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781|回复: 243

[【主题讨论】] 读书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9 08: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发现,现在找一个能聊聊读书的朋友越来越难,他们看起来总是很忙,忙的却都是生意、上班、购物、吃饭,读书似乎变成一件很特立独行的事情。
   其实也包括我自己,读书的时间也大大减少,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更是如此,即使读点东西,也只是看看报纸,浏览点新闻八卦什么的。
   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读书做为一种人生的必修功课来做呢?也许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工作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使人们都被迫把目光投在眼前的奔波与忙碌上,这是时代的进步?或是悲哀?是幸还是不幸?
   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4: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拿书园论坛板块的参与率看:最热门的是专家找书区、检索区,而读书参考区以及妙笔生花则门庭冷却。

总版benysu的签名“有时间找书找资源 书园人没空闲读书?”就是最好的概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4: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少了,人都是贪心,都是先找,再读,慢慢来吧!所以每天问自己下了多少书,自己又读了多少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4: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teng101 :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知识获取的便捷性来看一下。古代,书籍较少,知识保存和获取也较为困难,因此如果要从事某项领域,则必须事先阅读相关书籍,因此则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论调,就是强调要多读书,早读书,这样才能学富五车,学以致用,并渐渐形成一种文化,一种习惯。因此,也可将这种读书,称为知识预备型
  而现在,知识的获取,借助工具,则方便很多,已经可以实现,即需即查即用,因此,渐渐的,我们已经不再习惯事先阅读大量书籍,而是习惯在需要知识时,就google一下,或baidu一下,同样的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事先阅读书籍而积累的知识,可以将当代的这种趋势称为即需即用型。
  因为现代人需要的是随时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即需即用型这种方式显然也就比以前的知识预备型更有竞争力,所以就出现了“有时间找书找资源 书园人没空闲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daa881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9 15: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了,精神压力也大了,现在一切都围饶效益转,一切以赢利为目的,人心浮燥,已无人再愿意像过去那样沉迷于学术之中了,在社会上,存在一种或明或暗的攀比现象:比谁先买房子,比谁买的房子高档、舒适、豪华、气派;比谁先买小车、比谁先爬到干部岗位,比谁能干到好一点的工种,比谁有关系、有门路,比谁挣钱多,挣钱快,所以这个社会就出现了买文凭现象,基础学科已成冷门,无人问津,而汽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却热得如日中天!人们看书学习也不愿看原理什么的,嫌太哆嗦和麻烦,而是直接看结论!就是看书也是浅尝则止,根本就做不到心如止水!
   另一方面,就拿大学生来说吧,就业压力大,为了找一份自己相对还算满意的工作,四处奔波,找到了工作后,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往往就是大量上网直接找方案、找经验型的文章来参考,哪还谈得上开拓创新?因为他如不早点干出点成绩来,公司领导能看重他吗?老板能给他加薪吗?他不这样也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6: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查即用,应付手头的工作可以,但若想真正把事情做好、做得有创意,还是要系统的学习、研究一些东西。
有一种倾向令人忧虑: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即查即用,甚至剪切粘贴,天长日久,这个民族前景堪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6: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读书心得现在不好与人分享,因为涉及发表、版权等等之类的问题,而等到发表了,别人都有地方看了,出没必要在此分享啦....
另:现在人的道德或者说法律(版权)意识还不太强,这可能也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故意地,剽窃成习地,喷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2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在持续走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已经跌进50%以内。
阅读率为什么会连续下降呢?
我个人认为:
1、当前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相当多的时间陷入工作的烦恼中。闲暇之余已无心读书。
2、劳动强度大,常常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闲暇之余已无力读书。
3、国家当前经济状况稳定,青少年没有生活之忧,相当多的孩子又是独生子女,平时养尊处优,不肯吃苦,只要享受,他们对读书已毫无兴致。即使是读书,也不过选些休闲或爱情方面的图书。
4、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是有惰性的,没有外因作用,很多人会选择享受,而不是去读书。
5、网络冲击。相当多的人已经把大量的时间泡在了网上。网络是无形杀手,它悄悄消耗掉人们的宝贵时间、体力、勤劳、金钱、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yu_xin512006-05-09 16:23发表的“”:
即查即用,应付手头的工作可以,但若想真正把事情做好、做得有创意,还是要系统的学习、研究一些东西。
有一种倾向令人忧虑: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即查即用,甚至剪切粘贴,天长日久,这个民族前景堪忧啊!

小兔子忧国忧民之心真令俺等白丁敬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书籍不能教给挣钱养命的招数,现代书籍胡吹瞎冒没多大的意义,造成读书有什么用的苗头涌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5: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着"即查即用"这种读书方式于近处能得便宜,于长远着想是要吃大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dk2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0 16: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需要静心的,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然而当今我们所处的环境呢

一个注重功利的时代
一个躁动的社会
。。。。。。

我是一名科研人员,能感受到科技界的一种浮躁之风,能够真正脚踏实地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
真的是为我们国家的将来担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疯言疯语2006-05-09 14:06发表的“”:
就拿书园论坛板块的参与率看:最热门的是专家找书区、检索区,而读书参考区以及妙笔生花则门庭冷却。

总版benysu的签名“有时间找书找资源 书园人没空闲读书?”就是最好的概括。
疯兄并benysu此言恐怕有以偏概全的趋势,就说本论坛,脉望、行健、hubrhubr等兄,其人学识、阅读,恐怕属于恐龙级,但并未耽于在这个论坛里“展示”自己的文字,他们不发原创贴,他们就不读书了吗?
不读书不会死人。刘项从来不读书。因此,不读书也并不代表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前辈读书,无论深造或者泛览,似乎都重在自得自乐。
至于楼主说“找一个能聊聊读书的朋友越来越难”,钱钟书有言——“大抵学问乃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所以楼主的感慨并不难于理解啊~~
岂止是读书如此,凡事皆然。古人不是说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18: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日不见G兄,偶以为兄又征战于Heroes5 ...........  

论坛有不少文章为的是求威望,真正为了交流的少啊,毕竟在网上专业论坛发文章和在这里是不一样的

至于主题所言读书的人渐少,结论只是表面的,好读书人 与 忙于生计、不爱读书的人,现代很长一段时间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从总数上讲,读书人只会渐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lh9522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0 2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地方需要威望,新手又很多啊,但是又看不到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0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汇时评:阅读率连年走低的背后  
              2006-4-25    来源:文汇报 江曾培    点击次数:24  

--------------------------------------------------------------------------------



      ●人们读书少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不习惯”。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经常喜欢或不喜欢做什么,与有没有形成习惯有很大关系。需要重视培育阅读图书的习惯,尽管这比形成上网看电视的习惯要难得多,它要静心,抵得住浮华热闹的诱惑,同时,要花心力思索,要有毅力坚持
  ●另一方面,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则由于出版业近年坚持文化品位不够,没能很好地挡住文化快餐化、低俗化的趋向,图书虽然出版不少,富有思想文化含量的精品却不多,形成出版的平庸化,导致品位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少

  ●图书出版后,有人买后,才能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有人读后,才能实现其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图书阅读,可说是出版业的生存土壤。连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对出版业的发展可说是最大的制约。出版业要重视突破这一制约,努力培养读者,扩大阅读人口



  时当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传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走低的消息,不能不令人关切与思索。

  最近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对照前三次的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在持续走低,2005年则跌进50%以内。

  阅读率为什么会连续下降呢?有能力读书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人在回答他们的理由时,最多的说是“没时间”,占43.7%。此外,有29.1%的人说是“不习惯”。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大家确实忙,但是否都忙到“没时间”读书呢?看来,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人再忙,只要有心阅读,时间总是有的。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句:“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现代文人梁实秋曾将它写了贴在壁上,鞭策自己不要浪费“待饭未来”那段时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书。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之功。倘有此自觉,谁又能说自己“没时间”读书呢?

  何况,现在忙归忙,休闲的时间也在增多。别的不说,假日就多了不少。一年三个“黄金周”长假,人们四处寻找怡情悦性的场所,但见公园“爆满”,马路“爆满”,旅游“爆满”,娱乐场所“爆满”,实际上,闭门读书,“随便翻翻”,也是一种怡情悦性的好方式。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地,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可惜,如今这样“嗜好读书”者太少,没能利用这些时间读点书。

  因此,在我看来,人们读书少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不习惯”。尽管在调查中持此看法的人只有29.1%,远比认为“没时间”的人少,但它却是更为内在的本质原因。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经常喜欢或不喜欢做什么,与有没有形成习惯有很大关系。调查表明,时下不少年轻人习惯上网,近年上网率明显上升。宽泛地说,上网浏览也是一种阅读,是年轻一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需要加以扶植与引导。不过,它与观看电视一样,不能代替图书阅读。

  上网与看电视,较多的是直观性,而读书则更具思辨性。人要深入接受文化的浸润,不能不读书。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电视、电脑的出现,好多事情一“看”就明白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信息、知识和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思索与思考。“阅读,它横卧在精神生活的门口”,谁要深入精神的殿堂,就不能绕过“横卧在精神生活门口”的“阅读”。为此,需要重视培育阅读图书的习惯,尽管这比形成上网看电视的习惯要难得多,它要静心,抵得住浮华热闹的诱惑,同时,要花心力思索,要有毅力坚持,但付出与收入总是成正比的,一旦成了习惯,则会在精神成人上受惠无穷。

  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国民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由于出版业近年坚持文化品位不够,没能很好地挡住文化快餐化、低俗化的趋向,图书虽然出版不少,富有思想文化含量的精品却不多,形成出版的平庸化,导致品位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市场的开拓,固然离不开图书的数量,但更靠图书的质量。含金量高的图书,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旦成为公认的精品,就会造就一大批读者。优秀图书在引导社会读书风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单看去年出版的《话说中国》,由于“立足于学术,着眼于大众”,出色地将学术通俗化,编选得有益有趣,让大众与中国历史文化来了个“亲密接触”,赢得了许多本来爱读历史与本来不大爱读历史的读者的青睐,销量突破了百万册,形成了一个个读者群,从而促进了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提升。

  可是,这样的精品书实在太少。充斥在书肆中的,很多是低水平重复的书,“吃别人嚼过的馍”的书,缺乏新意创意的书,难以吸引人去阅读。当然,也有一些迎合市场的书,诸如娱乐性图书,颇为畅销,引来不少读者,但这些书的思想文化含量一般较低,并不能体现出版物的本质。出版业的功能,在于积累和传播人类思想和科学文化成果,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阅读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含量,应该说是图书与生俱来的天性。阉割了这一“天性”,热衷于以图书插科打诨,供人消遣娱乐,虽然也能赢来一些读者阅读,但这并非图书的根本使命。因为,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电视、网络的功能远远大于图书优于图书,图书在娱乐上不可能走远,也不应当走远。出版业应牢牢守住文化之根,多多提供有思想文化含量的读物,吸引和培育读者的品位阅读。

  图书出版后,有人买后,才能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有人读后,才能实现其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图书阅读,可说是出版业的生存土壤。连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对出版业的发展可说是最大的制约。出版业要重视突破这一制约,努力培养读者,扩大阅读人口。国外成功出版机构的经营策略,比较看重的有二条:一是培孕高质量的品牌书,让读者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二是致力于公众阅读习惯的培养,视其为己任。这两条,也正可以借鉴,作为出版业化解阅读率连年下降的“药方”。

  当然,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率,除了人们自己与出版界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比如增加公共阅读场所,改善公共阅读环境,学校提倡课外阅读,把阅读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等等。我国是有读书传统的,只要大家齐抓共管,国民图书阅读率走低的情况是会改变的。至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分流了一些人的阅读,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它们相互间并非注定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由于民众中拥有巨大的阅读潜力等待开发,图书与新媒体各有各的特点与长处,只要大家扬长避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互相配合,共同推动阅读的发展,从而更有利于将阅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凸现图书阅读是一种最具品位最具深度的阅读。



  (作者为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席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0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视角看国民阅读率下降
              2006-4-25    来源:解放日报 莫林浩    点击次数:19  

--------------------------------------------------------------------------------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
  其实,国民阅读率下降早已不是新闻了。近年来,每次公布的调查结果都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比如说担忧国民文化素质下降。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忧多少有些过虑。其实,读书所能代表的只是传统的阅读范畴,而现代阅读无论指向还是方式都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对此应有全面的认识。
  如果把阅读看作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或者手段,那么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是越来越多了。除了书籍以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VCD/DVD等音像制品都可以看作广义概念上的“阅读”手段,其中网络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此次调查就显示,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网络媒体与传统书籍的读者群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实际上,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以及google(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搜索资料、查找信息。网上有句名言“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就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趋势。比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有着无可匹敌的方便、快捷、自由、低成本的优势。另外,人们从电视等渠道获取的信息也是今非昔比,听广播、培训、考察也都可以帮助你学习。因此,尽管近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但无可否认的是,国民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却远胜从前。
  放眼世界,阅读率下降也是一个趋势。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2004年下半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指出,美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喜爱阅读书本,以前被认为是最喜欢读书的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现在却是阅读最少的人群。英国、日本等国进行的类似调查,也发现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
  国民阅读率的下降不是偶然的,因为书籍这个传统的知识载体在现代社会有了更多的替代品。阅读率下降并不说明国民对信息的渴求度在全面下降,而是对不同的载体形式依赖程度有了区别,这与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密不可分。
  读书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爱读书的人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我们也不必为阅读率的下降而过于悲哀。在一个信息能够充分和普遍流动传播的社会,阅读率的下降并不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因此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国民阅读率的下降,而是我们这个社会能为国民怎样提供和提供怎样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1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多少书自己知道,别人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跟你以后的学识,理解力,思考方式息息相关,是个现实的东西。楼主只是找不到能聊书的人,并不能说大家读书都少了啊。。。至少我这几天书读的挺忙的,俺是学理工科的。以前只对工科书感兴趣,这一年才对哲学产生点兴趣,我发现自己在中小学知晓的东西有很多需要重新判断。例如尼采,以前看到的书只说它是一个疯子,现在看过一点对他的哲学剖析,发现并没有教科书上描述的那么疯,尼采的哲学虽然偏激,但我看来,当时的偏激是为了保持哲学的健康。。放在当时来看,没有人理解,还是有着巨大思想差距,我想这就是尼采为什么被后来书上说成那样的原因把。。不知道说的对不对,疯版好像研究挺深,能不能指正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ny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1 1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老话:书非借不能读!
珍惜手中的书吧,至少,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6 23:52 , Processed in 0.45487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