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99|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愚公搬山(故事新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7 19: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愚公搬山(故事新编)  

   自从《列子•汤问》文集以显要位置介绍了愚公移山的动人事迹后,愚公便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他先后到各省州府县作了数百场巡回报告,介绍挖山经验,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后来,他被破格封为工程大臣,专管挖山开路修桥建宅事务。因此,他整天奔波劳碌,不是出席某某工程的或奠基或竣工或揭幕的典礼剪彩和宴会,便是研究研究某某工程的设计规划预算拨料拨款等问题,忙得愚公掉光了牙,白了发。他深感当官并不比移山容易,便激流勇退,申请退休,并很快得到批准。

   愚公退休后,并不安于养尊处优修身养性,而是潜心钻研学问,著作颇丰。已出版的有《论大志恒心》、《智叟消极观的反思》、《感动上帝要诀》等十余卷。忽一日,一钦差大臣召见愚公,共商“搬山大业”。愚公顿生疑窦问道:“而今神州人文进化,海陆空运四通八达,珠峰犹可南登北攀……还有何山阻碍非搬不可的?”钦差大臣道:“汝老有所不知,而今要搬的是‘文山’,虽经多方合力,仍未收到明显效果。‘文山’日高为患,阻碍‘四化’通途。世人皆知汝老既有移太行王屋两山这一划时代的实践,又有移山所涉及的方法内因外力等学术问题的论著,故搬‘文山’之伟业,非君难成矣!”愚公听罢,捋须摩拳擦掌一番,慷慨陈词:“搬平文山,匹夫有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年俺老夫移太行王屋两山,智叟也嘲笑疑虑过哩。事实证明:山高不可怕,只怕人无志。即使我搬‘文山’不平,还有我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搬下去,‘文山’总会低平的。”钦差大臣听罢愚公的豪言壮语,连声喝采:“汝老壮心,令人钦敬!”又接着说:“既如此决意,微臣即告辞复旨去也!”

   钦差大臣一走,愚公即召集子子孙孙和工程技术人员举行联席会议。愚公在会上作了简要动员报告:讲清了搬“文山”的目的意义,强调要有决心信心恒心同心;接着明确要贯彻按劳分配政策,做好搬山工程开支预算的计划报告并及时报批,防止刮共产风、分配不均、少劳多得等倾向;最后,提出了技术质量要求和人力部署,与会者一致举手赞同愚公的高见,情绪空前高涨。会议临结束,还收到了河曲智叟发来的致敬信。原来,当年智叟嘲笑愚公移山,不过是思想右倾保守,并无恶意;但受到严肃批判和冷遇。数年前落实政策后才恢复待遇,并评上专业技术职称。日前愚公与他通电言及搬“文山”之事,并征求良策高见,使他很为感动,特地发信向愚公致敬,并表示愿为搬平“文山”出力。对此,愚公和与会者皆欣然也。

   会后,愚公亲率其子孙,还有首批“搬文山工程队”数百人,浩浩荡荡来到“文山”脚下,愚公戴上老花望远镜远眺“文山”,但见空蒙飘渺,难测高下;近观“文山”,但见层峰叠嶂,相依相连。愚公又拿起放大镜认真审视,又见山山有名,表格成林。诸如:“茴字有四种写法”之类的繁文,有关张飞、包公原是白脸无须的、诸葛亮之母姓何和周瑜之母姓既之类考证文集,关于潘金莲追求人性自由的价值、曹操是革新雄才还是枭雄奸臣之类的探索文章,还有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等等。愚公阅罢,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大声道:“此等多余可笑的‘文山’,务必从速搬开!子孙们,同志们,现在搬山开始,跟我上!”但见老愚公把白须一捋,精神抖擞,挥刀便砍“表格林”,又动手搬“文山”,省府州县四级的电视台记者,从不同角度用大特写镜头录下了愚公新姿,又录下了愚公子孙、搬山工程队和前来助阵的学生义务搬山队沸腾热闹的搬山场面,并于当晚的新闻节目中作了特辑专播;各大小报刊和电台的记者们,也不约而同地深入搬“山”现场进行专题采访,抢先在头版条位置登载或播出搬山壮举。当然,未免也有失实之嫌,诸如愚公肩挑半吨仍脚下生风、一天搬掉十座“文山”之类,令愚公哭笑不得。如此宣传舆论声势,也是愚公始料不及的,他感到欣然,得到莫大的鼓励,于是更加发奋,每天搬山不止!

   可是,就在愚公向前搬山战绩辉煌的同时,愚公的身后却悄然兀立起数十座新的“文山”。愚公回头一看,骇然不已。细看新“文山”名目,更使愚公愤然。原来,围绕愚公搬“文山”问题,学术界展开了一场论争,赞同褒扬愚公的旗帜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符合逻辑;反对愚公搬“文山”者,却大都用不实、猜测甚至诽谤之词。诸如:愚公搬山是为了获取高额的搬山费收入而想当百万富翁;愚公搬山是轻而妄动,搬掉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古国文明等等。这些学术争鸣文章和报道“搬山”的大量文章,就在愚公的身后构成了新的“文山”。愚公感叹、徘徊,陷入忧思之中。他想:若此搬一山添两山,前功尽弃,岂不徒劳,何不尽快收兵。但又转念一想:在新老‘文山’之间,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如果收兵,俺当初的豪言壮语岂不成为笑柄?个人荣辱倒不要紧,建设大业岂不受挫?!何况搬平“文山”是正义的事业……愚公经过反复思索,坚定了搬山的信心,并决定约请名人贤士开“诸葛亮会”,共商搬山大计。于是,他通过电视台荧屏,向群贤发出邀请,并亲自驱车登门,邀请智叟赴会。

   三日后,“搬山诸葛亮会”按时在神州宾馆大礼堂举行。智叟、华威先生、孔乙己、吴用、宋江……鱼贯入场,各与愚公施礼后入座。椭圆形的会场上群贤围坐。前来采访录相的记者不下百人。会议开始后,愚公作了简单的开场白:“……恭请诸位贤士各抒高见!”宋江和吴用先后发言,高度赞扬愚公搬“文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表示发动众梁山好汉前来助战。孔乙己整整衣冠站起来道:“俺当年所言‘茴字有四种写法’,只是酒后闲语,不料被鲁迅先生所记,更没想到而今竟派上用场。君不见,同是一个万元户主,甲乙丙丁各部门都来写,各取所需,角度有别,于是万元户多了,文章多了,以此类推,岂不繁文成山,我们要致力裁减繁文,则‘文山’不高不高,高乎哉,不高也!”会场对孔乙己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智叟作了长篇宏论:“……搬‘文山’是一项浩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务须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多维性的综合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要同填‘会海’并举。所谓‘会海’,就是会议泛滥成灾。诸如:某工程某项目某期的奠基或竣工剪彩会、某某名山大川特区开发区旅游洽淡会、某某产品商品获某奖庆功表彰会、某某产品商品看样订货评比展销会,……真是不胜枚举。根据调查表明:名山都市,会海居多。有的人在会海里养胖了;不少人在会海里打呼噜打毛线衣拉家常搞关系……各显本事能耐,每逢大会长会必有长篇大论文章问世,可谓名山胜地多会海、大小‘会海’造‘文山’,会海深一寸,文山高一丈,不填会海,难平文山……”

   智叟的独特见解,博得了阵阵掌声。坐在智叟旁边的华威先生,一听到智叟“谢谢大家”的结束语,便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解开西服上衣的钮扣,仰望天花板,以特有的洋派味发表意见:“诸位先生:我是作家张天翼笔下的会议专家兼跨会公司经理,众所周知,俺‘永远挟着公文皮包’匆匆赴会。即使一天开他五七个会,也从来没领过会议补贴和领略过会餐味道。可是,而今开先代会研讨会……人们却不用自带公文皮包,而且会上所发皮包越发越象样(比俺的洋多啦!)还有的人一个月竟然领取四五十天的会议补贴。可见会多成灾,劳神伤财,助长分配不分和不正之风,俺赞成智叟先生的观点,既搬文山,又填会海……”说完,华威先生禁不住当众掏出“速效双料眼药水”往眼睛上猛滴。当场仿效滴眼药水的有若干人,也许红眼病流行罢。会议中间休息半小时后,白居易、柳宗元、韩愈、闻一多、鲁迅、郭沫若等历代文豪巨星,纷纷对文山会海表示深恶痛绝,声援愚公搬文山的伟业,并纷纷撰文抨击那些诽谤、阻挠愚公搬山的糊涂、刁顽之徒,还就简约文字、反对八股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精辟见解。会议集思广益,使愚公和与会者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任务,制订了“全民动员,各司其职,搬文山填会海”的具休方案。通过这次成功的会议,愚公决心搬山的壮举、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美德,得到大家一致的推崇。

   “上帝”闻知此事,再次被愚公的决心、恒心和谦逊开明精神所感动。于是,除批复愚公上报的搬文山综合报告,发动万民搬文山外,还指派专司刑纪、监察的夸娥两氏同振神威,齐填会海。上帝在愚公综合报告上的批复云:甚好!同意会众搬掉文山之日前,必须再发文通知各位,大造舆论,然后再开一个誓师大会,及时总结经验上报领导机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14: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合璧、妙趣横生,佩服佩服,如果大家都能学史以自乐,那么历史兴盛指日可待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14:48 , Processed in 0.3726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