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0|回复: 1

[【社会视角】] 学者:孔子是“野合”产物 中国古代盛行群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3 0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于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生于鲁国的昌平乡陬邑。那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已年逾66岁,母亲颜征在还不满20岁,是叔梁纥的第三房夫人。原来,叔梁纥先娶了一个鲁国女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叔梁纥希望有个儿子,于是又娶了第二房,生了个儿子,可是是个瘸子;叔梁纥十分遗憾,所以又娶了第三房,这就是孔子的母亲颜征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了一笔:“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说孔子是父母因“野合”而生他的,“野合”二字实在太引人注意了,后人考证,对“野合”的理解各不相同,有许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所谓野合,只能是指这位少女(颜征在)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迫使她怀孕而生下孔子”。这种说法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广为流传,而且认为孔子是一个私生子,这也是批判与贬低孔子的“好材料”。? 第二种说法是,所谓“野合”是指不合礼仪的交合。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就是这么认为的,比如《论语》中说:“野者,由也”,“先进于礼乐,野人也”,都说明了“野”是不合礼的。为什么不合礼呢?叔梁纥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颜氏女还不满20岁,双方年龄相差太大,不合规矩。还有学者推测说,叔梁纥这时已没了父母,是自己去找的颜氏女,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故曰“野合”。? 第三种说法是,“野合”就是在室外、野外交合,叔梁纥和颜氏女在尼山之上交合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因为孔子还有一个哥哥。? 第四种说法是,“野合”指孔子是生在尼山即生在野外的,颜氏女把他生在一个山洞里,老虎把他衔出山洞,这个山洞就叫“夫子洞”或“坤灵洞”,现在还有遗迹。那里还有一口“扳倒井”,传说颜氏女在生了孔子之后,曾扳倒此井饮水解渴,而且井水流出以后形成了所谓的“智源溪”。? 以上的种种说法,哪一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呢?现在看来应该是第三种。?

今人把“野合”理解为在室外、野外交合,这是比较符合常情、常理的。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天人感应”,这种观念影响人们的性行为,许多男女实行野外交合。“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看法,古人十分重视世界万物都要和谐相处,平衡相应,即人和人要和谐,男和女要和谐,大自然和人也要和谐。风调雨顺是大自然的和谐,男欢女爱是人间的和谐,大自然的和谐会影响到人间的和谐,人间的和谐也会影响到大自然的和谐,而和谐的标志就是阴阳合一,关系平衡。《易经》里有句很有名的话:“天地茵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只有天和地、男和女、阴和阳平衡、协调了,世界万物才得以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有关人间的和谐和大自然的和谐会相互影响,中国古代有不少有名的故事。例如梁武帝时,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皇帝很着急,几次祈天求雨都无效果,就问大臣为什么,有的大臣告诉他,如今天下阴阳失调,男旷女怨,冲达于天,所以天气也失调了。梁武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采取了不少措施以调节婚嫁,果真不久就降雨了。? 古代还有许多民俗都和“天人感应”、“阴阳合一”有关,例如把性交称为“云雨”、“耕耨”,是把人的性行为和大自然连在一起。古人提倡野合,认为这样可以得天地之气,有益于健康。古人还认为女子应该去田野分娩,因为可以肥沃土地。在疾风暴雨、大寒大暑、日食月食、雷电交加之时不可性交,否则会有损健康,如果得孕生子多有残疾,等等。所以,孔子的父母在野外交合,实在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当然,“天人感应”不仅仅表现在性的方面,如有重大冤情,就会天昏地暗、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也是古人的观点之一。?

这些观点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性也是一种自然想象,它和其他自然现象息息相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有益于健康,实现优生。?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上是有较多反映的。古代春宫画对男女在室外、野外交合的情况描绘较多,可能室外环境比较适合于艺术描绘,但是如果这不是生活的真实,古人是不会这么描绘的。在20世纪60年代,四川彭山出土了两块东汉时期的画像砖《桑林野合图》,描绘男女两个人在桑树林中性交,后面还有个男子阳具勃起,在排队等候。过去人们是从群婚杂交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到了东汉,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已久,但是这些画像砖说明了群交之风犹有存在;同时,似乎也可以从野合的角度来分析,在桑树下面交合,这是典型的“野合”了,东汉离孔子诞生时已有七八百年,尚有此风,那么在孔子那个时代男女在野外交合更是一件太普通的事情了。?

但是,后世的学者常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孔子、评价孔子,他们认为“野合”实在不合乎“礼”,孔子这么一个提倡“礼”的大圣人,竟是“野合”的产物,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为尊者讳,为圣者讳,为贤者讳”,把“野合”弄出许多不同的解释来了。?

中国古代盛行野合,与此关系密切的还有群交。本来,群婚杂交的风俗流行于原始社会,有几百万年历史,建立一夫一妻制才是这五六千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事,可是在建立了一夫一妻制起初的很长时期内,群婚杂交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消除。当然平时是不能乱来的,可是一年中有几个节日,男男女女可以狂欢一下,发泄一下,这种群交当然总是在野外进行的,如果在家里做爱,那就不叫群交了。中国古代有“圣人皆无父”的说法,说的是凡是大圣大贤之人都是没有父亲的,如殷朝的始祖契,母亲是有娀氏之女,叫简狄,嫁给了帝?为次妃,未生过孩子。简狄有一次在玄鸟飞至之日,去祀高禖求子,吞了一个燕子蛋即“玄鸟之卵”而生契。(《史记?殷本纪》)又如周后稷之母“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周本纪》)在贺兰山岩画中还有这一类的感生岩画。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人哪有不性交受精而生子的呢?实际情况是他们都是母亲和人群交的产物(高禖就是一个群交之节),由于是群交,就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了。可是,如果说某个圣贤是群交的产物,实在太难听,后人就编出一番“圣人皆无父”的神话来,一以遮丑,二来为这些圣贤戴上一个神秘的光环。?

关于孔子,他的父亲有名有姓,和群交沾不上边,但是“野合”却被“太史公之笔”写在正史上了,于是后世学者就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地诠释这“野合”二字。“野合”者,非野外交合也,不过不合礼制而已,其实,这都是以后人的观念、后世的规矩强加于孔子,其实,在孔子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很严格的,何况叔梁纥早已没有了父亲。至于六十多岁的男子娶不满20岁的女子为妻是“不合礼制”,谁规定啦?在中国古代,这一类的事实在太多了,在现代也还有不少呢!?

至于“圣人皆无父”的光环,虽然孔子戴不上,但是关于孔子之生,其他光环还是有的,例如孔子在出生前,其母在尼山致祷;孔子出生前来了一个麒麟,口吐玉书;孔子诞生之辰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孔子出生时颜母之房,闻钧天之乐,空中有声等。生有不凡之人,定有不凡之事,历史似乎可以任人打扮了。
http://culture.ifeng.com/8/detail_2012_09/22/17820120_0.shtml
理由 对孔子的另一个颠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3 06: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啥“新闻”吧,早就是这样的结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18:05 , Processed in 0.1389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