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08|回复: 6

[【文史类原创】] 何谓“文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0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人是一个概念,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称谓,然而却因为有“士”、“士大夫”、“绅士”或“知识分子”等概念的提出而未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别。另外,在史书上分设《儒林》《文苑》二传,使得传统的“儒”、“士”走向分化的必然途径,于是儒士和文人便无可避免的二分。

    广义的文人,属于儒家知识阶层中的“士”,清人吴敬梓《儒林外史》所反映的“文人社会”,就包括学者、诗人、八股文选家及另外一些知识人的混合体。

    钱钟书《论文人》曾为文人下过定义:
    所谓文人也者,照理应该指一切投稿、著书、写文章的人说。但是在事实上,文人一个名词的 应用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之类的作者,古人所谓“词章家”、“无用文人”、“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就是。至于不事虚文,精通实学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专家,尽管也洋洋洒洒发表着大文章,断乎不屑以无用文人自居--虽然还够不上武人的资格。(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74页。)

    从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文人有广义和狭义二说。所谓广义的文人,即与一般人相对者,可指一切舞文弄墨的人。“文”相对于“武”,“文人”即是指以文学写作为能事的人,而“文学”不是狭义地指辞章写作,而是广义地指非武力争战之一切文化实践及知识活动,辞章写作当然包括在内。所以,文人可以包括一切从事文化实践及知识活动的人,可称之为知识分子或者斯文一派。而日本学者中村元也认为,文人“是知识人,读书人,同时也是道德承担者,指导者。中国历代王朝的官僚,都是从此类文人中选出来的。” (其说见狄百瑞著、李弘祺译《中国的自由传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64-65页)周天《文人的悲剧》也认为:“文人,也即是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里,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大致是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中的一个特定阶层” (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3页) 显见在此处文人所指为知识份子,甚至是作大官的一群读书人。

     从狭义的角度看,文人应是从传统的儒、士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及知识阶层中专事“雕虫篆刻”的“词章家”,也就是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的作者。狭义的文人原本只有文人、诗人之别。如明人江盈科《雪涛诗评•诗文才别》说:“从古以来,诗有诗人,文有文人。譬如斫琴者不能制笛,刻玉者不能镂金。专擅则独诣,双骛则两废。” (《江盈科集》下册,岳麓书社1997年版, 804页)诗作于是分文人之诗、诗人之诗,前者由力学所成,后者经锻炼而得。元明以来,戏曲小说相继出现,形成专门写戏曲小说的专业文人。那么诗歌有诗人、小说有小说家、戏曲有剧作家,剩下的一类散文,自然就叫做散文家、文人了,即写作文章的人。诗文分家,就现代文学理论来看待,本就是堂而皇之的。诗人既与写作散文的文人不同,那么在狭义的角度看,文人即不包括诗人在内。文人即指在从事诗、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的人。

    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文人”之称起源颇早。自殷周以来,“文”字多涵有“德”的意义,以至春秋时最终形成“文德”一词。而自春秋以后,“文”又含有“学”的意义,渐而成“文学”一词。论语中孔子曾将他的门生分为四类,其第四类就是擅长文学的子游、子夏。在春秋晚期,“文学”一词的意义相当于“古典”,而擅长文学的人就是所谓的古典家。(参见季镇淮《来之文录•“文”义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26-28页)所以可看出文学具有广义的特点。文人无疑是“文”或“文学”的创造者。

    在春秋以前,“文人”一词,即指有“文德之人”,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人格。到战国时,文人又可以指文辩之士。(参见于迎春《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东方出版社1997版, 16-17、139页。) 在传统中国,狭义的甚或是纯粹意义上的文人(即是所谓的词章家),应出现在汉代。有学者认为,以文人身分创作纯文学作品的,应推司马相如。(见周天《文人的悲剧》,182页)到东汉时,王充又提出了“文人”这一概念。王充《论衡•超奇篇》:
     采缀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着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与此同时,王充又提出“文儒”概念,表明“文人”这一类型人物已大体形成。班固《汉书•艺文志》将经学著作与诗赋分为二类,从此以后,儒林、文苑在正史中分而列传,文苑、词林成为与儒林、道学相对的概念,而学术、文章亦趋分途,进而学者、文人也显示出不同的性好、习养和所长。正如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所说:“文苑立传,事始东京,至是乃有所谓文人出现。”清代修《明史》,将文苑中人称为“文士”。文士即为文学之士。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文人只不过是一个通称。如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认为:
   除了“山人”一词外,明朝末年,还有好几个词语相当流行,而又引起类似名士之辩的问题:包括“文人”、“文士”、“才子”、“名士”、“高士”等。

     综合来看,乃与晚明读书人阶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这是广义的说法,可以说文人只不过是一个通称。

     文学史中的普遍观念,认为明清的诗歌、散文成就比不过唐代甚至不及宋代,然就文人数来说,则明代往往超过唐、宋两代,这是明代文学趋向下层民众及通俗文学日渐发展的结果。可以这么说:文学已不再是士大夫或有钱人的专利,其读者和创作者以扩大到下层之士分子或平民。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明文案上》说:
    今古之情无尽,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则天地间街谈巷语,邪许呻吟,无一非文,而游女、田夫、波臣、戍客无一非文人也。

     凡情之真语的创作者,均可视为文人,并不以知识的有无、身份的贵贱,作为区分文人与非文人的标准。可以说文人已非弱势团体,而是浩大的一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4: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此类文章如能推广想必大家都会受益匪浅,希望大家能多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个人感觉,现在说“文人”,多少是有些贬义的——

文人嘛,就知道舞文弄墨而已。

言下之意:不务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2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文人,我马上想到的一个词就是“饱读诗书”,而aiaia想到的是“舞文弄墨”。
显然的,aiaia的想法比起我的想法更接近你于伯兮的“文人定义”。
而若按我的想法,“文人”与“读书人”就混于一谈了。然而在口语中,读书人与文人二者所指其实又无差别的。

不过伯兮以“凡情之真语的创作者”作为“文人”的划分标准,无疑是将许多只“学而不著”的人划出文人队列了。而“情之真语”这一标准带有太强烈的主关性,每个人对其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从而也是这个标准成为摇摆的浮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p225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11 1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舞文弄墨,现在的文人定义,也似乎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问候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be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13 23: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让我想到的,一是顾亭林有言:“一自命为文人,便无足观。”
二是鲁迅先生所谓的统治者的帮忙与帮闲。
清人有诗: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八九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春鸟秋虫自作声。


慨复以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3:36 , Processed in 0.17326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