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67|回复: 5

[历史文化♡] 历史  文化中国古代的车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1 1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古代驿站专用车辆---馹

古代驿站专用车辆。春秋时期,井田间纵横交错的道路适应了驿车驰骋的需要,加快了政令的传达,还可捎带贡品和礼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代车辆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技术价值的还要数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马钧的技术高明的大技师,他发明了指南车。指南车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个木人伸臂南指。只要一开始行车,不论向东或向西转弯,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里鼓车是早在公元3世纪时,中国最先发明的记录里程的仪器,可惜最初结构已失传,到宋代才由燕肃重新制造成功。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它的出现,体现了700多年前我国车辆制造工程技术已达到的高度水平,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卓越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以降,牛车逐渐得到门阀士族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的事,而且已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且车厢宽敞高大,如稍加改装,在车厢上装棚施幔,车厢内铺席设几,便可任意坐卧,对于养尊处优、肆意游荡的士族大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及至南北朝时,牛车更是日益风行。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驾牛十二”(《魏书·礼志四》)。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比两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朝如此,南朝亦不逊色。正是由于士族大姓贪求舒适,醉心享受,各种高级牛车迅速发展起来,以至车速快、舆敞露、属于汉代轺车系统的那类马车完全绝迹。

  北宋一朝武功不振,刚建国时,北方和西北就有强大的辽和西夏政权与之对峙。而辽、西夏所控制的广大地区都是产马之地,这就造成北宋马匹来源困难的处境。继而金取代辽,雄踞北方,最后北宋也亡在了金的铁蹄之下。及南宋建立,偏安江左,良马更是奇缺。因此两宋承袭隋唐旧习,驾车以牛为主


 
  自两宋始,乘轿之风渐兴,统治者畏惧乘车之颠簸,而醉心于坐轿的舒适,出行时但求安稳,不求快速。由于两宋对制车业极不重视,致使中国古代制车技术自此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近代也没有很大的改观,而原先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西方制车技术却逐渐得到发展,并很快超过了中国。当西方已出现转向自如,舆间装配有弹簧的豪华型四轮马车之时,中国却还在沿用自汉代以来就一直使用的双辕双轮车,历代车制除在车舆的形制和装饰上有所变化外,其基本形制无大改进。

  辛亥革命之后,随着人力车和汽车在中国的出现,轿车数量日渐减少,多为乡村中地主豪绅拥有,且以妇女乘坐为主。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也有人使用这种轿车。其时车的装饰极为简单,车厢立棚,外面覆以蓝布幔帐,前面挂帘。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此项轿车,日渐减少,近日唯有婚丧喜庆之家用”(《民社北平指南》)。而解放以后,这种以骡驾引的轿车已作为历史的遗迹,陈列于民俗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在商代中晚期,即公元前
14
世纪前后。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都有车的象形字。车的实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发现了十八辆,由于深埋地下,年深岁久,出士时车的木质结构已全部腐朽。根据黄土中保留下来的朽木痕迹对它们进行剥剔和清理,经过复原,使距今三千多年的商车完整地再现在人们面前。


  在其后的一千多年中,独辀车虽然多有改进和发展,但从总体结构上讲,还没有突破商代独辀车的形制。

  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又接受周公的建议,修建洛邑,开凿道路,制造车辆,发展交通。西周的车辆有了重大改革。
车驾二马的叫“骈”;驾三马的称“骖”;驾四马的名“驷”,其中驾辕的二马叫服马,两旁拉车的马叫骖马;驾六马为“六騑”。



 
 
  在周代,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出行游猎时代步和炫耀身份的工具,还是战争中主要的“攻守之具”(《六韬·虎韬·军用第三十一》)。
  先秦时期,车分为立乘与坐乘两种类型
.1980
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的车马坑中发现了两乘彩绘铜车、八匹铜马、两个御车铜俑。

  这件铜车马仿照真车马制造,其大小尺寸为真车真马其人的二分之一。车的形制仍是先秦时独辀(辕)车的形制,但车舆(车厢)呈凸字形,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御官俑驾御处,俑为跪坐姿态,双手执辔御车,后室则是车主人乘坐处。全车通长
3.28
米,高
1.04
米,总重量
1800
公斤,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共有
3400
多个零部件,车马上竹、木、丝、革等质料的部位,也全部用金属逼真地仿制出来。车马通体施以彩绘变体龙凤纹、云气纹、菱形纹等图案,线条流畅,极富立体感,犹如镶嵌一般,将车装点得富丽堂皇,华贵典雅。
  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西汉武帝以前,独辀车尚与双辕车并存,及至西汉中晚期,双辕车开始逐渐普及,东汉以后便基本上取代了独辀车。这一变化过程,从考古发现的西汉晚期与东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汉墓壁画上有大量双辕车形象这一点上,可得到证实。
  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独轮车,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蒲元创造

木牛

为军队运送粮草。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

木牛

,就是一种特殊的独轮车。

 
  汉代的双辕马车因乘坐者的地位高低和用途不同,可细分为若干种类。结合出土的汉车实物、模型以及形象图,与文献记载对照,现能确认的有:斧车、轺(音遥)车、施轓(音番)车、轩车、軿(音平)车、辎车、车、栈车等。
 

  无论是乘人的马车还是载物的牛车,皆须在较宽敞的道路上行驶,而不适于在乡村田野、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起伏地区使用。因此在西汉末东汉初,一种手推的独轮车在当时的齐鲁(今山东)和巴蜀地区(今四川)应运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1 15: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图文并茂,值得一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5:24 , Processed in 0.47209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