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引用第4楼mutong于2014-07-28 22:14发表的 : 是的。但是从后两篇设计中,可以看出,中国教师一般注重文本的使用和挖掘,长于朗读、感悟、赏析、品味和反思,对文本进行深挖细掘。而美国教师只将文本作为一个抓手,或者仅仅作为一个例子,他们更多地给学生遐想与创造的空间。而且从中不难看出,美国老师会把中国老师擅长的以静态的分析训练为主的教学课堂转化为动态的以学生体验、感受为主的模式。 静态分析的课堂只着眼于文本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的分析和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的理解、归纳,满足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训练也是依据分析来演绎。有几篇文章作一点这样的分析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每篇文章都是这样慢问细析,学生能获得什么?兴趣又怎么持久?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随意肢解课文,也不能变成知识概念的演绎,而是要让学生在主动、独立自主的探求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就是动态的体验与感受,实现了由静态分析到动态体验的转变。 要使学生能够动态地体验、感受,就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及时地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要用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精神,要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美国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美国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体验的课堂,才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课堂,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堂。所以,动态体验的课堂才真正是体现课堂主体是学生的课堂。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4 00:01 , Processed in 0.06527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