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34|回复: 0

淋巴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5 2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淋巴瘤
重点: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象,病理学检查
难点:R-S细胞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十九章 淋巴瘤
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组织遍布全身,且与单核-巨噬系统,血液系统关系密切,所以淋巴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颈部 小肠
第十九章 淋巴瘤
淋巴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分为:
霍奇金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本病与病毒感染(EB病毒以及HTLV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和免疫缺陷有关.
第十九章 淋巴瘤
临床分期:
I期: 单个淋巴区域受犯(I期),或单个结外器官
或部位受犯(IE期).
II期:在隔肌同侧的一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犯(II ),或局限
器官/部位受犯伴有隔同侧的一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犯
(IIE).
III期:膈上下淋巴结同时受犯(III期),或同时伴有局限
性结外器官,部位受犯(IIIE),或伴有脾受犯(II
S),或伴局限结外器官及脾受犯(III SE).
IV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
淋巴结肿大.
第一节 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 HD)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类型,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而扩散至其他淋巴结和(或)结外器官或组织.
第一节 霍奇金病
【检验】
1.血象
部分患者早期无贫血,以后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大约30%患者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可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多正常.白细胞分类可有中性,嗜酸性粒细胞(20%)及淋巴细胞增多.晚期可发生严重贫血.
霍奇金病血象
第一节 霍奇金病
2.骨髓象
骨髓象为非特异性改变,霍奇金病患者骨髓受侵犯者较少,若骨髓涂片检查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可诊断霍奇金病,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比例无明显改变.可伴有浆细胞,网状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第一节 霍奇金病
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
细胞胞体巨大,直径30~50μm,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大,直径15~18μm,呈圆形,分叶或扭曲状,多为2个,也有单个或多个者.双核对称者称为\"镜影核\",核仁大而明显,1个或多个.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网状.胞浆较丰富,染蓝色或淡紫色,有不规则的胞浆突起,无或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
霍奇金病骨髓象(1)
霍奇金病骨髓象(2)
霍奇金病骨髓象(3)
第一节 霍奇金病
3.组织病理学检查:
霍奇金病的诊断及分型有赖于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细胞.
4. 其它检查:
组织学分型 :
第一节 霍奇金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霍奇金病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通常由临床征象引起注意而进行组织活检.
临床征象
病理切片
实验室检查
R-S细胞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因此在缺乏霍奇金病其他组织学改变时,单独见到R-S细胞,不能确诊霍奇金病 .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是恶性淋巴瘤的另一种类型,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
临床表现:
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且以淋巴结结外病变较多见 .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检验】
1.血象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多正常.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可增多.
正常淋巴结涂片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检验】
2.骨髓象 与霍奇金病骨髓象相似.并发白血病时骨髓中出现较多的淋巴瘤细胞,称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细胞组成和形态常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还可见到一种\"淋巴肉瘤细胞\",这种细胞的特征为:细胞形态和大小不等,核大,圆形或有凹陷,折叠,染色质浓染增粗,呈粗网状或海绵状结构,有单个大而明显,常呈偏位的核仁,胞浆量少,可有空泡.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象(原淋巴肉瘤细胞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象(组织肉瘤细胞型)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检验】
3.病理学检查 为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其特点是: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为肿瘤组织所取代;恶性增生的淋巴细胞形态呈异形性,无R-S细胞,淋巴包膜被侵犯.
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较复杂,常采用的有组织学分类法和工作分类法两种.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病理组织学检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需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疾病相鉴别.结核性淋巴结炎多局限于颈部两侧,可彼此融合,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由于软化,破溃而形成窦道.此外还需与慢性淋巴结炎,败血症及相应器官的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
第二十章 浆细胞病
重点:多发性骨髓瘤血象,骨髓象
难点:骨髓瘤细胞形态特征
巨球蛋白血症骨髓象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二十章 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是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过度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为其特征的一组疾病.
浆细胞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病.
另一类为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良性浆细胞病,其中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骨髓内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1. 骨骼损害
2.高粘滞综合征
3. 肾损害
4. 造血功能障碍的表现
骨髓瘤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血象 常有不同程度正常细胞性贫血,贫血严重性随病情进展而加重.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有核红细胞.血片上有明显的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常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多发性骨髓瘤血象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特点为出现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10~15%,多者可高达70% ~95%.
骨髓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大小不均,直径约15~30μm;核成圆形,可出现凹陷,分叶等畸形,常偏一旁,染色质较正常的浆细胞细致,常不呈车轮状排列,而呈粗网状,可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边缘常不整齐,呈深蓝,灰蓝或略带紫色,不透明,可有空泡,偶见少量嗜天青颗粒或Russel小体,可无核周透明带.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浆细胞样骨髓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网状细胞样骨髓瘤细胞)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3.其他检验
(1)血液生化检验:①血清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常>15g/L,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血清钙增高 ③血磷一般正常④血尿酸增高 ⑤肾功能检验.
(2)尿液检验:
有较大诊断价值的Bence-Jones(本一周)蛋白,亦称凝溶蛋白.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①骨,髓中浆细胞增多>15%,若为典型的骨髓瘤细胞,5%~15%也可考虑此病,或骨髓活检有骨髓瘤的证据
②血清有大量:M蛋白或尿本周蛋白为> 1g/24h
③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损害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④40岁以上,有骨痛,贫血,血沉增快,高钙血症等表现.
第二节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是具有分泌IgM(巨球蛋白)能力的淋巴样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
异常细胞增生和浸润所致症状:
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症状
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第二节巨球蛋白血症
检验
1.血象 正常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和单核细胞可能增多.可出现少量(一般<5%)淋巴样浆细胞(不典型幼稚浆细胞),颇似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紧密,含1~2个核仁,胞浆少,嗜碱性,在细胞一侧稍多.
第二节巨球蛋白血症
2.骨髓象 骨髓穿刺可呈干抽,骨髓象常呈多形性,主要特征为淋巴样浆细胞的增生,占10%~90%.可见数量不等的呈裸核的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还有嗜碱性粒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散布于异常细胞之间.
第二节巨球蛋白血症
3.其他检验
(1)异常球蛋白检查:
(2)抗人球蛋白试验
(3)冷凝集素试验:
第二节巨球蛋白血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可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大,血清中单克隆IgM大于30g/L,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增生,无明显骨痛和溶骨性损害是诊断本病的必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中国医科大 刘志洁 主编
《临床血液学及细胞学图谱》沈阳医学院主编 1967
《临床血液学及血液检验》(本科)第1,2,3版)
《 血液病诊断及图谱》
《诊断学》(第6版)
The end
Good by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0:26 , Processed in 0.29041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