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639|回复: 4

[【文史类】] 上海出版志_第二篇图书_第八章古籍类图书_第五节学术著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7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志》“下限一般止于1994年底,个别内容、数据适当延伸”,所列内容事关学术,录此备览云~~
第五节 学术著作

一、丛书

《广仓学宭丛书》52种,姬佛陀辑,1916年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印行。这是民国初年出版的有关古代文献的学术性著作,故一名《学术丛编》。共2集,其中除有一部分为清代等前期著作外,有罗振玉《敦煌古写本周易王注校勘记》、《仓颉篇残简考释》、《唐折 府考补》3种,王国维《周书顾命礼征》、《周书顾命后考》、《乐诗考略》、《祼礼搉》、《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毛公鼎铭考释》、《史籀篇疏证》、《汉代古文考》、《魏石经考》、《流沙坠简考释补正》、《汉魏博士考》、《殷周制度论》、《太史公系年考略》等24种。

《文艺丛刻》19种,商务印书馆辑,1915~1940年商务印书馆印行。分甲乙二集。除许家庆《西洋演剧史》等7种外;收有有关古代戏曲小说的学术著作12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钱静方《小说考证》、吴梅《顾曲麈谈》、蒋瑞藻《小说考证》、《小说考证拾遣》、《小说考证续编》等著作,对戏曲、小说的研究,曾产生过相当影响。《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的重要代表作。有自序,附录元戏曲家小传。此书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15年,除收入本丛书外,又收入《国学小丛书》和《万有文库》,并一再重印。钱静方《小说丛考》收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作品的考证文章83篇。初版于1916年。蒋瑞藻《小说考证》是一部资料性较强的著作,后来又将《小说考证拾遗》和《小说考证续编》附在一起印行。《小说考证》初版于1919年,《拾遗》初版于1922年12月,《续编》初版于1924年6月。

《国学小丛书》212种,王云五主编,1923~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阐述中国古代各学科,属中级偏高的学术性丛书。大体包括总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各个门类。撰稿人大多为当时的学者名流,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解题及其读法》、《读庄子天下篇疏记》;钱穆《论语要略》、《惠施公孙龙》;陈柱《周易论略》、《尚书论略》、《老学八篇》;吕思勉《经子解题》、《中国文字变迁考》、《史通评》;谢无量《诗经研究》、《楚辞新论》;蒙文通《诗经抉原》;胡朴安《诗经学》;陈适《离骚研究》;游国恩的《楚辞概论》;陈彬龢《中国文学论略》;苏雪林《唐诗概论》;汪静之《李杜研究》;胡云翼《宋词研究》;吴梅《辽金元文学史》、《词学通论》、《曲学通论》;柯敦伯《宋文学史》;宋佩韦《明文学史》;李崇元《清代古文述传》;胡怀琛《中国八大诗人》等。丛书同时还收有一些日本学者的研究著作,如儿岛献吉郎著、陈清泉、隋树森译的《诸子百家考》、《毛诗楚辞考》;本田成之著、陈清泉译的《经学史论》;青木正儿著、郭虚中、江侠庵译的《中国文学发凡》、《南北戏曲源流考》;三上义夫著、林科棠译的《中国算学之特色》;宇野哲人著、陈彬龢译的《孔子》;桑原骘藏著、杨烁译的《张骞西征考》等。

《大学丛书》300余种,原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主编,1929~195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丛书包括大学各学科,为民国以来学术著作的重要项目。丛书所收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程树德《九朝律考》,陈安仁《中国文化史》,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王力《中国音韵学》,郑振铎《文学大纲》等书,都是与古籍关系紧密的学术著作。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包括《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和《先秦诸子系年通表》两部分组成。书末还有多种附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原是为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一书所写的序,因篇幅过长,终于独立成书。作者以进化发展观点,从思潮与人物的结合上,对清代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总体的考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万有文库》1700多种,王云五主编,1929~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集古今中外各学科的大型丛书,收有有关古籍类的学术著作近100种。这里除很大一部分与《国学小丛书》兼收并列者外,尚有不少品种是单独收在此丛书内的。如钱基博《版本通义》,胡朴安、胡道静《校雠学》,周予同《群经概论》,张世禄《音韵学》,吴贯因《中国文字之起源及变迁》,陈钟凡《汉魏六朝文学》,张宗祥《清代文学》,胡怀琛《中国小说研究》,江恒源《孔子》,陈柱《老子与庄子》,钱穆《墨子》等。商务印书馆于1931~1949年在另编《百科小丛书》时,又将上述各书收辑在内。

《中国史学丛书》43种,何炳松主编,1930~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年谱类著作。撰稿者除胡适、姚名达等人外,还有日本学者铃木虎雄。

《中国文学丛书》8种,刘麟生主编,1933~1944年世界书局出版。分别为:刘麟生《中国诗词概论》、《中国文学概论》,卢冀野《中国戏剧概论》,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瞿兑之《中国骈文概论》,胡怀琛《中国小说概论》,蔡正华《中国文艺思潮》。1936年,刘麟生编《中国文学八论》,将这套丛书汇成一书,前有刘麟生所撰《中国文学八论编辑旨趣》一文。

《饮冰室合集》40册,梁启超著,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分《文集》16册和《专集》24册。《专集》中16至18册,22至24册为与古籍有关的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之美及其历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庄子天下篇释义》、《荀子评诸子语汇释》、《韩非子显学篇释义》、《尸子广译篇吕氏春秋不二篇合释》、《淮南子要略书后》、《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书后》、《史记中所述诸子及诸子书最录考释》、《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汉志诸子略各书存佚真伪表》、《中国文化史》、《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及《先秦学术年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荀子正名篇》、《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

《中国文化史丛书》41种,王云五、傅纬平主编,1936~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子目如下:《中国经学史》(马宗霍)、《中国理学史》(贾丰臻)、《中国田赋史》(陈登源)、《中国盐政史》(曾仰丰)、《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鸿烈)、《中国政党史》(杨幼炯)、《中国交通史》(白寿彝)、《中国南洋交通史》(冯承钧)、《中国殖民史》(李长傅)、《中国婚姻史》(陈顾远)、《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中国算学史》(李俨)、《中国度量衡史》(吴承洛)、《中国医学史》(陈邦贤)、《中国商业史》(王孝通)、《中国陶瓷史》(吴仁敬、辛安潮)、《中国绘画史》(俞剑华)、《中国骈文史》(刘麟生)、《中国考古史》(卫聚贤)、《中国民族史》(林惠祥)、《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中国道教史》(傅勤家)、《中国税制史》(吴兆莘)、《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中国水利史》(郑肇经)、《中国救荒史》(邓云特)、《中国教育思想史》(任时先)、《中国日本交通史》(王辑五)、《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中国渔业史》(李士豪、屈若搴)、《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著、陈清泉译)、《中国音乐史》(田边尚雄著、陈清泉译)、《中国韵文史》(泽田总清著、王鹤仪编译)、《中国散文史》(陈柱)、《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中国地理学史》(王庸)、《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中国小说史》(郭箴一编)。1937年,王云五有《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一书出版。这套丛书中的《中国目录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中国考古学史》、《中国文字学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韵文史》、《中国骈文史》、《中国散文史》、《中国小说史》、《中国俗文学史》等10种图书,是古籍类学术著作中的基本品种。尤其是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把原来与正统文学相对立的、或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即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第一次撰写成一部系统的著作而受到学术界的注意。《中国文化史丛书》于1984年3月由上海书店依原书影印重版。

《王国维遗书》10册,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王国维《观堂集林》等43种,为作者毕生所撰学术性著作的大部分,涉及文学、史学、文字、考古、音韵、版本目录等方面。上海书店于1983年及1986年又据商务印书馆石印本影印。

《民国丛书》,周谷城主编,上海书店出版。丛书计划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在国内出版的约10万多种中文图书中精选3000种,分10编,每编100册影印出版。自1989~1996年,已出版5编共500册。入选品种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学术成果,其中尤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所出的文史哲方面的学术著作比重较大。尚有五编,正在继续编选中。

《中华学术丛书》,自1991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1994年已累计出版10种:项楚《敦煌文学丛考》,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张广达《西域史地丛稿初编》,汤志钧《西汉经学与政治》,王永兴《唐勾检制研究》,孟森《满洲开国史》,饶宗颐《梵学集》,柳存仁《和风堂文集》(全三册),王重民《冷庐文薮》,章鸿钊《石雅·宝石说》等。其中柳存仁的《和风堂文集》和项楚的《敦煌文学丛考》分别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和二等奖。

《海外汉学丛书》,王元化主编,自1989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1994年已出版16种:所出品种有(日)铃木大拙著、葛兆光译《通向神学之路》,(日)小尾郊一著、邵毅平译《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美)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跃译、武菲校《唐诗的魅力》,(美)斯蒂芬·欧文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日)内田道夫编、李庆译《中国小说世界》,(美)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严寿澂校《南明史》,(日)田仲一成著、钱杭、任余白译《中国宗教与戏剧》,(美)倪豪士编选、黄宝华等译《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日)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道教》(已出三卷),(美)何炳棣著、葛剑雄译《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法)谢和耐著、耿升译《中国和基督教》,(加拿大)欧大年著、刘心勇等译《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美)唐纳德·J·蒙罗著、庄国雄等译《早期中国“人”的观念》,(英)莱芒·道逊著、金星男译、朱宪伦校《中华帝国的文明》等。1991年7月起又出版一些未列入《海外汉学丛书》的其他海外论著。有王水照、保苅、佳昭编选《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日)户田浩晓著、曹旭译《文心雕龙研究》,莫砺锋编《神女之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王水照、吴鸿春编选的《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等。

《唐代研究指南丛书》,(日)平岗武夫主编,1989~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有《唐代的散文作品》,平岗武夫等编,选取《文苑英华》等112种总集和别集,参照金石、碑铭和出土文物中的相应资料,将其中包含的作品篇名、作者及其出处,综合编成唐代散文作品索引,末附取材于篇目的人名索引;《唐代的散文作家》,平冈武夫、今井清编,辑录《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中的作家3516人,按四角号码排列,注明每位作家的别名、原籍、时代、作品数,以及在以上三书中的卷、页数;《唐代的行政地理》平冈武夫、市原亨吉编,选择《新唐书》、《旧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将其中所载的府、州、郡、县名编成索引;另附李兆洛《唐地理志韵编今释》(唐代部分)索引;《唐代的长安与洛阳》(资料篇),平冈武夫、今井清编,收录长安与洛阳的主要资料——《唐两京城坊考》、《唐两京城坊考校补记》、《长安志》、《河南志》,及仅藏于日本金泽文库的日本早期抄本《两京新志》、曹元忠《两京新志》辑本、平冈武夫《两京新志续拾》等资料,对唐代长安和洛阳的道路、宫殿、街坊、寺观、名人住宅、市井等具体状况有较详细介绍;《唐代的长安与洛阳》(地图篇),平冈武夫编,根据文献描绘编制了长安城图、六坡图、长安坊里图等47幅和阁本兴庆图、长安南郊图等5幅插图;《唐代的长安与洛阳》(索引篇),平冈武夫、今井清编,将有关唐代长安与洛阳的建筑物的文献资料所涉及的住宅、店铺、旅铺、宫殿、官衙、祠庙、佛寺、道观、墓地,以及水井、树木和其他设备加以整理分类列表,并编成索引;它与“资料篇”、“地图篇”三位一体,互相对照;《唐代的历》,平冈武夫编。此书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及敦煌资料中辑录数万条有具体时间的唐代史实,逐日排比,纠正文献和今人著作的大量舛误而编成;《唐代的诗人》,平冈武夫、市原亨吉编,此书将《全唐诗》、《全唐诗逸》中所收诗人2955人的姓名、别名、原籍、时代、作品数并指明页码,编成索引,末附《别名索引》、《作者索引》、《全唐诗的分卷分类各本对照表》、《唐代传记资料七种的综合索引》;《李白的作品》,平冈武夫编,系据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李太白文集》影印,为仅存海内外两部宋刻本中的一部,另附大阪市美术馆珍藏《李白文集》中未收之苏东坡书《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前附有李白作品篇目索引及标明宋刊本不清晰处的《附录》;《李白歌诗索引》,花房英树编,分《歌诗索引》和《篇目索引》两部分。

二、丛刊

《开明文史丛刊》30种,1941~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其出书时间之跨度在解放前后,因开明书店解放后迁往北京,故少数品种在北京出版。30种子目如下:《语文通论》(郭绍虞著)、《中国文学史大纲》(容肇祖著)、《中国文学史新编》(张长弓著)、《中国文学概说》(日青木正儿著、隋树森译)、《中国文学批评论集》(朱东润著)、《中国疆域沿革略》(童书业著)、《清代思想史纲》(谭丕谟著)、《中国文学论集》(郑振铎著)、《周易阐微》(徐世大著)、《唐代文献丛考》(日玉井是博等著、万斯年编译)、《陶渊明批评》(肖望卿著)、《诗言志辨》(朱自清著)、《孟子研究》(钱穆著)、《通鉴学》(张须著)、《语文通论续编》(郭绍虞著)、《东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方德修著)、《史记考索》(朱东润著)、《谈艺录》(钱锺书著)、《中国文艺思潮史略》(朱维之著)、《中国古代社会新研》(李玄伯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宋词通论》(薛砺若著)、《诗词散论》(缪钺著)、《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谢国桢著)、《中国文学史简编》(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文法论》(何容著)、《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罗尔纲著)、《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张政烺等著)、《蒙古秘史》(谢再善译)、《祖国十二诗人》(浦江清等)。最末4种为解放后出版。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李俊民、罗竹风、钱伯城先后任主编。这是一种以发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为主的不定期学术性集刊。集刊自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创办,出版了6期;1978年以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复刊,至1994年累计出版53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性集刊。在1980年上海市优秀图书评奖时获优秀刊物奖。

《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1979年11月创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1990年已累计出版14辑。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编。1979年12月创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1990年累计出版14辑。

三、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

上海最早的文学史是中华书局于1918年出版的,由王文濡和谢无量所著,书名均为《中国大文学史》。此后上海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于1930年3月出版胡小石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上古至五代的中国文学历史,系《中国文学史讲稿》的上编。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龙沐勋的《中国韵文史》。中华书局又于1941~1949年出版了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商务印书馆于1950年9月出版杨荫深《中国文学史大纲》,这是《新中学文库》1947年的旧版重印。1956年与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和林庚《中国文学简史》上卷。前者是有关汉魏六朝文学思想、风貌及文人生活的论文集;后者曾在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过,所述内容至唐代文学为止。1957~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修订本)上中下三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学集体编的《中国文学史》上中下三册,是继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同学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之后又一部由同学集体编写的著作。同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稿》、《中国文学发展史批判》,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1962~1963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经修订后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于1982年7月出版新一版,并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张文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1986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编《中国文学史研究集》、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和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册(中册于1993年11月出版);出版时萌《中国近代文学论稿》;1987年出版马积高《赋史》和胡念贻《中国古代文学论稿》。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8月出版李昌集著《中国古代散曲史》。

文学批评史方面,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12月出版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和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二)(三)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1962年出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4年出版由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所述内容为先秦至五代;刘大杰去世后,此书的中册宋元明,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下册清代及近代由王运熙、顾易生编,分别于1982年、1985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齐,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89年,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分卷出版,已出版的有:顾易生、蒋凡《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和《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刘明今《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及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陈谦豫著《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

四、诗词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分别出版傅庚生《杜甫诗论》、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夏承焘的《唐宋词论丛》;1957年又出版游国恩《楚辞论文集》、李嘉言《古诗初探》;1958年又有王运熙《乐府诗论丛》和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1961年出版陈友琴《温故集》和刘开扬《唐诗论文集》。其中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剖析元稹、白居易诗的意旨所在。此书曾于1950年由原岭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刊行,1955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9年经作者增补校订后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并收在《陈寅恪文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有关古典诗词研究性著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至1994年出版了近30种,主要有: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黄焯《毛诗郑笺平议》,程千帆《古诗考索》,任半塘《唐声诗》,吴企明《唐音质疑录》,施蛰存《唐诗百话》,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王达津《唐诗丛考》,刘开扬《唐诗论文集续集》,钱林森编《牧女与蚕娘》(法国汉学家论中国古诗)、蒋寅《大历诗风》,张白山《宋诗散论》,缪钺《诗词散论》,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沈祖棻《宋词赏析》,刘永济《词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二种(1911~1949及1949~1979)、龙榆生《词曲概论》、唐圭璋《词学论丛》、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刘永济《微睇室说词》、宛敏灏《词学概论》以及胡国瑞《诗词赋散论》等。在以上图书中,任半塘的《唐声诗》所论述的问题,为现今学术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具有开创意义,获1984年上海市优秀图书奖。陈允吉的《唐音佛教辨思录》,是从佛教影响与唐代文学关系的论文专集,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施蛰存的《唐诗百话》全面反映了唐诗的风貌,有作家作品分析,有风格流派探讨,形式活泼,是研读唐诗的入门之作,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缪钺、叶嘉莹合撰的《灵溪词说》是一本新颖的词学专著,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和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五、戏曲

上海杂志公司于1952年和1953年出版孙楷第《傀儡戏考原》和《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阿英《雷峰塔传奇叙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胡忌《宋金杂剧考》、赵景深《明清曲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和1962年出版赵景深《读曲小记》和《戏曲笔谈》;1958年出版周贻白《曲海燃藜》和关德栋的《曲艺论集》;1960年出版严敦易的《元剧斟疑》。

1978年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关戏曲方面的研究论著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1979年),钱南扬《戏文概论》(1981年),任半塘《唐戏弄》(1984年),谭正壁、谭寻《话本与古剧》(1985年)、唐湜《民族戏曲概论》(1987年),蒋星煜《西厢记考证》(1988年)等。其中任半塘的《唐戏弄》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此书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初版,新版增订补充10余万言;书后附有索引,便于检索。

六、小说、笔记

棠棣出版社于1952年和1953年出版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何心《水浒研究》。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董每戡《三国演义试论》、徐士年《古典小说论集》、吴小如《中国小说讲话及其他》;1957年出版何满子《论儒林外史》;1958年出版阿英《小说二谈》和《小说闲谈》。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1960年又出版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

1979年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阿英《小说三谈》和《小说四谈》;并在1986年连同作者的《小说闲谈》和《小说二谈》合并出版了《小说闲谈四种》。1981年出版聂绀弩《中国古典小说论集》,1982年出版吴小如《古典小说漫稿》,1983年出版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1985年和1987年出版赵景深主编《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一)(二),1986年出版孙逊《明清小说论稿》,1994年出版李梦生《中国禁毁小说百话》。其中李梦生的《中国禁毁小说百话》获1995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

198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金瓶梅研究》(复旦学报编辑部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79~1994年,先后出版了: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吴恩裕《曹雪芹丛考》,周汝昌《恭王府考——红楼梦背景素材探讨》,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郭豫适《红楼梦问题评论集》和《论红楼梦及其研究》,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舒芜《说梦录》,应必诚《论石头记庚辰本》,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陈诏《红楼梦小考》,以及《俞平伯论红楼梦》,《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和上海市红楼梦学会编的《红楼梦之谜》等。

此外,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徐朔方编选校阅、沈亨寿等翻译的《金瓶梅西方论文集》,1989年出版苏兴《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郭豫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1985年初版,1987年、1992年分别出版增订本及修订三版。

七、作家及作品研究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增订本)。这是作者十余年间讲授楚辞写成的论文专集。在此之前,棠棣出版社、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曾出过此书的更早版本。同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苏仲翔《白居易传伦》。1957~1961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出版欧小牧《爱国诗人陆游》、齐治平《陆游传论》和朱东润《陆游研究》。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2年和1963年出版吴恩裕《曹雪芹的故事》和《有关曹雪芹十种》;1961年和1963年出版沈祖緜《屈原赋证辨》和朱季海《楚辞解诂》。朱季海的《楚辞解诂》,从校勘、训诂、谣俗、名物、音韵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有关谣俗与名物,作者“稽之楚乐,求诸楚俗”,对屈赋托物起兴的特色,以及它与古谣谚的关系,尤有一定创见。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经作者增补的重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起出版了多种有关《文心雕龙》的学术著作:1984年出版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1985年出版蒋祖怡《文心雕龙论丛》;1986年出版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1989年出版李庆甲《文心识隅集》等。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经修订增补,于1995年改版为《文心雕龙讲疏》重新出版。

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对有关唐代作家及作品研究图书也相对出版得较多:1982~1992年间出版韩理洲《陈子昂研究》,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郭曾炘《读杜札记》,金启华《杜甫诗论丛》,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吴调公《李商隐研究》,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颜廷亮、赵以武辑《秦妇吟研究汇录》等。其中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吴调公《李商隐研究》获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宋代以后的作家与作品研究类图书有: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任访秋《袁中郎研究》、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陆树仑《冯梦龙散论》、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陈美林《吴敬梓研究》、时萌《曾朴研究》等。《陈子龙及其时代》获1986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1994年,学林出版社出版雷庆翼《楚辞正解》。

八、传记、年谱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年,先后出版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谭正壁《元曲六大家传略》,孙望《元次山年谱》,姜亮夫《陆平原年谱》和《张华年谱》,洪式良《柳敬亭评传》,邓广铭《辛稼轩年谱》,麦若鹏《黄遵宪传》,沈燮元《屠绅年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1963年先后出版徐朔方《汤显祖年谱》,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于北山《陆游年谱》,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朱东润《陆游传》,郭影秋《李定国纪年》,卞孝萱《刘禹锡年谱》等。《唐宋词人年谱》是从五六百种书中钩稽出温飞卿、韦端己、冯正中、南唐二主、二晏、贺方回、周草窗、吴梦窗、张子野、姜白石等12位词人的行实,编成年谱10种,曾多次重版。

自1979~1994年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古代作家传记、年谱有以下多种:章培恒《洪?年谱》、周勋初《高适年谱》、梁家勉《徐光启年谱》、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于北山《范成大年谱》、陈贻焮《杜甫评传》、王文才《杨慎学谱》、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学林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张清华《王维年谱》。《洪昇年谱》获1984年第一届全国优秀戏曲理论著作奖。

九、综合性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80年起陆续出版了一些文史研究工作者的论文集。

《陈寅恪文集》,1980~1982年出版。收《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7种;另又出版蒋天枢所著《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一书,书中附有陈寅恪论著编年目录。1989年又出版《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三部)。

《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1981年出版。包括:《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收辑作者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著作,并附所著旧体诗;《古诗歌笺释三种》,即《古逸歌谣集说》、《诗名著笺》和《古诗十九首释》;《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这里除《古诗十九首释》外,均为作者授课的讲义或教学用的参考材料,以前未刊行过。现分别由余冠英、浦江清、王瑶、叶兢耕、冯钟芸、高熙曾等整理出版。

马茂元《晚照楼论文集》,1981年出版。收论文18篇,内容涉及有关古代作家的评论,古代文学理论的探讨,文献资料的考订等。

王运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1981年出版。收论文30篇。

孙望《蜗叟杂稿》,1982年出版。收《王度考》、《莺莺传事迹考》、《韦应物事迹考》、《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元结评传》、《漫谈李贺及其与韩愈的关系》等论文7篇;另有《箧中集作者事辑》一文。

《胡小石论文集》、《胡小石论文续编》、《胡小石论文三编》,分别出版于1982年、1991年和1995年。收《屈原与古神话》、《楚辞辨名》、《张若虚事迹考略》、《中国文学史讲稿》、《唐人七绝诗论》、《愿夏庐题跋初辑》、《甲骨文例》、《读契札记》、《说文部首》、《说文古文考》、《金文释例》、《声统表》等。

刘开扬《柿叶楼存稿》,1983年出版。此为作者的古典文学论文集,系按原有旧著重新增订出版。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下编,1984年出版。《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为《郭绍虞文集》中的一种,上编收作者于1949年前发表的论文26篇,下编收1949年后发表的论文28篇。

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和《俞平伯散文杂论编》,1984年和1990年出版。前者汇集作者自1922年至1981年间的诗论22篇、词论15篇,曲论9篇;后者荟集作者自“五四”迄今近七十年间的杂文百数十篇。此两书为作者生平文章之精萃。

杨明照《学不已斋杂著》,1985年出版。汇集论文32篇,分别就《左传》、《庄子》、《荀子》、《吕氏春秋》、《史记》、《汉书》、《史通》、《说文》、《文心雕龙》等书的一些问题,作了论述和探讨。

缪钺的《冰茧庵丛稿》,1985年出版,为作者的论文集,分古代思想、历史和文学三大类。

《顾随文集》,1986年出版。上编收其论著17篇,下编收其创作的诗词数百首和杂剧3篇。《苏辛词说》,是继王国维《人间词话》后的一部重要著作。

《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1986年出版。收论著42篇。

《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1986年出版。为作者历年所写有关古典文学论文的结集。

《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1987年出版。收有论著72篇,为作者研治古典文学的代表性成果。

《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1987年出版。收有作者在解放前后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还有一些是尚未公开发表的手稿,计70篇。

周勋初《文史探微》,1987年出版。收文史论文16篇,作者采取以史证史,以史证文,经过周密论证得出可信的结论。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1988年出版。选编收于《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手稿》、《胡适留学日记》中和见于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及报刊杂志上胡适的有关古典文学论文,内容涉及文学史、诗歌、小说、戏曲、文史杂论、版本目录等方面。

《汪辟疆文集》,1989年出版。包括研究论文和创作杂著两部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光宣以来诗坛旁论》等文,保存了大量珍贵近代文学史料。《方湖诗钞》、《方湖日记幸存录》、《读常见书小记》等,则是作者研治文史的记录。一组论《水经注》的文章亦颇可观。

《童书业美术论集》,1989年出版。包括《美术史札记》4卷、《绘画史论集》、《唐宋绘画谈丛》、《枞川画论》、《南画研究》、《画家作品散论》、《瓷器史论集》、《中国瓷器史论丛》等。

《冒鹤亭词曲论文集》,作者之孙冒怀辛编,1992年出版。收辑有关词曲方面的著作36篇。书后附录作者的词选与曲选。

《李俊民文集》,1993年出版。收小说14篇,散文35篇,论著8篇,诗歌百余首。内1930年发表的《李白研究》,是中国早期以唯物史观研究古代作家的一部论著。

《陈中凡论文集》,1993年出版,上编选收作者于1949年前所撰中国思想史、历史、文学史、艺术史、教育、文字学等方面的80余篇论文;下编收录1949年后研究文学史的20多篇论文。附录为姚柯夫所撰《陈中凡年谱》。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1993年出版。收作者史学论文56篇。内容涉及历史、文学、文字、宗教诸方面,所用史料多采自甲骨、碑刻、考古发掘等实物,资料翔实可靠。1994年12月还出版《选堂文史论苑》,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编的“饶宗颐先生任复旦大学顾问教授纪念文集”。

十、历史、地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1962年间,先后出版了多种史地类研究著作。断代史方面有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此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叙述王朝兴亡盛衰的历史,采用旧的纪事本末体;下部分章叙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上的各种情况,采用旧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史学论著方面有冯家昇《辽史证误三种》,岑仲勉《唐史余渖》、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地理方面有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和童书业《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以上诸书中,《唐史余渖》为治唐史和唐代文学者的重要参考书,收考证性文字240条。商衍鎏为前清举人,其著作填补了史学领域中的一个空白。《中国古方志考》,对中国自秦汉到元代的方志,凡有名可稽的,不论存佚,一概收录,进行考证。

1978年以来,史学论著的出版较前阶段有所发展。旧著重印方面,出版了吕思勉的《先秦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连同1959年出的《隋唐五代史》,则吕思勉的四部断代史都重新印行。《古史辨》是中国史学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古史的一部讨论文集,由顾颉刚、罗根泽、吕思勉、童书业等著名历史学家编著,曾由北京朴社出版,在近代史学界有很大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重印。新出的史学论著有胡厚宣主编的《甲骨文与殷商史》、《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前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编纂《甲骨文合集》时的研究成果;后者为纪念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逝世五周年而编的论文集。1992年又出版王宇信主编的《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此书为庆祝胡厚宣教授八十寿辰专辑。

邓广铭、程应镠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年出版。此收选编1980年宋史研究会第一次年会论文30篇。1987年出版陈述主编的《辽金史论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辽金史研究的著作。书末还附有辽史研究论文专题索引。

《吕思勉读史札记》,1982年出版。为作者读《二十四史》札记,共500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科技、少数民族问题等诸多方面。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外三种),1984年出版。为岑氏遗著,作者在清人对《尚书省郎官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积累的文献和金石资料,对“郎官石柱”进行了周详的考订,恢复了石柱题名的本来面目。所附三种为《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补唐代翰林两记》、《登科记订补》。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和《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出版。

缪文远《七国考订补》,1987年出版。《七国考》为董说所撰,分别汇集了战国时秦、楚、齐、赵、魏、韩、燕等七国史料中有关典章制度的部分。此书是对董说原著的订补。

毛佩琦、李泽奉主编《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1989年出版,由1500幅精美图片,辅以脉络分明的叙述,为图文并茂的中国通史。

《柳诒征史学论文集》,1991年出版。《续集》1992年出版,收1922年至1948年的史学论文32篇。

何满子《中古文人风采》,1993年出版。此书对魏晋时代众多的文人名士,逐一加以评析,是一本知识性和哲理性兼备的读史随笔。

杨正泰《明代驿站考》,1994年出版。这是一部有关明代交通地理的研究专著。书末附经作者校点整理的《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是稀见的明代商旅实用手册,对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世俗民情,具有参考价值。

十一、哲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6年重印开明书店1944年所出蒋伯潜《十三经概论》,1988年起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新著,主要有:蒋善国《尚书综述》,1988年出版。作者以各家学说作了总结性综述。祝瑞开《两汉思想史》,1989年出版。作者填补了这一历史时期尚无思想史专著的空白。陈鼓应《老庄新论》,1992年出版,贯穿着作者多年研治老、庄学说的心得和见解。

陈士强《佛典精解》,1992年出版。为研究中国佛教的宗派、人物、教理、典制、译述、寺塔、事件、术语,以及中外交往、释儒道三教关系等提供了大量史料。孟乃昌《周易参同契考辨》,1993年出版。陈鼓应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是海内外第一本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综合性学术辑刊。自1992年出版第1辑,至1994年已出版了5辑。

十二、语言文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和1986年出版吴文祺主编的《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下册,为《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册收论文24篇,有侯景旭《论甲骨刻辞语法研究方向》、王力《朱熹反切考》、孙玄常(附吕叔湘批注)《马氏文通札记》、朱季海《周南召南释言》、蒋礼鸿《杜甫释词》、商韬《论元杂剧的语言艺术》等。下册收论文39篇,有罗竹风对词典编纂的探讨,陆宗达对训诂学的论述,吴文祺、严学宭对上古音的研究,裘锡圭对甲骨文的考释,闻宥对马伯乐的驳难,徐仁甫对《经传释词》的辨正,以及陈奇猷、范祥雍等学者对《吕氏春秋》和《山海经》等典籍中异僻字的考析等。

《刘赜小学著作二种》,1983年出版。包括刘的遗著:《小学札记》和《初文述谊》,均为作者生前手写定本。

《杨树达文集》,自1984年起开始出版,至1991年已出版共19种,即《中国修辞学》、《汉书管窥》、《淮南子证闻》、《盐铁论要释》、《词诠》、《积微居甲文说》、《耐林庼甲文说》、《卜辞琐记》、《卜辞求义》、《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论语疏证》、《积微翁回忆录》、《积微居诗文钞》、《马氏文通刊误》、《古书句读释例》、《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周易古义》、《老子古义》。

蒋礼鸿《怀任斋文集》,1986年出版。收作者有关训诂学、古书校释和辞书编纂等方面论文21篇。

十三、科技

《中国科技史探索》国际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为祝贺英国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80寿辰出版的一部纪念文集,撰稿者有11个国家的知名学者32人,论文31篇,约100万字,以英、日、中三种文字印行。书后附有李约瑟著作全目和本书索引。《中国科技史探索》中文版于1986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1分册,纸和印刷),钱存训著,刘祖慰译,1990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为李约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分册之一。全书由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任主任委员的中国科学院“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委员会”主持翻译,由科学出版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本分册是中国造纸和印刷,分10节35万字及近200幅插图的篇幅,系统介绍了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项“震惊世界的发明创造”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全书资料丰富,立论新颖,见解独到。书末附中、日、英文参考文献书目及索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7: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第一节 古籍刊印

      
一、丛书

上海地区所出版的古籍丛书数量相当可观,早期的丛书为《宝颜堂秘笈》229种472卷,明华亭陈继儒辑撰,明万历年间(1606~1620年)陈继儒刊。这部丛书包括《正集》21种49卷,《续集》51种99卷,《广集》53种103卷,《普集》48种88卷,《汇集》42种86卷,《秘集》15种47卷。所收品种的内容,每有改窜删节,多失本来面目。1922年文明书局有石印本印行。

1607年明王圻编刊《稗史汇编》175卷。

1674年嘉定汪价书带草堂刊《容居堂三种曲》,清可笑人(周徲廉)辑。周徲廉,华亭人。三种曲为《元宝媒》、《珊瑚玦》、《双忠庙》,每种各2卷。

1716年华亭博古堂刊《四才子奇书》4卷,清华亭黄兆森(一名之隽)撰。子目:《郁轮袍》、《梦扬州》、《饮中仙》、《蓝桥驿》,各为一卷。黄有《忠孝福》2卷,亦为传奇。另有《香屑集》18卷,1733年黄兆森刊。

1797年清嘉定王初桐刊《奁史》100卷、拾遗1卷,王初桐辑。明闵子京、凌骏甫所编的《湘烟录》中有《奁史》2卷,系从各典籍中辑录有关香奁的故实而成。

1796~1820年南汇吴氏听彝堂刊《艺海珠尘》分金石丝竹匏土草木8集168种317卷,清南汇吴省兰辑。1850年金山钱熙祚据吴氏原版增壬集癸集42种81卷,遂按天干次序编为10集,共21种398卷,以钱氏漱石轩刊行。

1819年清华亭张应时书三味楼刊《书三味楼丛书》17种21卷,张应时辑。收杨履基著作多种,有《陆清献公(陇其)年谱原本》等。

《泽古斋重钞》12集118种243卷,清上海陈璜辑,1823年陈璜据《借月山房汇钞》刊版。《泽古斋重钞》残版后为钱熙祚所得,钱氏重加校补,编成《式古居汇钞》和《指海》两部丛书,内容较《借月山房汇钞》和《泽古斋重钞》增加甚多。

《小重山房初编》24卷,清华亭张祥河撰,1829年张祥河刊。除收张祥河辑著11种外,还有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等著作。

《宜稼堂丛书》7种256卷,清上海郁松年辑,1840~1842年郁松年刊。此丛书收宋萧常《续后汉书》和元郝经《续后汉书》以及宋秦九韶、杨辉的数学著作。

《守山阁丛书》110种652卷,清金山钱熙祚辑,1844年钱熙祚刊。清道光初,钱熙祚得张海鹏《墨海金壶》残版,补订成此丛书。

《珠丛别录》28种82卷,钱熙祚辑。内容除文史者外,凡农圃医药、百工技艺,均加甄录。

《指海》20集144种314卷。钱熙祚据张海鹏《借月山房汇钞》之残版,于道光间校订增补刻成初集;后其子培让、培杰续成全书。

《春晖堂丛书》12种37卷,清道光咸丰年间上海徐渭仁辑刊。收有清顾广圻所撰《思适斋集》等书。

《小万卷楼丛书》18种75卷,清金山钱培名辑,1854年刊印,1878年金山钱氏重刊。此书是在《守山阁丛书》、《指海》后,用其万卷楼所藏书补充刊刻而成。

《申报馆丛书》322种2834卷,清尊闻阁主辑,申报馆排印。整套丛书范围广博,不收经籍,以杂纂及一般读者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居多。

《佚存丛书》17种110卷,日本林衡辑,日本宽政至文化间刊本。1882年沪上黄氏木活字排印本。此丛书分六帙,内《文馆词林》残4卷、《唐才子传》10卷,都很珍贵。1924年商务印书馆据日本宽政至文化间刊本影印。

《士礼居黄氏丛书》23种208卷,清吴县黄丕烈辑,1887年蜚英馆据清嘉庆道光间黄丕烈辑刊本影印。黄氏刻书,以精工著称,此丛书中有多种是据宋元旧本复刻。

《经训堂丛书》21种168卷,1887年大同书局据清乾隆中毕沅刊本影印。

《曼陀罗华阁丛书》16种152卷,清杜文澜辑,1892年扫叶山房据咸丰同治间秀水杜文澜刊本修补影印。丛书收有杜文澜所撰《古谣谚》100卷。

《二十四史》24种,1739年武英殿刊本,此即殿本《二十四史》,清光绪年间上海同文书局、五洲同文书局、竹简斋、史学斋先后出版了影印本和石印本,上海图书集成局还出版了排印本,涵芬楼亦有影印本。

《增订汉魏丛书》96种462卷清王谟辑,1911年大通书局据1791年刊本石印。

《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41种44卷,明顾元庆辑,清末上海国学扶轮社据明正德嘉靖间顾氏家塾刊本排印。

《古今说部丛书》271种382卷,1910~1913年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本。此丛书分10集,内容相当庞杂。

《古学汇刊》62种117卷,邓实等辑,1912年上海国粹学报社排印本。

《古今文艺丛书》80种102卷,何藻辑,1913~1915年广益书局排印本。

《涵芬楼秘笈》51种147卷,孙毓修辑,1916年起由商务印书馆分10集影印,至1926年出齐。多孤本秘笈,为涵芬楼主于清末从南北藏书家散出的书中购求所得,堪称珍贵。

《百衲本二十四史》25种800册,张元济辑,1916~1936年商务印书馆影印。附《明史考证攟逸》。内宋本15种,元本6种,明清各2种。

《元曲选》100种,明臧懋循辑,1918年商务印书馆据明博古堂本影印。此书臧氏依其家藏及御戏监所抄杂剧200种校订编成,共分10集。1936年世界书局出过排印本。

《四部丛刊》,504种,张元济等辑,1919年起商务印书馆影印。初编350种、续编81种、三编73种,于1922年、1934年、1936年问世。商务印书馆从涵芬楼和其他藏书家的藏书中,选择宋元旧刻、明清精刻、钞本、校本和手稿本,辑成此书,对于保存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初编重印时,曾抽换了21种同书更好的版本,现今所称初编,多以再版本为准。1984~1989年,上海书店以32开精装影印,并重编了《四部丛刊总目》,末附四角号码索引。

《借月山房汇钞》135种,283卷,清张少鹏辑,1920年博古斋据清张氏刊本影印。

《学海类编》431种815卷,清曹溶辑、陶越增删,1920年涵芬楼据清晁氏木活字本影印。汇辑唐宋至清初诸书的零篇散帙,编成正续两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中伪本很多,伪题作者的也不少。或谓此丛书乃书商托名编成,未必是曹溶所辑。

《知不足斋丛书》220种829卷,清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据清鲍氏刊本影印。所选品种,皆取全书,校雠精审。

《百川学海》100种177卷,宋左圭辑,1921年博古斋据明弘治华氏本影印。这是仅存于世的宋人汇刊书,丛书之刻,始于此书。

《墨海金壶》196种775卷,清张海鹏辑,1921年博古斋据嘉庆中张氏刊本影印。大多摘自浙江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也有小部分从宋刻旧抄本录出。清道光时钱熙祚根据此丛书的残本修补,别刊为《守山阁丛书》。

《学津讨原》173种1046卷,清张海鹏辑,1922年商务印书馆据清张氏刊本影印。分为20集,系按明毛晋《津逮秘书》重新编订而成。所辑以经史百家、朝章典故、遗闻轶事为主,兼摘书画谱录。书后附《四库提要》,无提要者,撰写跋尾,说明始末原委。

《津逮秘书》141种681卷,明毛晋辑,1922年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共15集。明毛晋取胡震亨辑刻《秘册汇函》残版,并以家藏旧籍,合成此编。中多宋元人著作,偏重掌故琐记。

《别下斋丛书》29种91卷,清蒋光煦辑,1923年商务印书馆据蒋氏刊本影印。

《岱南阁丛书》16种148卷,清孙星衍辑,1924年上海博古斋据清孙氏刊本影印。此丛书除6种为孙星衍自撰著作外,其余各书,多为孙氏根据善本订补校辑而成。

《涉闻梓旧》25种114卷,清蒋光煦辑,1924年商务印书馆据蒋氏宜年堂刊本影印。此丛书为蒋氏所藏稀见本子覆刊,具有重要版本价值。

《崔东壁遗书》22种55卷,清崔述撰,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据清陈履和刊本影印。1936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由顾颉刚编订的排印本,增加了洪业的《崔东壁遗书引得》及《后编》12种17卷。

《汉魏丛书》38种250卷,明程荣辑,1925年商务印书馆据明万历程氏刊本影印。所收多古经逸史,稗官野乘等书。明何允中《广汉魏丛书》,清王谟《增订汉魏丛书》,系在此基础上编成。

《顾氏文房小说》40种58卷,明顾元庆辑,1925年商务印书馆据明嘉靖中顾氏夷白斋刊本影印。所收小说,大多为唐宋作品。

《五朝小说大观》480种495卷,1926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历代诗话》28种58卷,清何文焕辑,1927年上海医药书局石印本。此书收钟嵘《诗品》至顾元庆《夷白斋诗话》共27种,为明以前重要诗话的专书。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238种4313卷,1934~1935年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前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仍按经史子集分类。

《选印宛委别藏》40种417卷,故宫博物院辑,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为清阮元所辑的一部丛书,系原稿本。此为从原稿本中所选印的品种,以罕见珍贵著称。

《六十种曲》60种,明毛晋辑,1935年开明书店排印。又名《绣刻演剧十本》,收明代传奇59种,附元杂剧《西厢记》。

《二十五史》25种,除清乾隆时所定24种正史外,新增《清史稿》1种,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辑,1935年开明书店影印。

《二十五史补编》245种,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辑,1936~1937年开明书店拼版影印。此为二十五史的考订类著述,与开明书店《二十五史》相辅而行。

《丛书集成初编》,收丛书100种,子目中删除重复,实收单本图书4000余种,约20000卷,王云五主编,1935~193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依新的图书分类法分类。古籍中最重要、最实用的品种,已基本包罗在内。上海书店出版社于1995年又有《丛书集成续编》出版。选辑明清、民国时期丛书100部,删去重复后存3160种。

《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14种30卷,上海通社辑,1936年上海通社排印本。收元陈椿《熬波图》、明张鼐《吴淞甲乙倭变志》、清叶梦珠《阅世编》及清褚华《沪城备考》等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影印元明善本全书十种》,320册,商务印书馆辑,1937~1940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此丛书是在排印本《丛书集成初编》基础上,选取元明佳椠孤本十种,依原貌影印。为:《济生拔萃》,元杜思敬辑;《今献汇言》,明高鸣凤辑刊;《历代小史》,明李栻辑刊;《百陵学山》,明隆庆王文录辑刊;《古今逸史》,明吴琯〗校刊;《子汇》,明万历周子义等辑刊;《两京遗编》,明万历胡维新辑刊;《夷门广牍》,明万历周履靖辑刊;《纪录汇编》,明万历沈节甫辑,陈于廷刊;《盐邑志林》,明天启樊维城辑刊。

《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12种97卷,谢国桢辑,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收《皇明九边考》、《边政考》、《三云筹俎考》、《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筹辽硕画》、《皇明象胥录》、《行边纪闻》、《朝鲜史略》、《安南图志》、《日本考》、《使琉球录》等书,均为稀见善本。

《玄览堂丛书》31种170卷,郑振铎辑,1941年上海影印。所收大多为明代罕传的史部方面图书。另有续集、三集,由前国立中央图书馆影印。

解放后,上海古籍刊印相对较少。郑振铎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至四集自1953年起委托上海影印。除第3集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名义出版外,其余均以商务印书馆名义出版。1、2、3集收元明清南戏和传奇,间收少量杂剧,每集100种;4集收元明杂剧377种。第9集于1961年至1964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收清内廷所编《楚汉春秋》、《鼎峙春秋》、《?平宝筏》、《劝善金科》、《盛世鸿图》、《铁旗阵》、《昭代箫韶》、《如意宝册》、《封神天榜》、《忠义璇图》等大戏10种。1986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了由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编的第5集,收录明清传奇85种,其中50余种为传世孤本。此集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晚明史料丛书》8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出版。有明张岱《石匮书后集》,清查继佐《国寿录》、温睿临《南疆逸史》、郑达《野史无文》,以及明赵士锦《甲申纪事》、清阙名《纪事略》、史惇的《恸余杂记》、钱肃润《南忠记》(此4种合一册)。

1978年以来,上海的古籍刊印有很大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批古籍丛书,计有:《清人别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编,1978~1985年影印19种,有曹寅《楝亭集》、纳兰性德《通志堂集》、金农《冬心先生集》、周亮工《赖古堂集》、朱鹤龄《愚庵小集》、金圣叹《沉吟楼诗选》(附刘献廷的《广阳诗集》)、朱彝尊《腾笑集》、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孙枝蔚《溉堂集》、方文《嵞山集》、顾 《凤池园集》、唐孙华《东江诗钞》、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和《百尺梧桐阁遗稿》、黄鷟来《友鸥堂》、王摅《芦中集》、程先贞《海古陈人集》、徐作肃《偶更堂集》、熊开元《鱼山剩稿》。以上除毛边纸线装外,还有部分是报纸平装。

《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1979~1994年分两批影印23种。此为宋代四川所刻的唐人别集,经宋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刻本校勘精审、板式疏朗,字体遒劲,楮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板印刷水准。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近于作品年代。内《杜荀鹤文集》为上海图书馆藏书外,其余均为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印本版框尺寸悉遵原书,印章套红。计有《张承吉文集》、《孙可之文集》、《杜荀鹤文集》、《孟浩然诗集》、《王摩诘文集》、《骆宾王文集》、《李太白文集》、《孟东野集》、《刘文房文集》、《刘梦得文集》、《陆宣公文集》、《新刊权载之文集》、《张文昌文集》、《新刊元微之文集》、《姚少监诗集》、《郑守愚文集》、《皇甫持正文集》、《李长吉文集》、《许用晦文集》、《司空表圣文集》、《昌黎先生文集》、《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等。

《古本小说集成》,由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1994年影印。收宋元明清小说428种,其中不少作品是首次公诸于世的。

《冯梦龙全集》,魏同贤主编,1993年影印。经搜集整理、编选、汇辑,编成全集共27种。

《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1983~1986年影印。瓜蒂庵为明清史学家谢国桢的书斋名。丛刊已出版有明黄宗会《缩斋文集》和明归昌世《假庵杂著》等22种。

《二十五史》,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上海书店合作影印。包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共3749卷。《二十四史》用涵芬楼影印清武英殿本,《清史稿》用关外二次印本。因采取拼版缩印,把数百册书缩为12册。

纪事本末体史书6种,1994年影印。有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

《四书五经》1987年影印。《周易》(朱熹注)、《书经》(蔡沈注)、《大学中庸论语》(朱熹注)、《孟子》(朱熹注)、《诗经》(朱熹注)、《春秋三传》(杜预等注)、《礼记》(陈澔注)。以上系据世界书局影印的清武英殿本。

《诸子百家丛书》,1989~1994年影印。已出95种,45册。这套丛书在重点选了如《老子》(晋王弼注)、《列子》(晋张湛注)、《管子》(唐房玄龄注、明刘绩增注)等书外,还选了两汉魏晋以至宋代的有关著作,有《张子正蒙》、《朱子四书语类》、《朱子七经语类》、《朱子诸子语类》、《近思录》、《续近思录》、《习学纪言》等。所选本子,大多校刻精善,并对正文加了断句,分册出版。

《玉函山房辑佚书》,清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续编三种》清王仁俊辑,1989年、1990年影印。前者从大量古籍中辑录唐以前亡佚古书600多种100卷。附马氏考订经义的《目耕帖》31卷;后者搜罗自周秦到元明的佚书500余种。所辑如《尚书大传》、《别录补遗》、《江表传》、《金楼子藏书考》等,都是久已失传的名著。此书仅有上海图书馆稿本一部,此据稿本影印,前加新编目录,后附书名和作者索引。

《昭代丛书》,清张潮等编,1990年影印。这是清代初期到中期最大的一部杂著性丛书,收有著名文人学者的笔记、考据、小品共561种。此系据足本缩尺印成,附有人名、书名索引。

《十三经注疏》,1990年影印。所收13种经文,均有黄侃作了句读:《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礼记正义》、《仪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除以上注疏本外,另有《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影印。

《清人十三经注疏》1993年起影印,至1994年已出5种:《周易集解纂疏》(李道平撰)、《春秋左传诂》(洪亮吉撰)、《论语正义》(刘宝楠撰)、《孝经郑注疏》(皮锡瑞撰)、《孟子正义》(焦循撰)。

《四库全书》的影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书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部于清乾隆时编成,收书4300余种,79000余卷。此书编成后誊录七部,分藏于文渊(北京)、文溯(沈阳)、文源(北京)、文津(承德)、文宗(镇江)、文汇(扬州)、文澜(杭州)七阁,其中文源、文宗、文汇诸阁藏书,清末毁于战火。辛亥革命后,有识之士曾多次建议重印,但都因故未成。直至近年,台湾省商务印书馆才将原来由北京运往该地的文渊阁本影印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台湾商务影印本于1990年缩印出版。原书16开缩成32开,原每部1500册数量不变。另出《四库全书目录索引》,除附赠《四库全书》订购者外,亦单本发行。在整套出版《四库全书》的基础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分门类出版《四库全书选刊》。

《四部精要》,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新编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各学科的基本典籍。

《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重点出书项目,从1992年首先出版《俄藏敦煌文献》1~4册以来,1993年又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敦煌文献》2册;1994年出版《俄藏敦煌文献》第5册;同年又出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献》4册。正陆续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为举世罕见的秘籍,按每件文献的编号统计为19000余号,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有历代刻本《大藏经》未收的佚籍,有可与英藏敦煌藏品联缀合璧的著名变文,有《诗经》、《论语》、《史记》、《老子》、《庄子》等传统古籍,还有数百件官私文书。唐大历六年抄《王梵志诗》、出六臣注外的《文选》及唐抄本《玉篇》等,均极为珍贵。全书20余册,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上海博物馆藏敦煌文献》所收的敦煌文献80号及附收唐宋写经11号,均为首次正式发表,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为法国伯希和的收集品,上海古籍出版社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达成协议,出版包括全部汉文和非汉文的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已出4册。正在出版中的除《俄藏敦煌文献》外,还有《俄藏黑水城文献》、《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等。《上海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在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和1995年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评奖时,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合编,于1986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函出版。手稿包括辑佚、校勘、编选、专题研究等内容。全书共分7函,截至1994年底已出版6函。

二、诗文

1200年,宋代华亭县学徐民瞻刊印的《晋二俊文集》,为上海地区出版的第一部古籍。此书共20卷,前帙为晋陆机的《陆士衡文集》10卷,后帙为陆云的《陆士龙文集》10卷。1322年,金山县法忍寺坦上人将唐时该寺住持德成(一名船子和尚)所作咏渔父生涯的诗歌39首,刻成《船子和尚拨棹歌》行世。这是元代上海地区所留下的一部较早的庙刻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7年影印出版。从明代开始,上海地区出版的诗文集日益增多:《唐百家诗》184卷附《唐诗品》1卷,明朱警、徐献忠编,1540年华亭徐献忠刊。《俨山集》100卷续集10卷外集34卷,明上海陆深撰,1545年其子陆楫刊。《何翰林集》28卷,明华亭何良俊撰,1565年何良俊香岩精舍刊。《古诗类苑》130卷,明张之象辑,1602年云间俞显谟刊。《元氏长庆集》60卷,唐元稹撰,补遗6卷附录1卷,明马元调辑,1604年嘉定马元调鱼乐轩刊。《白氏长庆集》71卷目录2卷附录1卷,唐白居易撰,1606年嘉定马元调宝俭堂刊。《明经世文编》504卷补遗4卷,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编,1638年华亭陈子龙平露堂刊。

清代上海地区的诗文刊印有较大的发展。《黄淳耀遗集》22卷,明嘉定黄淳耀撰,1654年嘉定陆元辅刊刻。《苏门山房杂稿》,清华亭孙鋐撰,1688年孙鋐刊本。孙鋐为著名词家,有《绘影词》、《镂冰词》;又辑有《皇清诗选》30卷,有康熙间华亭孙鋐刊本。《嘉定四先生集》,明谢三宾辑,1689年嘉定陆廷灿刊本,此书子目为:《三易集》(唐时升),《学古绪言》、《吴歈小草》(娄坚),《檀园集》(李流芳),《松圆偈?集》、《松圆浪淘集》、《耦耕诗集》、《文集》(程嘉燧)。《清秘阁集》12卷,元倪瓒撰,1713年曹炳曾刊。曹炳曾的城书室又于1716年刊《云间二韩诗》18卷;1726年刊《山中白云词》(宋张炎撰)8卷;康熙间刊赵孟頫撰《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10卷《外集》1卷《续集》1卷。《横云山人集》27卷,清云间王鸿绪撰,1719年云间王鸿绪刊。《明史稿》110卷,1723年王鸿绪敬慎堂刊。《杜诗注解》24卷清云间(一作青浦)许宝善撰,1802年许宝善刊。乾隆年间,许还自刊《自怡轩词》6卷,《自怡轩诗》12卷及《诗经揭要》4卷,《春秋三传揭要》6卷。《潜研堂文集》50卷、《诗集》10卷、《诗续集》10卷,清嘉定钱大昕撰,1806年嘉定黄钟刊。同年,黄钟又刊钱大昕所撰《元史氏族表》3卷。《国朝松江诗钞》64卷,清华亭姜兆翀撰,1808年姜兆翀刊。

19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宋诗钞初集》84种95卷,系据清康熙吴氏本影印。《宋诗钞补》85种85卷,1915年商务印书馆据清管庭芬、蒋光煦辑本排印。《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54卷,丁福保辑,1916年上海医药书局出版。此书分11集,收作者730多人。丁氏以明冯惟纳《古诗纪》作底本,删去前集、外集和诗评,增入唐许敬宗《文馆词林》所载的诗而成。附有作者小传。颇便查检,但校勘不精,疏误甚多。

解放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影印明汤显祖的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1962年影印清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和宋王安石的《王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明无名氏据铜活字排印的一批唐人诗集,取名为《唐五十家诗集》名称问世。明高棅的《唐诗品汇》,为研治唐诗者所重视,于1982年影印出版。宋杨亿编,周桢、王图炜注的《西昆酬唱集》,于1985年影印出版。1986年、1990年又分别影印了《全唐诗》和《全唐文》。《全唐诗》用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并附知不足斋丛书本《全唐诗逸》;《全唐文》用清扬州全唐文馆刊行的《钦定全唐文》,及清末陆心源补辑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为底本。两书均采用拼版缩印,以降低书价,便于使用。1989年影印《王?运手批唐诗选》(附《湘绮楼词选》)。此书收唐诗2800多首。此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于1988~1989年以《诗歌总集刊》之名影印了《宋诗卷》、《明诗卷》、《清诗卷》3种。《宋诗卷》收清吴之振、吕留良辑的《宋诗钞》以及《宋诗钞补》;《明诗卷》为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清诗卷》收清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影印清张宜泉和高鹗《春柳堂诗稿》和《高兰墅集》(以上合一册)、清爱新觉罗·敦敏和敦诚《懋斋诗钞》和《四松堂集》(以上合一册)、清富察明义和裕瑞《绿烟琐窗集》和《枣窗闲笔》(以上合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还于1983年影印清程穆衡原笺、杨学沆补注的《吴梅村诗集笺注》,1984年影印明张居正的《张太岳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影印《陈子龙文集》和《皇明诗选》。

三、词集

上海地区最早的词集为1202年宋云间钱希武的姜夔《白石道人歌曲》6卷。此为姜夔来云间访钱氏时亲自写定的本子,字旁记有宋代的曲拍。但此书原本未传,现在看到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据此翻刻的。

1550年上海顾从敬刊《类编草堂诗余》4卷,此书原为宋何士信辑。

1726年曹炳曾的城书室刊有《山中白云词》8卷,此书宋临安张炎撰。1728年华亭张梁刊《幻花庵词钞》8卷。《媕雅堂词集》4卷,清上海赵文哲撰,乾隆间赵氏家刻本。《自怡轩词选》8卷,1796年云间许宝善撰刊。《国朝词雅》24卷,1799年华亭姚阶辑刊。《绿雪馆词》5卷,清华亭张鸿卓撰,张应时书三味楼刊本。《词苞萃雅》24卷,清嘉庆南汇冯金伯辑刊。《诗 词录》2卷,1838年华亭张祥河撰,松风草堂刊本。

民国时期,上海出版的词集因有的归丛书类,有的属古籍整理及其他加工方式,此处从略。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影印宋苏轼的《东坡乐府》,用1320年云间南阜草堂刻本;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用1299年信州广信书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影印由朱孝臧辑校的《彊村丛书》(附《彊村遗书》),收唐金宋元词集173种(内总集5种,别集168种),《遗书》是《彊村丛书》的姐妹篇,既有唐宋词集的补刻补校,还有朱孝臧诗词及清词等内容。《彊村丛书》的底本有夏敬观手批,涉及校勘、音韵、考释、评论、鉴赏等内容,极有参考价值。同年,还影印清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录有五代、宋、金、元人的词集及有关词学著作55种(包括附31种),内有不少为金元旧椠和罕传明本。又影印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共收词集40种附3种,所据宋本20种、元本14种、金本1种、明本8种,由名手雕板,于民国间刻成。此次影印,是据双照楼和涉园原刊本;明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共6集,实为61家,是现存汇刻宋词中刻印最早的一部总集。此书据博古斋影印明汲古阁本剪贴缩版影印,附有朱居易《宋六十名家词勘误》。以上各书均附词名索引,以便查检。1992年又影印赵尊岳辑《明词汇刊》。此书又称《惜阴堂明词丛书》、《惜阴堂汇刻明词》,收明词268种,是至今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一部。

四、小说

古代小说的刊印在民国初年已经开始,有正书局于1917年出版《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80回,有德清戚蓼生序,故称“戚蓼生序本红楼梦”。

《清史通俗演义》100回,蔡东藩编著,会文堂书局于1916年出版后,蔡接着写了历代共11部通俗演义,到1926年告成。全书1040回,始自秦始皇,迄于1920年。1935年《民国通俗演义》经许廑父续写毕,会文堂书局将全书统称《历代通俗演义》印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2年7月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63年2月又影印《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则于1975年影印《明容与堂水浒传》、《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此两书后来都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加以重印。

五、笔记

上海地区最早出版的笔记类著作是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30卷,是作者在避居华亭时所作,由华亭邵亨贞募刻,刻成时间约在1366年稍后。

《何氏语林》30卷,明华亭何良俊撰,1551年何良俊清森阁刊。何良俊又有《四友斋丛说》38卷,1569年刊。

《容斋随笔》16卷,《续笔》16卷,《三笔》16卷,《四笔》16卷,《五笔》10卷,宋洪迈撰,1630年嘉定马元调纸窗竹屋刊。

《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宋沈括撰,1631年嘉定马元调刊。

《清稗类钞》48册,徐珂编纂,191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此为清代笔记集,编者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参考说部、报章编成。记述从顺治到宣统间的各种事件。分时令、风俗、工艺等92类,约13500条。附清代历朝干支年号表。

《说郛》100卷,元陶宗仪辑,张宗祥重校,192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采摭自汉魏至宋元人作品600余种。原本曾佚失30卷,明弘治中上海郁文博补为100卷;近人张宗祥对此作了补校。此书还有明陶珽重校的《说郛一百二十卷》和《说郛续四十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将三种《说郛》影印出版,称《说郛三种》。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年影印元王构《修辞鉴衡》和宋释惠洪《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

六、手迹、书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影印梁启超《梁任公诗稿手迹》;1958年影印《郭天锡手书日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年和1959年影印明顾苓《顾云美卜居集手迹》、《顾云美自书手稿》,1959年影印《秋瑾史迹》,1959年影印明归庄的《归庄手写诗稿》,1962年影印明祝允明的《祝枝山手写正德兴宁志稿》,1962年影印汤国梨编次的《章太炎先生家书》,1962年影印《徐光启手迹》等。以上书中《秋瑾史迹》为宋庆龄题签,郭沫若作序,吴玉章题词。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此书时,又作了若干增补和调整。新增的宋庆龄题词作于1979年8月,词云:“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86~1990年影印《张元济友朋书札》、《郑振铎先生书信集》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博物馆编的《宋人佚简》(5册)。《宋人佚简》是首次公世的宋人书简和公牍。简牍原属南宋初舒州知州向汮,后被印书者利用其背面刷印《王文公集》。宋版《王文公集》已成稀世之珍,沉埋在书叶内的宋人墨迹更属宝中之宝。现全国包括台湾省所藏宋人书简,总计不及百通。而这批简牍共有780余首,包括向汮、叶义问、洪适、吕广白等60余人的书简330余通,绍兴、隆兴年间公牍50余件,其间钤有各色官印,对研究宋朝政治、经济、军事及古代书简、文牍制度、书法艺术,均有极高价值。此书获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特别奖。

七、历史

《续文献通考》,254卷,明王圻撰,1602年松江府刻本。为续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而作,记宋、辽、金、元、明史事。

《名山藏》109卷,明晋江何乔远撰,明崇祯间华亭沈犹龙刊本。此书卷数,系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提要》。王氏称:“《明史·艺术志》载是书仅作37卷,《千顷堂书目》作100卷,或因所据本有残缺,或因计算有误。”

《廿二史考异》100卷,清嘉定钱大昕撰,1780年嘉定钱大昕刊。

《十七史商榷》100卷,清嘉定王鸣盛撰,1787年嘉定王鸣盛洞泾草堂刊。

《三史拾遗》5卷,清嘉定钱大昕撰,1807年嘉定李赓芸刊。李赓芸又刊刻钱大昕所撰年谱多种:《洪文惠公(适)年谱》、《洪文敏公(迈)年谱》、《陆放翁先生(游)年谱》,1803年刊;《深宁先生(王应麟)年谱》、《弇州山人(王世贞)年谱》,1807年刊。

《金石萃编》160卷,清青浦王昶辑,1805年王昶经训堂刊。此书著录三代至宋末辽金石刻1500余种,并有铜器铭文数则。按时代编次,摹录原文,间加训释。凡题额碑阴两旁题识,碑制的长短广狭,皆详载无遗。为宋赵明诚《金石录》、欧阳修《集古录》后的集大成之作。

1935~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十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清高宗敕撰《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和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和《十通索引》。

《资治通鉴》,294卷,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作《音注》,清胡克家曾据元刊胡注加以复刊。1935年世界书局据胡克家本出版缩印本。1987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续资治通鉴》220卷,清毕沅编著。1935年国学整理社据冯集梗刻本断句整理,由世界书局缩印出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续资冶通鉴长编》(附拾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影印。此书原980卷,宋焘著。但自元代以后不见传本,清初徐乾学得于泰兴季氏,仅175卷。乾隆朝四库馆臣又自《永乐大典》辑出520卷。至光绪黄以周等又据文澜阁本重加考订,并以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录阁本所缺,为《长编拾补》60卷。此次影印,以比较通行的浙江书局所刻52卷本,并附黄以周等辑得的《拾补》,以上下两栏缩版印制,分订5册。

《元史二种》(《新元史》和《蒙兀儿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影印。《新元史》257卷,柯劭忞撰。对蒙古族世系源流、诸大汗国始末、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末入元隐逸志士增立纪传,对百官、兵、刑、食货等志多有辑补。《蒙兀儿史记》160卷,屠寄撰。对人名、地理、世系、官职、部族、部属、族源等作了大量考补;凡改动、补充、考证处均作说明。此两书后均附有人物纪传索引。

《明通鉴》,100卷,清夏燮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影印。夏氏又撰《明通鉴目录》20卷,是部明代的大事记。为与已出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配套,将《明通鉴》和《明通鉴目录》依湖北官书处重校本一并影印出版。

《历代通鉴辑览》,清傅恒等编,1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影印。上自传说时代,下迄明末,是跨越时间最长的一部编年纲目体史书,在旧时一直被誉为便于从简从速了解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据《四库全书》本影印。

《通志略》,宋郑樵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影印。分门别类叙述上古至五代各项制度和沿革,向以“包举天地人事,贯通古今”的恢弘规模及其文化史性质而著称。此影印本不仅原有分段断句,且编有详目。

《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影印。这是一部反映1117~1162年宋金交涉的历史名著。长期来仅有抄本流传。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时曾据某抄本删改。此本为清末四川许涵度依原抄本刊刻,而将四库馆臣删改情形夹注于文间者,影印时采用拼版缩印。

《清代碑传全集》,清钱仪吉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影印。此书为钱仪吉《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和汪兆镛《碑传集三编》编纂而成。共收清代各类人物5.5万余人,按时代分类编排。书末附传主姓名字号室名索引。

《历代名臣奏议》,明黄淮、杨士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影印。350卷,搜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的奏议文8000余篇,分类编成。系据邓广铭珍藏的明永乐内府刻本影印。书末附详细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

八、地理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正编、补编、再补编各十二帙,共1400余种,清王锡祺辑。1891年、1894年、1897年上海著易堂排印。这是一部清代地理著作的汇钞,包括地理总论、各省形势、旅行纪程、山水游记、风土物产等各类著述,兼及少数民族风俗生活,欧美国家见闻等。

《宋本方舆胜览》,宋祝穆编,祝洙补订,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影印。此书列地志十七路,以行在所在地临安府(杭州)为首,分述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物产风俗、田赋户口以及关塞险要等,尤于名胜古迹,多加记述,故“诗赋序记,所载特备”,历来被广泛引用。影印本据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并从北京图书馆藏本中补得祝洙的《跋》和《录白》,以成全帙。谭其骧为此书写了前言。

《宋本历代地理指掌图》,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影印。全书44幅地图,反映了迄于宋代的历代政区沿革概貌,保存着一些不见于后世同类图集记载的地理资料,图中对古今地名的标识,也远较同类的明代刻本为胜。此据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宋刊孤本影印。

九、文字音韵训诂

世界书局于1936年出版清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是一部研究经籍的重要工具书。106卷,每卷后有补遗。书中采摘经、子、史诸书中唐以前的训诂注释于每字之下,按《佩文韵府》韵目归类。世界书局系拼版影印。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此书的初刻本重新拼版缩印,并加了断句,又附有校勘记、笔画和四角号码索引,为迄今最佳的印本。

1978年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文字音韵训诂类图书,大多为影印。主要有:1981年影印《说文解字注》。这是东汉许慎据六书理论编制的第一部字典,清段玉裁为之作注。此次影印,用经韵楼原刻为底本整理。1987年影印出版《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凡声母多音,形音并异而实为一字,群经中古文而不见于《说文》者,均一一注明。此据武汉大学珍藏的原批稿本影印,卷首有黄焯写的序和符号说明。同年,又影印了清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此书以古籍订正了《说文》传本的某些讹误,故书名“义证”。附有桂馥传记、校例、序跋题记以及四角号码索引。1989年出版胡吉宣《玉篇校释》。《玉篇》原本久已亡佚,通行的是经唐宋人修订的简本。20世纪初,在日本发现了唐写本《玉篇》残卷,字头下释文字数比通行本多出十倍甚至几十倍。胡氏这部《玉篇校释》,以通行本为基础,加进新发现的原本内容,另从中日古辞书中辑出大量《玉篇》原本文字,写入各字头下,并引用古籍和金石文字,加以笺释考订,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辞典,也是最详备的《玉篇》校注本。此书用手稿影印,附有四角号码索引。

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2年和1985年影印宋陈彭年等撰的《钜宋广韵》和由黄侃笺识、黄焯编次的《广韵校录》后,1985年又影印了宋丁度等编的《集韵》(附索引)。《钜宋广韵》收2.6万余字,分206韵,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韵书;《广韵校录》是黄侃研究《广韵》,加以批校笺识的一部力作,由黄焯整理编次;《集韵》收53525字,比《广韵》多2.7万字,此据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初述古堂影宋钞本影印,为迄今最佳本子,可校正历代传本的讹误。1988年影印宋司马光等编的《类篇》(附索引)。此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抄本影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了清周兆基辑的《佩文诗韵释要》、戈载的《词林正韵》、万树的《词律》。《佩文诗韵释要》是《佩文韵府》的简化本。《词林正韵》和《词律》都是填词用的工具书。在训诂类著作方面除影印了《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外,还影印了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广雅疏证》、清钱绎《方言笺疏》、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

十、类书

《类腋》,天部8卷、地部16卷、人部15卷、物部16卷。天部地部,清华亭姚培廉撰;人部物部姚培廉与张卿云同撰。

《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1884年上海图书集成局以扁体铅字排印,历时4年完成。此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康熙时由陈梦雷等所辑,未经刊行。雍正时命蒋廷锡等重为编校,并改今名,于1726年以铜活字排印。全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编,乾象、岁功、历法等32典,6109部。其后同文书局1890年、中华书局于1934年先后影印二次。

《渊鉴类函》450卷,1883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此为大型类书,清康熙时张英、王士祯等辑,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分43部,2536小类。此书在明俞安期《唐类函》的基础上,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及元明以前直至明嘉靖时的事类、文章,汇编而成。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又有石印本。

商务印书馆于1937年3月出版了清张玉书等编的《佩文韵府》。这部原是供科举制度下写作诗文词赋时用来修饰词藻、采择典故的大型类书,共212卷,收10257字。商务印书馆在出版时编制索引一巨册,为读者查检提供了方便。上海古籍书店为满足读者需要,于1983年6月又重印了一次,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7: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第二节 古籍整理

      
一、丛书

《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在二三十年代编辑并经初步整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丛书,收经史子集四部要籍351种,11300余卷。由高野候主持,丁竹孙等10余人参加辑校,自1920年开始辑印,至1933年全书告成,历时十三个年头。用杭州丁氏聚珍仿宋体铅字排印,线装,分订2500册。1935年,改为精装本再次印行。

《国学名著丛书》,43种,1935~1936年间由世界书局以仿古字版排印。按经史子集分类,经部为《论语》、《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谷梁》)。史部除《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影印外,正史类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评类为《史通通释》、《文史通义》。子部诸子类为《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论衡》。理学类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集部文集类为《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骈体文钞》;诗词类为《楚辞》、《古诗源》、《十八家诗钞》、《词综》、《元选》;文学类为《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文心雕龙》、《诗品》等。

《诸子集成》,28种8册,国学整理社辑,1935年世界书局排印本。收著名的诸子散文。上海书店于1986年重印。

《国学珍本文库》,上海中央书店出版,1935~1948年出版22种,以晚明小品、明清小说和笔记、游记为主,如明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六砚斋笔记》等,均分段标点,已初步具备古籍整理的基本要求。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50种,施蛰存主编,1935~1948年扫叶山房排印。收明袁中道《袁小修日记》、毛晋《宋六十家名词》、凌濛初《拍案惊奇》、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张岱《琅?文集》、卢冀野《元人杂剧全集》、陈继儒《自古樵真偶记》、钟伯敬《钟伯敬全集》、天然痴瘦《石点头》,清宋长白《柳亭诗话》、金人瑞《唱经堂才子书汇稿》、李笠翁《闲情偶记》、溪道人《禅真逸史》、周清源《西湖二集》、张宗 《词林纪事》,另有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等。

《清家名词》,134种,134卷,陈乃乾辑,1937年开明书店排印本。有王闿运《湘绮楼词》、冯煦《蒿龠词》、郑文焯《樵风乐府》、朱孝臧《彊村语业》、况周颐《蕙风词》、王国维《观堂长短句》等。末附卢前《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上海书店于1983年影印。

《汉魏小说采珍》,19种,19卷,清马俊良辑,1937年中央书店排印本。收《西京杂记》等,另有钟嵘《诗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等。

《晋唐小说畅观》,59种,59卷,清马俊良辑,1937年中央书店排印本。上续汉魏,主要以唐代单篇汇编而成。

《中国古典文学参考资料丛书》,1957~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此丛书第一辑收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唐刘 《隋唐嘉话》、刘肃《大唐新语》、李肇《唐国史补》、赵璘《因话录》,南汉王定保《唐摭言》,宋王谠《唐语林》,唐南卓《羯鼓录》,段安节《乐府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唐崔令钦《教坊记》,孙棨《北里志》,元夏庭芝《青楼集》,宋罗烨《醉翁谈录》、赵彦卫《云麓漫抄》。第二辑收唐范摅《云溪友议》、孟棨《本事诗》、叶申芗《本事词》、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周亮工《书影》、王晫《今世说》、张宗 《词林纪事》、焦循《剧说》、钱静方《小说丛考》。

《明清传奇丛刊》,1959~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由中山大学王季思主持标点,所收品种有明无名氏《白兔记》,徐 《杀狗记》,高濂《玉簪记》,汤显祖《邯郸记》、《南柯记》,无名氏《彩楼记》,元柯丹邱《荆钗记》,明孙仁孺《东郭记》、梁辰鱼《浣纱记》、姚茂良《精忠记》、王世贞《鸣凤记》、施惠《幽闺记》、清李玉《清忠谱》等13种。

《明清民歌时调丛书》,1959~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有明冯梦龙编《挂技儿》、《山歌》,浮白主人述《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清华广生编《白雪遗音》、王廷绍著《霓裳续谱》。初版时以毛边纸线装本排行,内部发行。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时改为精装本报纸印行。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自1978年起至1994年已出版有63种,为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确定的重点出版项目。已出品种为:《诗经今注》(高亨注)、《扬雄集校注》(张震泽校注)、《司马相如集校注》(金国永校注)、《阮籍集》、《鲍参军集注》(钱仲联增补集说校)、《文心雕龙义证》(詹锳义证)、《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诗品集注》(曹旭集注)、《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李培南等标点)、《卢照邻集笺注》(祝尚书笺注)、《骆临海集笺注》(清陈熙晋笺注)、《王右丞集笺注》(清赵殿成笺注)、《高适集校注》(孙钦善校注)、《岑参集校注》(侯忠义校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集释)、《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笺释)、《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笺证)、《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长江集新校》(唐贾岛著,李嘉言新校)、《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樊川文集》(唐杜牧著,陈允吉校点)、《玉溪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蒋凡标点)、《樊南文集》(唐李商隐著,清冯浩详注)、《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等笺注)、《皮子文薮》(萧涤非、郑庆笃整理)、《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朱东润编年校注)、《苏舜钦集》(沈文倬校点)、《嘉祐集笺注》(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栾城集》(宋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校点)、《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放翁词编年笺注》(夏承焘、吴熊和笺注)、《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校点)、《陈与义集校笺》(白敦仁校笺)、《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校笺)、《揭傒斯全集》(李梦生标校)、《雁门集》(元萨都拉著,殷孟伦、朱广祁校点)、《高青丘集》(清金檀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震川先生集》(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沈璟集》(徐朔方辑校)、《隐秀轩集》(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沧溟先生集》(明李攀龙著,包敬第点校)、《海浮山堂词稿》(明冯惟敏著)、《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陈子龙诗集》(施蛰存、马祖熙标校)、《牧斋初学集》(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吴梅村全集》(李学颖集评标校)、《顾亭林诗集汇注》(王蘧常辑注,吴丕绩标校)、《吴嘉纪诗笺校》(清吴嘉纪著,杨积庆笺校)、《敬业堂诗集》(清查慎行著、周劭标点)、《方苞集》(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刘大櫆集》(吴孟复标点)、《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樊榭山房集》(清厉鹗著,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忠雅堂集校笺》(清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笺)、《两当轩集》(清黄景仁著、李国章校点)、《茗柯文编》(清张惠言著、黄立新校点)、《人境庐诗草笺注》(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岭云海日楼诗钞》(清丘逢甲著)等。以上大多为1978年以后新出,也有少数为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已出品种重印时纳入其内的。这套丛书中的《文心雕龙义证》获1994年首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剑南诗稿校注》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刘禹锡集笺证》获1991年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白居易集笺校》获1991年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顾亭林诗集汇注》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谢宣城集校注》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吴梅村全集》和《陈与义集校笺》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忠雅堂集校笺》、《嘉祐集笺注》、《樊谢山房集》、《扬雄集校注》分别获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剑南诗稿校注》、《文心雕龙义证》、《嘉祐集校注》还在上海优秀图书评奖中分别获1989年一等奖、1991年一等奖和1993年二等奖。

《唐诗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注本。自1981~1994年已版17种。有《王绩诗注》、《杜审言诗注》、《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王昌龄诗注》、《戎昱诗注》、《李益诗注》、《李绅诗注》、《曹邺诗注》、《于贲诗注》、《赵嘏诗注》、《贺知章包融 张旭 张若虚诗注》、《雍陶诗注》、《张继诗注》、《马戴诗注》、《罗邺诗注》、《秦韬玉诗注》、《李远诗注》、《顾况诗注》等。

《宋词别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自1985年起至1991年已出版6种。有宋秦观撰、徐培均校注的《淮海居士长短句》;宋贺铸著、钟振振校注的《东山词》;宋史达祖撰、雷履平、罗焕章校注的《梅溪词》;宋王沂孙撰、吴则虞笺注的《花外集》;宋晁补之、晁冲之著、刘乃昌、杨庆存校注的《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宋张元干著、曹济平校注的《芦川词》等。

《词林集珍》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编,1988年出版。精选词集30种,以最佳版本作底本,用多种重要版本校勘标点而成。

《散曲聚珍》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编,1989年出版。收元明28位散曲家的作品分20册校点出版,其中大部分品种为初次刊行。

《古代戏曲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这套古代戏曲丛书,自1983~1992年已出版10种:《燕子笺》(明阮大铖著,张一禾注,张安全校)、《娇红记》(明孟称舜著,欧阳光校注)、《红梅记》(明周朝俊著、王星琦校注)、《绿牡丹》(明吴炳著、罗斯宁校注)、《杀狗记》(明徐 著,俞为民校注)、《一捧雪》(清李玉著、欧阳代发校注)、《风筝误》(清李渔撰、湛伟恩校注)、《十五贯校注》(清朱素臣著,张燕瑾、弥松颐校注)、《临川梦》《冬青树》(清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注)。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自1980~1990年已出版22种:《殷芸小说》、《宋元平话集》、《杨家府演义》、《醒世姻缘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禅真逸史》、《天妃娘妈传》、《韩湘子全传》、《南史演义》、《北史演义》、《品花宝鉴》、《绿牡丹全传》、《雪月梅》、《照世杯》、《十二楼》、《豆棚闲话》、《娱目醒心编》、《龙图耳录》、《熊龙峰四种小说》、《石点头》、《醉醒石》、《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等。其中《龙图耳录》为首次整理出版,少数是据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旧版修订后纳入丛书的。

《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十种为:《水浒传》(70回本)、《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孽海花》。

1991~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点本《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醉醒石》、《十二楼》、《连城璧》、《今古奇观》;《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绿牡丹》、《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公小红袍全传》、《施公案》、《彭公案》、《永庆升平全传》、《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七剑十三侠》;《十大古典白话小说名著续书》:《水浒后传》、《荡寇志》、《续西游记》、《续金瓶梅》、《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复梦》、《续境花缘》、《续儿女英雄传》;《十大古典社会人情小说》:《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二度梅》、《蜃楼志》、《品花宝鉴》、《青楼梦》、《海上花列传》、《花月痕》、《九尾龟》。

《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1989年、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33种:《沪游杂记》、《松南梦影录》、《沪游梦影》、《枭林小史》、《星周纪事》、《红乱纪事草》、《觉梦录》、《瀛壖杂志》、《上海小志》、《上海乡土志》、《夷患备尝记》、《上海闲话》、《沪城岁事衢歌》、《上海县竹枝词》、《淞南乐府》、《海上墨林》、《广方言馆全案》、《粉墨丛谈》、《沪谚》、《沪谚外编》、《李平书七十自叙》、《藕初五十自述》、《王晓籁述录》、《人间地狱》、《海上繁华梦》、《海上大观园》、《人海潮》、《歇浦潮》、《新歇浦潮》、《沪滨神探录》、《上海春秋》、《商界现形记》、《青红帮史演义》。

《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版项目。1982~1993年已出17种:《涧泉日记》、《西塘集》、《耆旧续闻》、《杨文公谈苑》、《倦游杂录》、《野客丛书》、《投辖录》、《玉照新志》、《北梦琐言》、《青琐高议》、《宾退录》、《 牖闲评》、《考古质疑》、《梁溪漫志》、《中吴纪闻》、《麈史》、《独醒杂志》、《至正直记》。

《明清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版项目。1982~1993年已出17种:《郁离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松窗梦语》、《焦氏笔乘》、《鸿猷录》、《留青日札》、《书影》、《香祖笔记》、《两般秋雨?随笔》、《墨余录》、《藤阴杂记》、《梦厂杂著》、《清嘉录》、《觚賸》、《右台仙馆笔记》、《名山藏副本》。

《历代会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自1977~1991年已出10 种:《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徐天麟撰)、《三国会要》(清钱仪吉著)、《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南朝陈会要》(以上清朱铭盘撰)、《唐会要》(宋王溥撰,方诗铭等标校)、《五代会要》(宋王溥撰)、《宋会要辑稿考校》(王云海著)。

二、诗文

中华书局于1936年、1937年出版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和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为单本古籍整理品种。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7~1962年间出版了一些诗文总集和别集。

诗文总集有:宋朱熹《诗集传》,吴弇生《诗义会通》,清王夫之《楚辞通释》,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清许梿评选、黎经诰笺注《六朝文絜笺注》,唐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10种),清陈沆《诗比兴笺》,金元好问《中州集》,元房祺编《河汾诸老诗集》,清卓尔堪辑《明遗民诗》等。

诗文别集有:徐鹏校点《陈子昂集》,清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孙望校点《元次山集》,唐王建《王建诗集》,唐张籍《张籍诗集》,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宋李壁笺注《王荆文公诗笺注》,清沈钦韩注《王荆公诗文沈氏注》,王延梯、丁锡根、胡文楷整理《李清照集》,邓广铭辑校《辛稼轩诗文钞存》,刘修业辑校《吴承恩诗文集》,路工辑校《李开先集》,明张煌言《张苍水集》,清归庄《归庄集》,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清郑燮《郑板桥集》,王佩铮校点《龚自珍全集》,以及新编《秋瑾集》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校点出版的诗文总集有:宋朱熹的《楚辞集注》。1980年出版聂石樵《楚辞新注》。198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清王士禛选、闻人倓笺的《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和1992年又分别出版《全明诗》和《全明文》。《全明诗》由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前三册收明初自朱元璋起25人的全部诗歌。《全明文》由钱伯城、魏同贤、马樟根主编,已出版第1、2册,收朱元璋等8人的全部文章。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1994年间出版的诗文别集有:《张衡诗文集校注》、《刘孝标集校注》、《王无功文集》、《王梵志诗校注》、《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卢纶诗集校注》、《戴叔伦诗集校注》、《郑谷诗集笺注》、《王令集》、《淮海集笺注》、《朱淑真集》、《郑思肖集》、《吴承恩诗文集笺校》、《张岱诗文集》、《夏完淳集笺校》、《徐光启集》、《史可法集》、《秋笳集》、《瓶水斋诗集》等。其中《王梵志诗校注》汇集所有敦煌写本王梵志诗照片,包括从未公布的列宁格勒藏1456号卷子,共编录诗390首,为迄今最全的王梵志诗辑本,精校详注。特别对佛教典籍用语,普通语词在唐代的特殊含义作了解释。附录有校注者关于王梵志及其诗的论文5篇和王梵志诗语辞索引。此书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和1993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是从几十种杜诗注本中辑得宋赵次公的注文编校而成,是杜诗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此书获1995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三、词集

自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于1955年出版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7~1961年间又出版了一些词曲类著作,有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夏承焘、牟家宽的《龙川词校笺》,宋阙名的《草堂诗余》,宋黄?的《花庵词选》,清周济的《宋四家词选》,陈乃乾辑的《元人小令集》,明陈所闻编、赵景深校订的《南北宫词记》,明陈所闻编、吴晓铃校补的《南北宫词记校补》等。其中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后来又不断修订重版,并于199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获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1988年底出版了多种有关词曲的图书,如《词综》(李庆甲校点)、《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类聚名贤乐府群玉》(隋树森校订)、《全元散曲简编》(隋树森选编)、《温韦冯词新校》(曾昭岷校订)、《后村词笺注》(钱仲联笺注)等。

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了任半塘编著的《敦煌歌辞总编》。全书分云谣杂曲子、杂曲只曲、杂曲普通联章、杂曲重句联章、杂曲定格联章、杂曲长篇定格联章和大曲七卷,另附补遗一卷,共收歌辞1200余首。这在迄今收录最完备的敦煌歌辞总集中,编著者对所录歌辞的写本、格调、文字、方音、本事、体用、时代和诸家评议,都作了校订和考证。此书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

四、戏曲说唱、戏曲小说资料

1.戏曲说唱

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之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相继出版了一批古代戏曲说唱类图书,主要有:钱南扬辑录《宋元戏文辑佚》,赵景深辑《元人杂剧钩沉》,王古鲁编著《明代徽调戏曲散?辑佚》,胡士莹校注《吟风阁杂剧》,傅惜华、杜颖陶编《水浒戏曲集》(第一集),傅惜华编《水浒戏曲集》(第二集),钱南扬辑录《梁祝戏剧辑存》,黄裳校注《玉簪记》和《彩楼记》,徐朔方、钱笑梅校注《牡丹亭》,刘永济辑录《宋代歌舞剧曲录要》,路工编《孟姜女万里寻夫集》和《梁祝故事说唱集》,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和《岳飞故事戏曲说唱集》,傅惜华编《西厢记说唱集》和《白蛇传集》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1985年出版了《聊斋志异说唱集》(关德栋、李万鹏编),《升平署岔曲》(林虞生标点),《子弟书丛钞》(关德栋、周中明编)。

2.戏曲小说资料

50年代,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性图书有:《宋元戏文辑佚》(钱南扬辑录),《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刘永济辑录),《录鬼簿》(外四种,即《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曲品》、《传奇品》;元钟嗣成、明无名氏、朱权、吕天成、清高奕等著),《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黄裳校录),以及魏绍昌编《孽海花资料》和《老残游记资料》。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以来出版的戏曲小说资料有:《关汉卿研究资料》(李汉秋、袁有芬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编),《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徐扶明编著),《西游记研究资料》(刘荫柏编),《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俞平伯辑),《吴趼人研究资料》(魏绍昌编)。

五、小说、笔记

1.小说

亚东图书馆于1920年开始出版的新式标点中国古典小说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最早尝试。起先计划出版《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等4种,除校勘、标点、分段外,每书均由胡适撰写一篇长序,并附校点者所写的《校读后记》和《句读符号说明》。《水浒》初版于1920年,由汪原放据金圣叹70回本整理标点,有胡适的《水浒传考证》和施耐庵自序。重排9版起增加了胡适《水浒传后考》和陈独秀《水浒传新叙》。同年出版《儒林外史》,汪原放整理标点,有陈独秀、钱玄同序和胡适《吴敬梓传》、《吴敬梓年谱》。《红楼梦》出版于1921年,以程乙本为底本120回,汪原放标点。有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高鹗《红楼梦序》,胡适《红楼梦考证》,陈独秀《红楼梦新叙》,程伟元的序。同年出版《西游记》,汪原放标点,有胡适的《序》,陈独秀的《新叙》,张书绅的《总论》。1922年出版《三国演义》,汪原放标点,有胡适、钱玄同的序和咸丰本清溪居士原序。1923年出版《镜花缘》,汪原放、章希吕标点,有胡适《镜花缘的引论》,许乔林原序,王韬序。1924年出版《水浒续集》,此为《征四寇》和《水浒后传》的合集,汪原放、章希吕标点,有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及《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1925年出版《儿女英雄传》,汪原放标点,有胡适的序及原序。1926年出版《海上花列传》,汪原放标点,有胡适、刘复序。1927年出版《官场现形记》,汪原放、汪协如标点,有胡适序及原序。1933年出版《醒世姻缘传》,汪原放标点,有徐志摩序,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考证后记》。鲁迅对亚东版《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出版后,曾写过一篇题为《望勿“纠正”》的文章,称“汪原放标点和校正小说,虽然不免小谬误,但大体是有功于作者和读者的”。

新中国成立后,古典小说的整理出版,始于1954年底。当时,由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后,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出版了一批古典小说。主要出书品种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京本通俗小说》、《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併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四种小说》(王古鲁集录校注)、《隋唐演义》、《大唐秦王词话》、《薛仁贵征辽事略》(赵万里辑校)、《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游仙窟》(方诗铭校注)、《绿窗新话》、《剪灯新话》(以上两种周楞伽校注)、《杨家将演义》、《水浒全传》(书中插有明刻故事图和陈老莲绘的水浒人物像)、《水浒后传》(明陈忱著)、《平妖传》、《西游补》(明董说著)、《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上两书由王古鲁辑录注释)、《石点头》、《醉醒石》、《照世杯》、《娱目醒心编》、《效颦集》(汪原放校点)、《西湖佳话》、《好逑传》、《英烈传》、《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辑校)、《说岳全传》、《三侠五义》、《活地狱》、《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九命奇冤》、《恨海》、《痛史》、《孽海花》(增订本)、《苦社会》、《邻女语》、《官场维新记》、《负曝闲谈》、《六月霜》、《市声》等。其中《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系据解放后新发现的手稿本和清代乾隆铸雪斋钞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进行整理校勘。全书共收短篇小说508篇,较通行本多70余篇。注释部分采用吕湛恩、何垠两家,以吕注为主,何注为辅。另辑录校订王士祯等十家的批注。末附辑校者写的《后记》。此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多次重印。

1986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如下一些小说:《三国演义》(清毛宗岗评本)、《红楼梦》(三家评本),《封神演义》(明钟惺评本)、《警世通言》(钱伯城评点),以及《镜花缘》、《乾隆巡幸江南记》、《台湾外志》、《子不语》、《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夜谈随录》等。其中《红楼梦》三家评者为清王希廉、姚燮、张新之,这是清代《红楼梦》评点派的代表作,它在120回原著基础上附有30余万字的夹评和回评,为七十多年来第一次重新整理出版。《警世通言》评点本是今人的新评本。

2.笔记

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此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佚名《玉泉子》、南唐刘崇远《金华子》,宋皇都风月主人编《青琐高议》。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以来出版了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唐李义山撰、曲彦斌校注的《杂纂七种》,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的《阅世编》,清顾禄著的《桐桥倚棹录》,清杨思寿著、陈长明标点的《坦园日记》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2月以来先后出版了汉刘向撰、赵善诒疏证的《说苑疏证》和《新序疏证》;宋周密撰、朱菊如等校注的《齐东野语校注》。

六、文论、诗话、词话

文论和诗话、词话类图书除已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参考资料丛书》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从1958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78年以来,又有不少品种问世。有《文赋集释》,晋陆机撰,张少康集释;《文心雕龙校证》,南朝梁刘勰撰,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南朝梁刘勰撰,杨明照著;《诗薮》,明胡应麟撰;《艺概》,清刘熙载撰;《唐诗纪事》,宋计有功撰;《宋诗纪事》,清厉鹗辑撰,吴玉如、胡道静标点;《元诗纪事》,陈衍辑撰,李梦生校点;《明诗纪事》,陈田辑撰,章培恒等标点;《清诗纪事初编》邓之城著;《洪宪纪事诗三种》,刘成禺、张伯驹编著;《历代诗话》,清吴景旭著;《升庵诗话笺证》,明杨慎著,王仲镛笺证;《清诗话》,王夫之等撰;《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射鹰楼诗话》,清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海天琴思录 海天琴思续录》,清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兼于阁诗话》,陈声聪著;《全唐文纪事》,清陈鸿墀纂;《词苑丛谈》,清徐釚撰,唐圭璋校注;《宋词纪事》,唐圭璋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佛雏校辑的《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

七、历史、地理、科技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年出版《洛阳伽蓝记校注》(后魏杨衍之著,范祥雍校注)、《校正三辅黄图》(六朝阙名著,张宗祥校录)、《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明田汝成辑著)等书。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1963年出版由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罗尔纲主编的《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此书共出版6辑,合计1200万字。多系手稿本,也有少数刻本,但已很少流传。

1978年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历史与地理类图书。

历史方面有:《春秋左传集解》(晋杜预集解)、《国语》(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战国策》(汉刘向集录)、《契丹国志》(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史记菁华录》(司马迁原著,姚苎田节评,王兴康、周珽佳校点)、《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辑注)、《越绝书》(东汉袁康、吴平辑录,乐祖谋点校)、《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孟昭庚等点校)、《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贞观政要》(唐吴兢著)、《永历实录》、《所知录》(清王夫之、钱秉镫等撰,余行迈等点校)、《平寇志》(清彭孙贻辑,陈协琹等点校)、《绥寇纪略》(清吴伟业撰,李学颖校点)等。其中《唐代墓志汇编》除收录前人辑集的铭文拓片外,还录入公开发表的新出土墓志和各地收藏多年的拓片,为唐代墓志铭录文的总汇。

地理方面有:《山海经校注》(袁柯校注)、《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著,褚绍唐、吴应寿整理)、《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点校)、《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等。其中《徐霞客游记》以乾隆本与过去从未刊刻过的原始抄本为底本,内容较解放前出版的通行本丰富翔实得多,并有附图一册,获1981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校注者引用近百种重要古典文献资料,几乎查阅了所有的版本校本。此书分别获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和1989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以及1994年首届国家图书奖。此外,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袁英光、刘寅生整理的《水经注校》。这是按王国维校本整理的。王国维校本是以明朱谋 本《水经注笺》为底本,对校多种版本而成。

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明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整理的《农政全书校注》。

八、类书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影印本后,于1965年出版由汪兆楹校订的排印本。100卷,分46部,子目727条,以事类列,诗文附后,在古代类书中体例最为完备。所引古籍约1430余种,其中大部分已亡佚,皆赖此书而存。其后明冯惟纳辑《诗纪》,梅鼎祚辑《文纪》,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曾取材于此书,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重印此书时,又补充了引书人名和书名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经标点整理的清陆凤藻所辑《小知录》。这是清代中期以后很有影响的一部类书。作者从各种正史、野史、诗文集、小说笔记中纂辑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名物典故,加以说明,尤其是某些僻典,可从此书中查到。

九、哲学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1962年,出版哲学方面的著作有:《韩非子集释》(陈奇猷校注)、《十一家注孙子》(魏曹操等著,郭化若译)、《盐铁论校注》(汉桓宽著,王利器校注)、《东西均》(明方以智著,侯外庐、李学勤校注)、《訄书》(章炳麟著)、《仁学》(谭嗣同著)、《革命军》(邹容著)等。

上海学林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以清毕沅《吕氏春秋校正》为底本,广搜元明以及日本诸刻本10余种和唐宋以来类书引文详为校释。引用前人校说120余家,并在其基础上多加按语,指明是非,是一部资料丰富的精校本。1985年和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刘子集校》(梁刘勰撰,林其锬、陈凤金集校)和《方以智全集》第一册《通雅》(侯外庐主编)。《刘子》一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等各领域。集校者遍访海内藏本,集中包括敦煌写本在内的30多种本子,并在吸取前人校勘成果基础上整理而成。《通雅》共52卷,是方以智的代表作。此书为考证名物、象数、训诂、音声,分44门,号称博洽精核。书前有侯外庐(冒怀辛)执笔的《前言》,题为《方以智的生平与学术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第三节 古籍选注

      
古籍选注,古已有之。清王士禛的《古诗选》于1766年由松江闻人倓作注,刊印32卷的《古诗笺》,是上海地区早期的古籍选注本。

一、丛书

《学生国学丛书》,王云五、朱经农主编,1926~194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文学56种,史地17种,哲学及综合类22种。文学方面,有《诗经》、《楚辞》及周秦两汉金石文、汉魏六朝文及唐宋以来的名家诗文选注;史地方面,有历代史书选注和著名游记选注;哲学和综合类方面,则为先秦诸子以及一些重要的经学和综合类著作的选本。整套丛书共有选注者44人,有缪天绶选注《诗经》、《孟子》、《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叶绍钧选注《礼记》、《荀子》、《传习录》、《苏辛词》、《周姜词》;庄适选注《新序说苑》、《吕氏春秋》、《文心雕龙》、《方姚文》、《恽敬文》、《左传》、《后汉书》;唐敬杲选注《列子》、《墨子》、《管子》、《韩非子》、《顾炎武文》;傅东华选注《古诗源》、《陶渊明诗》、《李白诗》、《杜甫诗》、《孟浩然诗》、《白居易诗》、《王维诗》;黄公渚选注《玉台新咏》、《周秦金石文》、《两汉金石文》、《三苏文》、《黄山谷诗》、《司马光文》、《钱谦益文》、《晋书》;夏敬观选注《王安石诗》、《梅尧臣诗》、《陈与义诗》、《元好问诗》、《二晏词》;胡怀琛选注《史记》、《柳宗元文》、《归有光文》等。除注释外,每书之前均有选注者所写的序文;有的还有著者传略。以上不少选本,在商务印书馆1937~1948年所出的《新中学文库》中,又重复入选。

《详注国学读本》,1935年由中央书店出版。编注者吴瑞书,共出版9种,即《韩昌黎文选》、《柳子厚文选》、《欧阳修文选》、《苏东坡文选》、《王临川文选》、《归震川文选》、《方望溪文选》、《龚定盦文选》、《曾涤生文选》。

《国文精选丛书》,1936~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叶楚伧主编。此丛书共15种,除唐卢锋编注《革命诗文选》为辛亥革命诗文;查猛济编注的两种系同书异名者外,其余13种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体裁:有蒋百潜编《先秦文学选》,吴契宁编注《两汉散文》,朱建新编注《乐府诗选》,陆维钊编注《三国南北朝文选》,查猛济编注《唐宋散文作家集》、《唐宋散文选》,徐声越编注《唐诗宋词选》,胡伦清编注《传奇小说集》,钱南扬编注《元明清曲选》,刘延陵编注《明清散文选》,曹鹄雏编《历代名人短笺》,金公亮编注《历代名家笔记类选》,王焕镳编注《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穆济波编注《学术思想论文集》。有些书初版在南京或重庆,但后来均在上海重印。

《青年国学丛书》,1936年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此丛书共5种,由罗芳洲选注者4种,即《韩愈文精选》、《柳宗元文精选》、《三苏文精选》、《归有光文精选》;薛时进选注1种为《三袁文精选》。

《中国文学精华》丛书,1936~1941年中华书局出版。丛书共55种:先秦诸子和史传著作者13种,有《老子列子精华》、《庄子精华》、《荀子精华》、《孟子精华》、《檀弓精华》、《公羊谷梁精华》、《国语精华》、《战国策精华》、《史记精华》、《汉书精华》;历代诗文的评注读本11种,有《古诗评注读本》、《唐诗评注读本》、《宋元明诗评注读本》、《清诗评注读本》、《秦汉三国文评注读本》、《南北朝文评注读本》、《唐文评注读本》、《宋元明文评注读本》;唐宋元明清五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选本31种,有《李太白诗》、《韩昌黎文》、《白乐天柳柳州韦苏州诗》等。丛书中一半是中华书局编辑部自编自选,一半乃约人选注。

《列代名人诗文选注》,1936~1937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共8种,有李笠的《韩愈文选》,郭绍虞的《元好问文选》,陶玄龄的《龚自珍文选》,胡云翼的《侯方域文选》、《魏禧文选》,洪为法的《李渔文选》,谢善继的《吴南屏文选》,成绍宗的《袁枚文选》。除注释外,书前有选注者所写的序,有的还附年谱或传略。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原名《古典文学普及读物》,1959年开始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其中《唐诗一百首》、《宋诗一百首》、《话本选注》(一)(二)是编辑部自注。《唐诗一百首》自1959年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连续重版,至1965年共印了15次,累计659500册。这套丛书部分为古籍今译,属古籍选注者于1965年前出版12种。1978年改名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截至1994年已出版80种,除17种为今译外,选注本63种。在诗词选注方面增加了萧善因选注的《元散曲一百首》,陈友琴选注的《元明清诗一百首》,黄拔荆选注的《元明清词一百首》,钟鼎选注的《近代诗一百首》,金启华、臧维熙选注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葛杰、仓阳卿选注的《绝句三百首》;赋与散文则有斐晋南等的《汉魏六朝赋选注》,曹融南的《汉魏六朝散文选注》,张 之的《唐代散文选注》,王水照的《宋代散文选注》,刘世德的《明代散文选注》,王荣初等的《清代散文选注》,靳代的《近代散文选注》;小说、戏曲方面有刘世德的《魏晋南北朝小说选住》、张 之、刘德重的《世说新语选注》,重新修订的《话本选注》,胡忌的《元代戏曲选注》,冯金起的《明代戏曲选注》,萧善因的《清代戏曲选注》;此外有陈左高的《古代日记选注》,刘操南、平慧善的《古代游记选注》,吴大逵、杨忠的《历代书信选注》,赵浩如的《历代楹联选注》和《诗经选注》,陆侃如、龚克昌的《楚辞选注》,以及还有自晋陶渊明直至清黄遵宪的历代作家的诗文选注。此丛书为门类较齐的初级选注本系列,已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所制订的规划项目。在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中评为丛书奖。

《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是一套中级选本,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79年将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杨万里选集》、《陆游选集》修订后纳入这套丛书中起,已先后出版了王汝弼的《白居易选集》,邓魁英、聂石樵的《杜甫选集》,王水照的《苏轼选集》,周振甫的《李商隐选集》,陈新、杜维沫的《欧阳修选集》,高文、王刘纯的《高适岑参选集》,王达津的《王维孟浩然选集》,郁贤皓的《李白选集》,黄宝华的《黄庭坚选集》,叶元章、钟夏的《朱彝尊选集》,高文、屈光的《柳宗元选集》,吴则虞的《辛弃疾词选集》,周韶九的《陈维崧选集》等15种,注释除兼顾一般读者的阅读欣赏意趣外,还注意在对作品的考订和阐述中注入最新研究成果,以供专业研究工作者参考。王水照的《苏轼选集》,在1988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评奖中得三等奖;郁贤皓的《李白选集》和黄宝华的《黄庭坚选集》分别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中国名胜古迹诗词丛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以各地名胜古迹诗词为内容的通俗选本。从1983年3月起已出版吕小薇、孙小昭的《西湖诗词》,苏州市文联的《苏州诗词》,章石承、夏云璧的《扬州诗词》,章左声的《无锡诗词》,刘英等的《桂林诗词》,武复兴的《西安诗词》,王文生、罗立乾的《庐山诗词》,徐柏春等的《南京诗词》,张文勋的《滇云诗词》等9种。这套丛书在版式和装帧上用繁体字直排,加黑丝栏边框,显得古色古香,又配以彩色古画为插页;每册约100页左右,用长36开本,便于随身携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自1961~1964年,还先后出版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的选本9种,有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上中下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一、二和中编一、二共4册。1978年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请原编选者修订后重新出版。

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中国诗歌宝库丛书》,有《诗经》(钱杭编)、《楚辞选》(钱杭编)、《汉魏诗选》(施正康编)、《两晋南北朝诗选》(王镇远编)、《唐诗选》(赵昌平编)《唐宋词选》(杨晓榕编)、《宋诗选》(陈达凯编)、《元曲选》(史良昭编)、《元明诗选》(李梦生编)、《明清词曲选》(王兴康编)、《清诗选》(王镇远编)、《新诗选》(罗洛编)等12种。

二、活叶文选

开明书店于1931~1934年间出版《开明活叶文选》,这是古籍选注的新形式。所收篇目涉及古今中外,尤以中国古代文史类中的名篇占大多数。体例除原文外,每篇有题解、作者述略、注释。选注者有张同光、宋云彬、蒋伯潜、王伯祥、韩楚原、周振甫等。在读者中有较广泛的影响。

《中华活叶文选》是1960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发起编辑出版的。出版主旨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把历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各类文章,选辑精华,详加解释。因是活叶文选,故出版方式是散叶形式,一般以一篇或数篇作品为一组,一组编一号,依次出版。为便发行,每10组为一辑,既可拆零购买,又可整辑发售,对读者极为方便。选目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者,如诗、词、曲、赋、散文、笔记、话本、书信等,可谓包罗万象。稿件或由编辑部指定资深编辑自选自注;或约文史专业工作者承担。第1、第2辑共20组的选注者为余冠英、肖平、沈起炜、马茂元、顾易生、瞿蜕园、万云骏,都是较有影响的文史专家。截至1965年,《中华活叶文选》共出版110号。为便于保存,自1962年起出版《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共5册,深得各地读者欢迎,受当时纸张供应的限制,山东、福建、江苏、云南、贵州等地的人民出版社,纷纷租型造货,满足当地读者的需求。以上单篇《中华活叶文选》累计印数为796910组,合订本累计印数为15779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起继续以合订本形式出版《中华活叶文选》,除已出的5册以新一版印行外,至1991年9月又出版11册,累计已出版16册。共收录历代名家名作1255篇,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为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

三、重要选本

在上海众多的书店和出版社中,出版了不少古籍选本,其中重要的选本有开明书店由王伯祥选注的《春秋左传读本》和中华书局由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影响最大。前者出版于1940年,题解和注释都较通俗详尽;后者出版于1948年,除注释、作者介绍、题解外,有作意和作法。曾多次重版,受到读者的欢迎。

50年代初的古籍选注类图书有:春明书店出版徐澄宇的《乐府古诗》,潘伯鹰的《南北朝文》,苏仲翔的《李杜诗选》、《元白诗选》;50年代出版社出版高亨的《诗经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在重印《李杜诗选》、《元白诗选》时,又先后出版了陆侃如等的《楚辞选》,朱东润的《左传选》,顾廷龙、王熙华的《汉书选》,瞿蜕园的《通鉴选》,徐震堮的《汉魏六朝小说选》,常任侠的《佛经文学故事选》,程千帆的《宋诗选》,章荑荪的《辽金元诗选》,路工的《明代歌曲选》,蒲泉、群明的《明清民歌选》,叶笑雪的《谢灵运诗选》等。其中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是两种很有特色的古籍选本。《唐宋名家词选》选录自唐迄宋94位著名作者的词707首。编选者对所选的词在句读、韵脚处都标有符号。此书虽无直接的字义解释,然从诸家专集及其他史传、词话中缀有《传记》、《集评》等项,不但代替了编者的释语,读者还可从中领略作品的更深内涵,起到鉴赏的作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体例与《唐宋名家词选》相同,自陈子龙起,至吕碧城止,选66家498首。此两书后来都一再重版,尤其是《唐宋名家词选》,为历久不衰的畅销书。

此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笺注》、胡云翼的《宋词选》,以及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和《唐宋文举要》也较有影响。

《宋词三百首笺注》原是朱?村编选的一个宋词选本,选宋朝有代表性的词家80人和作品250多首。选词标准较严,入选作品堪称宋词中的精品。笺注者对每首词作了注释;注释之后有《评笺》,摘取历来对此词的评论。

《宋词选》选宋代词近300首。对每个作家,都有较详细的小传。注释也较精确完善,简洁扼要。绝大部分的词后都有分析说明。

《唐宋诗举要》,所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尤以杜甫和李白的作品占的比重最大。注释用浅近文言写成,取材丰富,考证详明是它的特色。上册为古体诗,选唐诗158首,宋诗62首。下册为今体诗,选唐诗461首,宋诗135首。

《唐宋文举要》,系高步瀛在高校的授课教本。分甲乙两编,甲编为散文,选录唐代作家25人,文章100篇,宋代作家14人,文章78篇;乙编是骈文,选录唐代作家29人,文章46篇,宋代作家20人,文章24篇。此书在作者介绍、题解、注解方面的特色是资料翔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桐城派的家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籍选本,有金性尧选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和《宋诗三百首》,是推陈出新之作。沈祖棻的《唐人七绝诗浅释》,将唐人七绝进行分类排比,从思想倾向、主题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评讲。程千帆、沈祖棻的《古诗今选》,分八代、唐、宋三个部分,选注了汉至宋的著名诗人的各体诗约1000多首,有详尽通俗的注释与评说。华东师大、上海师院、教育学院中文系编注的《历代名篇选读》,选录神话、寓言、诗歌、辞赋、散文、小说、词等历代名篇300余篇(首),每篇都有作家作品的评介,详尽的注释。俞陛云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共选120家词904首。作者对所选作品加以笺释,剖析层次脉络,兼及词人轶事,考证故实。富寿荪、刘拜山选注评解的《千首唐人绝句》,共选唐人绝句1072首,有作者介绍、注释、评解、集评。集评是从数百种诗话、笔记和各唐诗评注本中辑录而来,经去芜存精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7: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第七节 综合参考

      
一、目录类

民国时期上海有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些目录类图书。

亚洲书局于1923年出版《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收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读法》(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治国学杂话》、《评胡适之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附录有胡适《中学的国文教学》,梁启超《学问之趣味》。大东书局于1926年出版清纪昀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凡200卷,收书10289种,为抄录入库和抄存卷目图书的提要。世界书局于1946年出版杨家骆著、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编的《四库全书学典》,分“通论”、“辞典”、“综览”等部分。书前有李煜瀛《世界学典书例答问》和吴稚晖、蔡元培题辞。

商务印书馆于1929年出版清张之洞编的《书目答问》。此为1875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委托缪荃孙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所开的阅读书目,共列举古籍约2000余种,分经史子集排列。书后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书目答问略例》。1931年清永瑢、纪昀等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乾隆时为纂修《四库全书》所编写的入库和抄存卷目图书的提要,全书200卷,收书3461种,存目6793种。附有书名和作者的四角号码索引。1935年出版清阮元撰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5卷,收书175种,这是阮元在浙江采集图书时,将未入选古书写成的提要。1937年出版王太岳等纂辑的《四库全书考证》100卷,按经史子集顺序编次,对《四库全书》所收图书加以考订。

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明高儒、周弘祖《百川书志》、《古今书刻》(合一册),明晁 、徐 《晁氏宝文堂书目》、《徐氏红雨楼书目》(合一册);明赵用贤《赵定宇书目》;清赵宗建《旧山楼书目》;1958年出版清沈复粲著、潘景郑校订《鸣野山房书目》、清钱曾著、瞿凤起编《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清马瀛著、潘景郑校订《吟香仙馆书目》等。

除校订旧有书目外,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今人编的新书目。1957年出版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傅惜华《子弟书总目》、徐调孚《现存元人杂剧书录》;1958年出版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一粟编《红楼梦书录》(增订本)。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孙殿起《贩书偶记》。1961年、1962年又出版姜亮夫编著《楚辞书目五种》,为研究楚辞的专题书目;傅惜华编《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为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地区流行的各种曲艺作品的综合性著录。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出版清邵懿辰著、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1964年出版胡玉缙撰、王欣夫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目录学著作中的三个重要品种。三书均附有索引。

从1960年至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由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三大册。第1册是《总目分类目录》,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第2册是《子目分类目录》;第3册是《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全书所收丛书2797种,已基本具备《中国古籍总目》的作用。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原版稍作修订后重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这是孙氏从1936年后目睹经手各种古籍的记录,共6000余条。作者1958年去世后,所存资料原稿由其助手雷梦水整理成书。

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生前所作指示,自1986年起,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经史子集丛5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这是一部反映中国(除台湾省外)现今收藏古籍善本的大型目录图书,著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等781个单位所藏的古籍善本约13万部、6万多种。一些世所罕见的宋元刻本和著名学者的手稿本以及大量的明刻本和清初刻本都属著录范围。所录珍本数量,可说是过去任何时代所编古书目录都无法比拟的。书后附有古籍善本的收藏单位。经部出版于1986年,收古籍善本5240种;丛部出版于1989年,分汇编丛书、地方丛书、家集丛书和自著丛书4类,收录善本丛书600多种;史部出版于1991年,收善本15700多种;子部出版于1994年,善本12280种。集部最后编成,1997年出版,收善本22924种。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于1986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收录善本书目4200余种,原书大部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俱为作者直接经眼著录。著录范围,包括有关版本特征,如书名、卷数、册数、版框尺寸、行款格式、序跋题识、收藏单位外,还有校勘考订方面的内容;书后附有索引。

从1986~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目录类图书有:马蹄疾《水浒书录》,为小说《水浒传》的版本目录和资料性的著作;周采泉《杜集书录》,系汇集历代研究杜甫著作的综合性书目;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为徐小蛮、顾美华点校本。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校证者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集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大成者。书末辑有晁公武的有关资料及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瞿凤起、潘景郑整理的《千顷堂书目》32卷,为清黄虞稷撰。所录为明代书目,兼附宋、辽、金、元艺文。全书按经史子集排列,分51门,每条目后附有作者爵里、字号、科第等资料,其中不少资料可补《明史》及其他传记之缺。濮茅左编的《甲骨学和商史研究论著目录》,是一部九十年来甲骨学和商史研究论文和著作的目录,按类编排,以发表年月先后为序,这是继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论著目》之后最完备的专题书目。崔富章编著的《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乃依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体例编成,著录书籍300余种、论文1500余目,收录下限至1986年底。除较姜著有较大增幅外,也有涉及内容订补者。书后附综合索引。

二、题跋和藏书纪事类图书

50年代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集中出版了一批版本题跋和藏书纪事类图书。1956年出版郑振铎《劫中得书记》;1957年出版叶景葵著、顾廷龙编《卷盦书跋》,潘景郑《著砚楼书跋》,清郑元庆等著《吴兴藏书录》、《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合一册),清丁申《武林藏书录》、明祁庆煠、清孙庆增《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合一册),清杨守敬等《藏书绝句》、《流通古书约》、《古欢社约》、《藏书十约》(合一册);1958年出版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明毛晋著、潘景郑校订《汲古阁书跋》。其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于1958年出版清钱谦益著、潘景郑校辑的《绛云楼题跋》,清王士祯著、陈乃乾校辑的《重辑渔洋书跋》等。

1985~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有关题跋和藏书纪事类图书多种:

瞿良士辑《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铁琴铜剑楼是19世纪后期中国民间著名大藏书楼之一。辑者为该藏书楼主的第四代传人,从该楼所藏千余种善本书中辑得明清两代学者题跋约380余种,纂成此书。这些藏书题跋内容十分丰富,有品评版本、比较款式、叙述刻书渊源和流传经过等,其中有些资料还可与史书相参证。

傅增湘撰《藏园群书题记》,是一部记述古籍版本的著作,所记都是作者曾经收藏或亲自过目的善本图书。对每书作者、版本特点及流传情形均有介绍和考证。此书收傅氏之孙傅熹年据解放前所出版的初集和续集本打乱后重加校订编成,并增补了若干旧本中未曾收录的题记。

清叶昌炽著、王欣夫补正(徐鹏辑)的《藏书纪事诗》(附补正),是一部记载中国古籍收藏、刻印、校勘、整理的综合参考书。此书收录自五代至清末1100多位藏书家、书商和印刷工的事迹故事,取材广泛,史料丰赡。伦明著、雷梦水校补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续书。此书不限一时一地,上起明清,下迄民国,共收藏书家183人,其中辛亥以后为161人。以诗歌形式评介近代藏书家,并概述藏书情况。

路工所著《访书见闻录》,系作者于1957年起在郑振铎指导下,往江浙鲁晋陕闽沪等地访求古籍珍本时的札记,记录了访书中的所见所闻,有相当的资料价值。

三、文字音韵训诂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蒋礼鸿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取敦煌变文中某些现已不易理解的难词作了考证和解释。此书出版后,作者不断探索,续有增补,故上海古籍出版社曾连续重印出版增订本,颇受读者欢迎。

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诗韵新编》,此书以普通话的音韵为标准,吸收了旧时“平水韵”及其他韵书的优点,分成18部,逐字注音,附有相当数量的韵例,可供诗歌作者和剧曲工作者参考。1986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印,并出版了由于在春、金云峰参加修订的增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共收唐宋词中常见的词150余调,对每一词调的来历和演变都有说明,并附有定格和变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脚;且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人的词作。1981年,出版唐圭璋著《元人小令格律》是一本专讲元人小令格律的著作,作者对每一小令作了考订,逐字注明平仄四声和韵位,并对每个曲调作了必要的说明。书后附有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四、辞典和鉴赏类图书

1964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选收小说词语8000余条,是从64种古典小说和近代小说中选录的。每条词语除解释外,附有例句作为印证。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此书收集并注释古典戏曲词语近8000条,除释义外,每条均有例证。1986年出版的《正续一切经音义》,是一部重要的佛学类辞书,包括唐释慧琳的《一切经音义》100卷和辽释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10卷。两书引《韵音》、《考声》、《切韵》,以释其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其义;此十书所不备者,则探讨经史百家学说和佚文秘籍,引书740多种。另又兼采慧琳之前的唐释玄应等各家所撰《音义》。所释众经1300部,5700余卷。此两书中国早已失传。1663~1671年,日本狮谷白莲社据高丽传本转刻。这次据狮谷本影印,书后附《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和《一切经音义通检》。1989年出版(日)长泽规矩也编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是研究汉唐以来语言、民俗、名物制度发展的资料性工具书。此书收有《俚言解》、《世事通考》、《雅俗稽言》、《目前集》、《常谈考误》、《异号类编》、《称谓录》、《通俗常言疏证》、《谈徵》、《俗语考原》等20种,大多是稀见的善本及流传不广的明清刻本。影印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1989年还出版周宏溟编著《名句用法辞典》,从先秦至清末的文化典籍中采撷名言警句分类编排,每条目均有译注、出处、用法例解;梁适编《百科用语分类大辞典》从古代典籍中选录嘉言隽语近2万条,分16大类,书后附辞条笔画索引。1990年出版商鸿逵等编的《清史满语辞典》。这是一部用以解释清代史籍中出现的满名汉字音译的衙署、职官、封爵赐号名,也包括部分地名、部族名和其他用语的工具书。1992年出版孙仲汇等编著的《简明钱币辞典》,收录上起商周、下至1949年前历朝发行的各种币质和形制,配以图拓,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历代钱币发展演变和有关钱币学知识的工具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鉴赏性辞典有:《红楼梦鉴赏辞典》,1988年出版,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大文研所编,共有条目3400多条,分人物形象、情节场面、名句俗谚、诗词韵文、历史典故、风俗游艺、生物医药等14大类;还有人物关系表、人物分类表、红学纪事、曹雪芹传略等附录7种。《金瓶梅鉴赏辞典》,1990年出版,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大文研所编,收词目近1万条,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方言俗语、诗词韵文、历史典故、官制礼仪、戏曲曲艺、宗教哲学、风俗游艺等14个门类。1990年还出版由徐培均、范民声主编的《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精选318个著名剧目,以文学剧本为主,兼及舞台表演、声腔曲调,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赏析。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海》,是一部大型鉴赏性图书,选诗从先秦到清代共二千余首,为历代诗歌名篇总汇,书末附有诗体及诗学术语介绍。获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词林观止》和《曲苑观止》等鉴赏性图书。

五、索引、引得和通检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3年出版朱士嘉编《宋元方志传记索引》,是查检宋元两代所修方志中人物传记的工具书。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这是检索明清两朝人物史料的工具书,内容包括明清两朝的进士51624人。同年,又出版张万起《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1986年出版《新旧唐书人名索引》、1992年出版俞如云《宋史人名索引》。因新版“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原由上海组织文史专家标点整理,统一以中华书局名义出版,故这5书的《索引》也由上海组稿与出版。

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迎平编《文心雕龙索引》;1988年出版杨廷福、杨同甫编《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1990年为配合影印本《全唐诗》的出版,出版了史成编的《全唐诗索引》,又出版王肇文编《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1992年出版谢正光编《明遗民传记索引》,出版钟夫等编《杜诗五种索引》;1993年出版吴汝煜主编《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曾于1930年起编印出版各种引得,对于检索古书原文颇称便利。上海古籍出版社为满足读者需要,自1983年开始,有选择地重印出版了一批引得。为便于检索,重印本出版时另编四角号码检字表及汉语拼音检字表,供对照使用。截至1993年,已出引得数十种。具体品种有:《论语引得·孟子引得》、《庄子引得》、《墨子引得》、《荀子引得》、《春秋经传引得》、《礼记引得》、《周易·毛诗·毛诗注疏引书·周礼·仪礼·礼记注疏引书·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孝经·尔雅·尔雅注疏引书引得》、《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后汉书注释综合引得》、《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四十七种宋代传记·辽金元传记三十种·八十九种明代传记·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水经注引得》、《杜诗引得》、《道藏子目引得·佛藏子目引得》、《文选注引书引得》、《太平御览引得·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琬琰集删存附引得》、《六艺之一录目录附引得》、《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清画传辑佚三种》等,并排印出版了陈秉仁编的《引得检字表》。

中法汉学研究所编印的一套通检,对文史研究工作者有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至1987年间重印出版:《吕氏春秋通检·论衡通检》、《淮南子通检·春秋繁露通检》、《申鉴通检·潜夫论通检》、《新序通检·风俗通义通检》。原书采用笔画排列,并有法文和英文拼音检字和各版卷页推算法等。重印本新编了四角号码检字法附于书后。1990年,又重印了由顾颉刚主编的《尚书通检》。

六、其他综合参考图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2年出版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在唐人诗文中,每以行第相称,常不书其名字,使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产生一定困难。此书据有关资料互相比勘考订,证实某姓某行第为某人,然后按姓氏行第编排,系研究唐代文学的工具书。书末有四角号码索引;另附《读全唐诗札记》、《读全唐文札记》和《唐集质疑》。1965年又整理出版了清黄本骥编的《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表》是推究历代官制沿革的重要工具书。此书以黄本骥的节编本为底本加以整理,由瞿蜕园所撰的《历代职官概述》和《历代职官简释》为附录;书末有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杨震方编著《碑帖叙录》。此书将中国古代碑碣法帖约近1400种作了比较系统的叙录。介绍了历代各种碑帖的刻成年代、出土地点、撰书者、行字数、递藏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特色;并附历代有代表性的碑帖书影近200幅。1983年又出版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此书汇集古典戏曲存目4750余种,内戏文320余种,杂剧1830余种,传奇2590余种,较晚清姚燮的《今乐考证》和民国初王国维的《曲录》增出2600余种,书中所著录的剧目,均略述内容梗概,考订来源和影响。附录有近代作品、征引有关戏曲资料举要、作家名号索引、戏曲名目索引。1986年出版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此书著录始自1368年,止于1840年,在江苏地区4300多位文人的生卒、交游、创作或著述活动,为研究明清文学及学术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8 06:08 , Processed in 0.47812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