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44|回复: 0

[【散文】] 海子《太阳•土地》:诗歌中的神性-为挣够财富以在12月6日换购车明大侠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 1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挣够财富得以在12月6日换购车明大侠的Pizza而发布,绝对原创,网络首发,保留版权,请管理员明鉴

海子《太阳•土地》:诗歌中的神性


海子的诗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简单的喝水,望月亮,谈情说爱,寻死觅活”的诗歌,它有着巨大的精神内涵,以致会涨破诗歌外壳。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诗歌在文学的框架中很难得到恰切的解释,因为它与人类的生存、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不得不为了诗歌本身而舍弃“大部分的精神材料” 。(《诗学:一份提纲》)他甚至远离诗坛的潮流,“以孤军奋战的力量和勇气”走向诗歌的王位。因此,他的诗召唤着另外的阅读方式。“诗歌中的神性”可能是进入海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长诗的一个较为恰切的角度。
人类最初的诗歌是同神联系在一起的。诗歌是诗神缪斯的恩赐,如荷马史诗的开头,诗人吁请缪斯赐予灵感。在某种意义上,诗歌不是诗人主体的创造,而是神灵借助于诗人的创造自我生成。对于诗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聆听,接纳并传达来自神界的消息。这种远古的诗歌观念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而逐渐被遗忘。尤其在浪漫主义诗歌范式确立之后,诗歌更成了诗人自己情感、意识、才华的表现。在20世纪信仰坍塌之后,为所欲为的人们更将诗歌变为各种观念、主张的试验场。 诗歌成了人类自以为是的表达,远离了神,远离了诗歌原初的含义。而在海子身上,关于诗歌与诗人的古老传说复活了。他要“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秘密”(《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P916)。他在对浩瀚的人类文明的吸纳中,将目光转向诗歌的源头。
在海子眼中,诗分两种,一种是纯诗(小诗),另一种是唯一的真诗(大诗)。而他的抱负就是要成就这“诗真合一”的大诗。它是“主体与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河流》原序,P869)海子的“实体”,不是通常与主体相对的“客体”。“主客二分”是近代笛卡尔的主体论以来所确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关照下,外部事物是主体处理的对象,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万物人成为人所支配、控制、主宰的客体。而海子的“实体”是更古老、更本真的存在:“实体就是主体”,“是主体的沉默的核心。”人类原始的生存同实体一起置身于神秘的命运之中、神意之中。伟大的 诗歌是 “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的原始力量中的一次诗歌行动。”(《诗学:一份提纲》,P898)以海子的标准来衡量,人类历史上有两次创造伟大诗歌的失败:第一次是普希金、雨果、惠特曼等为代表的民族诗人,“他们没有将自己和民族的材料和诗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形象”;第二次是本世纪的两种倾向上的失败。以庞德、艾略特等人的碎片倾向上的失败,他们没有将原始材料(片断)化为伟大的诗歌,同属一类的还有卡夫卡、乔伊斯、瓦格纳……等艺术家。第二种是盲目的倾向,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以散文的方式接近史诗。在海子的眼中,只有但丁和歌德、莎士比亚是成功的。海子的诗歌抱负之宏伟由此可见。而他留下的长诗系列“太阳七部书”,就是他向伟大的诗歌挺进的见证。
《太阳•土地》是“太阳七部书”系列中最为宏阔的诗篇,共十二章,分别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正是自然万物生长的一个轮回。在这部《土地》中,海子感受并书写下来的,不仅仅是大地景色的四季循环,更是万物“内心冲突、对话与和解”。诗人真切地感受到人类的危机:人类生存的大地像婆罗门女儿一样饱受蹂躏与屈辱(《第十一章 土地的处境与宿命》),而“大地啊,伴随着你的毁灭/我们的酒杯举向哪里?/我们的脚举向哪里?”(《第十章 迷途不返的人……酒》,P614)失去大地的现代人,灵魂飘泊无依:“现代人 一只焦黄的老虎/我们已丧失了土地/替代土地的 是一种短暂而抽搐的欲望/肤浅的积木 玩具般的欲望” (《第十二章 众神的黄昏》,P627)而诗人则绝望地呼唤神:“诸神岩石的家乡/河流流淌/有何指望/问众神,我已堕落,有何指望/肉体像一只被众神追杀的/载满凶手的船只,有何指望/圣地有何指望/众神岩石的家乡”(《第七章 巨石》,P599)
海德格尔指出,人类原初是天、地、人、神和谐一体的存在。而在现代技术世界中,原本四维一体的和谐不复存在,人处于诸神不在的贫乏的时代。而在贫乏的时代做一名诗人,就意味着去寻找、追索远去诸神的踪迹,接续人与神的联系,以参与救世行动。海子的长诗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救世行动。
海子的诗歌中的意象都带有远古的神性色彩,如岩石、祭司、魔法、星辰、天空、月亮、光芒、王、马、狮子、豹、羔羊、黑夜、太阳、儿女、果实、龙、老虎、飞翔、宿命、祭献、血,鹰,土地、骆驼……它们不是被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理性所祛魅的事物,而是神性的居所。由这些神性的事物,海子营造了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神奇世界:“水上长满了爪子和眼睛 长满石头/石头说话,大地发光/水——漫长而具体的痛楚/布满这张睁开眼睛的土地和人皮!”这些奇幻的诗句令人震动,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属灵的世界,也隐隐传达着神秘的讯息。他在诗中引入了古印度、古希腊、中国古代的神话,并将雪莱、梭罗、陶渊明、屈原、叶赛宁、米开朗琪罗、荷马等他眼里的诗人引进了诗中,空间分布于“东至太平洋以敦煌为中心,西至两河流域以金字塔为中心,北至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以神话线索‘鲲(南)鹏(北)’之变贯穿的广阔地域” ,海子建造起了一个辽阔的、或许更暗示着原始本质的诗歌国度。毋宁说,神借助于他,将把这些遥远的事物放置到诗歌中来,使诗歌本身呈现出像元素一样的单纯、素朴与伟大。
海子诗歌体现了神性维度,尽管他的未完成的诗歌以及他的诗歌道路,是后来者不可追摹的,但也标示出汉语诗歌的另一种可能性,并给现代社会中有所迷失的人一种或许并非多余的提醒。
  文中未标明出版的引文皆出自《海子诗全编》,西川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骆一禾《“我考虑真正的史诗”》,《骆一禾诗全编》,张玞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23:03 , Processed in 0.3007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