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57|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今文经学与佛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2 0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启超说:“前清佛学极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于思想界无关系。其在居士中,清初王夫之颇治相宗,然非其专好。至乾隆时,则有彭绍升、罗有高,笃志信仰;绍升尝与戴震往复辨难(《东原集》)。其后龚自珍受佛学于绍升(《定庵文集》有《知归子赞》,知归子即绍升),晚受菩萨戒;魏源亦然,晚受菩萨戒,易名承贯,著《无量寿经会译》等书。龚魏为‘今文学家’所推奖,故‘今文学家’多兼治佛学。……文会深通‘法相’、‘华严’两宗,而以‘净土’教学者;学者渐敬信之。谭嗣同从之游一年,本其所得以著《仁学》;尤常鞭策其友梁启超,启超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论著,往往推挹佛教。康有为本好言宗教,往往又己意进退佛说。章炳麟亦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梁氏所举人物除彭绍升外,均为清代今文经学派人物。
   彭绍升(1740—1796),乾隆进士,居家不仕,初治程朱理学,后尤喜欢陆王心学,由心学转治佛学而精于禅,他用禅学观点阐释儒书,以调和儒佛二家思想, 这是上承宋元明以来儒佛合流思潮而来的。彭绍升之后的研习佛学的今文经学家们都有这种倾向性。
   清代中叶以后,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发挥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的学说,干预时政,议论世事,开清代今文经学复兴之端绪。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推尊今文经学,标举“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后康有为曾利用“公羊”的“三世”说为戊戌变法造舆论。今文经学从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创始起,便成为后世政治家托古、改制、议政的手段,而公羊学说在儒家思想中堪称独树一帜,由于它具有变易性、政治性的特点,便于容纳新思想,所以在晚清适逢时代需要而逐步壮大。
  晚清以来的许多知识精英有一条共同的思想轨迹:由于政治腐败,外侮日亟的刺激,他们由爱国、御侮而变法图强,经过苦苦的文化反省与哲学探索,批判地继承了公羊学朴素的变易观,进而走向中国佛学“转识成智”的精进观,重新建构成中国本土的“本体文化”论,用来吸纳西方文化,进而用来观察历史,改造社会,变革现实。近代今文经学家为了社会变革而研究佛学,从而推动了佛学的复兴与变革。
  清末民初的今文经学家习佛的共同特点是:
    (一)以儒为宗,揉合佛学; (二)开创以经术求治术, 以佛法求世法的经世之路; (三)治中西、儒佛、新学哲学为一炉而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派”; (四)由经学而哲学,由论证王治问题向心性、辨证思维的经世理论中心点转移; (五)以日新为宗旨的社会变革方针,始终表现为鲜明的批判意识和强烈的现实政治要求。故今文经学家们的佛学研究,均可称之为“经世佛学”。这是近代建立新的哲学体系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他们的佛学研究,与近代的社会思潮相结合,便成为近代中国学术的理论源泉之一,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在旧传统束缚下获得精神的解放,而苦心探索和构建不同于正统思想的革新学说。
   上列今文学家兼治佛学的五点特征,表明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加速流转变迁,使得反映它们种种实相虚相的文化思想和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也相应偕变,而且这些研究佛学的今文学家大多数是维新变法、救亡启蒙的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今文学家学佛发源于龚自珍晚年对天台宗的研究,中经谭嗣同、梁启超,继之以章太炎、熊十力,基本上形成了近代哲学中佛学研究的格局,为现代新儒家的诞生创设了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1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xiangzi0012006-11-12 08:51发表的“今文经学与佛学”:
  梁启超说:“前清佛学极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于思想界无关系。其在居士中,清初王夫之颇治相宗,然非其专好。至乾隆时,则有彭绍升、罗有高,笃志信仰;绍升尝与戴震往复辨难(《东原集》)。其后龚自珍受佛学于绍升(《定庵文集》有《知归子赞》,知归子即绍升),晚受菩萨戒;魏源亦然,晚受菩萨戒,易名承贯,著《无量寿经会译》等书。龚魏为‘今文学家’所推奖,故‘今文学家’多兼治佛学。……文会深通‘法相’、‘华严’两宗,而以‘净土’教学者;学者渐敬信之。谭嗣同从之游一年,本其所得以著《仁学》;尤常鞭策其友梁启超,启超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论著,往往推挹佛教。康有为本好言宗教,往往又己意进退佛说。章炳麟亦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梁氏所举人物除彭绍升外,均为清代今文经学派人物。.......
    今文学家学佛发源于龚自珍晚年对天台宗的研究,中经谭嗣同、梁启超,继之以章太炎、熊十力,基本上形成了近代哲学中佛学研究的格局,为现代新儒家的诞生创设了条件。
    楼主的讨论很有意思。但罗有高与彭绍升同非今文经学中人,乃属理学别派。章太炎乃是古文学家,亦不属今文学派。另熊十力乃尊陆王心学,亦非今文经学。杨文会所学甚杂,皆不在经学,难以归入今文经学派。只有康、谭等人乃是今文经家,龚可以算是,魏就很难说了。魏源早年亦是理学家,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后渐转入佛学,梁氏所谓“龚魏为‘今文学家’所推奖”非魏本人即是今文学家也。
   至于晚清佛学重振,不仅仅是经学内部的事体,乃是儒家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的必然产物。两大特点在于:一由普渡众生而至救乱世;二则深究因明学以弥补儒学逻辑精神之不足。大体上清之佛学乃是从净土至贤首宗再至唯识宗,即由践履而至学理,所以后之众人与乾隆是彭、罗等人颇不相类。另,晚清之佛学昌明亦与当时世界范围内研究佛学的高潮分不开,尤其与日本佛学有很大关系,亦不可不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42855.html
2、发贴格式:(请务必注意)
(1)在主题分类中选择发贴属性:[文史类]、[经济管类]、[计算机类]、[外语类]、[政法哲学类]、[生命科学类]、[主题讨论]、[其他原创]、[理工类]选择一个;
......
再次强调,文中内容一定标明[原创首发]或[原创非首发 首发链接 http://xxxx]。
....

1. 本版只接受原创贴子. 请标明[原创首发]或[原创非首发].
2. 一般请不要把同一贴子发到不同的版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8: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得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15:01 , Processed in 0.32764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