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62|回复: 0

[【本版存档】] 郑用琏教授谈教育思想大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23: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访谈]郑用琏教授谈教育思想大讨论
[(学通社特稿) 添加日期:2007-05-22 点击率:528 评论数:8 条]
   
  郑用琏,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科研,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并担任民盟湖北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等社会职务。曾赴美国,斯里兰卡,加拿大等国进行科研合作研究。

  记:郑教授,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以“实践 创新 质量”为主题,您对此有何见解?
郑:5月1日之前我一直在美国,但在网上对教育思想大讨论也十分关注,我认为这一提法十分中肯,也正是高等教育需要加强的几个环节。
  在高校扩招后,国家更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只有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了,研究生质量才有保障。在生命科学这一领域,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实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鼓励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到试验室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往往这部分学生做的毕业论文都十分优秀,常常能在实验中激发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践与创新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记:您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以及一些社会工作,您是怎样处理三者的关系的?
  郑: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承互促共进的。特别在重点大学,更应该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是对学科的全面把握,教学工作做得好,能及时弥补科研中的漏洞,在科研中就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论基础。此外,某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因此,必须跟上时代,抓住前沿。在科研的同时,利用科学前沿内容及时充实在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社会工作的确占据了我的一些从事研究和教学的时间,我尽可能的站在省和学校的立场上站出来说话,但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有些会议我还是没有时间参加。但与三农问题或农业教育有关的一些议案,提案会议我都积极参加。因为这不仅是代表学校的利益,更是为“三农”问题和农业教育争得一个发言的机会,这也是作为农业大学教师教师应尽的社会责任。

  记:您曾到国外进行科研合作,您也到过国外的一些大学,这与您的课特别受欢迎有关系吗?我们在高校教育这一块和他们有什么差距吗?
  郑:启发式教学也许是学生喜欢我上的课的原因之一吧。在我的课堂上,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我是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的,概念不清楚就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我会经常跟学生讲别人的一些成果是怎么发现的。哈佛大学的校长说过,他们的学生从老师哪里的到的知识只占40%,其余的60%都来自于相互的交流。讲课只是为了教会学生思考,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说到高等教育差距是多方面的,其中实践教学就是较显著的差距之一。在国外,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实验室打工,但国内没有这条件。简单的说就是我国的学生多,资源相对少,我们往往只能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当然,我们也已认识到这样的差距,逐步的加强投入,改善现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质量工程就是重要举措。

  记: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有何建议吗?
郑:我认为要进一步抓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教授上讲台等制度。现在由于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使我们青年教师往往一毕业就承担了过重的教学任务。一方面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占据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上的发展。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正是在科研上最有活力的时候,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在教学上担任助教的角色。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形成教学风格。在生科院,教学压力很大,这个问题显的尤为突出。我个人的观点是解放青年教师,启用退休教师。很多退休教师完全还有精力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而且他们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虽然这样会增加一部分资金投入,但对学校的发展还是有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04:22 , Processed in 0.35503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