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谦谦

[【主题讨论】] 儒学如何复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 17: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儒学该不该复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往前寻思:

1、儒学为什么要复兴?

  我本人不是什么主义者,也对自由主义者讨伐儒学心生诧异,西方的几脉重要自由主义学派皆重传统,为何舶来到中国却要反传统?百思不得其解,中国学界仍然驻扎在“五四”遗址之上摇旗呐喊,而这方面以中山大学的袁伟时尤为甚。而最为稳妥的反而是海外的林毓生先生,不愧是哈耶克的高足,他提倡“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点应该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中国实现政治转型,首先应当回归传统,摆脱五四偏见,从儒学开始,复兴儒学,百家争鸣。

2、儒学该不该复兴?

  儒学复兴,该!但不是抱残守缺,而应当以新的姿态复兴,归结为一点即位儒学复兴找寻新的合法性,而不是停留在盲动的老调上。

3、儒学如何复兴?

  儒学复兴者负担沉重,尽管蒋庆等人提出“政治儒学”的纲领,但经过“五四”启蒙精神洗礼,中国已经形成了新的传统——反传统的传统,儒学并没有给当代人带来新的认同感,因此仍然回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儒学复兴,合法性何在?
  这个问题一日不清理,儒学复兴一日障碍重重。政治儒学充其量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新儒家应当重新回到“创造性转化”这一命题上。甲申文化宣言和“读经运动”尽管造足了时势,但由于儒学在当代先天不足,后天又失调,若不思索这个“如何”问题与“合法性问题”,大好时势,转瞬即逝!

我认为只有系统梳理以上关键问题,也是前提问题,儒学该不该复兴的命题才有探讨的可能性,倘若前提性的问题都尚未梳理清晰,任何推论性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0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儒学毫无必要  
  
    我去孔庙,听讲解员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庙的一次次翻扩,才知孔子在世很穷,家道也不兴盛。他的学说,我想也是和他的庙一样,经后人不但增扩,不断发展起来的。历史再不断的向前走,复兴旧的学说仅仅是一些懦弱者的借口。我们应建立自己的学说,就如同马克思借鉴黑格尔的学说建立自己的理论。
   开始我还抱着包容的态度看态儒学看待孔子,但从去年这个问题提出至今,我发现,现在的儒生依旧是帝制下没有自己思想的儒生,现在的儒学却已经不是孔子最初建立的那个儒学了。儒生们在神化美化孔子,不允许任何人说孔子一句不好。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十分错误十分危险的。有什么样的人不犯错误,有什么样的学说不容批评?这不是和帝制下儒家是唯一正统思想的情形一样了吗? 先有了儒生们这个霸道的态度,那我就不喜欢他们说的复兴。如果复兴儒学后,儒学又成为人们的教条,后果十分可怕。自由的人们又要受到儒家那掩盖在仁义道德谎言下的奴化思想的毒害。
   有儒生说,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那要看你儒文化的历史表现。啥罪恶也没有阻止的一个文化,倒是有很多糟粕被专制帝王利用的文化,怎么好意思以中国文化的基础自居?更有可笑之人,认为复兴儒学,是为了保持中华民族的特性。问他什么特性,居然说是同化性。这样的思想居然也好意思大肆宣扬?世界只有一个汉族吗?都被你同化了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各个民族包容共存才是世界的大趋势。你想同化谁?人家要同化你怎么办?不是又打起来了吗?都什么年代了,不提倡包容理解,在这里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同化同化的。真是狭隘自大狂妄。有着这样子气量和胸怀的人,复兴儒学能复兴出什么好名堂来?
   儒学只是一门学说,有精华有糟粕。外国人都承认了儒学的可取,我们为什么不承认外国文化的可取。两种好的文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难道不比你单一的有着历史局限性的有着诸多缺陷的文化要好的多?
   中国文化,没有以哪个学说为基础的说法。中华文化是包容的,不仅有汉族,还有众多的其他民族。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元素。文学的,艺术的,建筑的,工艺的,饮食的,服饰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众多的节日,长期以来共同汇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载着我们的民族走到了今天。儒学在这个过程有他的贡献,也有他的危害。
   今天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的人民已经彻底告别了黑暗的制度。儒学的专制等级已经被历史淘汰。但是,他曾经提倡过的民主自由平等仁爱,却已经春风一样吹遍了世界大地。既然大家已经认可了自由民主平等,为什么非要把他叫回到儒家的仁义道德?不是为了一己学说的虚名,强广大人民所难吗?况且仁义道德有过那么血迹斑斑的恶名。真心复兴儒学,好好地弘扬民主不就得了?仁义道德换成了自由民主你们就那样痛心疾首?民主制度下,你儒学的仁义道德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的,而不是像帝制下那样只长出害人的毒藤。你应该为昨天的悲惨痛心,为今天的希望祝福。如果是为了用复兴儒学浪得虚名,才是可耻。不关心人民的感受,只在乎自己学说的名声,不是自私自利?
   所以,复兴儒学没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问题不在儒学该不该复兴,而是中国至始至终都离不开儒学的问题。如果忽视儒学在中国的影响,那都是不现实的。当年梁漱溟在文革打倒孔家店的狂潮中至死都进言中国离不开儒学,怎么能反孔呢?但是中国的领导人不听。说句良心话,孔子有孔子的时代,我们不能把后来发生的事情都加罪于孔子。而且中国以后要想凭文化在国际立足,恐怕还是得靠儒学、老学还有佛学,否则中国还有什么东西能拿的出手呢?真正来说,只有儒学和老学是中国本土的东西,将来的问题是儒学一定要复兴。儒学的复兴不是复古,它的内容是要变化的。儒学从历史上来看也一直是变化的,不是僵化的东西。原始儒学有原始儒学的特征,汉代儒学有汉代儒学的规模,到了六朝又有六朝的风范,而到了宋明儒学再兴规模,清朝理学操纵在朝庭手上,但仍有像李二曲、颜元这样操守学行都堪为人师的大师。而儒学主流转向考据学对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也是贡献巨大。近代新儒学的兴起在世界哲学上恐怕都要占一席之地呢!在文革中反思中国需要法治而文革是人治的也是出于一位新儒家学者梁漱溟之口,可见反孔并不一定就能坚持法治,而尊孔的不一定坚持人治。毛泽东声称凡是反动派都是尊孔的,自己却逐渐抛弃了长期坚持的民主路线,反而是一位儒家学者来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言人所不敢言。这个事实本身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儒学应该有它的时代意义,我们再试想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能发生长远影响的却是熊十力一系的学者,这事也值得我们反思。我本人不是新儒学的拥护者,但是此事本来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王国维称一个哲学的兴起和一个学说能存在,这本身就是它反映了某部分的真理,有它片面的理性存在。所以本人认为儒学应该复兴,而且有它复兴的土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08: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中国特色的儒家思想,结合黄玄,佛家思想.呵呵,天人合一,忠孝廉耻礼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e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3 0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儒学?清楚了这个问题,该不该复兴就显而易见了。
  儒学是中国传统以“六经”及其阐释为主要内容,孔子及其后学为主要思想代表,关于如何发展人的文明及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学先后经历了先秦孔门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过去几千年中长期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并广泛传播于东亚地区的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国,对近代西方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儒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最基本的观点是强调发展符合人性价值的人类文明,并在夷夏关系中实现一个文明“化成天下”的大同理想。儒学认为,人具有道德价值,从而,人的文明区别于禽兽世界。人存在为善为恶的复杂可能性,所以,人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和精神修养,做一个“为仁由己”、“慎独”、“诚敬”、“本分”的有道德涵养的“君子”。在精神生活中,儒家认为,人存在天人相分而来的各种问题,所以,人需要在天人精神结构下“尽心知性知天”、“格物致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从而,自身修养和知识途径中的“探赜索隐”、“极深而研几”、“致广大而尽精微”,把人的精神导向“达天明命”、“天人合一”的宗教性境界。儒家采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主张人在“达道”、“成己”、“开物成务”的各种合理可能性中“立德、立言、立功”。
  
  儒家指出,"天生民有欲" 。人具有自身欲望意志下支配自己的行为特征和天性。每个人都可以正当地追求各种利益和欲望的满足。但是,人生存于天地万物的自然世界之中,生存于以社会方式合作的群体之中。从而,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避免人类生活的混乱,就成为儒学在“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自然”与“名教”等话题下所表达的基本问题意识和立场。儒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宇宙世界里,人与万物“各正性命”,而又“保和太和”。在社会关系中,人基于自身人之为人的“天道性理”和“天爵”地位(天赋权利),及其可合理争取和流动的“人爵”地位(“社会角色”),在其“本分”和“职分”的可能性空间内“君子素其位而行”,“各在其位”并“和而不同”。建立一个“和合”的社会,需要政府政治(“无主乃乱”)和“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的道德和法律。儒学强调和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交往价值。重视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适度恰当关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之道”,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一个在“天秩有礼”(道德)、“天典有叙”(法律)的天道自然秩序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无为而治”的社会,是孔门儒家的社会治理主张。
  
  儒家试图对政治社会进行价值规导。它坚定强烈地主张政治和社会的正义价值立场(“政者,正也”)。强调“义然后取”,“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不处也”。尽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国以义为利”,以一套符合天道正义的纲常秩序来规导政治和社会。儒学主张“民维邦本”。政府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人民。为此,它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责是“保民安民”,并做到“正德、利用、厚生”。在政府与人民的经济关系上,强调人民富足的重要性。认为“民不足,君孰与足? ”,并反对政府“扰民”。这些立场和主张使儒家知识分子不断地在中国政治历史中“为民请命”,并扮演“治国安邦”的角色。因此,古代儒家对知识分子本身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内圣外王”的成就路线,并成为政治家、官僚和那些有志于仕途的人不懈追求的理想和要求。政治在这一理想和要求下“选贤与能”。 

  应当看到,古代儒学作为历史传统中的智慧和学问,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它的理想和主张与实际政治中受法家影响的专制政治制度之间是存在矛盾和困惑的。儒学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它自身处理政治社会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演进,儒学有其古代宗法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因素。正因为这样,儒学也必然经历从古代儒学到现代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正如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出毛泽东思想一样,我们也要从传统儒学中发展出现代性的新儒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方文化在中国越来越猖狂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以引领西文为时尚的时候,提倡中国自己的儒学 是很必要的。

但是不该用复兴吧!!  而且 在当代 想“复兴”儒学也是不实际的!!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是事实,想让儒学达到古时的繁荣境地只能让倡导复兴的人心灰意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4: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传承千年,在历史的年轮中留下印记,自有其生命力所在,但复兴,应随时代的变换交替而添加新鲜血液,不能墨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现代社会所用,而不是翻几本所谓的儒家经典就谈复兴,任何事物都要符合时代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6: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日,心血来源,找来《易经》、《黄帝内经》翻了翻,那啊一个看不懂!
个人觉得不应只强调复兴儒学,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理应得到传承,作为非主流的其它文化也不应忽视。糟粕精华一说,实觉矛盾,作为我个人,对传统文化知之其他少,谁知道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所以,对儒学及其它传统文化,不能以“批判的继承”这样先批判后继承的态度去接受,在继承过程甚至继承后结合时空环境及自身修养再行批判亦未为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9: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谦谦此贴所产生的思想价值不菲的回帖

特加威望3点以示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9: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不能把这个议题只作为文化现象、传统继承的讨论

现实意义也不能只针对一些人所谓宣传的“道德沦丧”,而规范人行为

范围更大的,国学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131391.html

讨论几个议题更鲜明的:

儒学中的什么具有永恒的人文价值?

传统儒学中的弊病是什么?

官方对儒学本意的摧残,如何避免?

现代社会的理性结构有两种构成元素:逻辑、道德,儒学道德本身有没有包含其他思想的逻辑基础?类比,基督教有没有同样的基础?

传统儒家思想 和 自由民主法制宪政 是不是天然对立的?如果天然对立,该如何?

民国时国学方可,新文化运动截然而止,参考西方文艺复兴,国学包括儒学 更深层的复兴精神核心是什么?


抛砖引玉,希望继续讨论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4 02: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恰如一切可以买卖的东西,价格的涨跌,最终不是由有形的手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市场的供求。一切凭借所谓的先进的文化的旗号,来挺进某种文化或者消灭某种文化,都只可一时对文化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永远达不到旗手们想要达到的状态。中国的历史已经很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5: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hooker2006-08-03 19:08发表的“”:
各位不能把这个议题只作为文化现象、传统继承的讨论

现实意义也不能只针对一些人所谓宣传的“道德沦丧”,而规范人行为

范围更大的,国学
.......
偶觉得阁下倡导的很好!
有人说儒学恒久的价值是”仁“,但愚以为是中庸!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被孔子看作是道德的最高表现,可见是非常重要的。
偶觉得中庸是一人安身立命处世之道,是世人经世安邦之道!
中庸属于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虽然有调和之味道,但其主张利于世道平稳!
中庸之道的内涵;第一,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二,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三,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按二程的说法,“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即是用中之常道,它的最大特色是人情与道理的协调,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第四,宽容包纳,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便是中和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从人性论角度讲的。人的本性是淳朴的,并无偏失;而后天的性情则有中节与不中节之分,所谓中节,就是符合社会行为一般规则,能与社会人群和谐相处。淳朴人性是天下之大本,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离开中和之道,便会人性浇漓,天下大乱。实行中和之道的关健便是使人的行为符合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互爱互信,互尊互谅,人得其所,事得其宜,则天下太平。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原则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所以偶觉得,中庸之道是其恒久价值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4 0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去日本、韩国的朋友,回来告诉本人,儒家的风范、文化在那里比我们中国不知道好多少倍!
我想这当是中国学术界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儒家文化的精华应当传承下来,儒学当然不得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4 13: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儒学倡导仁义爱民,克己复礼,推崇遇事忍让唯上,但却不符合当时现实,因为政治体制还不成熟。
二 儒学倡导中庸之道。所谓明哲保身;但儒学并非主张消极地安于现状。其阐述的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之理。“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唯有做好本质上的工作,方可求乎于外。这个道理与《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同于一理的。要想影响别人,唯有先强大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本末之理,由此也产生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论点。
三 我们中国的正统文化之所以得以盛行千年。因为它是一种道德性的文化。这与所谓的达尔文是有所冲突的。他提倡的是竞争,一种甚至可以脱离道德的竞争。看看一百多年以来的战争,西方的文化一目了然。当竞争文化行以盛行,道德将会出现危机。儒家并不反对竞争,它提倡道德性竞争。即是“以德为本,以财为末”,“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唯有基于道德的的竞争,才是人类真正所需要的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4 16: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是要继承和珍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07: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台湾统一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15: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儒学不应该复兴,我们已经不是哪个过去强大的国家,我们已经失去了过去对周边国家那种领导的力量了。我们落后了,虽然我们依然是个大国,但是我们称不上强大国家,我们对周边国家的象以前的那样的威慑能力。我们说的话虽然有分量,但也起不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是联合国投弃权票最多的常任理事国了。这个时候用什么儒家思想,来个逆来顺受,博大胸怀,只能让我们的对手看成是软弱,也只能让国人对政府失去信心,不用多说,现在即使是共产党员也不相信中央了。所以我们现在要重新振奋人心,儒家思想不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个人感觉我们所引进的西方科学,绝大部风是用来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而我们以前大力倡导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至目前来看,物质是大进步,精神文明可以说退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面对社会越来越多的腐败,黑暗的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回过头看看,有些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中国的古典文化在现代年轻人中出现了一个绝大的断层,空说我们是一个几千年的文化古国,却弃原文化而不用,就像守着金山却在哭穷~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赞成复兴儒学,以纠正社会不正风气,以儒立德,德行好了,才能立身,立国~当然复兴也要采用辩证的观点来复兴~尽可能多的复兴立身,立人,而更重要的是不要与“人权”相冲突,去污存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复兴哪个儒学?
孔子?
孟子?
荀子?
张载?
二程?
朱熹?
顾炎武?
康有为?
他们可是不太一样啊!

所以,学术自在,任它自生自灭吧!

庄子曰:无以人助天,无以心捐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5 2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好多次这个讨论,一直不敢留言,因为问题不好说。
如果儒学复兴吧,就意味着很多封建思想的回归;
如果儒学不复兴吧,它的确存在文化精华。
总体说,我觉得儒学应该学习一些,它毕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结晶,
无论后果如何,儒学经典还是要读的。
很多人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但是您看一看韩国和日本,我们其实应该觉得惭愧,
他们的儒学思想贯穿整个民族。在儒家思想的引导加上现代科技才促进了韩日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我们作为儒学的发源地是不是惭愧?
所以说,儒学还是读一点的好,只要不用它来评判是非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21:40 , Processed in 0.49825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