皆为完成大一统的新局面所应有之努力,大体言之,秦代政治的背后,实有一个高远的理想,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国史大纲》)

范文澜:
    秦时本来应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但秦始皇却大兴土木,造阿房宫,筑万里长城等等,劳民伤财,用刑法强迫老百姓服役,因此引起农民大起义。(《经学讲演录》)

郭沫若:
    秦始皇不愧是中国社会史上完成了封建制的元勋,他把天下统一了,把铜制的兵器都没收来做了十二个巨大的铜人。他以为天下可以从此无事,秦家的江山可以传至千世万世,然而那料得他敌不过的乃是人民,人民手中的锄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柳宗元: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封建论》)

钱穆:
    秦始皇是比较聪明的,但子孙较他为昏愚,这是秦家的不幸。(《国史新论》)



刘邦:

[毛泽东点评]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关于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的谈话)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读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的批语)

    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陈平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宋、齐、梁、陈,五代梁、唐、晋、汉、周,很有几个老粗。文的也有几个好的,如李世民。(1967年1月7日毛泽东的一次讲话)

[其他人点评]

(英)汤因比:
    汉朝刘邦把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从地方分权主义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义。和秦始皇带有盅惑和专制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运用了处世才能完成了这项事业。
    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成功的统一者一样,要具有世界主义思想……不是在半个旧大陆,而是在人们能够居住或交往的整个地球,必定要实现统一的未来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汉朝的刘邦。(《展望二十一世纪》)


梁启超:
    吾于汉兴诸杰中,最爱樊将军。鸿门之会,智等蔺如,勇过毛遂,捷追曹沫,无将军则无汉王。(《中国之武士道》)

章太炎:
    汉高与项氏战,涉险被创,垂死数四,太公、吕后、孝惠、鲁元之属,登俎堕车,固不暇顾。广武之矢,荥阳之围,皆以身冒白刃,然后士卒用命,乐为尽力。(《革命之道德》)

钱穆:
    汉高祖临阵远不敌楚王。但能用韩信、张良、萧何,一任前敌大统帅。一任总参谋,一任后勤。近代西方,始知军事上当有此三大任务之分类,但汉高祖用人早与暗合。(《国史新论》)


郭沫若:
    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甲申三百年祭》)

鲁迅:
    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法三章者,话一句耳。(《而已集·小杂感》)


钱穆:
    高祖即位之初,认为民尚奢侈,源于商人,因而对商人施以重税,禁其为侈。此时正值战乱刚过,经济凋敝,故采取这一政策颇为适当。(《国史新论》)

钱穆:
    惟其威虐毒,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国史新论》)



汉武帝刘彻:

[毛泽东点评]

    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1957年4月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及有关领导的谈话)


[其他人点评]

黄仁宇:
    刘彻谥号汉武,他在位于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这54年的御宇期间,在全汉朝是最长久的,对以后的影响也最深远。(《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汉武帝继承了汉高祖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所累积的国家资源,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外则连年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裔,使大汉声威远播,国势达于顶峰。而在一片繁华景象中,财政短绌、外戚干政的乱源却悄然伏下。(《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汉朝的组织者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基层,而且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极端。他们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步,退两步”。以几十年的经营,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楷模。(《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武帝用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理财,不能被我们轻率的视作“商人参政”。他们并没有利用商业组织及商人资本去增进政府的功能,也没有利用政府威权扶助商业之发展,以便扩大兹后的财源。(《汉武帝》)

钱穆:
    到了武帝时期,则在外部大有作为。(国史新论)

黄仁宇:
    刘彻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每有重要战事的部署,今人所谓“战斗序列”的安排都是由他自己作主。


汉光武帝刘秀:

[毛泽东点评]

    西汉高、文、景、武、昭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林克《毛主席和我谈学习的片断回忆》)

    书读多了,就做不好皇帝,刘秀是大学士,而刘邦是个大草包。(肖延中《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述描》)

[其他人点评]

王夫之:
    即位未久,修郊庙,享宗祖,定制度,行爵赏,举伏湛,征卓茂,勉寇恂以绥河内,命冯毕使抚关中,一以从容镇静结已服之人心,而不迫于争战。然而桀骜疆梁之徒,皆自困而瓦解。是则使高帝当之,未必其能耆定如此也。而光武之规模弘远矣。(《读通鉴论》)

黄仁宇: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成功人物。但是要说他“内圣外王”,则甚为牵强。
    光武帝刘秀连问题都没有考虑得到,也可以说他虽是超级政客,军事天才,仍不是大思想家。(《光武中兴》)

黄仁宇:
    刘秀要统率驾驭很多不易领导的人物,而能够补短截长,互相牵制,除了他的宗室身分、谨厚的声名和天命的心理准备之外,他具有领导能力的天才不容否定。同时他对大小事宜,都亲身督察经营,毫不松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范文澜:
    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中国通史》)

梁启超:
    东汉光武帝在皇帝中最稀奇,简直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隋文帝杨坚:

[毛泽东点评]

    (隋文帝)其做法“蕴藏大乱”(《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79页)

[其他人点评]

范文澜:
    隋文帝的主要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中国通史》)


王夫之:
    唐公幸全于猜忌而出守太原以避祸,未尝身执朝权,狐媚以欺孤寡,奉词伐罪,诛独夫以正大位,天下孰得而议其不臣?
    隋已亡于群盗,唐自关中而外,皆取隋已失之宇也。然而高祖犹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广结豪杰,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于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不贪天方动之几,不乘人妄动之气,则天与人立应之而不违。(《读通鉴论》)


王夫之:
    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不共其德而徒厚其财也。富有四海,求盈不厌,侈其多藏,重毒天下,为恶之大而已矣。(《读通鉴论》)

沈昫:
    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家难圣漠。言生床笫,祸切肌肤。《鸱鸮》之咏,无损于吾。(《旧唐书》)


唐太宗李世民:

[毛泽东点评]

    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读冯梦龙的《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批语)

    唐太宗、李密皆当时草泽英雄。俗有两句话说李世民,其词曰:“太原公子,褐裘而来”。世民常劝他父亲不可固守太原,须要化家为国,李渊大悦,遂起兵直趋陕西,并用种种方法,见悦一般人。如兑钱粮,放二千宫女等。(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话)

    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读冯梦龙的《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批语)

[其他人点评]

范文澜:
    唐太宗杀李建成、李元吉,对本身说来是必要的自卫,对国家说来是有利于大局的行动。(《中国通史》)

范文澜:
    能否纳谏是封建时代区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准,帝王愈是能虚心兼听,择善而从,朝廷的权力也就愈益坚强。反之,帝王独断独行,形式上权力似乎无限大,实际是堕入奸佞人的术中,权力下移而不自知。(《中国通史》)

范文澜:
    纳谏的意思是倾听不同的意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如果择非而从,那就不能叫纳谏。在封建帝王中,唐太宗应是最善于纳谏的一人……直谏较易,纳谏实难,唐太宗能纳谏,所以魏征等人敢直谏。(《中国通史》)

范文澜:
    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宝鉴。隋朝的盛衰兴亡,给他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农民大起义,使这个出身大贵族的雄豪子弟,不得不在事实前面认识了劳动民众的巨大威力。得罪了民众,就像隋炀帝那样集全部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也难逃亡国杀身的后果。他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必须不得罪民众,这是他取得贞观之治的根本原因,也是被称为英明的封建皇帝的根本原因。(《中国通史》)

范文澜:
    能否知人和能否用人,是判断人君贤愚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能知人,又能用人,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中国通史》)

范文澜:
    唐太宗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击败了侵略中国的突厥族,建立起疆域广大、超越前代的大帝国。(《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钱穆:
    若论武力扩张,依照唐人国力,正可尽量向外伸展。但即在唐太宗时,一般观念已对向外作战表示怀疑和厌倦。中国人对国际,只愿有一种和平国际性的武装。唐代虽武功赫奕,声威远播,但中国人的和平头脑始终清醒。……中国人既不愿在武力上尽力扩张,向外征服,同时又不愿在财富上尽量积聚,无限争夺。(《中国文化史导论》)

黄仁宇:
    李世民在这时候勤于听政,勇于就谏,是以彻底的运用了机缘,而达成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

[毛泽东点评]

    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宋大臣薛居正等撰)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的被迫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于人”的正义行为。(引自《毛泽东读二十四史》)

    (赵匡胤)说不杀士大夫,伪也。(读脱脱等的《宋史·太祖本纪》批语)

[其他人点评]

吴晗:
    宋太祖用全力集权中央,罢诸将军权,地方守令都以文士充任,直隶中枢,文士治国,武士作战,成为国家用人的金科玉律。由之文士地位日高,武士地位日低,一味重文的结果,使宋朝成为历史上最不武的时代。(《说士》)

黄仁宇:
    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朝廷之日,仍是现役的高级将领,这与北宋之注重技术,企图在中国历史里打开出路,不因袭前朝作用的趋向有很大的关系。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宋太祖赵匡胤没有一般帝王的毒辣。(《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
    经过太祖赵匡胤的创业,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重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宋太祖赵匡胤》)

梁启超:
    汉光武宋太祖之待功臣,优之厚秩,解其兵柄;汉高祖明太祖之待功臣,摭其疑似,夷其家族,虽用法宽忍不同,而削权自固之道则一也。(《李鸿章传》)

钱穆:
    宋祖鉴于五代之弊,重用儒臣,一时若有文武分途之观念,然儒臣报国,不下于武臣。而武臣修养,亦无逊于文臣。中国文化传统之精义,赖以重光。(《国史新论》)



明太祖朱元璋:

[毛泽东点评]

    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时睡着了常作“天子”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变为代表地主的利益了,故能贵为天子。(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话)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档案出版社出版)

    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1953年2月23日同陈毅等人的谈话)


    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出息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其他人点评]

吴晗:
    经过二十几年的实际教育,在流浪生活中,在军营里,在作战时,在后方,随处学习,随时训练自己,更事事听人忠告,征求专家的意见,朱元璋在近代史上,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朱元璋统治术》)


张廷玉: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明史》)


黄仁宇:
    何谓洪武型的财政?简言之为缺乏眼光,无想像力,一味节省以农村经济为始终,凭零星杂碎之收入拼凑而成,当中因素都容易脱落。并且只注重原始型的生产,忽视供应行销间可能的技术上之增进。(《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吴晗:
    朱元璋有许多功绩,也有许多缺点,就他的功绩和缺点来看,还是功大于过的,他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起了推动作用的,是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朱元璋传》)


吴晗:
    蒙古皇朝以马上得天下,也以马上治天下。军中将帅就是朝延的官僚,军法施于朝堂,朝官一有过错,一顿棍子板子鞭子,挨不了被打死,侥幸活着照样作官。明太祖革了元朝的命,学会了这一套,殿廷杖责群僚,叫做“廷杖”,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光打还不够,有现任官镣足办事的,有戴斩罪办事的。不但礼貌谈不上,连生命都时刻在死亡的威胁中。(《论绅权》)

鲁迅:
    二十多年,都说朱元璋(明太祖)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朝为“大元”,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利害。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钱穆:
    太祖是一个雄猜之主。天下大定,年已六十余,太子死,孙孱弱,故为身后之虑,一面封建诸子,各设卫兵三千,乃至一万九千,一面尽诛功臣宿将。(《国史大纲》)


吴晗:
    诏狱、廷杖、立枷之下,士大夫不但可杀,而且可辱,君臣间的距离愈来愈远。“天皇圣明,臣罪当诛”,打得快死而犹美名之曰恩谴。曰赐杖,礼貌固然谈不到。连主奴间的恩意也因之而荡然无存了。(《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黄仁宇:
    朱元璋在历史上曾主持政治整肃4次,时在公元1376年至1393年之间,被检举的对象有政府高级官员、高级将领、公费学生、寻常百姓、各处地主,以及家族首长。其检举之程序似有定型:起先首犯的人物以贪污谋反的名目造成刑狱,是否有真情实据不说,只是刑狱的范围只有越做越大,与谋的同犯及嫌疑犯也愈罗致愈多,和主犯曾有来往也是有罪之凭据,一种含糊的道德上之罪名即可置人犯于死地(专家曾作估计,因这样的检举而丧生的不下10万人)。当案情结束之际,皇帝也以各项罪名将各审判官处死。(《中国大历史》)


钱穆:
    宋太祖惩于唐中叶以后武人之跋扈,因此极意扶植文儒。明太祖则觉胡元出塞之后,中国社会上比较可怕的只有读书人。但是所谓的传统政治,便是一种士人的政治。明太祖无法将这一种传统政治改变,于是一面广事封建,希望将王室的势力扩大,一面废去宰相,正式将政府直辖于王室。既不能不用士人,遂不惜时时用一种严刑酷罚,期使士人震慑于王室积威之下,使其只能为吾用而不足为吾患。这是明太祖一人的私意。一人的私意,不足以统治一个天下,只有使明代的政治,走上歧途。(《国史大纲》)


吴晗:
    明太祖有惩于元代的覆败,用重刑治乱国。凡贪官污吏,重则处死,轻也充军或罚做苦工,甚至立剥片之刑。一时中外官吏无不重足屏息,奉公畏法,仁宣两代继以宽仁之治,一张一弛,倒也建设了几十年的清明政治。(《论贪污》)


吴晗:
    明太祖自身出身寒贱,寄迹缁流,且又赋性猜嫌,深恐遭智识分子所讥刺。在他初起身的时候,不能不装作礼贤下士的神气,借作号召,及至大事已定,便不惜求毛求疵,屡兴文字之狱。……另一方面却极力设学兴教,进用宋讷一流刻薄寡恩的教师,用廪禄刑责造就出一批听命惟谨的新智识分子出来,作皇帝个人的顺仆,来代替老一辈的士大夫。这是明太祖巩固君权的方法,也是这几次大狱的起因。(《胡惟庸党案考》)


康熙帝玄烨:

[毛泽东点评]

    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其他人点评]
黄仁宇:
    康熙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了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他的臣民不会忘记,当南巡的时候船泊于乡间,而皇帝灯下读书至午夜未歇。


(美)费正清
    康熙大帝巩固了清政权。他不但镇压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而且开始了使清朝在文化上同化于中国文人政府的传统。……他最后在1682年至1683年控制了台湾,并且通过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把俄国人从黑龙江流域赶走。后来他又在1696年战胜了以噶尔丹为首的西蒙古人(即准噶尔人),从而保住了清廷对东部外蒙古的控制。这一惊人的成就似乎应部分归功于康熙的灵活性。


黄仁宇:
    北方绵亘两千多里的国防线与一十五英寸雨量线吻合。线之西北,经年雨量不级十五英寸,无法经营农业,只是游牧民族出入之处,这威胁也强迫中国统一对付。刘彻用卫青、霍去病“度幕”(贯穿沙漠地带),不失为军事史上的壮举,只是他想消灭匈奴的希望,却无法实现。兹后十五英寸雨量线间两方的厮杀,还要继续两千年,直到康熙帝以新式火炮打败噶尔丹,迫他自杀,才解除了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可见得历史并非全是人为。


(德)莱布尼茨:
    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位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反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事实证明,正是康熙帝的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好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有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9: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總結的好,幸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15:16 , Processed in 0.27296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