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9|回复: 0

[【教育时事】] 学者:“经典新解”割裂历史则是哗众取宠的儿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12: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7-06/2383836.shtml
因为教的人本就一团浆糊。
----------------------------------------------
  在似乎是想落天外的解读背后,贯穿着千篇一律的思路,就是弃文本主干于不顾,抓住一些枝节大肆渲染,用尖刻的言词、戏剧性的逆转思维、耸人听闻的价值判断,来哗众取宠。这样,作品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情景、作者当时面临的普遍社会问题,或者被歪曲、或者被遮蔽

  最近有人写博客,建议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理由是作品“情感不健康、文风孱弱病态”,而其父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云云。无独有偶,前不久则有人建议删去语文教材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水浒传》中的著名章回,认为文本虽伸张正义,却“过多渲染了血腥和暴力”。这些别出心裁的“新解”,引发了好一番争论。

  精读经典作品,也是对文化作比较、评价和选择的积极参与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作品,都记录和表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传递的思想感情,往往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代表着社会价值取向;而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则有相当的典型性。因此,经典名篇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关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很自然地,由于任何经典都属于历史的产物,若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思想感情和内容里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合时宜”。其实,我们精读经典作品,也是对文化作比较、评价和选择的积极参与过程,其间有思想和思想的碰撞,也有传统与当下的冲突。自称“为了今天的孩子”,看到经典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就一删了事,虽然既干脆又省事,但照此草率做法,能够逃过被删命运的经典作品,只怕是所剩无几了。且不说被认为“过多暴力、血腥”的《水浒传》片断,即使最优秀的经典作品《红楼梦》,似乎也大可以“宣扬男女早恋”为由将之逐出中学语文教材,至于现在选入各种语文教材、似乎最为“纯洁”的香菱学诗片断,因为女主人公满足于小妾身份所隐含的作者对妻妾制的认同,其道德价值取向恐怕也要让有些人手足无措。所以,既不应该回避、删除它们,更不应该把一些枝节问题无限放大,以此显示自己见解的与众不同。如何辩证分析经典,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经典,始终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项课题。

  此外,如今一些教师在解读经典文本时,或多或少套用着僵硬的模式,往往不能把其中的种种魅力揭示出来,不但让学生闻之生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理解经典的一种障碍。因此对名家名篇作新的解读,哪怕有些新解并不合于传统上通行的解释,也不妨一试。特别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对经典名篇作多样化、比较式的解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这样的“经典新解”,是值得倡导的。

  割裂历史、割裂语境的所谓“新解”,实际是哗众取宠的儿戏

  然而,时下流行的一些“经典新解”并非如此,其效果实在可疑。在似乎是想落天外的解读背后,贯穿着千篇一律的思路,就是弃文本主干于不顾,抓住一些枝节大肆渲染,用尖刻的言词、戏剧性的逆转思维、耸人听闻的价值判断,来哗众取宠。他们不是把文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公正客观地指出其局限,相反,借反思的名义,把经典文本从其所对应的特定语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作品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情景、作者当时面临的普遍社会问题,或者被歪曲、或者被遮蔽。就《背影》来说,传统社会里那种严父形象向慈父形象的转换,那种父子关系的另一面,以及在一个社会动荡、家庭变故的环境里,背影这一特定画面引发的复杂情感,都在作者笔下生动呈现。如果无视作品的这些主体内容,一味纠缠于其父横穿铁道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个大男人过多流泪其感情是否健康之类,这样的“新解”与儿戏也就没什么两样了。更有甚者,笔者前不久听了一堂《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执教者竟然质疑五壮士跳崖壮举的“合理性”,生硬扯出珍爱生命、善待被俘战士等等话题,这样的解读,不但割裂了语境,转移了文本的主题,更大大削弱壮士义举的巨大感染力,价值判断很成问题。

  割裂历史、割裂语境的所谓“经典新解”在眼下大受鼓噪,甚至还获得媒体的支撑(比如某著名“新解”者就在电视台的著名栏目宣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在搞婚外恋”),这种现象值得警觉。把自己个人的局部经验、一知半解夸大为普遍的经验、正确的解释,并从中引出一种价值取向来衡量一切、评判一切,号称辩证思维,其实是十足的机械思维。说到底,这是当前社会上涌动的一种极端个人主义思维方式、极端自我中心价值观的曲折反映。如同他们无法全面判断经典文本的历史语境一样,他们也无法深刻反省自身的思想状态,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所以主观片面性始终以一种张扬个性的幻觉浮现在他们眼前心头,进而自我感觉良好,陶醉于自己是不同凡响“思想者”的错觉中。

  詹丹(作者为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0:21 , Processed in 0.1482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