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94|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周易》“明夷”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2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中的“明夷”,含有三种意义。

其一,“明夷”指朝鲜。
从字面看,“朝”、“鲜”二字都有明义。

《说文》:“朝,旦也。旦,明也。”
《周易•说卦传》:“震为蕃鲜。”孔颖达疏:“鲜,明也。”


从民族传说看,“朝鲜”作为国号也有明义。

《朝鲜史略》:“东方初无君长,有神人降于太白山檀木下。国人立为君,唐尧二十五年戊辰,国号朝鲜。在东表日出之地,故曰朝鲜。”(引自《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朝鲜部》)
《东事古记》:“中国唐尧时,有檀君者,立国于今平壤,号曰朝鲜。言东方之地,受朝日光鲜也。”(引自吕思勉先生《中国民族史》第六章《貉族》)


可见这个民族在东方日出光明之地,因此得名,所以朝鲜可以称为“明夷”。国号“朝鲜”,显示这个民族崇拜太阳。
《周易•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就是说箕子去往朝鲜。《汉书•地理志下》:“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尔雅•释诂》:“之,往也。”
“明夷”又声转为“良夷”、“阳夷”。
周初,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至汉初,燕人卫满杀箕氏朝鲜末代王箕准,自立,是为卫满朝鲜。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由海陆两道进兵,灭卫氏,设置真番、临屯、玄菟、乐浪四郡。乐浪郡以王险城(今平壤)为中心,辖鸭绿江以南、清川江南北之地,即古箕氏朝鲜所在。《逸周书•王会解》:“良夷在子。”孔晁注:“良夷,乐浪之夷也。”王应麟《王会篇补注》:“《山海经》:‘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注:‘今乐浪县。’《尔雅》疏:九夷,二曰乐浪。汉乐浪郡,故朝鲜国。”今按,“良夷”就是“明夷”的声转。(古音,明[明阳]、良[来阳]邻纽叠韵。)
“明夷”、“良夷”又声转为“阳夷”。(古音,明[明阳]、阳[余阳]叠韵,良[来阳]、阳[余阳]准双声迭韵。)《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阳”、“明”声近义通。《说文》:“阳,高、明也。”是“阳夷”犹言“明夷”。名称虽然不同,而含义都无非表示太阳崇拜,所以“朝鲜”也称“明夷”。
殷商本来属于夷民族。根据前人考订,夷民族发源于东北,更有人说殷商本身就来源于东北。所以殷衰,箕子就去往东北朝鲜之地。当地土著自称为“朝鲜”,保持太阳崇拜。大概自从武王将箕子分封到朝鲜,周史就称箕氏朝鲜为“明夷”,所谓“夷狄视之”。后世语音演变,又称为“良夷”、“阳夷”。
《史记•宋微子世家》:“于是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盖朝鲜箕氏不肯臣服于周。据箕氏后人(鲜于氏奇氏)谱牒记载,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不受”(参见吕思勉先生《中国民族史》第六章《貉族》)。然则“明夷”是周人对朝鲜的称呼,箕氏也许并不承认,依旧自称朝鲜。

其二,“明夷”又为飞鸟,读为“鸣雉”。
《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左)翼。”(括号内文字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校补,下同。)这里,“明夷”显然是飞鸟。《周易•说卦传》:“离为雉。”(《明夷》离下坤上)

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卷三•明夷第三十六》:“以明夷于飞垂其翼句观之,明夷为鸟类,可断言也。明疑借为鸣,古字通用。《文选•(陆机)乐府•长安有狭邪行》:‘欲鸣当及晨。’李注:‘《春秋考异记》曰:“鸡应旦明。”明与鸣同,古字通也。’《拟今日良宴会》:‘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 李注:‘《春秋考异邮》曰:“鸡应旦明。”明与鸣同,古字通也。’李康《运命论》:‘里社鸣而圣人出。’李注:‘《春秋潜潭巴》曰:“里社明,此里有圣人出。”明与鸣古字通。’并其证也。(此采李镜池说。)夷疑借为雉,古字通用。《周礼•秋官•序官》:‘薙氏。’郑注:‘薙,《书》或作夷。’《释文》:‘薙,本作雉。’《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夷民者也。’孔疏:‘雉声近夷。’《汉书•扬雄传》:‘列新雉于林薄。’服虔注:‘新雉,香草也,雉夷声相近。’颜注:‘新雉,即辛夷耳。’并夷雉通用之证。明夷即鸣雉。”

其实,这里“明夷(鸣雉)”还隐喻殷商。
箕氏朝鲜本来就是殷商遗民。“明夷”是箕子的封国朝鲜,《周易》又借它来称箕子的故国殷商。所以《六五》的“明夷”指朝鲜,而《初九》至《六四》的“明夷”(读为“鸣雉”)又暗指殷商。
《明夷》前四条爻辞都提到“明夷(鸣雉)”受伤(垂其左翼、夷于左股、夷于南狩、夷于左腹),全在暗示武王克殷。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左)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君子于行”是说微子实践自己所谓“我不顾,行遁”(《尚书•微子》)。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左传•隐公五年》:“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狩为冬猎。《逸周书•世俘解》:“惟一月丙辰旁生魄,若翼日丁巳,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据此,武王伐纣正在冬季。《世俘解》还明确记载克殷之后“武王狩”。周在西北,殷在东南,所以“南狩”就是南伐殷纣。“得其大首”就是“武王伐有商,诛纣断其首,悬之赤旗”(《荀子•正论》)。

《六四》:“(明夷),入(当从帛书作夷)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获明夷之心”就是“入殷之日,决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大赉于四海,殷民大说”(《管子•版法解》)。
其所以不直言殷商,而托名雉鸟,是作《易》者故为神秘,隐约其辞。《尚书•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呴雉。”谓殷王又祭高宗之日,有鸣雉飞来。史官特别记述这件事,可以证明“鸣雉”与殷商的关系非同一般。

其三,“明夷”又指日。
“明”是太阳的特征。“夷”读为“雉”,雉鸟与太阳的关系见于东夷神话。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十日为帝俊与羲和之子。陈梦家先生《商代的神话与巫术》说:“帝俊与娥皇若常羲在神话上为鵔与鸃。”其说至碻。《说文》:“鵔,鵔鸃,鷩也。鷩,赤雉也。”帝俊本是东夷上帝和始祖神,神话原型是“赤雉”,生有十日。东夷、雉鸟、太阳,在神话上同出一源。所以“明夷”又可以指太阳。《左传•昭公五年》记述卜楚丘的话说:“明夷,日也。”

《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虽然没有“明夷”的字样,却隐含“明夷”为日的意思。爻辞说:太阳不明,所以阴晦。起初东升,后来西落。暗示殷商政治昏暗,初得天命而后来又丧失了。《尚书•多士》记载周公告诫殷遗多士说:“惟天不畀(给予)不明厥(其)德。”意思是上天不会将天命给予其德“不明”者,《明夷•上六》的“不明”就是《多士》里的“不明厥德”。《尚书•微子》记载殷亡前夕微子对父师、少师说:“今殷其沦(沉没)丧(灭亡)……颠(颠仆)隮(坠落)”,这里以坠落、沈沦形容殷商的衰亡,正是《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最好注解。

“明夷”为朝鲜(又暗示殷商)、为雉鸟、为日,如此复杂,何以解纷?孙作云先生《后羿传说丛考》考证东夷以鸟与日为联合图腾,又说:“图腾社会崇拜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及人工物作图腾,此部落即用图腾之名为名。”(《孙作云文集》第三卷)中国上古图腾之有无不可尽知,然而从这里“明夷”一名而含三义来看,图腾之说也许不无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21 , Processed in 0.2103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