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3 07: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谋略的划分
三、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谋略的划分
为什么把谋略分为对抗谋略和非对抗谋略?或者说,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因为按照要解决矛盾的性质而对谋略进行这样的划分的吗?不是。谋略划分为对抗谋略和非对抗谋略是依据矛盾的斗争形式来划分的。因为谋略是“解决繁难社会矛盾的方法”,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
我们要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还要区分矛盾的不同斗争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性质决定了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而在不同的条件下,这种基本的斗争形式又有具体的差别。我们必须懂得各种不同的矛盾斗争形式的区别,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正确的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而“在矛盾斗争的各种形式中,区分对抗和非对抗这两种基本形式,特别重要。”(《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94页,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如果不加以区分,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会犯错误。
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非对抗的形式,因为对抗性矛盾在开始时一般还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抗性矛盾的双方也可以进行某种妥协。比如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除了“暴力剥夺”外,如果资产阶级愿意,还可以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我国就成功地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非对抗性。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矛盾也会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对抗的形式。毛泽东同志说:“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0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但是,这种非对抗性质矛盾的对抗,跟对抗性质矛盾的对抗是有根本区别的,因为“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通常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同上书370页)可惜他认识到了这些道理,却没能按照这些道理正确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终引发了“文革”的十年浩劫。
也就是说,对抗性矛盾矛盾其性质决定要用对抗斗争形式解决,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非对抗斗争形式解决。非对抗矛盾其性质决定要用非对抗斗争形式解决,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会用对抗斗争形式解决。只是以同样形式出现的不同性质矛盾,虽然形式相同,但他们之间是有本质不同的区别的,解决的方法不能相互简单套用。
因此,研究谋略运用谋略时,必须在区分对抗谋略和非对抗谋略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区分同样形式的谋略解决不同性质矛盾时的区别。我们不仅不能对此掉以轻心,还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研究。这样的工作对于避免像苏联的“大清洗”、我国的“文革”那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对于消除“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都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总结起来,可以得到下图:
/ 对抗性质矛盾的对抗谋略
/ 如:革命战争的谋略
/ 对抗谋略
/(对抗形式)\ 非对抗性质矛盾的对抗谋略
/ \ 如:对抗性比赛谋略
谋略
\ / 非对抗性质矛盾的非对抗谋略
\ / 如:教育谋略
\ 非对抗谋略
(非对抗形式)\ 对抗性质矛盾的非对抗谋略
\ 如: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进行合法斗争
除了把谋略区分为对抗谋略和非对抗谋略两种基本形式外,谋略学的理论体系中是不是应该包括专门研究对抗谋略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非对抗谋略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内容呢?笔者认为这是谋略学体系应该包括的重要内容。这是现在谋略研究中比较薄弱甚至还是空白的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