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空间

[历史文化♡] 历史  纪录古巴组图

  早年的卡斯特罗.
  

  早年的卡斯特罗.
  

  油画:《卡斯特罗》。
  

  在上一世纪中苏争论时期,卡斯特罗是站在苏联一边的。
  图为卡斯特罗和赫鲁晓夫亲热地拥抱在一起。
  所以印象中中共是没有称呼过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和古巴儿童。
  

  共产国家的领导人一般无所不晓,无所不断能。
  图为卡斯特罗在指导电影导演应该如何拍好戏。
  

  卡翁老矣。
  

  大凡伟大领袖之类都喜欢和儿童拥抱拍照。
  

  这是西方反共画家绘制的宣传画:种族灭绝主义者。
  

  伟大领袖在教导青年大学重要地学好本领献身祖国。
  

  卡斯特罗接见越南朋友。
  

  卡斯特罗和挪威总理在一起。
  

  卡斯特罗和儿童一起主持艺术节活动。
  

  共产国家都具有张挂革命标语和政治宣传画的传统。
  一失足成千古遗恨:
  

  

  

  

  


  

  坐着轮椅接待远方的贵宾.
  切·格瓦拉篇
  

  



  

  
  提到古巴,不能不说一位传奇式人物切·格瓦拉。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6月14日生于生活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
  
  

  

  

  

  

  

  

  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古巴独裁政权。
  


  

  

  

  

  

  

  切·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他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他便来华访问,和毛泽东相会。回国后,切·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切·格瓦拉的体力劳动并不是做秀,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他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切·格瓦拉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切·格瓦拉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一百多年前哈瓦那港的油画。
  

  今日的哈瓦那。
  

  哈瓦那市内的居民区。
  

  哈瓦那市内的街道。
  

  政府建筑物年在地。
  

  海边的大街。
  

  市内街道。
  

  游客拍摄。
  

  运输队宿舍。
  

  残旧的小汽车和民居街道。
  

  汽车和单车并存,另有一番景色。
  

  汽车代表着它的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这小车的主人算是比较显赫的了。
  

  野餐的好地方。
  

  市区的街道。
  

  哈瓦那市区一景。
  

  哈瓦那街道景象。
  

  哈瓦那的居民住宅楼房。
  

  哈瓦那的居民住宅楼房。
  

  市区钟楼建筑。
  

  建设中的哈瓦那新市区。
  

  宁静的街道。
  

  哈瓦那街道景象。
  

  古巴的民居景色。
  

  市内公共交通。
  

  市内公共交通。
  

  市内公共交通。
  

  市内公共交通。
  

  汽车、自行车、马车共存。
  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是古巴元首卡斯特罗对其当政以来所引以为
  自豪的政绩:
  古巴教育普及程度在整个拉美国家中名列前茅。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6.3%;
  (中国是2.6%,在120个国家的排序中位于第96名;是世界上对教育投资最少的国家之一;只及古巴这一比例的4成)。
  即使在古巴最困难的时候也实行9年义务教育、现在已实行12年义务教育;
  (相比于古巴义务教育普及到高中,中国80%的国民至今没有普及到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
  学生不但免交学费和书本费,学校还管饭并向学生提供学生制服;
  (对中国家长而言,这样的好事只能出现在梦里!);
  小学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
  (2000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有文盲8699.2万人);
  初中、高中的入学率均超过95%;
  (中国只有18%的人口上到高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受教育人数的57%;
  (依此推测:古巴国民里4至5成的人上过大学;这一比例是中国的10倍)。
  

  古巴的学校。
  

  学生在天台做操。
  

  古巴女学生。
  

  盛装的古巴的小女孩,她们在准备排练节目。
  

  她在盼等什么?
  

  在家门口玩耍的儿童。
  

  下课之后。
  

  老师在备课。
  

  父亲来接儿子放学。
  

  甘蔗是古巴的主要农产品。劳动中的古巴蔗农。
  

  古巴妇女和儿童。
  

  

  

  古巴钞票。
  

  受暴风袭击后的蔗田。
  

  古巴农民家庭。
  

  古巴农民家庭妇女。
  

  古巴的农村街道。
  

  一个小牙科诊所的女医生。
  

  一个小牙科诊所里。
  

  街头流动零食小贩。
  

  卖的是糖果类小食?
  

  等着国营商店开门。
  

  排队轮候副食品的定量配售。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古巴人也善于自娱自乐。
  

  古巴受西班牙文化影响比较深,
  吉他是古巴人喜爱的大众化乐器。
  

  古巴盛行的南美洲的土风舞。
  

  看完病等候配药。
  

  在厨房休息一会。
  

  悠闲的市民。
  

  盛世的子民。
  

  无烟工业?
  

  中等水平的民居。
  

  令普通家庭羡慕的装修。
  

  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微笑。
  

  古巴,离“共产主义天堂”不远的地方。
  忘掉我们过去的争论吧,今天向你学习!
  切·格瓦拉才是真正的左派!
  
切.格瓦拉才是真正的左派。综观现在论坛上许多自封是左派的,对比格瓦拉的崇高品格,他们只不过是一堆垃圾!
  切.格瓦拉在上一世纪国际形势下,他虽然走的是武装斗争道路,但他是真正为穷苦人民谋解放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并不贪恋权力,个人品格高尚,是连他的敌人都敬仰的一位英雄。在他崇高的形象面前,所有自称“左”派的假冒伪劣货色都原形毕露,无地自容,成为一堆垃圾!
  切.格瓦拉的悲剧是,当他看到国际共运发生中苏分裂和论战后,感到了失望和忧伤,没有心情再继续在古巴当部长了,之后出走,继续投入丛林革命,最终死于敌人的枪口下。
  切·格瓦拉,真正的左派,真正的男子汉!
  


  

  

  

  

  在严肃的**会议上,格瓦拉这种浪漫不羁的作风,
  坐在主席台的卡斯特罗和其他首领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当部长,重返丛林!
  

  切·格瓦拉在战斗中受伤被捕后惨遭敌人杀害,
  图为玻利维亚一名军官在验明格瓦拉的尸体。
  

  切·格瓦拉,真正的左派!连敌人都对他敬仰的男子汉!
  们向古巴学习,古巴年轻一代又在向谁学习?
  

  



  哈瓦那街头的时尚古巴女子.
  

  哈瓦那街头的摩托女郎.
  

  哈瓦那街头的一对新潮情侣.
  

  加勒比海边的爱情.
  

  风情万般,笑容可掬,古巴MM令人忘记她们是生活在专制社会里.
  

  在朝鲜能看到这种笑容么?这也是东西方马列主义的区别.
  

  在她们身上洋溢着拉丁美洲的热情奔放的气氛.
  

  酒巴舞女.
  

  她们穿上高跟鞋,比男人还要高.
  古巴小女孩
  

  



  同是共字号的孩子,好像他们无须搞“希望工程”。
  

  他们有弃婴(女)问题么?
  

  他们的父母如果有权,将来会不会把他们送去美国?
  

  双胞胎姐妹。
  

  岛上土著女孩。
  

  哈瓦那市区的小孩。
  切·格瓦拉的死亡之美
  

  



  格瓦拉死不瞑目
  摄影师弗雷迪·阿尔波塔有幸拍摄了格瓦拉的死状。人们惊异地发现,他所拍摄的几张照片,竟像极了曼泰尼亚所绘的《基督透视图》、小霍尔拜因的《基督蒙难图》,与伦勃朗的《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格瓦拉与耶稣基督联系起来。
  阿尔波塔的这组照片绝非处心积虑、哗众取宠之作。哗众取宠之作也不可能达到如此神似的境地。阿尔波塔回忆说:
  我当时并没有想到把他的形象拍成像上帝基督那样的救世场面,我只是拍摄了当时的气氛。不过,在格瓦拉的遗体周围,确有一种神圣和神话般的气氛。
  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杰在比较了阿尔波塔的照片和上述几幅名画后分析道:
  有时候,一个人的死亡悲剧使他的一生更加完美,并使之成为人间的楷模。画家笔下的基督圣像就是这样。我相信,格瓦拉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有着相同程度的感人事迹。[转自光明网作者:陶竦]
  切·格瓦拉的死亡之美
  2004年08月12日06:46作者:陶竦 来源:光明网
  在人类纪元的起点上,一位年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走向了死刑台。他遭到了捉拿他的兵士的戏弄,被戴荆冠、吐唾沫、用苇子打。但他却走得那样安详。
  1967年10月9日,在即将被处以极刑时,格瓦拉面对美国特工专家冈萨雷斯的提问“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时,安详地回答道:“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他还向刽子手说:“你是来杀人的。开枪呀!胆小鬼!”之后,那位靠着酒精壮胆才敢来行刑的政府军少尉马里奥·特兰往他身上打了9发子弹……
  耶稣死后,一个兵士用枪刺他的肋骨,以证明他真的是“道成肉身”。
  格瓦拉死后,他的遗体被包裹起来,捆在直升机下面的滑橇上,运到瓦耶格朗德,在当地的马尔塔圣心医院冲洗、剪发、整容后,被注射了甲醛,向公众展示。一些政府军官兵麇集在他的尸体边上,兴奋而又紧张地用手指戳戳这位怒目圆睁的少校司令的肋骨,以证明他真的死了。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之后,他的双手被砍下来,秘密地运走了。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
暂无回复,快来抢沙发
回复 收藏 分享 淘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