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9|回复: 0

[【社会视角】] “诚实守信会吃亏”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09: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多人从对社会诚信的疑惑,到认同“诚实守信会吃亏”,亮起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提醒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和路径亟待探索突破。一个人人自危、信用高风险的社会,不可能安定和谐。

  上海市政协课题组,日前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44.2%的人认为,相比5年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现在的诚信水平下降了;诚实守信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无用的别名”,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6月25日《法制日报》)

  诚信作为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准则,在经济和社会交往中不仅得不到肯定,反而成为“吃亏”的代名词,到底是不是上海人的普遍心态?推而广之,其在全国是否具有“标本”意义?对此,恐怕不能妄下定论。但有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认同“诚实守信会吃亏”的尴尬现实,值得认真而理性地解读。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凡某种社会心态的形成并蔓延,无不基于相关社会现象的作用。在我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训源远流长,从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一直延续诚信人生价值观的培育,从而形成富有民族特质的传统价值观体系。迈入文化多元时代,人们在物质利益原则支配下的多元选择中,传统价值取向的传承更多放到了次席,对于诚信则更多地以崇尚的形式存在于脑际。在社会矛盾多发的环境之下,社会诚信随之出现一定的危机,并不意味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已崩盘,而是某些不正常社会现象引发防范心理的折射。
  毫无疑义,人们对于社会诚信的疑虑乃至在衣食住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防范意识,与诸多诚信缺失事件频发息息相关。从“南京冠生园事件”,再到“三鹿奶粉”、“齐二药”、“紫砂煲”事件,难以胜数的制假贩假行为屡禁不止。还有,华丽画面和辞藻粉饰下名不副实的商品广告满天飞,吹得天花乱坠的美容整容广告大行其道。这些,不仅坑蒙消费者,甚至夺人命,直接导致了民众对商业诚信的极大不信任。再加上政府统计数据的“被增长”、“被幸福”,政府对民心工程的信誓旦旦变成“放空炮”,名人艺人为求私利置个人诚信于不顾,电话信息诈骗花招百出防不胜防……种种失信事件的叠加,最终酿造了诸多人对现实社会诚信的怀疑。

  更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践踏诚信之人成为既得利益者而逍遥自在,政府机构对不诚信行为惩处不力,助长了社会的不诚信氛围。久而久之,给还在坚守“诚信比黄金还要贵重”意念的“老实人”带来沉重的打击,不由自主地笃信“诚信无用论”。当人们对正常释放的善意举动也打上问号,出于自我保护而被动地在心理上筑起一道防范陷阱的堤坝,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诚信水平的降低。

  审视现实,众多人从对社会诚信的疑惑,到认同“诚实守信会吃亏”,亮起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提醒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和路径亟待探索突破。一个人人自危、信用高风险的社会,不可能安定和谐。在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元素中,一个诚信的政府是定心石。要构筑民众真正崇尚诚信并自觉付诸行动的氛围,政府及其机构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可或缺。只有政府一切施政始终坚守对诚信的敬畏,依法依规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力促社会公平公正,取信于民,才能成为社会诚信的最大供给者,树起“诚信为本”的标杆,避免政府不端行为成为引诱公众诚信缺失的参照物。

  当然,社会诚信大厦的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消除“失信者占便宜,守信者吃亏”的社会心态,还必须依赖于建立起社会诚信规范和失信约束的惩罚机制,切实强化监管的力度。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一套涵盖社会生活的可行的征信系统,实现个人与企业机构诚信信息的有效收集,并通过法律、道德、经济、行政、舆论等途径对失信行为加以制约,尤其是要加大欺诈、失信者的行为成本,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者痛。唯此,社会诚信的倡导与遵守才得以顺着正道走下去。

  牛日成


已经变成人们的共识了 很难纠正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26/c_1226695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7:27 , Processed in 0.127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