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xinghuit

[【政法哲学类原创】] “理一分殊”视野下的朱子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0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好费解,恰好借此机会请教一下xinghuit兄与各位学友:从“天”这样一个形而上的抽象观念到个人的道德实践和行动距离实在太遥远,那么儒家肯定要提供论证的思路,来拉近它们的距离。比起“天人合一”这种抽象的观念本身,这个论证的思路好像要更有趣一些。

kid的意思是,“天人合一”这个高高在上的理念究竟是怎样(经过一步步论证,最后)对个人的实践行动提出规范性要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8: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kid 兄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大,因为回答这个问题无异是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发展史。不过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多,我就转述一下。
大概说,中国传统天人关系论的形成,是伴随着古人有蒙蔽到文明理性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古人对天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迷信到理性的渐进过程:从把天视为高高在上的主宰(不可知),逐渐转化为对天的理解有理性化、德性化的因素,人不断在对天的理解中添加着自身的因素(把人的理想状态视为天的本然属性),人们对天的这一理解,后人称之为“理想之天”、“道德之天”。在这个时候,天就与人很近了。这个过程大致是到孔子时代才结束的。
  需要指出,不管古代的天人关系论有什么变化,但是古人始终认为天是人的“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也是人可以明德、尽善,成圣的根据。这可以从《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中,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孟子》中的“尽心知性则知天”的说法,以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修养境界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05: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xinghuit于2008-11-05 08:12发表的 :
   littlekid 兄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大,因为回答这个问题无异是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发展史。不过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多,我就转述一下。
大概说,中国传统天人关系论的形成,是伴随着古人有蒙蔽到文明理性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古人对天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迷信到理性的渐进过程:从把天视为高高在上的主宰(不可知),逐渐转化为对天的理解有理性化、德性化的因素,人不断在对天的理解中添加着自身的因素(把人的理想状态视为天的本然属性),人们对天的这一理解,后人称之为“理想之天”、“道德之天”。在这个时候,天就与人很近了。这个过程大致是到孔子时代才结束的。
  需要指出,不管古代的天人关系论有什么变化,但是古人始终认为天是人的“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也是人可以明德、尽善,成圣的根据。这可以从《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中,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孟子》中的“尽心知性则知天”的说法,以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修养境界论。

呵呵,漢儒的天人感應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對不起孔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儒的天人感应论,也有肯定之处,就是希望用阴阳五行和气化流行的模式把天人感应具体化,这中间也透露出了寻求秩序与规律的意思。当然,这些规律多数出于“推论”,或者“主观臆想”。再者,汉儒由此形成的“象数易学”,也有值得肯定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4:22 , Processed in 0.13512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