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66|回复: 3

[【诗歌】] 一个灵魂-关于《无极》的对话(连载三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0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满神
  胡戈恶搞的馒头,那里对满神总结得挺好的。
  满神一方面知识丰富,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另一方面总是以荣华富贵引诱小女孩……这一条是找乐的。第二句意思是说,满神是一个臭嘴巫婆,专门在男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往伤口上洒盐。满神预言光明:你将会失去更多,变得一无所有,这只是你苦难的开始。你倒霉还没倒霉到头,你会更倒霉。
  实际上满神就是这么一种形象,这是电影里第二个女性形象,也是说明陈凯歌对女人的羡慕加嫉妒,又爱又恨的那么一种心理。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我依靠女人成事,我也被女人操纵利用,女人给了我飞黄腾达的机会,女人也消磨了我的梦想和锐气。实际上陈凯歌身边的女人都是在利用他的,都是拿他当成一个金矿去挖掘,把金子挖出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作为陈凯歌来说,他实际上是依靠女人,又在被女人利用、搜刮。
  问:不太明白你说他依靠女人是什么概念?
  答:女人在事业上给他一种帮助,他需要女人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而且也是他心灵的一种依靠。我推测他是严父慈母家庭出来的孩子,这种家庭他对母亲的依靠是很强的,很多从父亲那得不到的东西、精神的依赖、精神的家园全是来自于母亲、来自于女人。未成年时候是母亲,成年之后就是妻子、女朋友啊。他的心灵很脆弱,一颗玻璃心,老需要有细心的女人去呵护、去擦拭,他才能够闪光,所以没有女人他不可能成功。你如果把他放在一个纯男人的世界里面,他根本没有力量、没有能力、没有心思去打拼,女人就是他的动力、是他的后盾、是他的保护罩。
  问: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答:不是的。一般来说就是严父慈母家庭里出来的男孩都是这样的,迷茫、软弱、任性、脆弱、聪明有理想、有时盲目自信、有才华,因为有严父的努力在前面,又有慈母的鼓励在后面,所以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而且这种男人对女性的要求还不高、不挑不捡,因为他太需要女人了,只要有女人能保护我、能鼓励我就行了。
  正是因为象陈凯歌这一类的男人他不挑,所以就只能靠运气,赶上一个没有私心的女人、无私支持他的话,那他的梦想、他的自由度就高,就能得到发挥。但是你想,一个象洪晃那样的女人,能够给他什么?从他那儿又要什么?可能不可能我就欣赏你的灵气、每天支持你拍你爱拍的片子,你没钱了我去给你弄钱,可能吗?那种女人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是典型的世俗的人,她肯定每天在陈凯歌身边说这些世俗的话压抑陈凯歌的理想,她又要借助陈凯歌的才气又压抑他的才气,那陈凯歌没法不痛苦、没法不离婚。她每天就告诉你,你就得炒作自己、就得商业运作、而且是你看人家美国的商业运作多成功、人家也是成腕、也是成大导演、人家商业片一样也有艺术性,你光说你有才气、光拍几个黄土地吃老本你不行,必然天天是这些话,想都能想得出来。她有她自己的那些理念,她不停在灌输你在给你洗脑,能够做出《大人在说话》那种节目来,就知道那种女人在陈凯歌的生活里纯粹是一种噩梦。
  现在的老婆,估计比洪晃要好多了,因为本身没有洪晃那种背景,没有洪晃那种无耻的牛逼。但是看陈红现在这种表现来说,还是把陈凯歌当成金矿在挖掘。陈红也是在帮助老公,但是用她的方式。这是一类女人,就是以社会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然后深信成是自己的追求。你如果问陈红什么是成功的男人的标准,那必然是现实生活中商业的那一套,大多数人公认的。举出例子来也必然是举出来成功男人的例子,陈凯歌如果问陈红:“你让我作一个更成功的导演,怎么样叫更成功的导演?”陈红必然说:“你看人家张艺谋、你看人家……”所以陈凯歌必然幻灭,而且逃不出这些圈,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面其中最起码有五堵墙就是她老婆,因为女人在他生活中太重要了。你说陈红不支持他吗?支持他,跑资金、谈判、买盒饭……什么都管,也是付出了很多很多。陈凯歌不依靠女人行吗,不依靠女人他怎么做梦,所以陈凯歌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人生,需要依靠女人做梦,但是女人又不让他做梦——最后雪国没有了,光明死了。
  问:象陈凯歌这种男人得遇上什么样的女人才没有这种矛盾?
  答:这是一种矛盾,我说得很清楚了。他必须去通过依靠女人做梦,如果找一个纯崇拜他的女人,帮不上他的忙。因为有很多时候他是自闭的,闭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他安于那种现状,因为他的王就在那个大圆城里,谁能够跳出去,只有倾城啊!电影里的一瞬间就看出来了,倾城比那王要强多少啊!那王整个一废物鸡,我说了电影里面男人形象全是有陈凯歌的隐喻在里面的。王那么废物,一个女人那么强!
  陈凯歌就是这么一种矛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女人作为他自己的依靠,但是呢一个强有力的女人也不允许他去那么做梦,(问:就这么矛盾啊?)就如此矛盾,所以这就是他的一个悲剧的人生,没法挽回、没法化解的那么一种矛盾、一种悲剧的人生。
  实际上他的成功还是来源于女人,如果没有陈红、没有其他那些他生命中帮助过他的女人的话,他也不可能成功。你可以想象,如果他找一个纯崇拜他的媳妇的话,什么都听你的、全支持你、你去做吧、我什么也不管了,陈凯歌根本就闯不出去,一棒子就给他砸回来了。这些女人都是拿他当成一个金矿,用他也是一种矛盾的用,不想让你那么做梦。她们也是一种矛盾,你的才华就来源于你的梦想,但是如果发挥你的梦想的话,那就离现实生活太远了,离金钱、离我们心目中标准的成功的男人的形象太远了。你可能100年后出名,但是那时候我们什么也享受不到了,我们不允许那种成功的判断存在,其实这些女人是急功近利的,要求马上见效的,因为她们的眼光、目光的短浅只能看到那么远。或者说即使目光长远,她们也不愿意,不愿意要那种百年之后的英名。她们只要现成的,现在就能享受到的,衣服、鞋、晚装、美光灯、跑车……还有我男人老公的地位,这也是她们要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问:女人比男人现实?
  答:嗯,女人大都是很现实的。
  《无极》里面陈凯歌已经说出来了。
  满神问小女孩:“你愿意再去死人的身上找吃的吗?”
  小女孩:“不愿意。”
  满神:“你愿意做别人的奴隶吗?”
  小女孩:“不愿意。”
  满神:“那好,我让你拥有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最美的衣服、最强的男人的宠幸,天下的一切都是你的,但只有一个很小的条件,你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真心的爱,就算得到了也会马上失去,除非时间逆转河水倒流人死复生。你愿意吗?”
  小女孩立马说:“我愿意。”
  这实际上是陈凯歌对女人的观感、对女人的了解和总结,对这种东西他其实也是既羡慕又妒嫉的,因为没有一个女巫会对一个男人说这种话。从格林童话开始,女巫只是向丑小鸭或者说是辛德瑞拉这种灰姑娘伸出援助之手,作这种许诺、甭管带什么附加条件。没有哪个女巫去帮助一个男人,男人全是靠自己打拼,一旦遇到女巫,女巫只会告诉你:“以后你会失去更多,变得一无所有。”这本身也是一种对男性、女性位置的隐喻,女人想要得到什么总是有办法得到的,她们只要放弃真爱就能够得到,也是陈凯歌心里不平衡的表现。
倾 城
  电影从开始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小女孩,幼时的倾城就已经给这个女人定下一个基调了,陈凯歌就是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能得到华丽的外衣、美好的吃食、最强大男人的保护,为什么你想勾搭谁就勾搭谁,已经很不满意了。然后呢,我一会儿是光明、一会儿是鬼狼、一会儿是昆仑、一会儿是无欢,我这么自己和自己打打拼拼,全是为了你,所以他借着无欢的嘴发出这种怨言:“都是因为你,是你让我不再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人连我自己在内,你毁了我当一个好人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流露,就是陈凯歌生命中的很多女人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你应该帮助我,你应该做我的奴隶,但是你骗了我,骗走了我的馒头,给了我一头盔,就跑了”,他就感觉到受伤害,但是他又离不开女人。
  影片最后——你说作为无欢他恨倾城,造出这么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阴谋,把光明整得那么惨,王也死了,所有的这些都破碎了,都是因为那一个馒头、一个倾城。那他应该让倾城身败名裂才对。按照他最后的那种设计,就是把光明、昆仑和倾城都绑在那儿,然后摆上那些华美的食物,让你们看着一点一点饿死,按理说他本意是这样的,也应该是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发泄。但是最后一个镜头,无欢放下了光明,以为他要穿上黑羽衣做他的奴隶,然后光明和他拼斗。拼斗过程中呢,这又是一种潜意识——是无欢飞起来的那把铁扇子把捆昆仑的绳索砍断的,而不是说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应该是光明在拼斗中逮个机会把昆仑救下来的。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这更说明陈凯歌不是说有意识的、有设计的、按照一个正常人的逻辑在编剧和导演这部片子,而是无时无刻地在把自己引入每一个人物,所以他无所谓是谁去救了昆仑、是谁把昆仑的绳子给砍断的。所以更证明了,实际上是陈凯歌自己在这三个幻象之间自己内心的搏斗和挣扎。
  最后一个境头,又是无意识的流露——无欢捅了昆仑、杀了光明、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临死的一瞬间,他做的什么事?他飞出那把刀把捆倾城的绳子给砍断了,他把倾城给放开了,然后临死最后一句话是:“他们都死了,你去看看他们吧!”这内心的流露太玄奥了——他至死他都在爱这个女人,那么恨这个女人最后他在临死的一瞬间他没有同归于尽的心,他要放了她,这就是陈凯歌心目中的女人的形象。我又羡慕你、又妒嫉你、又恨你、又爱你,成也是你,败也是你,我到死了我也不忍心伤害你。但是呢又充满了自怜,昆仑也是他、光明也是他,我陈凯歌临死的时候我就要求你倾城你去看看他们吧,实际就是你再看看我吧,我都要死了。
  最后通过光明的嘴又说出了他对女人的这种崇敬,临死前光明说:“要活着,要好好地活着。”光明是引用昆仑的话,昆仑是发自内心的在瀑布边上说的这句话,无欢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了这句话。为什么要给你砍断绳子,他如果当时不给倾城放了的话,我们三个都死了,你只能孤伶伶的在你的宝座上捆在那儿饿死。无欢那么邪恶,最后他要把倾城给放了。实际上是陈凯歌心目中对女人的位置的表现。
  大多数的观众没有想到这些,所以他们肯定觉得这个镜头及其的莫名其妙,一个馒头引发了一个小时五十分钟的血案,最后无欢怎么会飞出这把刀来把倾城放掉呢?肯定觉得莫名其妙,实际上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影片最后,昆仑背着倾城飞走了。
  那是最后的结局,永远是一个人演心目中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结局。为什么说这个影片玄妙也在这儿了,最后最好的结局就是——最后留下的是我的善良和我的女人,这是两个最重要的东西。鲜花盔甲没了,权杖没了,王死了,所有的这些荣耀、尊严、权威、信念全没有了,最后我能够剩下我的善良和我所依靠的女人,这是我能达到的最好的理想。对于陈凯歌来说,就是所谓的败中求胜。我能剩下这两样就行了,但是他无意识的做了这么一个导演,他楞把黑羽衣给昆仑穿上了,百分之百这是一种潜意识,不自觉地感觉到了最后还是需要黑羽衣的包裹我才能苟延残喘,说白了就是我要找一个中间点。这个中间点是什么呢?——我屈服于现实我传承无欢的黑羽衣,但是我不拿无欢的权杖、我不伸出那个中指。
  如果陈凯歌继续拍片,搞商业化运作,就是中指了。所以说,这些意象用得很玄妙,最后没有伸出中指,戛然而止。我无欢干脆不用这件兵器了,维持我最后这点尊严。我宁可做昆仑,我也不拿着一个伸出中指的权杖去招摇。
  他如果能够伸出中指的话,真是意味着他的商业运作会成功,那时候他就真是成为无耻的人了。对于张艺谋来说那不叫无耻,因为张艺谋就是那样的人,很正常,无可非议的那样做、那样去运作《英雄》,拍出很圆滑的片子来,可以说他无聊,但是说不了无耻。但对陈凯歌这种有梦想、讲纯净心灵的人来说,他不可能那样做。
  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陈凯歌精神世界幻灭的一个过程,难怪他那么重视、那么去夸它了,他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放进去了、自己的绝唱,潜意识里把这些话都说了。
  问:那陈凯歌当初拍这片子的时候没想观众能不能理解?
  答:我感觉,他肯定是逼出来的这么一部片子。公众的压力、老婆的压力、舆论的压力、再加上自身理想的压力,在商业大潮披头盖脸的情况下,是转入商业运作还是继续走清高的探索影片这条路,难以抉择。如果继续走探索影片这条路,那么我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没有发言权,赤裸裸的商业社会就是靠票房去获得影响,探索影片几乎没有空间了。我已经有了鲜花盔甲的这种荣耀了,我不可能退回去,再象第六代导演王小帅那样做一些小制作的探索影片然后任由其他人去说,我不可能退回那条路了。因为我已经穿上鲜花盔甲了,我脱了鲜花盔甲我什么也不是了,但是我骨子里人家还是拿我当成光明,我还是大将军,我永远不可能象昆仑那样为所欲为。(问:昆仑?什么意思?)这又是一个意象,昆明是个小人物啊!他可以逃啊!他可以不小心把王杀了啊!他可以跟他的女人飞啊!所以必然最后是光明死,这又是一层隐喻。我作为光明我除了死没有别的路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就是死,因为我退不回去了。
  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我想作探索影片,但是我作了探索影片我就没有发言权了,别人会骂我的,因为现实社会中只认票房。这些第六代导演只是因为他们现在小,所以他们可以作几百万的小制作,可以拍探索影片,可以任由别人说。因为他们前面的路很长,他们探索是他们人生的必然的一个经过,探索成型了,选择一个成型,他们也得接受残酷的现实走上商业影片的路。
  但是我陈凯歌现在已经让威名压的不行了,我不可能再退回去了,和那些小孩抢饭碗,人家会笑话死我的、骂死我的,和我的身份地位、和我的鲜花盔甲根本就不符,不行!但是我又不可能去作商业影片,因为我很珍视我的鲜花盔甲,我拿着无欢的权杖我会别扭的,最后早晚得弄到伸出中指的地步,我知道!所以鬼狼砍掉食指之后没有方向了,那我干脆我放弃这个权杖,我豁出去了,我死了,我最后一次演出了,我最后一次上场了,“这才真正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胜仗。”豁出去了,死我也不伸出这个中指来。甭管是真清高、假清高,清高已经成了陈凯歌的一部分了。
  以后一旦从电影史的角度、高度,评论家重新评论这部片子,说出这些话,而且把它变成陈凯歌有意识的话,那么他就在电影史上重新拿回了自己的鲜花盔甲。现在所有这些骂一丁点儿也影响不了以前他那些个成绩,《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不可能从电影史上把它抹杀了,就凭这几部片子,电影史上不可能没有陈凯歌这个名字。所以说他的鲜花盔甲根本就没有失去,他失去的是他心里的鲜花盔甲,失去的是雪国的鲜花盔甲。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6 12: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那“无极”你认为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2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从哪个方面理解了。作为商业电影当然是彻底的失败。作为心理分析作品是巨大的成功。作为商业片和探索片的结合,则是太过超前的一个尝试。我想,当人们忘却了《黄土地》、忘却了《霸王别姬》的时候,才有可能回过头来反思这部“无聊至极”的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6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陈凯歌与张艺谋的表现让期望甚高的我们失望时,我认为,他们无形之间也做了件好事----至少他们让我们这些影迷不再"迷信",而让我们相信原来以艺术片见长的导演拍起商业片来能有这么的糟糕. 他们放开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到除了他们之外,中国还有像贾樟柯,宁浩,王全安等有实力的导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5:52 , Processed in 0.32912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