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23|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望月当空

[复制链接]
纳兰如语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2 08: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望月当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先秦屈子仰天叩问“明月几时有”之后,更有无数浪漫诗人步其后尘,纷纷“把酒问青天”。
  诗人望月,有色有声。月中,有脉脉柔情、点点相思泪;有绵绵乡愁、悠悠游子意;有曲曲阳关、拳拳故人情……月让人回望故园、秋水与西楼,让人流连在那优美的神话传说之中。
  苏轼曾经慨叹:“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确实,明月被诗人们反复歌咏,历久弥新,成了“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审美意象。历代诗人咏月,风格不同,月亦各异,其中有圆有蚀,有皎皎之光亦有晦晦之气。
月在不同诗中,有不同的风貌。试从以下诸方面浅析古代诗歌中月意象的文化内涵:
一、  千有江水千江月
  月,绰约中天。神秘、清纯,有如明眸善睐的仙子,施施然漫步于天上人间,或颦或笑,深情款款。对此绝代风华,诗人不觉心弛神往,或登临台榭“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或泛舟江上“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或待月山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或望月西楼“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或漫步长堤“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乐不思蜀的诗人觉得有如此月色相伴相随,一生于愿已足“惟愿对酒当歌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不同,人对月的感受自然也因之而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多么优美的春江月景图,江流之美花林之美皆得力于明月之光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夕阳西下与玉兔东升之际,正是“荷风送香气,竹滴清露香”。夏夜组织美,莫过于此。“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秋天的月夜亦不逊色。
  时令不同,月的形状和颜色也随之改变。有“的的与沙静,滟滟随波轻”的初上新月;有“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的新晴山月,还有“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满月。
  月,或似美人“月出姣兮,佼人僚兮”;或如玉钩、娥眉“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又如团扇“初生如玉钩,裁满如团扇。”或似璧玉“上弦如半璧,初魄慈娥眉”等等,诸般形态不一而足。
  月光或如秋水“泛滥浮阴来,金波时不见”;或似白绢“秋月光如练”;或与物同色 “随庭雪似偕素,与池荷而共红”;或赛雪欺霜“照雪光偏冷,临花色转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横亘今古,朗照天地。除却都市灯火,又有山郊月色。竹林、清泉和宿鸟在月光的蛊惑下显出一种魅人的野趣美。“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夜风吹动,竹叶萧萧,杜甫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月,这一上苍的绝作,不仅是人类心目中美的灵魂与归化,更是高洁人生志趣的象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如此心境里:无意功名的风流才子唐寅坐享于“姑苏城外一茅屋”中,笑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
  寄情山水的诗人之所以亦钟情于明月,是因为它的明澈宁静能使人忘掉尘世的污浊,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洗心句溪月,洗耳敬亭猿”(李白《别韦少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色如此静谧安宁,引无数行吟诗人意图归隐:王维高吟《山居秋暝》时便流露出栖隐之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孟浩然对月下归隐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山歌》)。
  月,清新雅致。浩月当空,令人不思尘世,渴求隐遁山林,与明月清风为伴,以至心态恬静闲适,与世无争。
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自古以来,花前月下便是青年男女倾诉衷肠的最佳场所。花好月圆更是人间乐事的代称。
  明月,多少幽怨清丽的爱情系之于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柳上月,月下人,呈现出一种迷离惝恍,令人心醉的美妙的月夜意境。同是幽会暗语,《西厢记》中又是一番情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花 光月影的温馨不由张生意乱情迷。
  相约人不至,为谁俏立中宵?“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等候恋人的多情女子沐浴着如霜月光,如水清风,将绵绵情思徘徊成九曲回肠。
  “月”的意象除了用来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暇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梁代诗人刘缓的《新月》便是比喻美好爱情的佳作:“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清光无所赠,相忆凤凰楼。”诗中“玉帘钩”三字将月牙儿晶莹剔透、皎洁澄澈的质地描绘得淋漓尽致,它悬卧凤凰楼头,正是往日那段卿卿我我、情意绵绵光景的见证。“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当年明月在,二十四桥上,是否还有那轻移莲步、香风款款的吹箫女史,吹奏的可是那缠绵悱恻的“凤求凰”?
三、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月本无情,人却有意。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月亮圆而又缺的规律,嫦娥奔月的爱情传说,月光那清冷的色彩,月亮那孤绝中天的寂寞形象,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积淀便使月亮成了离人情感的呼应,游子思乡情结的外化。
(1)  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诗中的月亮多为残月、新月,都是不团圆的象征,含载着令人不堪追思的离愁别绪,成了离别之人心理情感生动而贴切的最佳写照。“多情自古伤别离”,离别时的那种落魄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凉伤感的色调。“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飒飒秋风生,愁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有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苦别之后将是刻骨相思,绵绵情意惟有寄予明月“别后惟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别》)。
(2)  千里明月映相思
  自《诗经月出》发端始,望月怀人便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有情人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值此良辰美景只能望月聊解相思,“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方,闺中之人睹月怀想远游在外的丈夫。“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古诗《明月何皎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妆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闺妇无语独上西楼,游子亦翘首渡口舟头。“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徐陵《关山月》)。
    明月寄相思,不仅限于情人或夫妇,其中还有淳厚浓烈的亲情和友情:“只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为天各一方的知己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感情中介。王昌龄“高卧南斋时”看到“开帷月初吐”不由想起友人“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这首玩月怀人诗在唐代传诵甚广,以至后世诗人贾岛思念友人张籍时化用此诗表达相似心绪“谁伴南斋宿,月高霜满城”。梅尧臣则将两友比作月和影高吟“吾交有裴宋,心意月影比。(《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温柔的月光无处不在,冰心玉壶般的友情恰如月华般与挚友兄弟相依相随。只要心中有月,纵然远隔千里,仍是离而不别,别而不分。深挚的友情在月光映照下汩汩流淌源远流长……
四、月是故乡明
    月亮在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意象便是团圆。从文化层面看,这种心态的产生与“月崇拜”及月给予人类的心理暗示力有着密切关系。古人曾有“天方地圆”的宇宙观。基于此种观念和心态对中华民族来说,“圆”便是一种万事如意的同义语。久而久之,人们对“月圆”的自然现象逐步达成心理共识,以至望月而起的家园之思成为古代吟月诗的又一主题——思乡。
    说起月夜的思乡情,则莫过于李白那首千古绝唱《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与乡情水乳交融,天然去雕饰,引无数诗人叹为观止。何逊夜泊长淮,淹留怀乡之情油然而生:“初宿长淮上,破镜出云明望乡皆下泪,非我独伤情。”类似心情在古诗中俯拾皆是,如:“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杂诗》),非独曹丕如此,卢纶亦如是:“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张籍更是情不自禁“城西楼上月,复是雪晴时。寒夜共来望,思乡独下迟。”(《西楼望月》)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思乡心切,竟脱口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在中天,普照九州,本无此明彼暗之别,全因诗人乡情私心所系,竟认为最明在故乡,从而将思乡之情演绎得登峰造极无以伦比。游子归意难收,征人更是乡情难抑:“晚风吹 沙,夜泊啼乡月。”(于偾《戍卒伤春》)月犹如此,教人情何以堪:“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复教征戍客,长怨久联翩。(陈叔宝《关山月》•其一)。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更让人不忍卒读“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卢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管悠悠霜满地”便足以导致“将军白发征夫泪”,更何况有那类似“四面楚歌”的凄凄芦笛,无异火上浇油,以至达成“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千古奇观。“中庭地白夜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望月》)冷露轻盈无迹,桂花暗香袭人,值此中庭月色,天下谁人不思乡。
    故乡,是游子们望过明月后一生为之低首的地方。
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但常常是物是人非。面对依旧高悬于天的明月,此时心中难免会涌上一种凄楚的感觉。那难以预料的世事变迁,只有明月才能作证,正如张若虚在其《春江花月夜》中所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得以无穷是因为代代繁衍,江月却年复一年还是旧时模样。宇宙的无穷和个体生命的有限真让人有难以诉说的感伤。无论是月亮诞生的传说还是嫦娥奔月的神话,都昭示了与月夕夕相伴的人类早已注意到了月亮缺而又圆、死而又育的形象特征。对生的崇拜、对死的抗拒便是月亮与人类最初的一种默契与共识。月孤悬中天,静观千古沧桑,以不变应人世的万千变化。在诗人眼中月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一种苍凉阔大的意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由于月可以作为永恒宇宙的一种象征,作为人世变迁的历史见证,它便常常被当作引发思古幽情的一种媒介,用来寄托诗人的沧桑之感。诸如:“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张说《邺都引》);“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都是通过月亮这个意象抚今追昔感慨兴亡。王昌龄的名篇《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仅是对客观环境的如实描绘,它更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包含的怀古情绪的出现渲染了气氛。秦时的明月又是汉代的明月,汉时的关塞又是秦时的关塞,历史与现实就这样交融在一起,“万里长征人未还”便突破了时空局限,不只是当代人之悲剧,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悲剧,从而使本诗具有了一个阔大而深远的历史背景。
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司马相如不愧为赋学名家,能用如此神来之笔写陈皇后的孤寂愁苦之情。然而月下寂寞徘徊的人又岂只在长门深宫之内。
    “我寄愁心与明月”。楼台之上、四海之滨,无处没有茕茕独立行影相吊的诗人,值此良宵朗月,更让人黯然神伤。贬谪永州的柳宗元中夜眺望空旷幽寂的西园月色,不觉触动愁怀。“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泊船云阳江头的何景明在舟中独自看月“扁舟泊沙岸,皓月出翠岭……开窗鉴清辉,照我孤独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在诗人心中,月不再是温情脉脉一如往昔那般善解人意,而化身为“冷月、寒月或秋月”交相袭人。“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杜甫《北征》)“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有时甚至令人恐惧:“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老骨俱秋月,秋月刀剑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人面对如此凄冷之景,讷讷难吟。
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愁心向月月亦愁。同是沦落天涯,使孤独者产生同病相怜的情绪,将月亮当作自我的观照对象,从而人月合一。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由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所以对月自诉,借酒消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率性而为的诗仙竟把明月看成知音良友,同歌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种情绪在其《峨眉山月歌》中也有所流露,李白与故乡山月感情投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早已忘形尔汝,以至以“君”相称,“夜发请溪向三峡,四君不见下渝州。”人月感情淳厚,竟然依依不舍,“与人万里长相随。”“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与人是如此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待罪边庭的明代诗僧释函可从北京到沈阳一路行来,秋风萧瑟寒云黯淡,幸好有天边孤月万里相陪,“我同明月来,一路照秋草。月到朔庭老,人到朔庭老。”秋月在诗境中已幻化为诗人的至交故友。面对边地的荒凉,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寒冷的战栗。月仿佛比任何人都能洞明世情体察人心,可谓心有灵犀,如韦应物的《沣上对月寄孔谏议》:“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八、欲上青天览明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悠悠寒暑,人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如此豪迈地回答,表现了他对不平凡事业的渴望,向往高尚雄阔思想境界的心志以及不囿于常规的独特个性。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有一次醉卧华山,醒后见明月当头,乃吟诗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引得当时的著名学者徐铉惊叹不已,认为“此诗有王者之风。”(宋•陈师道《后山诗语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可能由此得到启发,在与葫芦庙乡官中秋小饮时,借着“当头一轮明月”籍酒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青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甄士隐听后,大为赞服,断言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古代咏月诗中常以“月”这一意象表达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决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自然存在,而是具有特殊情韵的一种艺术意象,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复杂的隐喻功能,既能传达出作者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又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人生经验。正因如此,月亮意象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诗作中尽展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16:44 , Processed in 0.13013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