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4|回复: 0

[[学习策略]] 殷企平:疯狂英语还是快乐英语?

[复制链接]
enineer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30 1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殷企平:疯狂英语还是快乐英语?

1955年6月20日出生于杭州。现任浙江大学英语系教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

目前主持国家“十五”社科基金课题“英国小说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曾经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成果《英国小说批评史》;此前发表的另一部专著《小说艺术管窥》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此外主持并完成的课题有:1)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子项目“英语语言文学素材库翻译素材库”;2)浙江省社联重点课题“含英咀华──老浙大外语学科论文选”(成果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过去的好多年中,疯狂英语取得了一场疯狂的胜利。它用一个错误的策略,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合赢得了一场错误的胜利。
  
  疯狂英语能站住脚,有它的合理性。我们学习英语时,有一个记忆的过程。我们身上哪一个部位的记忆功能是最好的呢?有科学家提出:身上的肌肉是记性最好的部位。所以我们在高声朗读、书写时,有助于记忆。倡导疯狂英语的人,要求大家歇斯底里地狂叫,确实能帮助记忆。
  
  但是疯狂英语没有太新的含义。你站在台上疯狂一番,痛快淋漓的,但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被忽视了。在学习外语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愉悦”。学习外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愉悦的东西。所以,我提倡快乐英语。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学生通向愉悦的途径被剥夺了。不光在中国,在美国也是如此。在美国哈佛大学,一位非常著名的教授曾经哀叹过,一些优秀的学生进入哈佛之后,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能给他们带来愉悦的知识或训练过程。
  
  一门外语其实是可以当成音乐来听的。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I’m going to Landon next week.我们可以把重音放在不同的单词上,读起来真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重音放置地方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我们听这个句子,在注意其音乐性的同时,我们也对其语意的差别也予以了关注。这些在疯狂英语里是得不到体现的。
  
  我们在学习英语,或者其他外语,乃至任何学科时,就像一次旅行。路上的景致千变万化,有些人会对见到的景物感到新鲜,感到欢欣鼓舞;但有些人会觉得:一路上除了山和水,还有什么东西呢?同样的事物,有些人可以看到美,但有些人就看不到。表现在学习时,有些人觉得很愉快,有些人就认为是苦差事。因此,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要具有敏感性,要善于发现美。
  
  我们在学习语言时,也是在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或思维的方法。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就不可能真正学到家。哪怕你在这个国家呆上二十年,你可能懂得他说出来话的字面含义,但是,他没有说出来的,也就是话外音,你不一定能理解。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在超市听到一个女士对一个:Don’t strike a match!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大家都懂,但是在当时的环境里说这样的话,有点莫名其妙。我也考虑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个黑人喝醉了,满嘴的酒气。这句话非常幽默,美国人喜欢幽默。
  
  学语言的时候,还要注意它的多意性,靠逻辑推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很多问题靠巧智,靠智慧。
  
  学语言最大的愉悦是阅读著名的文学作品,最好的语言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在过去的很多年中,我的朋友们,包括领导、学生家长,他们抱怨现在还在学习莎士比亚,说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其实,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虽然平实但含义深刻。如果仔细地去揣摩,去玩味,你会发现新意。他们的作品富含哲理,他们对真理的认识到到现在仍然有道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但要同同时代的人对话,还要跟古人对话,跟将来人对话。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
  
  其实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很多的文章都是从文学作品中过来的。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他们一年级的一半时间要学习文学。我们就必须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因为美国学生在英语的环境里生活,对很多故事、人物都非常清楚,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就像外国人学中文,如大山,如果他没有读过中国的文学名著《西游记》,他就可能不会明白“火眼金睛”,虽然他每个字都认识。我们的很多日常用语,浸透了很多的文学知识、文化背景,没有这些东西,你的语言是学不好的。
  
  我认为,在过分强调功能时就会忽视想象,在强调智力时往往会忽视情感的改造。现在,我们的同学,每个人智商都是非常高的,但情商不一定高,情商不高往往智商也不会高。我觉得情感和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经常讲“有感而思”“由思而感”,情趣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
  
  浙大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我们学校鼓励创造性。其实,学语言也是可以培养创造性的。
  
  我们来看一个“自虐狂”的一周是怎么度过的。
  The Masochist’s Week
  Moanday/Tearsday/Woundsday/Fearsday/Frightday/Sufferday/Stunday
  
  这些字在字典里是没有的,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自虐狂”一周的生活状况:从“呻吟”到“流泪”到“极度恐慌”……如果语言能够驾御自如的话,你就会产生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用在任何学科上都是有帮助的。
  
  通过学习,我们更成熟了。你多学一门语言,就多了一种世界观,多了一套看事物的方法,我们的眼、耳、鼻都被延伸了。一位美国友人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莎士比亚、学但丁的作品呢?因为我们需要走出去,但最后还要回来。我认为:如果没有文学的英语大纲,是回不了家的大纲。
  
  在大学里跨文化交际非常兴旺,但是没有文学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肤浅的交际。19世纪一位著名的诗人Matthew Arnold认为:文化是世界上最精彩的言论和最精彩的思想。这种定义仍然受到后人争议和批评,但还是最有影响的。
  
  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大千的世界,仍然是反映生活。我们在学外语时,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特征。如果我们学英语,就必须了解英国的特色。不光弄明白语言字面上的意思,也不光是记单词,要了解其民族特性。
  
  比如,英国人把他们自身的特性归纳为四大要素:
  1) God is an Englishman, probably educated at Eton;
  2) All good women are naturally frigid;
  3) It is better to be dowdy than smart;
  4) England is going to rack and ruin.
  
  显然,这些字里行间浸透了他们与身俱来的傲慢和不可一世。所以在学习外语时,要了解其国人的心态,不能根据字面来了解。比如下面一段对话:
  A: “How do you like your beef?”(这个牛肉怎么样?)
  B: “Done like a Frenchman!”(太糟糕了!)
  
  生活跟文学离不开的,如果你了解背景,你就比别人理解更深。我们在做翻译的时候,不要逐字逐句的去翻译,这个是大忌。经常要转换,要改造,要应用智慧,要了解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比如:我们把“牛饮”根据文化和习俗翻译成:drink like a fish;“瓮中之鳖”:like a rat in a hole;“开夜车”:burn the midnight oil。
  
  还要转换我们的视角,需要我们采用特殊的方法,诸如: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比如:“太平门”翻译成emergency exit;“肤浅”翻译成skin-deep等。学语言的时候不能满足于了解字面上的意思,也不能机械地思维。比如:“冬天即将到来,是买些寒衣的时候了。”翻译成:“With the winter coming in, it’s time to buy warm clothes.”
  
  学英语的时候,一定要用英语来思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旦你学会了用英语做梦,你的英语水平就有了重大突破。
  
  告诫同学们,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书单只能作为参考,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挑选阅读材料。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那些阅读材料最好呢?就是那些你踮起脚来够得上的材料是最好的。也就是说,通过努力才能看懂,这种效果最好。如果太容易看懂,你的进步不会很快。如果非常困难,你学语言的兴趣就会减弱。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和平崛起,我们需要外部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西方仍有许多的敌对势力,他们不想中国强大。目前缺少的是对话的平台,怎样建立这样的平台在平等基础上跟西方对话,年轻的一代义不容辞。我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特别是外语学科的学生义不容辞。
  
  (在2006年浙大外语学院新生锻炼周上的演讲 2006年3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49 , Processed in 0.2170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