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bbsicom

[【讨论】] [有奖讨论]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在《science》造假丑闻,你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 2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学术腐败的根源:
其一,做课题研究周期长,难度大,回报低,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潜心做研究。
其二,现在晋级、评优总是和科研成果挂钩,使得不具备实力的人投机钻营,甚至有点不择手段。
其三,某些杂志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投稿审核不严,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也给某些人钻了空子。
其四,行政手段对学术的干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0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禹锡可悲,以他的身份地位,依旧看不破名利,为名利去弄虚作假,以至于身败名裂,到头来一场空。
黄禹锡可耻,为个人名利,欺世盗名,令国人蒙羞,令国家尊严遭亵渎,令科学玷污,实在可耻到家。
黄禹锡可怜,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牺牲品,制度的牺牲品,不良风气的牺牲品,实是可怜。
黄禹锡可鉴,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不仅搞学术的,所有人都应记住这个教训,做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0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禹锡事件给国内一个很大的警示,就是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其后果是以后国外学术期刊对来自于南韩的文章产生怀疑。国内的黄禹锡多不胜数?是制度造成的,是只看量化指标的考核制度及行政化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MBC电视台好,不仅拍了大长今,如果不是MBC电视台的勇于报道的结果,世人还被蒙在鼓里。前2个月,南韩人还发起罢看MBC电视台的运动,MBC电视台差点要倒闭,假如在国内,记者早就被招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8: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想都谈到了“学术”这个词,我认为现在能够用学术来冠名的什么界啊圈啊的都太少了,在中国用“学术”这个词都觉得有些污辱这个词的嫌疑。我很佩服韩国人,这么大的丑闻并没有用其他政治手段来掩盖,而是大曝天下,反映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或者学术精神氛围。很难想象如果是在咱们国家发生这种事情,将会是个什么情况。

话说回来,其实中国的所谓的学术期刊上有几篇文章的结果是真实的?有几个论文课题不是仿照国外的?就连我尊敬的,美国海龟的,前面带有一长串头衔的老板都说:只要在中国没有人做这个课题就行了。当然我绝不是否认还有很多很正直很严谨的老板,但是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确实堪忧。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次事件来反省一下自身,如何能够避免(至少是减少)这种丑闻在中国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2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确实让人为之惋惜,相信他肯定是一个想当有潜力的科学家。但这又是什么造成的?主观原因且不谈,我感觉整个社会体制就不应该负责任吗,一些政客和集团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甚至是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为了一点点所谓的国际威望、影响,在科学家前进的道路上施加了政治压力。作为政府喉舌的媒体们纷纷跟风吹捧,无中生有夸大其词,让一些还有一点良心的学者也泯灭良心满足利益集团的目的。在事情败露之后又是一副嘴脸。
以此事为鉴,中国也应该好好反思,以免出现第二个黄禹锡。
仅是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2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禹锡也是认为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才敢大胆造假,但是无论如何也是开创性的思想方向,比那些只知道抄抄写写的强多了。在韩国这样民族性很强的环境里面,要求早日出成果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这点和我们国内有些相似。科学,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在压力下就可以出硕果的,科学家应该有自己的良心与脊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2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与中国学术造假现象的对比

  作者:Whw

  最近我一直密切留意韩国“第一”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如今可以说已经
真相大白,只剩下残局留待韩国各界的处理。我将此事件与中国的学术造假现象
逐一对比,以作借鉴:

  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对比:黄禹锡,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
家,因在“世界上首先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用患者体细胞成功克隆人类胚
胎干细胞”,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加上他没有留学过,是韩国土生土长的
科学家,又被封为“民族英雄”。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5年又在《自然》上发
表论文,宣布成功利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克隆出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真相
被揭发之前,其在世界科学界,在韩国的名誉地位可说是无人出其右。

  中国学术造假者从最有名的大学到地方的民办学校,从地位崇高的院士到尚
在未毕业的大学生,有海外留学归来者,有国内努力成才者,涵盖生物数理化人
文历史等各个学科。从个人来看也许没有黄禹锡那么突出,但范围之广,牵涉之
大,却是过之而无不及。

  揭发过程的对比:早在11月12日,黄的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夏腾指控黄禹锡在获取干细胞方面存在伦理问题。11月21日,黄禹锡的合作者生
殖学专家卢圣一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他提取并交给黄禹锡作研究之用的卵子是
付费获取的。黄禹锡被揭发始于其研究组中的一个研究员发电邮到韩国MBC电视
台。MBC经过四个月的追踪制后在12月1日播放的节目中对黄禹锡进行质疑。韩国
科技部属下生命工科研究中心的几位年轻研究员,也在网上对黄禹锡在2005年
《科学》杂志登刊的干细胞照片提出质疑。其后,首尔国立大学宣布成立专门委
员会调查此事。夏腾和卢圣一更进一步证实黄的造假行为。首尔大学的教授们也
对黄禹锡公开谴责。12月16日,《科学》杂志发表正式声明撤消2005年的干细胞
研究论文。12月16日,首尔大学宣布重新成立新的专门调查小组,并承诺与匹兹
堡大学合作。12月23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发表初步调查结果,指出黄教授
2005年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是“捏造”的。至此真相大白。可以预见的
是进一步的调查会揭发更多的事实。

  从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桩学术造假事件的揭发,首先来自相关的内部
人员,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最接近真相最了解事实的人,如果他们没有站出来揭发
的话,真相被得知的日子至少是遥遥无期的。其次是公众媒体的参与,如果电视
台接到告发信后不大胆播出,质疑的声音也不会迅速引起大众的注意。再次是学
术机构的及时介入。如果首尔大学没有马上成立调查委员会,质疑的声音也不能
得到确认,真相也不可能大白。相关人员和媒体之前的揭发也就只能成为一种闹
剧,甚至还受到人们的非议。最后是科学界和政府的态度。《科学》对论文的撤
回在学术上是对黄禹锡彻底否定。而韩国政府也没有对这个过程加以压制,敢于
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国丑”,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明的态度。

  反观中国的学术打假,虽然也不乏有良知的内部人员站出来揭发,然而他们
却没有公众媒体的支持,这也是新语丝这样的网站出现的原因。更让人悲哀的是,
公众媒体不仅没有支持揭发,反而对揭发的人员和支持打假的人士进行攻击和抹
黑。关键的一环,造假者所在的大学或单位,只想到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对被揭
发者是包庇而不是惩罚,对揭发者是反对抗议甚至控告。而中国科学界的态度也
同样让人心寒,虽然也有不少有良知的科学家支持打假,但总的说来科学界对打
假的态度是消极的。而政府的态度也是在“大局为重”的名号下对揭发的过程进
行压制封锁。以上那些相关的例子在新语丝上太多了,本人在此就不重复了。

  揭发结果的对比:真相大白,除了黄禹锡本人从英雄变成人人唾弃的造假者
外,人们也纷纷质疑韩国的科学制度是否缺乏科学道德伦理,韩国政府盲目地过
度支持黄禹锡的研究项目是否出于政治目的,首尔大学对黄禹锡是不是过度放纵。
媒体也同样受到人们批评,虽然事件的揭发媒体功不可没,但许多媒体也缺乏客
观的立场,一味迎合政府的态度和人民群众的情绪。但是总的来说,韩国人至少
勇于承认事实。虽然这个事件会影响韩国科学界的声誉,但经过此教训,相信韩
国的科学研究会走向脚踏实地认真求实的方向。

  再看中国的打假,大部分打假不了了之,少数情况打假人士好不容易把造假
者揭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他们的怀疑。然而,造假者还是过得逍遥自在,
假广告照打不误,假产品照卖不误。更荒唐的是,打假人士却反被批评和攻击。
这些例子我也不列举了。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可说是一面镜子,中国人可以取笑韩国科学界的
这次丑闻,但是我们更应该想想看,是中国学术界比韩国更干净,还是更黑暗的
事实没有被揭发?我们中国的科技产品,比起韩国的产品又是如何?潜伏在中国
学术界的那些寄生虫一日不被清除,中国学术研究的血液迟早被榨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4 0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点看法:
第一:对黄禹锡的造假表示痛惜,像他这样身份的人竟然也如此虚荣!
第二:对韩国政府对此事的态度表示赞赏,中国应该向他们学习!
第三:科学界应该是一片净土,但是,已经被污染,各国都应该出台政策,共同净化这个神圣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4 1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造假事件其实是一个案例而已,以前不也是出现过造假事件吗?
我觉得目前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荣誉与那些研究人员的利益关系太紧了,假如不是那样的话,让研究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也许会更有成效,少了许多造假。
在中国,我相信有很多研究有水分,很多的学术论文很多的数据都是捏造出来的,因此,要真正的学术,那就要严格的学术纪律和轻松的研究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4 2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造假,既让韩国人蒙羞,也让整个世界的学术界感到无光!一向高傲自大的韩国人这回可丢尽了面子!不过,反思一下,现金社会,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科研工作者大有人在,学术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期待科研工作者和国家管理机构一起努力,建立更完善的学术管理体制,鼓励研究,提倡真实,打击造假,还神圣的学术届本来的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7: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也要讲诚信。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名的人被揭才引起这样的关注,那么,那些为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有多少文章是经得起验证,又有谁去验证?
我曾经帮助一个老师做实验,(仪器我们才有),实验数据与预计很不理想,但数月之后就在某核心期刊发表了(幸好我只是帮忙,没署名),数据完全改了,线性关系良好。天知道!比比皆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2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30楼楼主的看法,就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国内的一些文章可信度都不是很高,重复性差,能借鉴的只是文章的思路.其实很多数据就象楼上说的一样不真实,发表文章只是为了毕业需要,评职称需要等等.

现在在企业里就不是这样了,老板要的不是文章,要得是真真材实料,数据再漂亮,线性关系再好,如果不是真东西最后也是白搭,不知道同行有没有这样的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1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审稿的科学工作者能够严格把关,把别人所做的实验能够做一遍就可知道数据的真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我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幼儿和傻子,肯定没有人从没说过谎言。事实上,面对诸多诱惑,又有几个科学家能真正保持科学的严谨性呢?这仅仅反映了一个道理,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在像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杂志上。因此,我们在谴责指摘黄禹锡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反省一下自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9 2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造假,既让韩国人蒙羞,也让整个世界的学术界感到无光!不过,反思一下,现今社会,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科研工作者大有人在,学术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论文造假与贪污受贿一样,主要是打击力度不够。在美国偷税会被罚的倾家荡产甚至坐牢,所以美国偷税的人少。究其论文造假原因:发现者也没有大的处罚,没有发现者可以晋升职称评奖等。利益驱动与惩罚比例失衡,是导致造假泛滥的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9 23: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顶级杂志上毕竟还只是少数,因为大家都盯着。
在国内一些普通期刊上,则遍地都是抄袭或作假的。实际上这是由于体制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0 1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版主提供这么好的一个交流机会!学术造假是学术界的一大悲哀!但是到底是谁促成了他们的造假?
我们搞学术的人应当从这件事吸取教训,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绝不能丢!当然我觉得管理部门是不是也应当行动起来,做点实事,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以后再走马后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 2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尽管造假早已不是新鲜的新闻,但是这件事给科学界和整个社会都敲响了警钟.

我们都有笑话别人的权利,但更有扪心自问的义务.
当一个人有了很响的名声时,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国家的形象.

其实做科学,首先还是做人.
而且无论是做哪行哪业,实事求是都应该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真正的科学家都应该无私忘我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就算是为了口饭吃,也应该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但是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因此非常迫切的需要监督机制的完善,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也需要民间象方舟子等人的打假,希望我们整个世界无论是发达还是不发达国家都能够让科学真正的科学的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0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调查结果已经公布,黄禹锡的试验属于完全造假!“克隆之父”不仅欺骗了韩国人,也欺骗了SCI,不仅欺骗了全世界,更欺骗了科学与真理。

各位朋友都谈了不少看法,我不想重复,只是设想假如此事发生在我国,处理的结果将会怎样?应该说韩国处理此事的态度是令人钦佩的!

假如此事发生在我国,可能就会封杀消息(有过先例),然后,必定会有政界、学界、部门、地方的高官明里暗里作批示,打电话进行干预,而且往往将学术之争,学风之辨,对作弊违规行为的追究与部门、地区或小团体的利益混淆起来,堵住批评者的嘴巴,缚住追究者的手脚。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利强行禁止。还会有人出来顶包替罪,如领衔发表或联名发表的论文被揭露抄袭剽窃时,往往会有倒霉的助手、学生承认是自作主张放上了上司、老师或者校长的名字。结果,即使处理了外人也不得而知。当事人风光照旧。

错了并不可怕,错了不改还要瞒着才真正可怕!韩国政府好样的,韩国能迅速崛起不是没有理由的。也希望咱们国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迅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14: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末已近,国内外报道和关注科技的媒体,大多都在盘点本年度突飞猛进的科技新进展。然而,自从12月15日爆出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后,在等待该事件最终结论的同时,人们也再次意识到学术打假的长期性。

  杰弗里首次打假

  没有资料显示造假何时登陆于科学研究领地,但公开的科学研究打假第一人,也许应属于哈佛医学院的杰弗里·福莱尔博士。

  杰弗里24年前做博士后时的导师,出面请他对一个名叫维嘉伊·索曼的人抄袭别人研究之事进行调查。当时,维嘉伊·索曼正在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其导师是新陈代谢病领域最富盛名的领军人物之一。

  那时候,调查科学研究抄袭的行为无章可循。福莱尔尽管不愿领命,最终还是前往调查,结果,他发现了索曼的严重造假行为。事情真相被揭示后,索曼不仅提前结束了在美国的博士后生涯,其导师也受到影响,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系主任的愿望成为泡影。

  在随后的20多年里,学术造假依旧时有发生,渐渐渗透到了科学研究的各领域。

  近几年来,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次数持续呈上升趋势。1998年为68起,2001年则达127起,主要包括炮制根本就不存在的病例或篡改已有的数据。

  历来被认为是净土的物理学领域也幸免于难。首先是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维克托·尼努夫涉嫌伪造数据,声称获得了最重的化学元素116和118。这项被评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的成果,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研究小组却无法重复其实验,而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自己重复该实验时,也制造不出这种元素。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东窗事发后,维克托·尼努夫被实验室开除,实验室随后撤回了发表在《纽约科学院年报》、《欧州生化学会杂志》和生命科学领域最著名的《FEBSLETTER》杂志上的论文。

  2002年,美国新泽西发光技术贝尔实验室的亨德里克·舍恩被揭发,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至少在16篇论文中存在伪造行为。他声称研制出了分子晶体管等一系列重大成果,《自然》和《科学》两大杂志也相继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但随后证明这些成果是捏造出来的,科学界几乎一片暗然。舍恩造假事件的影响非常大,他毕业于德国康斯坦次大学,通过自身努力跻身于著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取得令许多同行羡慕的“成绩”,不少人认为他是诺贝尔奖的未来人选,因此,有人把这一事件称为“舍恩事件”。

  最新的一起的学术造假事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35岁的副教授帕里耶斯案,由于承认自己在多份文献、拨款申请和一份研究报告中伪造研究数据,2005年10月他被学院开除。帕里耶斯曾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从师于加州理工学院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先后在《科学》、《自然遗传学》等著名刊物发表过10多篇论文,被誉为免疫学领域的世界级“神童”。

  学术造假屡禁不止

  2005年6月9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

  美国调查人员在对3247名科学家完成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美国学术界,凭空捏造或完全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虽然为数不多,但歪曲事实或有所欺骗的科学家人数却相当可观。

  在回答这项秘密调查问卷时,约5%%的科学家承认,由于得到的信息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相抵触,他们曾丢弃某些数据;10%%的科学家承认,他们在发表研究报告时,曾不适当地将自己或他人的名字列为作者;超过15%%的科学家承认,他们曾改变原来的设计或结果,或忽略一些观测以便使赞助商满意。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全部是享受美国国家卫生学会基金资助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从事生物、医药或者社会科学研究,一小部分致力于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研究。

  面对学术造假的频频出现,学术打假也成为科学界清理门户、纯洁队伍的重要任务。

  欧洲许多国家没有专门对付研究造假的中央机构,调查工作主要由研究所或国家资助的代理方承担,但美国情况却大不相同。1989年,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就专门成立了研究诚实办公室(ORI),规定每个接受政府资金研究机构,都必须拥有调查造假的正规程序。在许多研究中心,造假案由中心内部的研究诚实官员处理,研究诚实官员通常是前科学家或律师。美国生物医学领域学术造假调查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他们的打假行动得到政府专家的支持。

  据新华社报道,在舍恩事件后,美国物理学会2002年11月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以加强科学家的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原则包括如何处理不正当科研行为、对物理学职业道德标准的界定以及如何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等,认为每个科学家都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学生接受职业道德培训。

  虽然科研打假从未停止,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例如,调查科研造假仅靠单位内部的研究诚实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研究人员参与和支持,但研究人员参与案件调查耗时很大,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此外,如果被调查的对象是熟人,这些研究人员通常会有所顾虑。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所属的研究诚实办公室副主任、社会学博士罗兹认为,科学不正当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多种,管理上的漏洞是重要方面。要防止学术腐败,提高整体科研管理水平恐怕是主要途径之一。具体而言,需要从杜绝不正当科学行为的角度出发,在科研管理中杜绝人为因素,全面完善质量控制,包括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督、对研究数据的保存和实验记录的定期检查等制订出规范化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8:57 , Processed in 0.46926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