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55|回复: 0

[【文史类】]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培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4 23: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壹 语文现代化就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
  什么是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就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建设现代化时期的新语文。语文建设包括丰富的内容,它的核心是语文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语文的应用构成了人类的语文生活。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语文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社会进入到现代化时期以后,语文生活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语文现代化不是个别国家特有的语文工作,而是带有普遍性;不过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语文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   什么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国语文现代化就是中国在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核心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改革。中国语文现代化兴起于19世纪末,延续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中国语文改革改变了中国语文的面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语文现代化,有人提出了怀疑:语文怎么也能现代化?北京语音的a,一搞现代化是不是就不念a 了?汉语的名词可以作主语,一搞现代化是不是就不作主语了?语文现代化不是这个意思。它主要不是语言文字本体的现代化,而是语言文字应用的现代化,也就是社会语文生活的现代化。以个人为例,以前只会说方言,现代学会了说普通话,这是个人语文生活的现代化;以社会为例,五四以前的汉语书面语用文言文,现在都改用白话文,这就是汉语文体的现代化。
  中国语文现代化在20世纪的前七八十年也叫文字改革。文字改革并不只限于文字,也包括语言。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其中的推广普通话就不是文字问题而是语言问题。语文现代化和文字改革叫法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都是要使中国的语文走向现代化。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对语文的需求也有了变化。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被迫处在半封闭的状态,国际交往还比较有限。那时的语文改革主要考虑如何满足国内交际的需要;现在不同了,中国正在融入世界。因此,现在的语文改革不但要考虑国内交际的需要,还要考虑国际交往的需要。半个多世纪前,语文应用还限于人际界面,处在机械处理阶段,语文改革主要考虑人际界面的应用;现在不同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经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语文改革不但要考虑人际界面的应用,也必须考虑人机界面的应用。所以,我们现在说的语文现代化,就其深度与广度来说,都超过了以前说的文字改革。因此,把文字改革改为语文现代化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
  语文现代化在国外也叫语言计划(Language planning)。在中国语言计划这个术语只在学术圈子里有影响,社会公众比较陌生,不如语文现代化的叫法明确、易懂,突出了语文改革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所以,最近二十多年来语文现代化这个叫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贰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兴起和展开
  魏建功说:“文字改革的主张最早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中西文化的接触(利玛窦来中国)。本文曾在“语文现代化与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1年12月1-2日)上宣读。
  西洋耶稣会士到中国来,带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外,中国人也因之接触到近代科学以及拼音文字。中国的知识分子见到拼音文字的方便,首先有人想利用来改革字典(见《西儒耳目资》书中陕西人王徵写的《释疑》)。1626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用拼音编排汉字写成的《西儒耳目资》,影响了十七世纪以来的学者,先后有许多主张文字改革的人。像1639年方以智《通雅》,1659年杨选杞《声韵同然集》,1692年刘献廷《新韵谱》,1703年熊士伯《等切元声》,都注意了拼音方法的运用和叙述。直到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肆压迫,尤其是1894年中日战争,刺激起爱国志士民族解放斗争的热情,大家无不认识必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共同奋起。一时如卢戆章、蔡锡勇、王炳耀、沈学等人都各自设计文字改革的方案。这样,文字改革与普及国民教育(就是扫盲)、民族解放问题就成了血肉关连的了。”[1](P514-515)
  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自19世纪末兴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分为两个实行期。从民国元年到抗战胜利是第一实行期,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高潮。在这个实行期,改革的目标是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是第二实行期,以20世纪50年代为高潮。这个时期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制订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普通话。到20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们有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P14)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中国语文现代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的落后语文面貌有了重要的改观。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们嘴里说的是方言,笔下写的是文言。官话虽然已经存在,但是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且流通范围极其狭窄。白话文虽然也已存在,但是没有地位,不登大雅之堂。汉字繁难,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缺少科学合用的表音工具。正如鲁迅说的,以最大多数人为根据,“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五四时期掀起语文改革的高潮,口号是“国语统一”“言文一致”。   一百多年的语文改革,内容逐步发展,前后包括:1.语言的共同化。推行民族共同语(国语),克服方言造成的交际障碍。现代中国既需要“书同文”,又需要“语同音”。2.文体的口语化。1919年掀起以白话文运动为先锋的五四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白话由此取代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小学教科书的正式文体。3.文字的简便化。汉字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检索难,合称“四难”。针对汉字的四难,提出了提出了汉字的“四定”,就是定形、定量、定音、定序。4.表音的字母化。汉字缺少一套字母。1918年公布了“注音字母”,开始了表音的字母化。192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采用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5.语文的电脑化。经过整字输入、编码输入,发展到拼音转换输入(输入拼音电脑自动转换为汉字输出)。中文信息处理由字输入发展为词输入、句输入,建立了规模大小不等的中文语料库,开发出多种中文应用软件。[3](P1-6)
  经过一百多年的语文改革,现在的中国,在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初步普及了普通话,城市的民众都能听懂普通话。北方人到南方去不用再找语言翻译,会说普通话的人走遍全国没有严重的语言障碍。现代白话文在书面语里占有绝对优势。学生不要再死背自己并不懂得的文言文,不用再模仿古人的腔调作文章,解除了思想束缚,用活的语言作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繁难的程度有所降低。16画的繁体的“學”改为8画的简体的“学”,减少了一半笔画。识字的人数增加,文盲减少。作为汉字辅助工具的汉语拼音,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地方。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产业正在发展,中国语文正在努力和世界语文接轨。在电脑上写文章修改文章,已经成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日常工作,做起来轻松愉快,消除了爬格子的烦恼。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23:57 , Processed in 0.1121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