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3|回复: 0

[【转贴】] 中医养生:除了煲汤吃药 更是一种精神修为(大众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 1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8月01日 12:33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提高,养生成了时代的潮流,各种养生保健馆、养生食疗馆、养生门诊应运而生,中医的养生之道究竟在哪里呢?

  养生能防病治病,人体都有五脏六腑,为什么胃是“五脏六腑之海”,肝叫“将军之官”?为什么小肠是“受盛之官”、大肠与肺相表里?胃、肠、肝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疾病,这些疾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养生也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的修炼。真正的养生与人的情志有何关联?

  近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戈焰教授在第47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在讲述中医的整体辨证施治之理,人体胃、肠、肝的养生之道的同时,更向大家展现了“大医精诚”的“养生修为”。


   不仅是煲汤吃药,更是精神修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即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就是这个整体的中心。除了脏或腑跟外界肢体、四肢百骸相通形成一个系统以外,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中医认为,肺和大肠是相表里的,这个不仅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在科学上也得到了证实。它们不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原阳是推动生命的原始动力,它就像天地之太阳那么的重要,它应该潜藏在人的下腹丹田不能随便出来也不能随便去消耗的。中医里有一句名言“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也说明了人体该顺应一年四季的阴阳盛衰而运行。上古之人一百岁行动还很敏捷,但是现代人年过半百就动作迟缓了,是因为那些能活百岁的人懂得养生之道,也能顺应养生之道,在饮食、起居、劳作方面都是非常符合健康规律的。

  除了顺应规律外,只有“形与神俱”人才能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据说,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享年168岁,“度百年乃去”,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不少良方,还留下了“为老虎拔刺”的美丽传说。可见,孙思邈不仅是人类的“大医”,也是苍生“大医”。俗话说,“大医医国、中医医人、小医医病”,要成为大医就要安神定智、无欲无求。养生不仅仅只是身体的养生,除了煲汤、吃药,也是为人处世方法的一种修为。

   除了“牙齿关”,还得过“情”关

  胃肠肝跟我们的消化功能息息相关,中医用阴阳五行来指导,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配足五脏六腑。脾胃属于土,土作为“母亲”、“大地”,作用是厚德载物,滋养万物。胃专门受纳精华,产生气血来供养全身的功能活动或者精神思维活动。脾胃互为表里,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要想身体好一定要有一个好胃。中医里面讲到“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饮食进入到胃里面形成了食糜排到小肠,小肠专门吸收这些食物的精华、营养。大肠进一步把排下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使大便更加成型、更加有规律地排下来,故大肠又叫“传导之官”。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是五行当中的木,木深深扎根于土地,根生才能枝繁叶茂,因此木喜欢疏泄条达,不应该对它有什么约束,有什么压力。

  想要养生,首先得过“牙齿关”。胃通过饮食直接和外界相连,饮食过快、过饱、过杂,就会超出胃本身的消化能力。胃属阳土,脾属阴土,脾喜润而恶燥,经常吃烧烤、辛辣食物、或整天熬夜就会伤阴、造成胃阴不足。同样,如果一个壮实的人吃了很多的烧烤、辛辣或者是饼干,就会导致大肠湿热、肚胀、便秘。而肝病发病最多的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都与饮食息息相关,甲型和戊型肝炎是通过饮食传染的,一顿没煮熟的海鲜就可能埋下肝炎的“祸根”。如果得了脂肪肝,仍旧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就可能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可见,养生第一步一定要把住牙齿关,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饮食要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贪食。除此之外,饮食卫生也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除了要过“牙齿关”,“情志”这关也不可少。精神紧张可以导致胃病,消化性溃疡的人都跟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紧张有关。思虑忧愁也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犯胃。正常的时候肝脾是相辅相成的,但肝气太旺或者肝克制得太厉害了,脾就弱了。肠道也跟情志因素有关,有些人经常拉肚子,动不动就肚子痛,有时候精神一紧张,人家已经到考场了他还到厕所里出不来。或者是跟大家一起出去吃东西,其他人没什么问题他就拉稀了,做了肠镜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肠易激综合症,肠容易受精神刺激,这时就需要把情志调理好。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之常情,但是波动不能过激,时间不能太久,如果过激、时间太久就会对身体产生致命性伤害,现在的身心疾病像肿瘤都跟心情因素有很大关系。

   掌握小“窍门”:三伏天灸长夏防湿

  现在正处盛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三伏天是一年当中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可借助天地之阳气来补助人体的阳气,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免疫能力。这种方法既经济实惠又一本万利,又节约国家资源,何乐而不为呢?三伏天灸就是用特制的、辛温的中药,磨成粉之后用姜汁调好贴在皮肤上。使用后可预防感冒,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慢性腹泻或慢性胃痛都有作用。

  此外长夏这段时间天暑比较重,又多雨,人特别容易感受外界的湿邪。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太贪凉饮冷,避免过多游泳、涉水,如果湿气比较重可以吃一些冬瓜煲薏米清热利尿,也可服用些藿香正气丸,达到化湿的效果。(蒲荔子)
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2010/08-01/2438538.shtml


中医养生养的不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养心”,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21 , Processed in 0.2519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