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110|回复: 144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0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7 0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7年2月7日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


战斗英雄杨子荣

  1947年2月7日,东北解放军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深入匪巢,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及时配合剿匪部队消灭了土匪,并活捉国民党东北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


根据杨子荣的事迹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剧照:座山雕(左)与杨子荣

评论:有名的孤胆英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4年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发行的纸币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政府公布《国币条例》,采用

银本位制,“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一圆,总重七钱

二分,银九铜一”,规定“国币之铸造权,专属于政府”

,并以施行细则规定,“凡公款出入必须用国币”。

  铸以新币(袁大头)兑换各种银元,以实行币制统一。
评论:袁世凯的时代到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竺可桢在北京逝世



  1974年2月7日,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竺可桢是浙江上虞人。1928年创办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南京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委员。在气候变迁、物候学、农业气候、自然区划和科学史等方面有杰出贡献。 这是竺可桢生前在阅读文献。

评论: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2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系安全索离开航天飞机实现在太空行走,成为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这是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利斯飞离“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约150英尺(约合46米),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人类向太空又前进了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1812年2月7日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诞辰

狄更斯像


有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条小河边,一个人正在钓鱼,自称“看守鱼塘”的人走过来问道:“您在钓鱼吗?”
  那个钓鱼者回答说:“是啊!半天没见一条鱼。昨天,就在这个地方,我钓到15条。”
  “看守鱼塘”的人听了立即说:“你可知道,此地禁止钓鱼!我是专门负责看守的。”说着就要罚款。
  那个钓鱼人不慌不忙地说:“您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作家狄更斯,因此您不能罚我的款,刚才我说的是虚构的故事,而虚构故事正是作家的事业。”
  这位狄更斯先生,就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全名叫查理斯·狄更斯。他生于1812年2月7日。他出身贫苦,12岁就当学徒,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发表于1836年,从此他一举成名。之后,34年中他又完成10多部长篇小说,著名的有《圣诞欢歌》、《大卫·科波菲尔德》、《小杜丽》、《伟大的希望》等。
  由于狄更斯的童年时代生活很贫苦,饱受压迫的欺凌,因而在他的笔下,创造出一个个善良而受侮辱的儿童形象,深深打动了当时英国的小读者,以致当狄更斯于1870年6月9日逝世的消息传出时,居然有一个孩子大哭起来:“唔——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那么圣诞老人也要死了吗?”

《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英国作家狄更斯和他的签名

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插图

狄更斯用过的书桌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Charles.Dickens
  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xxx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生平:
1812年3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还请债务后出狱。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小学读书,对学校里摧残儿童的野蛮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满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对穷人,特别是对贫苦儿童怀着深切同情,后来写了不少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贫穷,狄更斯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这使他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接触到各种人物,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担任记者期间,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英国社会,常去国会记录辩论情况,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了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狄更斯自幼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时代,他就阅读了《鲁滨逊飘流记》、《天方夜谭》等大量小说。他的父亲爱好戏剧,经常让小狄更斯表演各种戏剧,叙述表演体会,教他背诵诗歌,即兴创作。这种教育虽使小狄更斯吃了不少苦头,却也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他经常利用为伦敦几家报刊工作的业余时间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学习,从当采访记者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此后他脱离新闻工作,开始了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涯。1842年,他访问了美国。从1844年起,他常常携同家人在瑞士、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居住。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1858年,他以杰出朗诵家身份在国内作朗诵旅行;1867年至1868年再度访美。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除了纪念碑外,狄更斯的遗愿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但是他的死引起了全英国人民的哀悼,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诗人之角”。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今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作品的跨越和精华!!!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狄更斯有个一生也未能克服的硬伤,就是的冗长拖沓,这一“特点”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尤其突出,即使是到了其后期的一些作品,如达到艺术顶峰的《双城记》,也始终未能摆脱这一问题。

我的评论: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世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799年2月7日清乾隆帝去世。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1711-1799),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属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储,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史称乾隆皇帝。同时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他60年的稳定统治,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而乾隆末年,亦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而到了乾隆末期,所谓歌舞升平,“十全武功”的“盛世”已经宣告结束。在60年漫长的“盛世”之后,是成倍增长的人口压力和尖锐的民族矛盾及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集团的彻底腐败。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的:“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蘘却已尽上来了。”清王朝已经像即将倾颓的大厦势难支撑,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炮舰却正在隆隆地驶近,中国的历史,即将翻开令人痛心疾首的一页。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他下诏说:“我25岁时继位,当时曾经对天起誓,如果能够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传位给皇太子,不敢与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数一样。现在我在位已经满60年,不敢食言,决定禅位与皇十五子颙琰。他如一时难以处理朝政,由我训政。”和坤等大臣极力劝阻,乾隆不听,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禅位大典,自称太上皇,但仍掌握着朝廷实权。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虽经过不少名医医治,都不见起色,初三逝于养心殿。
  推荐理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值得记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2月7日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遭爱尔兰共和军炮击
1991年2月, 爱尔兰共和军向伦敦发动了一连串的恐怖攻击,包括自1984年保守党大会期间爆炸布赖顿大饭店以来,对英国政府的心脏进行的最具戏剧性的袭击。
  2月7日上午将近10时,一辆货车停在近卫骑兵路与白厅两街拐角处, 该地距内阁正在开会的唐宁街仅200码。车顶打开了,朝唐宁街射击了三发迫击炮弹,其中一发落在唐宁街10号的后花园里,震碎了首相府内阁会议室的玻璃窗。那辆货车接着起火燃烧。 约翰-梅杰在炮火攻击下镇定自若的神态得到了大量报道。但众所周知,这次袭击发生在因提防伊拉克及其盟友发出的恐怖分子袭击威胁,安
全戒备措施已大为加强的情况下,从而提出了政府机构容易受到攻击的严重问题。
  爱尔兰共和军从最近针对英国本土发动攻击的战略出发,再接再厉采取行动,几天后又在伦敦主要铁路线的几个车站上埋设炸弹。2月18日清晨刚到交通繁忙时刻, 一枚炸弹在xxx车站爆炸,炸死一人,炸伤多人。一枚同样的炸弹又在帕丁顿车站爆炸,但无人受伤。
评论:英国的北爱分裂闹的挺厉害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4: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885年2月7日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诞生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e Lewis,1885年2月7日-1951年1月10日),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他在1930年因“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刘易斯的作品深刻而批判性地描述美国社会和资本主义价值,代表作有《大街》(1920年)和《巴比特》(1922年)等。

评论:人类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是人生有限,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欣赏。有时间应该欣赏欣赏刘易斯的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njzcrp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7 06: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1年2月7日
左翼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在上海就义

  
左起:胡也频、柔石、冯铿、殷夫、李求实(李伟森)
1931年2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5位作家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


  5位青年作家同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除殷夫外,其余4人均为中共党员。 李伟森还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

  1月7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以“共产分子”、“宣传赤化”等罪名将5人逮捕。 遇难者中,殷夫是诗人,其他4位为小说家。

  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点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年2月7日
著名导演崔嵬逝世

  
崔嵬导演的《青春之歌》


  崔嵬,1912年生,山东诸城人。30年代初参加左翼活动。1956年进北影当演员。他饰演的宋景诗(《宋景诗》)、战长河(《老兵新传》)、朱老忠(《红旗谱》)等角色,都是中国银幕最有光彩的艺术形象,并因朱老忠形象获得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59年起任导演,主要代表作有故事片《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天山的红花》、戏曲片《杨门女将》、《野猪林》等。

评论:著名的电影艺术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6: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7年2月7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两个凡是”

  
1977年的华国锋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公开提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以《学好文件抓住纲》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在全国公开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提出“两个凡是”的用意,是为了阻止邓小平出来工作,阻挠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其实质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坚持下去。“两个凡是”的方针压制了思想解放,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和拨乱反正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

评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06年02月07日,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生


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大清皇帝,清宣统(末)皇帝,通称宣统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英文名henry,满族。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淳贤亲王)之孙、载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光绪(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评论:纪念这位大清帝国皇帝、满洲国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研究发现基因疫苗增强免疫的关键
2008年02月07日
新华网东京2月7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7日报告说,基因疫苗增强免疫系统的关键是能够激活白细胞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与之前认为的碱基序列无关。

  基因疫苗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大阪大学教授审良静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实验鼠研究发现,双链DNA进入细胞后会促使一种激酶发挥作用,进而激活白细胞,后者会攻击病原体。而以往的理论认为,拥有特定碱基序列的单链DNA附着于受体,从而增强免疫。

  本项研究显示,双链DNA的免疫作用强于单链DNA,这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基因疫苗开辟了新途径。







点评:很好的研究成果,我们的未来医药研究重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号召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2月8日至15日,中共中央农村政治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各中央局、省、市、县委先后发出《向焦裕禄学习》的通知。全国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
评论 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2月7日 我国与斯里兰卡建交

斯里兰卡
国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独立日:2月4日(1948年)

国庆日:2月4日(1948年)

建军日:10月10日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旗面四周的黄色边框和框内靠左侧的黄色竖条,将整个旗面划分为左右结构的框架。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72%;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

国徽:图案中圆面的中心为一头狮子,其形象寓意同国旗。狮子周围环绕着16朵荷花瓣,象征圣洁、吉祥;花瓣又为两穗稻谷环绕,象征着丰收。图案下端是一只花碗,碗里装着庙花;花碗两侧分别为太阳和月亮图案。国徽顶端为象征宗教信仰的佛教法轮;永远转动的法轮,还象征国家如日月一样永存

国花:兰花

国石:猫眼石

国家政要: 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2005年11月就职。

自然地理:65610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风景秀丽,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宝石之国”和“狮子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

组图:斯里兰卡印象

人口:1901万(2005年4月)。僧伽罗族占81.9%,泰米尔族9.5%,摩尔族8.0%,其他0.6%。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居民76.7%信奉佛教,7.9%信奉印度教,8.5%信奉伊斯兰教,6.9%信奉基督教。

首都:科伦坡(Colombo)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从中世纪起,这里就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兰卡宝石,便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外。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8℃。有人口223.4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个省:西方省、中央省、南方省、西北省、北方省、北中央省、东方省、乌瓦省和萨巴拉加穆瓦省;25个县。

简史:2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受到当地国王的欢迎,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人统治。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4日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72年5月22日,宣布把国名锡兰改称为斯里兰卡共和国。“斯里兰卡”是锡兰岛的僧伽罗文古名,意思是光明、富饶的土地。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仍是英联邦成员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8年9月7日生效,为斯历史上第4部宪法,改议会制为总统制。1982年后多次修改宪法,将议会任期6年改为到期时可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延长;规定斯所有官员,包括议员在内,必须宣誓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司令,享有任命总理和内阁其他成员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

经济: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茶叶、橡胶和椰子是斯里兰卡国民经济收入的三大支柱。斯里兰卡的主要矿藏有石墨、宝石、钛铁、锆石、云母等,其中石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兰卡宝石在世界享有盛誉。斯里兰卡的工业有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烟草、造纸、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胶、金属加工和机器装配等,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服装、茶叶、橡胶、椰子和石油产品。此外,旅游业也是斯里兰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国家创汇数亿美元。

货币:卢比(Rupee)>>>

新闻出版:全国有报刊200余种,4个报业系统。锡兰联合报业公司通称湖滨大厦,1918年创办,1973年7月由政府接管。出版5种日报,3种星期日日报和10多种周刊。主要报刊有最大英文日报《每日新闻》,最大僧伽罗文日报之一《每日太阳报》。乌帕里集团报业公司,1981年11月创办。出版日报、星期日日报、周刊各2种。主要报刊《岛报》为英、僧文日报,发行量很大。维贾亚报业公司:1990年创办。主要报刊有僧伽罗文日报《兰卡之光》,英文星期日报《星期日时报》。快快报业公司:1930年创办,私营。出版泰米尔文报刊,《雄狮报》为最大泰米尔文日报。兰卡通讯社是1978年由几家报业公司联合创办的半官方新闻机构。斯里兰卡广播公司原名锡兰电台,1967年改用现名,系官方广播电台。斯里兰卡电视台系国家电视台。1982年开播,是斯最大的电视台,每天用英、僧、泰三种语言播出。

外交:奉行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维护斯里兰卡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允许外国对斯内政和外交事务进行任何干涉。关心国际和地区安全,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包括全球核裁军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与中国关系:中斯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史称斯里兰卡为师(狮)子国或僧伽罗国。公元410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从印度赴斯游学两年,取回佛教经典并著有《佛国记》一书。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多次抵斯。15世纪,斯一王子访问北京,回国途中在福建泉州定居,被明皇赐姓为世,其后代现仍在泉州和台湾定居。斯沦为西方殖民地后,中斯关系一度中断。1957年2月7日,斯里兰卡与中国建交。1996年4月,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访问中国。2001年5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斯里兰卡。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斯里兰卡,中斯政府发表联合公报。2005年8月底,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纪念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近年,中斯双边贸易保持增长势头,1995年至2002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累计达24.6亿美元。2004年,两国贸易额为7亿多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6.9%。

中文全称: 卢比
币值换算
1卢比=100分

币值: 1、2、5、10、25、50分和1、2、5卢比
文字介绍
国旗:

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菩提叶表示佛教信仰。狮子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

国徽:

图案中间为一头狮子。外周环绕16个莲花瓣,花瓣由两穗稻谷环绕,分别象征着吉祥和丰收。稻谷下端为一花碗,装着庙花。两侧分别是太阳、月亮图案。国徽顶端为佛教法轮,象征该国与日月一样永存。

辅币名称: 分 国家名称
国家名称: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国家中文简称: 斯里兰卡
国家英文名称: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所属洲: 亚洲
面积: 65610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科伦坡
首都英文名称: Colombo
简况及历史
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

2500年前,由印度移至锡兰的德拉维之僧伽罗人建立了辛哈勒王朝。15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统治。17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获得独立,定国名为锡兰,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评论:中国友好外交的见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8: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2月7日
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逝世



  1944年2月7日,抗日民族英雄、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逝世。

  马本斋(1902-1944),河北献县人,回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
回民义勇队,抗击日本侵略军。1938年初,他率回民义勇队参加八路军,同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

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4年2月7日在山东莘县病逝。



评论:又一名民族英雄,我军的高级将领英年早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2月7日 中苏经济合作协定签订


周恩来、赫鲁晓夫在签字仪式上

  1959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在1959年到1967年间帮助中国建设78个大型工业企业和电站的协定。协定中规定,苏联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研究和设计工作、供应设备、仪器和某些专用材料,派遣必要数量的苏联专家在企业的施工、安装、调整和开工生产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并且接受中国的专家和工人到苏联的相应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学习。

  同过去的协定一样,这次协定也规定,苏联方面把规定由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的生产特许权无偿地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以便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生产和制造协定中规定的企业所需要的配套设备。

  协定中规定由苏联供应的设备、设计和其他各种技术援助的总值共为50亿卢布,中国方面将向苏联供应商品以作为偿付。
两国的合作在当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2月7日苏联解体:苏共中央委员会宣布放弃一党专政。

1990年2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对苏共进行革命性改革,修改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重新考虑民主集中制,并建议实行总统制。


我们要吸取教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02月0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jīnɡ hàn tiě lù ɡōnɡ rén dà bà ɡōnɡ
  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此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在开会前夕,直系军阀吴佩孚竟下令禁止开会,工人们对军阀的无理行动,表示极大的愤慨,决定照常召开成立大会。2月1日吴佩孚派军警包围会场,到达郑州的大会代表冲破了军警的阻拦,进入会场,宣布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开会不到15分钟,即与军警发生冲突。会后,反动军警又包围了代表的住处,监视代表行动,占领、封闭、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的会址,代表们被强迫出境。当晚,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京汉铁路全体总罢工,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为了便于指挥这次罢工斗争,总工会移至汉口江岸办公。从2月4日上午九时起,仅用3个小时就实现了全路数万名工人全部罢工,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京汉铁路立即瘫痪。这次罢工主要领导人有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
  2月7日,军阀吴佩孚终于下了毒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反动军警把他绑在电线杆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高呼:“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能上的!”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也惨遭杀害。
  惨案发生后,尽管反动军阀到处捆绑工人,用恐怖手段强迫工人复工。但工人们坚持斗争,在没有得到总工会复工命令以前坚决不复工,各地工会也都拒绝单独谈判。罢工斗争坚持到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武汉工团联合会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更大的斗争,于是忍痛下令复工,大罢工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京汉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接着,各地军阀也都对工人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被迫暂时转入低潮。


在中国工运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7 09: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1477年——《乌托邦》作者托马斯·莫尔出生。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於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於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直到十七世纪之前,乌托邦一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遥远的国度;十六与十七世纪欧洲航海探险的发现,使人们大为熟悉这个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设计销声匿迹。自彼时起,乌托邦所处的空间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纪开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经常发现的传说中沈没於大西洋的大陆文明)、或者地壳底下的深处。然而渐渐地乌托邦就由空间的转置变成时间的转置,这一进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纪的进步观念所鼓舞,之后则被李尔(Lyell)的新地质学和达尔文(Darwin)的新生物学中钜幅扩张的时间观念所鼓舞。,乌托邦不再是较好的空间,而是较好的时间。威尔斯(H.G.Wells)乘著他的时光旅行家航向数十亿年后的未来,史德普顿(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未》(Last & First Men,1930)中,则用二十亿年的时间比例来表示人类朝向全然乌托邦境界的攀升。
  从空间到时间的转置也使乌托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现实主义。乌托邦此时被置於历史中,然而无论距离乌托邦的极致之境是何等遥远,它至少可呈现出:人类或许是无可避免地正朝向它发展的光景。十七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联结加强了这个动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陆》(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现者。随著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它本身即深具乌托邦色彩)的兴起,.乌托邦主义便逐渐变成关於社会主义之实现可能性的辩论。贝拉密以及威尔斯的乌托邦(《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为正统社会主义辩护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则在《来自乌有之乡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种吸引人的讼法。这个异种的替代说法乃因“反乌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发明而出现,此乃对所有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和猛烈的批评。这个观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达尔文主义的《鸟有之乡》(Erewhon,1872)一书所预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达到了顶点,尤其表现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这两本书中。在这暗淡的年代理,只有史基纳(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维护著乌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许多人在这个行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乌托邦中察觉到比最黑暗的反乌托邦更可怕的梦魇。但是乌托邦主义却在1960年代强而有力地复活,例如像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论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这样的著作;而在未来学和生态学的运动中也可见其蓬勃的生气。
  或许乌托邦主义是人类情境所固有的,也许它只内在於那些受古典和基督教传统影响的文化之中;但是我们大可同意王尔德(Oscar Wilde)的话: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
  这是我从网上截取的一段关于乌托邦的文字:
  <<代价论>>分专章讨论很多社会学专题,有些问题带有专门性我不便评论。但有一章论及乌托邦的,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有兴趣。”乌托邦”这个名字来自摩尔的同名小说,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它有独特的生命力。除了有正面乌托邦,还有反面乌托邦。这后一种题材生命力尤旺。作为一种制度,它确有极不妥之处。首先,它总是一种极端国
  家主义的制度,压制个人;其次,它僵化没有生命力。最后,并非最不重要,它规定了一种呆板的生活方式,在其中生活一定乏味得要死。近代思想家对它多有批判,郑先生也引用了。但他又说,乌托邦可以激励人们向上,使大家保持蓬勃的朝气,这就是我所不能同意的了。
  乌托邦是前人犯下的一个错误。不管哪种乌托邦,总是从一个人的头脑里想像出来的一个人类社会,包括一个虚拟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类社会。假如它是本小说,那倒没什么说的。要让后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一种极其猖狂的狂妄。现世独裁者的狂妄无非是自己一颗头脑代天下苍生思想,而乌托邦的缔造者的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带替千秋万代后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后世人变得愚蠢,这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不要说至善至美的社会,就是个稍微过得去的社会,也少不了亿万人智力的推动。无论构思乌托邦,还是实现乌托邦,都是一种错误,所以我就不明白它怎能激励人们向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乌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气,只可惜那是一种特殊的愚蠢而已。

————————————————————————————————————————————————
乌托邦——人类社会之终极梦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5:08 , Processed in 0.27731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