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引起的消化系统各器官严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通常将药物对消化系统一般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在内。
(1) 药物引起的常见胃肠疾病及症状。
(2) 药物引起的常见胃肠疾病及症状。
a.一般反应。很多药物都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刺激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b.胃肠道黏膜炎症。各类细胞生长抑制剂因能抑制细胞增殖影响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炎、舌炎、食道炎及肠炎等。伪摸膜性肠炎多见于广谱抗生素诱发的二重感染。
c.吸收不良综合征。因为药物作用可引起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受损,使食物中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进入组织而从粪便中过量地排泄。
d.胃肠道溃疡与出血。
e.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胃肠运动能力降低或胃肠运动能力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功能降低或升高。
f.还有食道反应、溃疡、狭窄、胰腺炎、肠梗阻、胃穿孔等。
(3)药物引起的肝胆疾病及症状。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故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
a. 急性剂量依赖性肝损害。药物直接中毒引起,临床上分为细胞毒性、胆汁淤滞型和混合型。
b. 急性非剂量依赖性药肝。这主要是药物过敏引起。
c. 肝脏的急性脂肪浸润。
d. Reye氏综合征又称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
e. 还有活动性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磷脂和酒精肝炎样肝损害、肝肿瘤、肝昏迷等。
f. 胆红质代谢异常、胆石症等。药源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多在用药后2-8周内发病,以发热为最早表现,随即出现乏力、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黄疸、皮疹,以麻疹样皮疹和多型性红斑为多见。肝肿大、压痛及扣击痛。慢性药源性肝病,肝、脾均肿大,出血倾向及门脉高压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多增高,肝功以SALT、 SAKP升高为特点。
2哪些药物常引起胃肠疾病及防治对策
1) 哪些药物常引起胃肠道疾病。
a. 口腔炎。抗生素类如绿霉素、四环素可偶致口腔炎、舌炎并可因并发二重感染如白念珠菌、肠球菌、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加重;抗癌药物有氟脲嘧啶、巯基嘌呤、氮芥、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
b. 食道反应、溃疡和狭窄。阿片类、抗胆碱类药可引起胃酸上逆症状;普奈洛尔(心得安)可引起食道痉挛;硝苯地平可影响食道运动;非甾体抗炎药、依美溴铵、氯化钾等可引起食道溃疡;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四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V)也有导致食道溃疡的报道。食道狭窄本身与药物无关,主要与患者的服药方式有关,主要与患者的服药方式有关(如干吞药片、用饮料送服等)。
c.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烧灼、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腹胀,甚至腹痛等症候群称为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常见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抗癌药如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铂类(卡铂、顺铂)及其他抗癌药、阿片类、洋地黄类强心甙、抗生素(新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巴龙霉素、磺胺嘧啶、对氨基水杨酸)、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硫酸亚铁、乌头、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雌激素类药。 常见引起腹泻的药物:抗生素(四环素类、柳氮磺胺吡啶、时氨荃水杨酸)、泻药(甘油、口服甘露醇、果导、大黄、;硫酸镁、番茄叶等)、拟胆碱药、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断药(利血平)。引起便秘的药物:阿片类、震颤麻痹药、抗胆碱药、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钙)、铁盐。
d. 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药物维生素类(维生素A 、维生素 AD)、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长效氯化钾、乙醇、苯妥英那、秋水仙碱、泻药(液状石蜡、口服甘露醇)、抗生素(磺胺药、广谱抗生素、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降脂药(安妥明、消胆胺)、抗酸药(碳酸钙)、抗癌药(氯甲蝶呤)、避孕药及孕激素等。它们主要影响脂肪、维生素 B12 、 叶酸、维生素K 等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