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58|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传承 • 变迁 • 希望——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2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我读研究生时的一篇课程论文,发出来供朋友们斧正。

    目前,我们国家正全心全意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出现了一些与现代化不相符的社会现象,这让我们对现代化产生了许多困惑。
    可以说,我们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不少的问题,与我们国家的文化有根本性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在能否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整合问题上存在不足,或者说在扬弃本国文化传统和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塑造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现代文化模式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因此,我们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就要看这个国家的文化是否也实现了现代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与政治的现代化会促进文化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文化的现代化又可以能动地反促经济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并巩固前者的成果。这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生相长的。因此,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是整个现代化问题总课题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从中国文化的现状谈起,探究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在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机遇,以求在继承、变迁的基础上找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前景和希望。
    一、中国文化的现状
    作为人类文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同其他国家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一样,也是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为目标的,也要体现为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人类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以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障碍被广泛克服的社会状态。不过,从人类文化现代化的两个方面——工业化和民主化来看,中国文化离现代化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即使与西方社会的文化水平相比,也还有巨大的差距。因此,要确定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目标,首先就要认识中国文化的现状。毫无疑问,正确评价中国文化的现状,是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前提,因而也是建设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前提。
    关于中国文化的现状问题,“西化论”和“新儒学”在争论中国的现代化以及中国文化的出路时,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就是中国文化目前还不能被称为现代化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还“不够”现代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文化的整体上来讲,由于一百多年前的西方入侵,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攻击下,虽然仍能保持其基本内核,但对西方文化却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不得不用西方文化为自己作了包装。中国文化历来重内在精神轻外在形式,而西方文化却正相反,重外部物质世界、重视外在形式,这与中国文化形成了互补。这种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内中外西”,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海外游子,无论走了多远,无论身处何等发达的地方,也无论享受着怎样的物质文明,“叶落归根”、“报效祖国”等的观念依然强烈持久,“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广大海外华侨的贡献息息相关。他们关心祖国建设,积极向国内投资,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从受到教育程度上来讲,一般来说,受教育多的人,往往具有较多的西方文化特性,而受教育少的,则更多的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这是因为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基本是西方教育体制的移植,着重于人们的理性启蒙,而中国传统的教育则排斥理性,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信条,对广大劳动人民采取愚民政策。灌输那些“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着重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习惯的培养。这样,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的接轨就有一个时间的问题。这就使年轻人比老年人具有更多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而且他们也比较易于接受西方文化。
    (三)从我国文化的发展情况而言,存在着脑体、城乡和地区的巨大差别。尤其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一直未能消除,中国农村长期处于被社会发展遗忘的角落,这使得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处于十分低下的境地。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整体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人曾慨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说什么德国及日本和我们中国同在战争废虚上搞建设,为什么德国、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我们中国为什么远远被抛在后面。这是只看到表面而未及本质,德日两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与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分不开的。而这两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原子弹炸不碎、坦克轧不烂的。
(四)从教育和科学的整体水平上来看,还比较落后。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生入学率在同年龄组中的比例只有4%,而美国的大学生入学率则达到了50%多。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还远未达到不发达国家4%的水平。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我国国民的科技整体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社会,劳动生产率还十分低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比率也十分低。
    中国文化的现状,决定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性质和目标。前面我们已提到,文化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工业和民主。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在这两方面均存严重不足,尤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是“人治”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缺乏,因此,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就成为我国文化现代化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什么人的解放、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障碍
    我国文化的现状是客观事实,我们怎么认识这样的现状呢?或者说,我们怎样理解中国文化“不够”现代化的方面呢?或者说,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的障碍呢?事实上,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历史性困限在于:如果说,此前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虽然相当坎坷,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取向还是颇为单一的,在西方后现代文化的比照之下,依然以现代化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中国文化由于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而不能不陷入困境。
    当然,我们分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障碍时,还应认识到:尽管现代化文化在整体上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性,但我们不能把现代社会中的一切文化都看作是现代化文化,更不能把现代化文化和传统文化简单等同于先进和落后的关系,因为现代化文化不仅包含着传统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否则,我们就不能正确分析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障碍,便谈不上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改造,也不能推动我们文化的发展。
    (一)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而言,存在一些消极的精神趋向。比如:消极无为、保守封闭、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生成只有八斗命,走遍天下不满升”、“吉人自有天相”、“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不落”等等充分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这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副作用是巨大的,君不见当今社会中,读书的混文凭,当官的混官位,种地的混日子,比比皆是。又如:崇古复古、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的保守思想,“法先王”、“人惟求旧”、“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等,这种思想使得人们把已有的东西看作是优秀的,从而丧失了对外开放以获取新的知识以及不断创新以赶超前人的动力。再比如:崇上崇官的“官本位”意识,我们知道,在中国,由于封建专制的长期压制,普通老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统治阶级的奢侈糜烂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成为千古名训,没有官的想当官,当官的怕丢官。“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做事的“官僚主义”原则,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缺乏责任感,个人主义思想膨胀,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极大地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压抑了广大群众的历史创造热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从西方文化的影响来说,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对我国国民精神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取向。比如殖民意识,就是西方国家所宣传的强国对弱国进行奴役和殖民的合法意识,这一思想认为:落后民族是社会机体的低级部分,没有少数西方强国的统治和保护,就没有正常的人类秩序,它使一些强国甚至落后国家的人至今仍认为弱者接受强者的统治和保护是生物规律的必然体现。由于我国长期被西方列强侵略,这一思想确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落后,关键在于被殖民的时间太短。于是要求“全盘西化”的思潮盛行,这实在我们民族的一个悲剧,如果任由这样的心态发展,必将使我们的民族气节沦丧,并最终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形成巨大的无形障碍。又如,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一些人把人生的价值建立在感官的刺激和享乐之上,在疯狂野蛮的喊叫中去“体验自我”,在一掷千金的消费中“品味人生”。如果任由这种思想发展,必将导致“人道”沦落、“兽道”嚣张的局面。因此我们说,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敌人就是丧失进取精神、沉湎于声色的精神趋向。再如:利己主义和个人中心思想成为近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造成的最大也是最坏影响的思想趋向。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主义的一些为竞争而不择手段的做法也开始流传到了我国,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才使我们的社会上各种丑陋现象层出不穷,它毒化了我们社会的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要使中国文化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同这种畸形的思想意识作斗争,不然,它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必将是灾难。
    (三)从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来看,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和文盲非文盲的结构成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最大的现实因素,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具有愈落后的地方增长愈快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人口的增长成为低文化素质不断复制的有效机器,这样的人口愈多,对中国在文化现代化上努力的销蚀作用就愈大,结果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缓慢增长被这种飞速增长落后文化所抵消,于是本来就比较缓慢的发展速度又大大降低。目前,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计划生育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阻力仍然十分大,这既有观念的陈旧,更有在我国农村作为经济主要形式的自然经济的现实需求。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机遇
    当今世界,全球化态势发展迅猛,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一方面是中国自身发展现代化文化的巨大障碍;一方面是西方现代化文化的全面影响;另外还有许多的客观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现代化文化的机遇和希望在哪里呢?
    (一)中国人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和态度是我国发展现代化文化的最大希望。中华民族向来就是一个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的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挑战就是机遇,在它面前,是积极进取、主动迎接挑战,还是消极躲避、被动迎接挑战;决定着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如果我们对这次文化现代化的挑战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积极的行动和坚决的决心,而是消极等待和拖延,我们就有可能成为现代化文化发展的弃儿。也就极有可能沦为西方现代化文化与技术的新的奴隶。
    在这方面,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给了我们的深刻的启示。它们把西方国家看作文明的使者,于是被动对待,甚至全盘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西方化,非西方文化被认为只能是在彻底抛弃自身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模式才有出路。结果呢,非洲人民非但没有获得西方的现代化文明,却陷入了越来越深的贫穷、愚昧。因此,我们绝不能走一些非洲国家道路,而必须有“天行键以自强不息”的态度和精神,主动迎接挑战,奋起直追。幸运的是,我国人民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政府在1998年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实施,成就巨大,鼓舞人心。不妨设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没有努力奋进的精神,中国文化的民族慧命无疑面临着断灭的现实危险性。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竞争平台。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信息、知识成了经济发展点石成金的魔杖,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前提是大量具有现代化文化素质的人才,以及能够让这些现代化人才发挥其作用的社会环境,而世界各国都在为此努力。我们正可以利用知识经济大潮下中外文化的交流来学习优秀的东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历程而言,“外在冲击”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一方面,西化浪潮对于中国文化之腐朽传统的揭露、批判,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了内涵空间。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现代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汇聚之地,这就为中国文化面向未来的发展准备了更为充分的思想资源。
    同时,我们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呈现一体化态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比如: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技术含量的增加,使得西方国家面临来自不发达国家廉价的低技术产品的竞争,这使得西方一些不需要太多技术的产业受到了威胁,并迫使发达国家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而一心一意地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从而出现了发达国制造业“空心化”。这样,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外汇,从而能从发达国家引进更多的现代技术,也有更多的资金自己搞科研开发。2001年,我国加入WTO,真正跳上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平台,这其实是一个迎接西方现代化文化的挑战的问题,从此,在WTO的冲击下,那些没有生命力或者说竞争力较弱的组织和企业被淘汰,许多组织和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做得更强更大。我国经济总量迅速提升,从而真正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三)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已非昔日可比,国家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丰富多彩。从精神状态上来说,我国人民对一切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新事物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和接受热情,同时,对于在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一些震荡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从前,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于来自西方的现代化文化多半还持怀疑态度,甚至对于那些充满个性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看不惯,但现在的中国人却对现代化文化表现了巨大的接受热情和承受能力。如今的中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面对现代化文化带来的花花绿绿,不但年轻人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就是在老年人那里也常有体现。另外,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生活的起落挫折、经济的巨大困难等,国人都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开明、宽容和理智、冷静,这都缘于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也表明国人已经做好了迎接现代化文化的挑战了。
              结   束   语
     以上是我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我认为,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要想真正走向现代化,就要尊重中国文化的现状,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立足于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汇而成就更为合理、更为康健的现代性文化。为此,我们要有面向世界的眼界和心胸,通过充分发掘出中国文化传统所独具的优良的方面,建立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充分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新型文化,以求超越西方式的现代性,为人类成就一个对应于“传统”的、更为合理的“现代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翔海:《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中国社会科学》(200206)
[2] 夏振坤:《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中华文化论坛》(200303)
[3] 叶南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递进轨迹与转型机理》——《天府新论》(200303)
[4] 黎德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6:46 , Processed in 0.1777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