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78|回复: 3

[【其它原创】] 人的“存在”与“此在” ——浅谈命题“劳动生产了美”的人类学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 2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动物与人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它们都是类存在物。但只有作为“人的劳动的产物”的人,他才有能力“创造美”。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在异化劳动中产生的。笔者以为,真正的美是有生命意识的、自由的、理性的人之外在表现,所以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关键词:人 类存在 类特征 异化劳动 美的本质 此在

  马克思在那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劳动生产了美” 。这是一个直接美学理论的命题,但马克思并没有在《手稿》中作出详细的阐释,这也便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与接受的维度。针对这一美学命题,我们不得不这样发问:是谁的劳动?美是怎样在劳动中生产的?美的本质是什么?

劳动是存在者之劳动。
所谓“存在”(Existence),是指在客观世界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时空发展中占据一定位置。在德语中,这个词是用sein来表示的,即抽象的一般存在。因此,“存在者”也就是在客观世界中具有“存在”属性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动物与人都是作为可见的实体生存的。而我们说,动物是动物,人是人。因为动物有动物的属性,人有人的属性。俯察整个自然界,动物与人都是以类的形式在其中生存的,因为它们各有其生存规律可循。各种各样的动物之间的生存规律是一致的,同样,不同的人之间的生存规律也是一致的。因此,动物与人都是类存在物。
那么,类存在物必然有其类特征,动物与人的类特征又分别是什么呢?区分的标志是什么呢?
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它生存的法则是自然的法则,即生存与繁衍后代。它的类生活就是维持生存与繁衍,它的类特征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谈及:“有利的个体差异和变异的保存,以及那些有害变异的毁灭,叫作‘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无用也无害的变异则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它或者成为彷徨的性状,有如我们在某些多形的物种里所看到的,或者终于成为固定的性状,这是由生物的本性和外界条件来决定的。” 而人类在从类人猿到直立人的进化过程中,也同样遵循着“最适者生存”的原则。
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而逐渐增加,并且拥有了制造工具、创造世界的能力。于是,人与动物最终区分开来了。产生这样差异的原因在于,动物没有灵性,而人有灵性。有人也许会反驳说,狗不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吗?它不是。狗对于主人的忠诚是因它本身的生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肉骨头吃,任何人都可以是狗的主人。所以,灵性是人所特有的,而所谓“灵性”就是对于外界的审美与思索。比如说,牛看到草只会想到这是它可以吃的食物,而人看到草则会发现它是绿色的,大片的绿色的草给人视觉上一种绿意横生的感觉,从而便产生了对于生命的思索以及感慨,继而还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情。这就是有灵性与没有灵性的区别。
从这个意义上可知,人与动物最初拉开差距正是体现在是否从事实践活动上。

美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是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实践活动而创造了美?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一是本真的人,也即人的原始本能,或称动物性本能的人,与动物无二,此处不再赘述。二是非人化的人,即异化的人,也就是被自然、社会等外在否定的人,亦即工具化了的人。三是人化的人,这是人之为人的完美状态,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人的理想状态,亦即自由自觉的、理性的人。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工人变成畸形的根本原因在于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在这个层面上,自然与人是同一的,自然是被人异化,而人也是被人所异化即自我异化。所以,美是在人的自我异化中诞生的。
这里所说的创造美的,也就是被异化的人,即工具化了的人。作为工具的人被驱使去做各种各样非人的工作,生产各种各样满足人生存生活需要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工具的人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异化,因为越劳动,越贫穷。而非工具化的人则在人的异化中享受他们的美好物质生活。这种类存在内部对立的的生存状态,推动了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样的人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这也并不是类存在人所应该长久保持的一种状态,共产主义最终将会使所有人达到私有状态,而这时的私有状态是无所谓“私有”且无所谓“公有”的私有状态。换言之,这是人这个类存在的完美状态。
可是,什么是“人”呢?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体现了人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的类生活是劳动或实践,类特征是理性、相对自由。首先,人只有进入社会生产关系才成为实践着的人,即满足直接需求。其次,只有在理想的社会制度下,才能结束人的异化状态而成为完整的人。再次,人必须要不断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去“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

美是人的人化:美的创造是自由自觉的有生命意识有目的的理性创造。
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而笔者以为,真正的美是一种有生命意识、自由、理性的美。也就是说,因为对美的追求是人的理想,所以,美的本质应该就是人 的本质——有生命意识、理性、自由。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曾这样解读“美的创造”:“美的创造,是多层次的积累所造成的一个开放系统:在空间上,它有无限的排列与组合;在时间上,它则生生不已, 处在永不停息的创造与革新之中。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则像坐标中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它们在哪里相交,美就在那里诞生。”
从上面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美的创造需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来共同完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各个外在和内在的因素都将影响所创造出来的“美”。无论是中国人的写意山水、狂草,还是达芬奇的神秘绘画,都是美,它们虽然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但它们内在却有着同样的美的规律,因为它们都是主体情感、情绪、体验等与所处客观世界相互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于是,我们说,艺术无国界、无历史,它是一个持续性的存在,穿越一切阻隔可以使人感受到美,产生移情,产生共鸣。
同时,蒋先生还提及了主体与客体所受到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知觉表象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社会历史层,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而心理意识层,则决定了美的主观性和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征。” 由此观之,虽然“美”的内在本质与规律是具有唯一性的,但在不同的时空中会诞生不同形式的“美”,而且不同时空中审视美的存在者是受着各方面因素影响的,所以,无论是创造美还是审视美,我们都不得不提及“当时当下的存在”这个范畴。

对于“当时当下的存在”这个范畴,其实也就是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所说的那个Dasein,也就是“此在”。这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限制中才成立的范畴。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本质在于:“它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有待去是”强调的是并不是“现成存在”,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存在的过程。如果用我们常用的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的话,那就是Being,也就是“去存在”。这就是说,“此在”“这个存在者身上所能清理出来的各种性质都不是‘看上去’如此这般的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对它说来总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方式,并且仅此而已。” 所以,“此在”也是“在之中”,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生产、生命;而生产生产着生命,生命生产着生产。
于是,这里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与生命之间的辨证关系。将其置于“此在”这个范畴之中,就是现实与实现的辨证统一。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在现实世界中,“在之中”的人可以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在对美的追求下,发挥主观能动的能力,以生产的形式去实现有意识的生命的价值,以此在的有意识的生命为基本物质资料去投入生产,改造有机界,使生命个体的独特精神与能力获得物化、外化、对象化。属人的内在精神转化而来的物的存在是人的物化,有意识的人所创造的事物是人的能力的外化,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力所作用的事物是人的能力的对象化。所以,美是人的能力的外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在实现创造美的过程中,“在之中”的生命体受到“之”的限制,也即现实的制约;而美的创造的实现,则为现实世界增添了审美情趣,为人自身的现实世界增添了审美体验,人的灵性也便得以升华。现实与实现相互作用于对方,并且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动了人类各方面的整体前进。所以,“此在”的人的生命活动是有相当的社会学、人类学价值的。

艺术是美的创造的具体表现。
所以,现在笔者将以中国魏晋时期山水画的诞生为具体实例来证明美的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魏晋“是一个哲学重新解释,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由于这个时期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主导了一种新的观念体系。可见,这个时期是人的状态相对自由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魏晋时期在玄学的影响下绘画艺术由人物画向山水画转型,这是人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明薛冈对山水画作出过这样的评论:“画中唯山水义理深远,而意趣无穷。故文人之笔,山水常多。若人物禽虫花草,多出画工,虽至精妙,一览易尽。”人物画偏向于描述性,而山水画则可寄托作画者心境,以境达意,以情统境。这种借意境来传达个人情绪、情感的艺术形式的诞生,也同样体现在了“文的自觉”上,“竹林七贤”狂诞不羁、尽享名士风流。
针对这一具体历史事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看,人的自由自觉的状态创造了“气韵生动”的具有人的主体精神的艺术,这种艺术创造正是人的本质的最佳展示。美也就是在这种精神占主导地位的情态下诞生的,且这种美是真正的自由的自由创造,浓厚的生命意识与人文精神在这里交汇。
由此可见,人的这种有生命意识的活动使美也具有了生命意识,人的“此在”活动在人本中心主义的现实观照下愈加闪现光芒并影响着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艺术活动——美的创造。

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此在”活动。
这种活动是一种有生命意识的活动,也便是有灵性的活动。因此,灵性使人具有了三个维度,也即人之认知外界、作用外界与体味外界的三个维度。认知外界是指探索外界的客观规律性,即求“真”;作用外界是指创造外界、改造外界使其发生更多益于人的变化,即求“善”;体味外界是指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外界对自身心灵的陶冶与愉悦,即求“美”。所以,灵性就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正是这“灵性”使人与动物最终越来越远,并且动物永远无法逾越这道区别于人类的鸿沟。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巨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巨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3.陶银骠 武斌(主编)《简明现代西方哲学辞典》,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4.[英]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电子版EXE格式图书,来源:E书时空http://www.eshunet.com
5.[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 王庆节(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4月。
6.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3月。
7.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8.刘师旭光《美是一个动词——论美的生成性》,《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33卷第5期。
9.王向峰《劳动实践与审美对象化的确证——解读蒋孔阳先生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月第23卷第1期。
10.贺国光《马克思“劳动创造美”命题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晋阳学刊》2002年第2期。
11.陈敦源《“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 年8 月第19 卷 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23: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kuteng于2008-07-01 21:17发表的 人的“存在”与“此在” ——浅谈命题“劳动生产了美”的人类学内涵 :
.......

对于“当时当下的存在”这个范畴,其实也就是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所说的那个Dasein,也就是“此在”。这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限制中才成立的范畴。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本质在于:“它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有待去是”强调的是并不是“现成存在”,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存在的过程。如果用我们常用的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的话,那就是Being,也就是“去存在”。

.......

“当时当下的存在”怎么就推导成了“去存在”?
海氏的“存在”在德语里是“Sein”,与英语的“Being”其实也并不完全对应,尽管“Sein und Zeit”被英译为“Being and Time”。英语的“Being”相当于德语的“Seinend”。“Dasein”是“sein da”,德语的副词“da”既有“此时”又有“此刻”义,所以汉语哲学界统称为“当时当下的存在”,即“此时此刻的存在”。英语的“Being”是“正在存在”,不是“去存在”(to b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的还是不错的,我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7: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承1楼指教,说实话,对于“存在”这个问题我是个门外汉,而对于德语更是无知。
这是一篇作业,在仓促之中完成,很感谢1楼的指正,假若有机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小子一定会严谨去做的。
因为是期末考试的作业,所以在当下本科阶段中文专业的通常情况——多篇论文的压力下,完成这篇拙劣论文。虽是自我开脱之词,但也实在是实话实说。

多谢2楼的鼓励!很感欣慰,虽然知道这并不是一篇出色的论文。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8:06 , Processed in 0.1123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