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62|回复: 8

[【其它】] 自言学士比三公如何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1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史•熊安生传》记载:“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这里的州将是指什么?学士是州将吗?三公又是指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州将=州守。

三公=三种顶级高衔,具体是哪三个,历代有差别。

学士:宗道晖的自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州将”——

《旧唐书》 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长庆二年七月,汴州将李絺逐其帅李愿,易直闻之,欲出官物以赏军。或谓 易直曰:“赏给无名,却恐生患。”乃已。军士已闻之。时江、淮旱,水浅,转 运司钱帛委积不能漕,州将王国清指以为赏,激讽州兵谋乱。

《宋史》 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里传
里字昭远。进士释褐,授威胜军判官,改大理寺丞。庞籍为鄜延经略使,奏 通判鄜州。州将武人,不法,里平居与之欢甚,临事正色力争,不少假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上面chaque 兄已经给出答案了,我就不罗嗦了。为了能弄请问题必须联系上下文来看,
我提供一点资料,楼主的问题出自——


《北史》卷第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熊安生传》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今河北阜城)。著名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

熊安生少好学,励精不倦。从陈达受《三传》,从房虬受《周礼》,事徐遵明,服膺历年,后受《礼》于李宝鼎,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时西朝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硕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周齐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汨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嗟服。还,具言之于武帝,帝大钦重之。及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龚行天罚乎!”帝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人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帝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帝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镮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宣政元年,拜露门博士、下大夫,时年八十余。寻致仕,卒于家。

主伯、安生既学为儒宗,尝受其业,擅名于后者,有马荣伯、张黑奴、窦士荣、孔笼、刘焯、刘炫等,皆其门人焉。所撰《周礼义疏》二十卷,《礼记义疏》三十卷、《孝经义》一卷,并行于世。安生与同郡宗道晖、张晖、纪显敬、徐遵明等为祖师。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后齐任城王湝鞭之,道晖徐呼安伟,安伟出,谓人曰:“我受鞭,不汉体。”复蹑屐而去。冀州人为之语曰“显公钟,宋公鼓,宗道晖屐,李洛姬肚”,谓之“四大”。显公,沙门也,宋公,安德太守也;洛姬,妇人也。斋澳炒安生在山东时,岁岁游讲,从之者倾郡县。或诳之曰:“某村古冢,是晋河南将军熊光,去七十二世。旧有碑,为村人埋匿。”安生掘地求之,不得,连年讼焉。冀州长史郑大讠雚判之曰:“七十二世,乃是羲皇上人;河南将军,晋无此号。诉非理记。”安生率其族向?冢而号。将通名,见徐之才、和士开二人相对,以徐之才讳“雄”,和士开讳“安”,乃称“触触生”,群公哂之。

熊安生精通五经,熟悉“三礼”,在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后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逝世。

熊安生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已失传。清朝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遗世。


其实,这就是那个“戴高帽子”之说的来源!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翟灏撰《通俗篇》卷25“服饰”类“好戴高帽”条,引述此条史料后,加按语曰:“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按翟灏的说法,好戴高帽的陋习,典出北魏时。因为宗道晖是北魏时的一个自我感觉极好,行为方式有些怪异的儒士,他戴的高翅帽,特别是他穿的一双很大的鞋子,使他在北方声名远播。此说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考证。值得注意的是,从翟灏的按语来看,乾隆年间就有“好戴高帽子”的说法,喜欢别人吹捧自己。当然,这并非说,好戴高帽子这种陋习,从乾隆时才开始。有人考证,至迟在明中叶,这种陋习已在社会上普遍漫延开来。好戴高帽子陋习产生的前提,是以高帽为尊荣社会心理的普遍化。明朝初年,官员“乌纱矮冠”,并不以高帽为荣。但到明中叶,则风气大变。如正德时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客座赘语》卷一)。可见乌纱帽由矮变高了,高帽子吃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儿的话,我那些都是臆度,hong老师的是确解,还请继续,千万别让我干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我有个疑问,学士为什么是宗道晖的自称?按照翟灏的解释,冀人誉已,似乎是先夸奖别人。请解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冀人誉已=期望别人给自己美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

既然是冀人誉已,就是希望别人赞美自己,怎么成了宗道晖的自夸呢?

州将、三公也是理解的关键。如果州将是武将,而三公是文臣或文人,可以认为是宗道晖的自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14: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的时候州守同时将兵,所以州将=州守。

三公中,通常有武官,比如司马、太尉。

"既然是冀人誉已,就是希望别人赞美自己,怎么成了宗道晖的自夸呢?"
嗬嗬,这个问题太玄了。希望别人赞美自己和自夸的区别,还是慢慢考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15:38 , Processed in 0.5023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