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符号 | 华夏文化实体 | 华夏文明 | 文明特性 |
黛山 | 泰山、岱庙 | 文字之美。五岳独尊,山川之美。泰山地处东方,是万物发祥之地。 泰山神和碧霞元君是泰山的主神。 泰山神主管生、死,国泰民安,福禄,贵贱,治鬼,道场在岱庙。 《史记·封禅书》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摩崖石刻文化、封禅文化、泰山的神文化、泰山石文化。 神道设教:道家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泰山神、碧霞元君、三清、三官、青帝、 真武大帝、斗母、石敢当、雷神、财神、王灵官等; 释家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九莲菩萨等; 儒家有文帝孔子及其弟子颜回、曾参、子思、孟轲等, | 兼容并包 文明的包容性 |
潇湘妃子 | 娥皇、女英 | 《烈女传》 “母仪传”第一,称“二妃德纯而行笃” 帝后之德:帝后不争、后妃不争;感化家人,以和为贵;风化天下,教导子民 福泽惠众生。 | 以和为贵 文明的和平性 |
阆苑仙葩 | 华胥 | 华胥国 人类发源之地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花魂 | 花神 | 《山海经》十二花神。 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 据《淮南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 十二月花神。百花神谱。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玉文化 | 玉 | 以玉为尊、以玉祭神。 《西山经》中的“玉山”,是昆仑圣山。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三生石 | 《潇湘竹石图》 | 天人合一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西方灵河 | 黄河 |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其上有黄帝遗墟,河经其东北隅,河水泛清白, 至禹所导积石山入中国,为中国河,因水浊色黄,是谓黄河。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比干之后 | 林氏家谱 | 血脉传承、文化传承、家风传承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木石前盟 | 柘 | 帝位传承 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家国天下 文明的统一性 |
黛玉 | 青玉 | 礼仪制度 《吕氏春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隐士 | 嵇康 | 嵇康通灵士也 顾恺之《嵇康赞》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学海文林 | 士大夫、读书人 贤者等 | 文士风骨的变迁:西晋文士的遗世独立和独善其身; 南宋文士的春秋大义和节烈之气; 明代文士的以身许国和忠耿匡正。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香 | 香祖神农炎帝 | 华夏是世界上有记录最早的用香文明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草木之人 | 草为青色,春天的色彩 木的季节是春 | 青是东方之色,以青帝为东方司春之神 《尚书·纬》“春为东帝, 又为青帝” 代表万物勃发的生命意象。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林黛玉 | 九疑、舜帝 | 九疑是舜帝长眠处,舜帝是华夏王 | 血脉延续 文明的连续性 |
有凤来仪 | 潇湘馆、竹 | 后妃之德,君子之风,林下之风 《世说新语·贤媛》 | 家国天下 文明的统一性 |
绛珠仙子 | 红色、神话传说 | 华夏文化的才和情。还泪报恩。 《中国服饰文化》中华民族的色彩崇拜 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再到四,再到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 “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二色,四是青红黑白,五是青红白黑黄。 | 守正创新 文明的创新性 |
书名 | 真假之辨 | 林黛玉 | 薛宝钗 |
金 陵 十 二钗 | 真假林黛玉 | 林姑娘 认干妈 林姑娘是薛家姑娘 木石前盟 不足之症 癞头和尚化我去出家 人参养荣丸 西子 书香门第 以书为贵 身份地位被宝钗取代 | 薛姑娘 结拜姐妹 薛姑娘是林家姑娘 金玉良缘 无名之疾 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 冷香丸 东施效颦 皇商 以金为贵 送宫花,传递“假花”,传递假话 同胞共出,宝钗化身为林姑娘 |
石 头 记 | 真假贤人 | 隐士 嵇康、陶潜 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片言谁解 天地闭,贤人隐 人才不愿同流合污,宁肯归隐山林,追求精神洁净 潇湘馆,竹的潇洒、幽洁、飘逸、素心,被称为君子 咏絮才,林下风气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待修改补充) | 高士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深得下人之心。 生性不喜花儿草儿,房间陈设简洁朴素。 “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她少说话,少欲求,不过问。 “冷美人”自守的矜持。淑女的典型,谨守妇德, 宝钗总是说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以无才显妇德。表现却是博学多才无德 画论、熟谙药理 蘅芜指杜蘅、芜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常比喻为小人 华而不实的名声。淑女面具下的虚伪。 审时度势的,凡事从利己出发。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十足的伪君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风 月 宝 鉴 | 真假凤凰 | 世外仙姝寂寞林 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真善美在于真实 正直善良,体恤下人与紫鹃情同姐妹 护花惜花葬花 与燕子鹦鹉和谐相处,鹦鹉会念诗 草木之人:她的前世是绛珠仙草,集草木之人、 性灵之诗、清虚之美于一身。 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 多情易感才多病 宁折不弯的个性 黛玉的哭只有37次,写她的笑,有203次 爱笑的林黛玉,她幽默风趣,是姐妹们的开心果 宝玉给黛玉喝合欢酒,宝钗就过来分了一杯 黛玉忍辱喝宝钗的“残茶” 黛玉吃燕窝和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后开始心脏酸痛, 眼泪也比旧年少了,气血不足更加严重 黛玉没有心机,直率天真。单纯得死都不知道 姐姐对他做过什么,还检讨自己曾经疑心过姐姐 死后身份被换,以薛宝钗名义下葬,黛庙被占 有凤来仪 | 山中高士晶莹雪 南方火精赤瘟神春瘟张元伯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是奸臣脸谱。外貌取自西游白骨精和老鼠精。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其实,她对贾府之时几乎无所不知 有明确目的的步步为营 笼络下人,恭维贾母等人,言语上平和稳重,生活上知朴抱素。舆论:林姑娘不如宝姑娘 稳重,反面是大早上,大中午、夜里跑怡红院 拉拢人心,小恩小惠。扑蝶嫁祸、借扇双敲 凤姐评价宝钗就是使心眼、有城府 吃花不喜花花拿花喂鱼 宝钗扑蝶拿来玩耍,窃听,金蝉脱壳 变成瘟神的茗玉小姐,上身穿红,下身穿白。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外面就是阴森透骨的,而里面如雪洞一般 不真自爱,也不真爱人,她爱的是利益,是胜利,是薛家的前途,是自己的上位,所有人在她那里,只分可不可利用、有没有价值的区别。 |
情 僧 录 | 真假香玉 | 月明林下美人来,代表明朝文化 以黄为尊,以红为贵。以东为贵。 赤子之心,知恩报德之心,士为知己者死之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 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心之初也。” 因此,所谓“真心” 就是普通人所说的真心真意,是对“自然人性”的肯定, 是对人的最初的纯真“欲望”的肯定。从“童心”说出发, 他批评了当时的假道学家和八股文, 认为八股文是一篇篇失去了童心的假话空话。 唐甄是批判君主专制的健将。他通过对“君日益尊, 臣日益卑’的君主集权过程分析, 指出专制权力造成双重恶果。 顾炎武承继明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 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 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明确区分“国家”和“天下”两个概念。 认为“国家”指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则是万民的天下。 他大声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改良现行封建制度中的君主“独治”,实行“众治”。 王夫之探寻“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 以便经世致用。王夫之在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 维护封建中央集权,但要求改革政治,主张限制君权。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永乐大典》 西学东渐 明朝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 倪瓒、董其昌、明四大家--桂英、唐寅、沈周、文征明。 杨慎、辛弃疾 明朝的景泰蓝、青花瓷、紫砂壶 明长城 故宫 (待修改补充) | 雪满山中高士卧,代表满清。这里代表满清文化 金,指后金。满族特有的节日是颁金节 宝钗及薛家在红楼中的代名词:孽鬼、山鬼、青脸鬼、无常、夜叉、海鬼、耗子精、瘟神。 以白为尊。以西为贵。 剃发易服。沐猴而冠。 大规模屠杀有识之士,残暴推行满礼,否定汉文化 你跪下,我要审你。影射的是满清对汉人的思想、文化控制。满清为了长期压榨奴化汉人,剥夺了汉人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对汉人进行文化审查、言论审查、出版审查。 宝钗所说的“正经的”书,是满清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为汉人量身打造的理学书籍,主要是对汉人进行洗脑奴化教育,而满清八旗自己不读这些书,满清八旗以骑射为根本,所以薛宝钗的屋子里只有两部书。 收集四十八两花蕊,影射满清对汉人的疯狂屠杀。 宝钗吃冷香丸抵抗热毒,影射满清用屠杀来压制汉人 宝钗会害死黛玉以及其他女儿。满清对汉人进行屠杀、强奸、占地、占房、文字狱、洗脑等“基本国策”,把汉人当做牲畜一样圈养了起来。 修《明史》,缓解满汉矛盾。 《贰臣传》,清帝对于道德评判权的执掌, 大臣开始战战兢兢、全心全意地忠君。 断章取义地解释儒家经典,还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把老百姓思想压制得麻木不仁。 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三千多卷,使许多历史文化成了永久的遗憾。 用假儒的伦常观念,彻底改换成征服者的绝对权威。 满清君臣关系,臣子完全趴在地上,当奴才。 充满朝气自信有礼仪华服的汉族几乎成为了 贪腐,愚昧、自私、麻木不仁的代名词。 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 冷香丸也是异香异气的。 |
红 楼梦 | 真假华夏文明 | 天下为公、视民如子。众生平等。报国济民。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诗经》《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 《易经》《老子》《庄子》《史记》《白虎通义》 《中庸》《论语》《孟子》《大学》…… 文士风骨的变迁:西晋文士的遗世独立和独善其身; 南宋文士的春秋大义和节烈之气; 明代文士的以身许国和忠耿匡正。 山海经中有一位至高天神,名为帝俊,其后有一位人间贤王,名为帝舜。舜在《韩非子》、《庄子》、《古本竹书纪年》书中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竹书纪年》 《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精神明亮之书。《诗经》里的美丽欢爱,正因人之心性和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之情思和旷野一样率真、赤裸。 《清华简》否定烽火戏诸侯之说。 (待修改补充) | 《尚书》尚书辨伪。 《清华简·系年》 《史记·赵世家》 《孟子·腾文公下》 《史记·秦本纪》 《史记·殷本纪》 《竹书纪年》 皇帝和大臣的君臣关系,开始是坐而论道的。随着皇权的加强,官员们由坐着逐渐变为站着,满清君臣关系,臣子完全趴在地上。 伪礼、伪儒、伪造经典,愚臣愚民。 帝后相争,后宫内斗,外戚势力, 《尚书》、《孟子》、《史记》中将舜塑造成了一个以德报怨,孝感天地的形象。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史记·虞夏本纪》 (待修改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