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14 1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本人正在写的一篇未发表的论文节选。我只是从文化与现代教育发展关系探讨现代教育和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困窘境地。其实对于现代教育的问题,西方已有诸多哲学家、文化学家和教育家们都有所审视,提出过许多警示性告诫。我们今天的教育局限于教育方法、技巧、技术手段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但往往都是成为教育发展历史当成一场场闹剧“你谢幕来我登台”,受到历史和人们的无情嘲弄。我可以再次表达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悲观论调,除非国人对整体社会发展价值观的来一次根本上的检讨和实践意义的变革,在教育系统内部无论采取何种标新立异,其结果都将是令人失望的。
附:
(三)教育发展的整体文化精神的失落与个体善的迷失
“在整个文明体系及其历史发展中,教育履行和完成的是一种文化使命和文化任务”。(樊浩 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 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20-25)而这种“文化使命和文化任务”,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历史的、传统的、整体性的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日本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内容必须包括人类文化的所有方面。因此,教育必须是不折不扣的‘完人教育’。所谓‘完人教育’,是指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谐人格。缺乏人类文化修养的人是功能残缺的人。”(日 小原国芳 完人教育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02)德国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发展教育对于个人的本质意义在于,教育使个人通过自身的存在的体悟,获得影响个人在历史、世界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文化的整体性精神价值和价值精神,使个体通过自身认识到文化的整体性。他说:“人之为人,不仅仅由于其生物的遗传性,而更是由传统造成的。教育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要重演的过程。个人是在历史和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通过这个世界的作用,连同父母和学校对他进行的有用的教育。以及各种社会生活机构的影响,他获得了通过自己的存在活动中所凝聚的文化”,文化使个人通过他自身认识了整体,而每一连续的人类时代都被同化到文化这个整体的精神中去。“而当整体的本质变得可疑,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时,教育就变得靠不住了,它成了一盘散沙,”而“如果历史遗留下来的整体本质已经瓦解,那么教育就衰败了;教育的衰弱意味着人类的衰弱。”(德国卡尔•雅斯贝尔斯 现时代的人 周晓亮 宋祖良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6——57)也正是这种历史的、传统的、整体性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精神,才使得人类的教育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意义。这也是教育赖以存在的价值根基,同样也必然要成为发展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根由。
当下教育发展奉行的是创新和改革的价值观,与市场理性所崇尚的追求创新、创造、新奇是一致的。这必然要求教育相适应。创新、创造就必然对过去和传统的否定、消解甚至抛弃。市场理性所形成的市场文化就必然,要通过对过去、传统的文化加以否定、消解甚至抛弃,运用现代传媒、广告等手段,追求新奇、消费、制造垃圾,使得人性中的嫉妒和炫耀心理制度化、合理化、普遍化,市场才能发育和发展。市场理性所形成的市场文化的现代性后果是,对传统文化的嘲弄、取乐、利用、抛弃,从而导致人类整体文化精神的丢失。美国丹尼尔•贝尔说:“现代主义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预言:‘一九一0年十二月前后人类的本质一举改变了,’这句话里有一种吓人的裂隙,横扫在传统的过去和遭受霍荡的现在之间”,“历史的线索遭到扭曲,也许已被切断了,”“由于批评了历史连续性,而又相信未来即现在,人们丧失了传统的整体感和完整感,碎片或部分代替了整体。”(美国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P95) 德国史怀泽说:“从19世纪中期以来理想不再来自理性,而是取向于现实,我们因此也日益陷入无文化和无人道之中”,而文化则“有助于作为进步中的进步——个人的精神完善”,因为文化的本质“不是物质成就,而是个人思考人的完善的理想,民族和人类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改善的理想,个人的信念始终为这种有活力的理想所决定”。(德国史怀泽敬畏生命 46,49,44)。他认为文化的进步有三种:知识和能力的进步;人的社会化进步;精神的进步。其中,知识使现代人从“幼稚的天真”达到了“深刻的天真”。现代人从知识中产生了对自然力的影响,人的“能动性和敏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对人类生活状况产生了广泛的变革。但对人类发展来说,这种进步并没有带来所有的好处。“家庭生活和儿童教育发生了危机,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丧失个性而沦为机械的危险。人们所有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存上去了。他们把改善自己生存条件的理想冒充为文化的理想,并由此加剧了文化观念的混乱”,现代性发展所造成的文化的灾难在于“物质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精神的发展”,“只在物质方面,而不同时也以相应程度在精神方面发展的文化,就像一艘不断加速航行而舵机受损的舱,它已失去控制并走向灾难”。(同上34,44)
这使得现代性教育失去了人类整体文化精神的支撑,从而失去了教育的文化价值精神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教育沦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适应市场和市场理性的知识、技术的培训工作,而非本质意义真正的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有的人将抛弃历史传统,他们将教育进行下去,就好像教育与时代完全无关一样,他们为使教育只有下列内容组成:即技能的训练、获得知识以及为儿童能在当今世界取得一席之地而提供信息。”(德国卡尔•雅斯贝尔斯 现时代的人 周晓亮 宋祖良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7)现代性教育发展价值观使得教育知识化、专业化、碎片化,不相信过去和传统,只相信现在。由于失去了传统整体文化精神的支持,教育的发展变的神经质起来,很不自信。处于价值工具性地位的教师、学生围着教育和教育发展的虚伪宗旨和目的疲于奔命,精疲力竭。雅斯贝尔斯认为现代性教育及其发展的“令人不安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在教育缺乏任何统一思想情况下,人们在教育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教学方面的‘新书’汗牛充栋,教学法不断发展。今天每一个教师个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但他们实际上由于缺乏整体传统文化精神的支持,极端缺乏自信,软弱无力。教育中的一种尝试很快让位于另一种尝试,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不时被改变。“对于一个没有自信的时代来说,它所迫切关心的是教育,就好像在这个领域内可一次从虚无中做出建树(同上58)”。其实,人们迫切地关心教育的目的,只剩下一个,即一切围绕市场为中心旋转。单向度教育发展价值观、碎片化的知识教育论、贪婪的向教育索取现世效用的功利理性和市场理性,使得教育的地位异常性虚假提高。又由于这和教育自身的应然本质(人类整体的、长远的、精神的价值意义)发生冲突,一旦教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教育的地位又异常的受人鄙视。现代性的教育是矛盾的。如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态度始终处于矛盾状态,教师劳动价值的贬值和对教师“人格的鄙视”,始终是教师挥之不去的。洛蒂说:“教学工作是毁誉并存的,既被赞誉为‘富有献身精神的事业’,又被调侃为一种‘轻松安逸的活’,……实际上给予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们的尊重从未与公开宣称相称过”,“经常被剥夺的教师受尊重和价值感,而这些正是教师们个人幸福和积极投入工作所需要的”。((加)克里夫•贝克,戚万学等译.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4.)而在深层次意义看,失去整体文化精神支撑的教育,无疑相当于失去真正灵魂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不在体验到一个既包罗万象又内在整体统一的文化精神的伟大,而只是一个个模糊纷乱而又充满冲突、争斗的世界表象。现代性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在也无力关注人性内在本质的整体性的事实,不再关注人性的内在价值的增殖、发展和完善。它所“生产”或“再生产”出的则将是一个个嗜欲人、功利人、矛盾人和不停制造矛盾、冲突和麻烦的“风险人”。美国科学家赫尔伯特•豪普特曼说:“我们今天正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向着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迅跑……一方面是闪电般前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是冰川式融化的人类精神态度和行为方式……科学家与良心之间、技术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这种不平衡冲突已经达到了如此地步,……即使毁灭不了这个星球本身,也会危及整个人类存在。教育对青年人‘人格分裂’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张万兴、赵平俊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P90)现代教育发展所显现出的问题和危机,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伦理价值观的问题和危机,而本质上,则是因为现代人丢失了人类几千年以来整体文化精神后,而体现出的一种普遍性的“无家可归”式的伦理精神问题和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