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6-30 19:19 编辑
奥数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不过这东西还真没有更正式的说法。因为奥数在国外是一种学生的业余活动,业余的活动没有多少专家的参与,没有什么理论,自然也就没什么正式的概念和定义。
但是在国内则不同。在国内奥数是一个很专业的专业,不仅老师有专业的,学生也是专业的。很多奥数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奥数,希望用奥数成绩来代替高考成绩。这个有点类似于奥运会。国外的奥运运动员大多是业余的,平时有各种正式工作。我在北欧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就参加过奥运会,他平时在业余自费训练自费比赛,但即使如此他也还拿到过奥运会的铜牌。但中国的奥运运动员则100%都是专业的,他们没有别的事情,整体就是享受举国供给他们吃住训练比赛。我这里不想讨论专业和业余之间的比赛是否公平,我只是想说奥数在中国是一个专业,但专业化并不等于理论水平高,就像中国体育里奥运项目虽然专业化但理论水平也并不高,背后的原因这里也不想讨论。
那么奥数到底是什么呢?狭义的奥数是MO或IMO,也就是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广义的奥数就是数学比赛。我以前说过,对于学生来说,奥数和数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大学的数学教授不一定懂奥数,也就是说数学教授不一定有资格评价奥数。杠精请注意:我说的是不一定。
为什么奥数和数学两个不同的学科呢?我举例说明。
先说什么是数学。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这种方程有2个根或2个解。那么数学学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学什么呢,一个是学如何得到根的通用公式,再一个就是练习这个通用公式。还有吗?还有就是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你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把abc带入通用的根公式去计算。完了。这就是学校数学课里的数学。
这样的数学,其实就是死记硬背的数学。因为你只需要死记硬背那个根公式就可以了。当然,和语文课的死记硬背不同,你还要花点时间做练习——练习那个死记硬背的公式的四则运算。
那么,这种死记硬背的数学怎么比赛呢?比谁算的快?比谁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更熟练?也就是如此了。显然这种比赛没啥太大意义,基本就是运笔的肌肉比赛而不是大脑的比赛。所以,人类在发明了数学比赛后,并没有止步于这种肌肉比赛,而是发明了很多需要更多用大脑的题目,让数学比赛成为大脑的比赛。这样一来,奥数就和数学不一样了。
奥数的题目长什么样呢?这里给一个简单的大家都可能做出来或都起码都能理解的奥数题:
If the positive integer n has positive integer divisors a and b with n = ab, then a and b are said to be complementary divisors of n. Suppose that N is a positive integer that has one complementary pair of divisors that differ by 20 and another pair of complementary divisors that differ by 23. What is the sum of the digits of N?
会不会有人觉得无从下手?哪怕你中学数学很好?道理很简单,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其实都是死记硬背,而做这道题光会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用大脑抖机灵。
有兴趣做题而没做出来的同学:提示一次,做这道题其实还是用一元二次方程。
这个例子是初等数学。高等数学也是如此。只不过,高等数学的数学比赛比初等数学更简单一些,因为初等数学的比赛又多又历史更悠久,所以想出来的需要用大脑的题目就更多一些更复杂一些,需要抖更多更复杂的机灵。
这还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这只是一道AMC的比赛题。AMC是最低一级的比赛,和IMO隔了好几个等级。
但即使这个级别的奥数题,数学教授就一定会吗?答案是不一定。道理很简单,术业有专攻。我们都知道数学教授是如何练成的,和任何一个专业的教授都一样。要成为某专业的一个教授,你需要什么条件呢?学历,这个是硬条件。年资,这个也几乎是硬条件。发表论文,这个还是硬条件。剩下的就是软实力了,比如人际关系,比如审时度势。所有这些条件,有一个是必须要抖机灵的吗?其实不是必须的。非要说起来,可能只有论文和抖机灵沾边。但我们也都知道,写论文也可以不抖机灵,或者抖专业之外的机灵。总结起来,数学教授不一定会做奥数题,不一定懂奥数,也不一定有资格谈论奥数。
那么,这样和学校数学和数学教授关系不大的奥数,除了比赛谁更机灵之外,就没有更大意义了吗?就真的和数学没关系吗?也不是。拿数学教授来说,如果他就是正常讲课正常写论文,奥数和他关系可能真不大。但是如果他要解决数学里的硬问题,也就是之前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他的确是需要抖机灵的能力的,因为光靠死记硬背不行了,之前的别人也会死记硬背就都没解决嘛。这种时候,奥数的意义就出来了。奥数比赛的优胜者,可以抖更多更复杂的机灵,可以解决只会死记硬背的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通俗点说,抖机灵就是创新,抖机灵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这就是奥数的最大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外的名校名专业,都是比较重视奥数成绩的。比如AMC虽然不是最高级别的数学比赛,但美国很多名校的招生表里都有一栏AMC成绩。即使不是数学专业也是这样,甚至有的文科社科也是这样。因为美国的文科不是只有舔这个功能,是需要创新能力的。奥数成绩就是表明你创新能力的一个最常用的指标。
说回标题。数学教授不一定有资格评价奥数,那么谁有资格呢?一定是参加过奥数比赛的人,尤其是优胜者和教练。
谁有资格评价奥数教育呢?这个连参加过奥数比赛的人都不一定有。因为教育也是一个专业,你还要懂教育。
所以,方舟子评论姜萍,根本就是个笑话。因为他不仅不懂教育,不懂奥数,连数学都不怎么懂,也就是连最基本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的评论当个笑话听就够了。
最后,如果有同学对做题感兴趣,再给一道题吧。这道题不是奥数题,而是高考题,是让很多考生晕菜的一道有点像奥数题的高考题。(高考数学向奥数靠拢,这个我喜欢)
这道高考题是:
设m为正整数,数列a1,a2,..., a(4m+2)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从中删去两项ai,和aj,(i<j)后剩余的4m 项可被平均分为m组,且每组的4个数都能构成等差数列,则称数4刘556.(.6)列a1,a2,..., a(4m+2)是(i,j)一可分数列.
(1)写出所有的(i,j),1≤i<j≤6,使得数列a1,a2,,…,a6是(i,j)-可分数列:
(2)当m≥3时,证明:数列a1,a2,..., a(4m+2)是(2,13)一可分数列:
(3)从1,2,…,4m+2中一次任取两个数i和j(i<j),记数列a1,a2,..., a(4m+2)是(j,j)一可分数列的概率为Pm,证明:Pm>1/8
(注:a1,a2,..., a(4m+2)中的1,2,4m+2都是a的下标)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