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行人
题目还是借用来的,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如果冬夜,一个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中文通译作《寒冬夜行人》,两个题目各有所长,不过,我还是偏向于喜欢意译的《如果冬夜,一个旅人》,这部卡氏1979年完成的作品,被当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也曾经是文学青年和小资们喜欢的一部作品。其实这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就像同是意大利人的费里尼(FedericoFellini)的《八部半》(Eight and One Half)是关于电影的电影一样。或者说,这也许是作者将几个不太成功的小说文稿通过一个关于阅读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小说,也许这个说法有点诛心,有些亵渎了作者构思这十个故事的心力。
卡尔维诺作为意大利当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最大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扮演的角色,而是穷其一身汇编的《意大利童话故事》(Italian Folktales),就像在意大利和他享有对等地位的女作家艾尔莎.莫兰黛(Elsa Morante)的长篇小说,被评为西方文学百大作品之一的《历史》(History: A Novel)被国内论者所忽略一样,卡氏这方面的成就尽管为人熟知,却并不被人重视。其实卡尔维诺在小说技巧上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对本国童话故事的搜集与整理,比如被视为他重要代表作的《我们的祖先》(Our Ancestors)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The Cloven Viscount)、《树上的男爵》(The Baron in the Tree)《看不见的骑士》(The Nonexistent Knight),就是显而易见的童话模式,只是,他探讨的是五十年代人们的困境而已。当然,卡尔维诺更大的创造在于小说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丰富的想象,比如《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中对城市的记忆和想象,比如《宇宙连环画》(Cosmicomics)中那个著名的QFWFQ和想象出来的故事,还有这部《寒冬夜行人》。
论者喜欢将卡尔维诺与阿根廷作家乔治.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并列,可能是因为两人都写过一个以“交叉”为主题的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也译作《小径交叉的花园》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卡氏的《命运交叉的古堡》),也可能是因为卡尔维诺那部精彩的短篇小说《阿根廷蚂蚁》,还可能因为他们都向往着东方那个文明古国(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持此论者,典型的如约翰.巴斯,他于1997年4月4日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伊塔洛卡尔维诺研讨会上的发言的题目即是《平行性: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当然,这样的对比阅读是很有趣味的,尤其是中文出版界已先后出版这两人的主要著作全集,最近更是有出版社将卡尔维诺的《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等一些论文编译为同名中文图书出版,可以说,这股始于八十年代的后现代寻宗阅读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