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14|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郑板桥和他的家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 2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还算顺利,所谓“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还当过十多年的“七品官耳”。尽管如此,他的早年和晚年都较为贫苦,而且在他成为秀才、举人时,仍然卖画,可见其生活并不宽裕。他晚年定居扬州穷困潦倒,最后在扬州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与他这平淡的一生不同的是,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可就令人刮目相看了。有人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现在在那些书画店里,一幅水印的板桥画竹标价就要600元左右,岂是我等穷汉所能玩得起的。至于他的书,我连真迹都没有见过一面,到处见到的都是他的“难得糊涂”,好象成为人们的座右铭。板桥的六分半书如此普及,怕他老先生的生前所未曾料到的。我生性喜欢平和,假的不想买,真的买不起,只好付之阕如。但他的诗文印成了书,我是买得起的。一本《郑板桥集》在我身边已经二十多年,闲来无事常常随便翻翻。

  这本《郑板桥集》有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及补遗和附录七个部分,书前有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的序言和板桥的书画影印件及板桥的画像一幅,印刷精美装祯素雅,翻了二十多年而骨架不倒,的是书中精品。就是这样9.25个印张,11个插页的精品书,当时也只卖1.25元,实在是便宜得很。

  翻着翻着,这本书中的诗词、题画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还是有一种功利的东西在那里。最让我感兴趣的竟是不为人所称道的家书和小唱。小唱是道情十首,唱古往今来的故事,有看破世事的意味,竟是又一首《好了歌》!而他的十六通家书不离世事、家务事却有一股平和之态,教人不得不听他的教诲。

  他的开券第一通家书就是谈如何对待富贵穷通的大问题,他在讲了一番道理后,就说自己的做法,最后他语重心长的说:“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罗网,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真可以当作一篇警世文读。又如读书,他认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又如作诗,他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又如教子,他说自己:“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夫读书中举中进士,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在雅与俗的问题上,他是这样看的“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又说“古人云:“诸葛君真名士。”名士二字,是诸葛才当受得起。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羞,名士齿冷?”读了这些话是否能使我们的骄纵之气有所消减和浮躁的心态稍归平和呢?

  我不敢说各位会怎么样,因为我毕竟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人前进的步伐,也跟不上时尚的潮流,一个退休老人也只能在家里读读书,说点背时的话,供诸位当作笑话议论议论。不过在我却是很认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的一个老帖子,可以在我的博客里见到,也曾经在其它论坛上发表过,这是需要说明的,请朋友们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 2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老人好像好久不来我们这儿了,再次看到您的文字真是很高兴,希望您以后多到我们读书版区指教指教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 2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楼上两位都是些重量级的选手,汗。晚辈小r请前辈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23: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野樵版主的看重,实在是看高我了。真的惭愧得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 23: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PMP的不要,看湖老的文章才是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eng7675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5 0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板桥的许多话都是很有哲理的,使人受益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5 0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去过郑板桥故居,在江苏兴化,确实很简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5 23: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先生能否将板桥道情贴上来共享?期盼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23: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情十首: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世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谷,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词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
叹龙盘虎踞,尽消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岐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戌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以上是郑板桥的道情十首,文字全部依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还有两条小注,一条在第一首沙鸥点点轻之下:墨迹作清。另一条在第七首一片残阳下酒楼之下:墨迹此句作一片残霞暗酒楼。
  在结尾又有一篇按语,一并录下: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郑燮道情手稿其“开场白”和“结尾”与刻本不同,附此以供参考: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列位晓得这四句诗是那里的?是秦王苻坚墓碑上的。那碑阴还有敕勒布歌。无非慨古之兴亡,叹人生之奄忽,凄凄切切悲楚动人那秦王苻坚也是一条好汉,只因布听先臣王猛之言,南来伐晋,那晓得八公山草木皆兵,一败而还,身死国灭,岂不可怜!岂不可笑!昨日板桥道人授我道情十首,倒也踢倒乾坤,掀翻世界,唤醒多少痴聋,打破几场春梦。今日闲暇无事不免将来歌唱一番,有何不可
玉笛金箫良夜,红楼翠冠佳人,花枝鸟语漫争春,转眼西风一阵。滚滚大江东去,滔滔红日西沉。世间多少梦和醒,惹得黄粱饭冷。你听前面山头上隐隐吹笛之声,想是板桥道人来也。趁此月明风细,不免从他唱和追随,不得久留谈话。列位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9:36 , Processed in 0.40071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