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2|回复: 0

[听雨阁♡] 红楼五线谱上的数字五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0 2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8-26 15:51 编辑

    雪芹喜欢用数字密码,读者关注最多的是十二这个数字,前段时间我是抓住五不放,一直找书中的五,等找到明朝国花梅花,梅花五瓣,便是象征五福。梅花的第一瓣象征着人类最渴望的和平,第二瓣象征快乐,第三瓣象征顺利,第四瓣象征长寿,第五瓣象征幸运。有点明白数字五的深意了,我找到梅花象征就轻松解开了秦可卿卧室的十二个陈设物品的谜底。今天的阅读,被五十三吸引,又找书中的五十三,因有网友的整理,很轻松就找到了。一共找出九个五十三:贾氏宗族人名共五十三个;二回贾雨村演说历史人物五十三个;四回护官符文字共五十三个;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共提到五十三人;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共五十三人;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贾府人员及亲戚共五十三人;礼部赐宁荣二公春祭文字共五十三个;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回目数字五十三。我来试着解读五十三这个数字代表什么。


明线
    第五十三回共有四个五十三,回目上的数字很重要,第五十四回是贾府在末世由衰到败的分水岭,第五十三回应是贾府在家败之前的最后的欢乐。我读这个回目,重点关注了九件事:第一是雪芹描绘的祭祖工笔画卷,重在一个厚重的“礼”字。不过,他用:“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提醒读者,“敬”为反文旁,正确地解读是反看此文,这不是他宣扬的“礼”,在他看来,这是伪礼。第二是宁国府九门和九龙金匾直接影射皇宫,宁荣二祖的影像中的“披蟒腰玉”,披蟒腰玉是清朝以前的。第三是贾府人很要面子,为了“体面”,奢侈消费,贾府开始哭穷了。乌进孝送来的地租收入比往年少,押岁锞子还和往年一样“体面”。第四是贾府富贵底蕴,“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的慧绣。第五是扮演文豹的九岁孩子。第六是贾芹败坏家庙。第七是晴雯渐好,袭人归来。第八是王子腾贾雨村升官,暗示朝廷有大动作,要打仗了。第九是贾氏宗族凝聚力不强了,族人没家族认同感。


隐线

      五十三回提到地租收入和押岁锞子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都和钱有关,还有叫穷的人也多,有贾芹、乌进孝、贾珍、贾蓉、凤姐、鸳鸯等人。贾珍还说乌进孝又来打擂台,说了两次。宁府九门和九龙金匾直接隐射皇宫,我去皇宫找五十三,还真的有。五十三万两。我来说说这五十三万两的故事。那是崇祯十二年,明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末世,大厦将倾。崇祯很爱面子,为了挽救国家,不得不放下皇帝的尊严,让各位大臣们向朝廷捐款,以求度过一劫。然后,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在皇帝面前“哭穷”。崇祯在发出捐款号召后,只有一位六旬老头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四百两,崇祯帝赏了他“锦衣千户”的官职。朝廷百官中,内阁首辅的魏藻德捐了五百两,大太监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忧心如焚的崇祯向岳父周奎求救。周在百般推脱下,捐了一万两。更离奇的是随后出现“九莲菩萨显圣”事件。崇祯的皇子年方五岁,当时正在发烧生病,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崇祯爱子心切,急忙亲自前去探望,《明史》记载,奄奄一息的朱慈焕对崇祯说了一句话:“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不久之后一命呜呼。但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呢?《明史》给出了答案:“中人构乳媪,教皇五子言之也”。武清侯李家和其他的皇亲贵族,不惜血本买通伺候五皇子的宦官和乳母,教唆五皇子说出这样的话,借助“九莲菩萨”的名头威胁崇祯不要逼捐。同样哭穷的陈演,在被刘宗敏抓入大牢后,主动上缴了近四万两白银,最后被释放了。但等到四天后,李自成出京作战之际,因害怕前朝旧臣趁机作乱,杀掉了一批投降的官员,其中,就包括刚获自由的陈演。更讽刺的是,那些曾在崇祯帝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李自成的严刑拷打下,都交出了全部的身家财富,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的京城,棍杖狂飞,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挖眼割肠的血腥场面,城内四处环绕着明朝旧臣的哀嚎之声。而当初只拿出一万两白银的国丈周奎,因受不住严刑拷问,更是交出了几十车奇珍异宝,仅现银便有五十三万两之多。明末,朝中基本上都是大老虎,崇祯皇帝让他们捐款一个个都哭穷,满朝文武凑不出来二十万两银子。结果,都便宜李自成了,李自成所掠夺共七千多万两。万历皇帝将烂摊子留给了朱常洛及其后裔,却将财富交给福王朱常洵,福王朱常洵是天下首富。崇祯年间明朝内忧外患,外有皇太极不断攻打明朝,内有蝗灾、饥荒、旱灾、农民起义。国家危难,朱常洵应该尽量挽救明朝,但他熟视无睹,继续饮酒作乐、搜刮百姓,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此时洛阳城内已经易子而食了。1641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包围洛阳,朱常洵才知道害怕,赶紧“出千金募勇士”,但为时已晚。洛阳被攻破后,李自成摆酒庆贺,“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明末首富成为农民军的下酒菜。


    “五十三”影射的是张璁。张璁五十三岁就做到宰相,他是明代最传奇内阁首辅。明朝“大礼议”事件关键角色有三人:朱厚熜、杨廷和和张璁。朱厚熜一直在和大臣们反复纠结“到底谁才是我的爹”这个问题,张璁批驳杨廷和的奏折中,既有“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此何心也?”这样大胆地对秉政的杨廷和等人的诘问,也有“父子之亲,人可得而夺之,又可容人之夺之乎?”这样对父子之情的维护。这样有力的奥援让几近绝望的朱厚熜大感宽慰,拿着张璁的奏折激动地热泪盈眶:“有张先生的奏折,我们父子就有望保全了啊!”张璁在杨廷和离开权力中心以后,他就坐着官场直升机青云直上了。张璁为博上位攻击内阁大学士、兴大狱想要株连杨廷和,还因为一些官员是杨廷和的亲信就屡进谗言,最后强迫人家退休、非奉诏不得入宫。而他自己则仅花了六年时间就从一个新科进士混到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拜相的速度让所有人叹为观止。张璁上位的手段有些卑劣,打击同僚也有些过于严厉,不过他在整顿吏治、治理国家方面的才华还是有,嘉靖朝前期的“嘉靖新政”,总设计师正是张璁。他对当时已经陈腐不堪的人才选拔制度提出了重要的改革:他重新规范了应试文体,避免了一味注重格式而忽略内容的文章;而在学校层面,他对各地学官、学政的严格整饬,使得各地学风焕然一新。考虑到科举所选拔的人才毕竟只是少数,他还要求各地抚臣、言官积极推荐人才直达吏部,择优录取。这种不拘一格“访”人才的模式为当时的嘉靖朝迅速注入了新的活力。张璁是一个极其廉洁奉公的人。尽管身居内阁首辅之位,他却几乎不曾蓄有任何家财。家乡有人想要借着他的名义谋个一官半职,差点被他送上大堂。致仕后的张璁甚至连药品都难以为继。


    “五十三”影射的是汉武帝,汉武帝这里有两个“五十三”,在位时间和茂陵修建时间都是“五十三”。汉武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汉人皇帝,一生在位为五十三年零三百四十五天。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武帝的茂陵是汉代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自公元前139年修建,直到公元前87年修建完成,历时五十三年,也是汉代帝王陵中修建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帝王陵。汉武帝即位初期,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已经实行了长达七十年时间,商业贸易达臻鼎盛,综合国力早已非汉朝初年高、惠、文、景时期可以比肩。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先后使用武力攻灭了东瓯国、南越国、闽越国、卫满朝鲜等,并在这些地区设置了郡县,汉王朝的疆域大为拓展,他还册封了夜郎国、滇国,同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远征大宛,多次出兵攻打匈奴,基本上解决了自战国时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播中亚,汉朝的武功达到极盛。这也正是由于这些“武功”,让汉武帝在驾崩后获得了“孝武皇帝”的谥号,在中国历史上,得到“武帝”谥号的,汉武帝是第一人,此后相继有十一位得到武帝谥号的皇帝,但是他们或是功绩有限,或是偏安一隅,没有一位的“武功”能与汉武帝相比。然而长年累月的穷兵黩武,对人民造成了浩大的负担,中年以后的汉武帝性情也变得迷信多疑,最后致使巫蛊之祸发生,动摇了朝廷的根基。他也对臣下擅用权力,司马迁和李陵家族都在他的盛怒下遭难。汉武帝驾崩前两年,汉武帝下《轮台罪己诏》,在作自我批评的同时,他恢复了文景之治时期的与民生息的政策,随后这一政策得到了先后继位的昭、宣二帝的继承,国家的治理得以重回正轨,汉王朝迎来了继武帝盛世后的第二个盛世“昭宣盛世”。

预线
    第五十四回是贾府在末世由衰到败的分水岭,第五十三回应是贾府在家败之前的最后的欢乐。五十三影射明英宗的“败家”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扮演文豹的九岁孩子隐射的是九岁的朱祁镇。因明英宗年幼,太皇太后张氏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明朝国力鼎盛。明英宗在位期间有四次北伐,前三次北伐,都是明军大胜。朱祁镇长到22岁的时候,瓦剌犯边,那是正统14年。朱祁镇在王振怂恿下,执意御驾亲征。此时,三杨去世,太皇太后张氏薨,无人能够压制明英宗。他没有自知之明,自视甚高,宠信太监王振,在御驾亲征几天之内,将明朝十年来所积攒下的所有根基和国力全部败光,北京城下,更玷污了明朝硬气皇帝之称的气节,毫无尊严的哄骗守将大开城门。土木堡之变,明朝远征大军被打得全军覆没,明英宗被蒙古人也先的军队俘虏,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随同出征的文臣武将中,光是土木堡之变就死亡五十二人,加上王振,比较有名的随同官员死亡人数就是53,明朝20万军人惨遭横祸,使得明朝北方防线全面崩溃,进而诱发了北京保卫战。而在夺门之变后,他还干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朱祁镇复辟后杀以于谦、范广、石亨、石彪为首的武将功臣导致明军一直未能恢复战力 。他还把河套平原拱手让给了草原部落,屡次为患。还有他容纵建州女真壮大,养虎为患,遗祸后世千秋。之后更是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这也导致大明境内,几十万百姓起义,景泰年间所恢复的国力也在此受到重创,大明从此一蹶不振。

    明朝农民起义较为频繁,平均下来每年有四五次,比较著名的有彭普贵聚众起义、高福兴、田九成起义、刘化聚众起义、孙古朴起义、唐赛儿起义、广东潮州起义、曹真、苏文起义、广东铲平王起义、阳山县十万山寨起义、陈同聚起义、吴毛狄起义、江志贤起义、福安县农民起义、江西顺天王起义、永顺王起义、湖广吴奤儿起义、李法良起义、叶保五起义、青田陈才起义、松潘大起义、叶宗留、王能大起义、邓茂七、叶起希八闽浙起义、蒋福成贫民起义、黄萧养起义、刘通、石龙起义、四川刘烈、蓝延瑞起义、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农民起义、王堂起义、师尚诏起义、广东张琏起义、陕北农民大起义、王二起义、高迎祥起义、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

    “五十三”是预言“母蝗虫”,历史上最能生孩子的王爷是中山王刘胜,在位时间为四十三年,享年五十三岁。五十三年来,中山王刘胜共有一百二十多位儿子。雪芹用五十三影射“母蝗虫”,“母蝗虫”影射刘姥姥,刘姥姥影射朱元璋。明末时,明朝的“藩王”有33人,比起明初时的24位藩王来,“增长率”似乎不高。但是其余郡王超过九百位。而将军、中尉、庶人,几乎达二十万。一个人在近300年里能繁殖衍多少后代?明朝皇帝开国朱元璋,或许是一个生育极限。从他的第一个儿子朱标生于1355年开始算,明代宗室人口数,李廷机、叶向高留下的记载是:“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一十五万七千余位。”宗室实际存活人口,约为十一万。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根据史料的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这个数据有些偏颇,肯定是包含了家奴等。明朝是被“母蝗虫”的子子孙孙吃穷的。

    六钱七分→六七四十二→《四十二章经》;璎珞世间众宝所成“无量光明”美玉“整百宝之头冠,动八珍之璎珞”《璎珞经》《菩萨璎珞经》。两经伏笔宝玉出家。
    璎珞一共十六扇的璎珞,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姑苏女子慧娘书香宦门精于书画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慧绣”十八岁命夭慧纹林黛玉命夭。

暗线
    “五十三”影射的是倭寇骚扰洗劫明朝事件。据《明史》、《筹海图编》等史料记载,在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一股仅有53人的倭寇,先后流窜浙、皖、苏三省,洗劫攻掠绍兴、杭州、严州、徽州等州县二十余处,最后甚至进逼南京城下。在《明史·日本传》里对此写到:“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明史外国传三》对此事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记载(倭寇)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过泾县,趋南陵,遂达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歼之。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表面上一看就是一股大约六七十人(一说五十三人)的倭寇从杭州一带登陆,四处乱窜劫掠,最后转到了南京城下,不久听说明朝官兵前来追捕,又逃到无锡一带,最后才被彻底歼灭,前前后后折腾了总共八十多天。

    明朝边患问题很严重,北方的蒙古部落屡屡骚扰明朝边境,其中最频繁的是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和景泰(1450年~1457年)年间,分别是83次和55次,平均每年6~8次,太过频繁不易统计。1457年鞑靼孛来部犯陕西延绥,山西偏头倭寇在沿海一带犯下各种暴行,抢劫、杀人、屠杀百姓,无恶不作,这种情况直到万历十年才平息。蒙古和倭寇都嚣张。

    “五十三”隐射的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五十三年出了一十五家皇帝。从907年后梁开国,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只有短短五十三年,却经历了五个朝代,几乎是每隔一个十年换一个朝代,真是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那是个光明与黑暗、公忠与奸佞、黑与白、是与非、人与兽、贪墨与廉洁,正义与邪恶”争斗的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那也是欧阳修说的“天地闭,贤人隐”的时代,凡能保存其精灵秀气而不堕人性、品德的,大抵是升华;凡为物质利欲熏心、麻痹、腐蚀的莫不沉论!更是钱穆笔下中国最黑暗的历史时代之一,“民生其间,直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惨境。”从黄巢起兵讲起,再分别叙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的更替以及南方前蜀、吴、南唐等众多割据政权的建立和北方契丹的兴起,直至周世宗柴荣去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结束。五代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五十三年,但足够触目惊心,它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供后世借鉴,也让活在今天的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五十三”隐射的剃发易服,清朝的汉人和其他的少数民族为了文明和自由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满清为此进行了暴力镇压,其中嘉定三屠、南雄大屠杀、南昌大屠杀、广州大屠杀、昆山大屠杀、江阴八十一日等事件都与剃发易服有关,江阴八十一日阎应元率十万义民苦守江阴孤城81日,直到城破无一人投降,最终幸存者仅53人。


主线
   
新年祭祖,一套繁琐的礼仪,展示贾府盛大而肃穆的节庆场面,彰显贵族之家深严而又讲究的等级制度及宗法秩序。只是,对照汉族祭祖礼仪,贾家祭祖不合礼法的地方有:程序颠倒。礼法中是先进俎再献酒。而贾家是先献酒献帛,再进俎;主次颠倒。在周礼中,祭祀的高潮、主体部分是九献,而在贾府祭祀中,显然祭祖的高潮部分是进俎,各种菜饭、汤点、酒茶传递完毕,随即进行全族的叩拜大礼;尊卑颠倒。周礼强调男尊女卑,而贾家祭祖的“献蒸尝”的环节是由贾母带领众媳妇们完成的,而贾敬等男性只能站在屋门槛之外行礼。这三个不合汉族礼法的地方令人生疑,后来找到旗人风俗,才发现贾家过年的习俗是融合满汉两族的。礼仪上的疑惑没了,剩下的是礼仪之邦该守的礼了。扫尘寓意除陈布新,除夕寓意除旧迎新,每到除夕,在祖宗面前,如实汇报自己这一年的成败得失,用居安思危、常谋远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处世之道去检查自己这一年的为人处世,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警惕、自省,争取明年除夕能给祖宗满意的汇报。而贾氏宗族的族长贾敬出现在祭祖典礼上并主祭,但心没回来,也没想承担贾氏宗族族长的职责,这是真正的主次颠倒,是“假敬”。祭祖,重在诚敬;团圆,亦重在诚敬,这才是礼仪之邦该守的礼,而非形式上的礼节。没有发自内心的诚敬,没有共同为家族争光为家族保驾护航的使命感,光靠形式上礼仪规矩怎么可能把一个宗族凝聚在一起呢?从贾家祭祖就能看出贾家必败。以“诗礼传家”的贾府,只在形式上保留了诗礼,却毫无诚敬之心;人丁兴旺却个个只索取不付出,坐吃山空而不自知;只考虑维持勋贵之家的体面,却不知真正的体面靠的是自己的价值。贾府子弟,真正为家族着想有振兴家族之心的人太少,而贾家子弟却是一个赛一个地会败家,这样的贾家怎么可能不败?贾家问题出在制度及秩序上,雪芹用“五十三”影射的人物事件也是在制度和秩序上出现了问题。

     “五十三”影射的是元朝最短命的皇帝元宁宗,年仅七岁在位五十三天便驾崩。元文宗完成鸩兄、逐侄、杀嫂等一系列事情后,连失两子,元文宗心生恐惧,认为这一切都是元明宗、八不沙的冤魂在作祟。为了忏悔赎罪,元文宗在临终前下诏,将妥懽帖睦尔迎回大都,并由他继承帝位。元文宗驾崩后,权相燕铁木尔擅自拥立懿璘质班为帝,燕铁木尔之所以扶立懿璘质班,无非是觉得他年幼易控制,自己由此可以长期专权揽政。事实证明,跟文宗朝相比,燕铁木尔在宁宗朝的权势更盛,执掌生杀予夺之权,俨然成为元朝的“无冕之皇”。元宁宗驾崩后,太后卜答失里命人迎回妥懽帖睦尔,并准备册立他为皇帝,却依然遭到燕铁木尔的阻挠。正因如此,元朝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没有皇帝,军国大政全由燕铁木尔一人处理。好在,燕铁木尔并没有维持多久,最终在次年六月病死。燕铁木尔死后,妥懽帖睦尔被册立为帝,是为元顺帝。七岁称帝还不算最小的皇帝,历史上最小的皇帝是汉殇帝刘隆,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东汉有七八位小皇帝。凡是小皇帝频出的朝代,政局多是动荡不稳当的,东汉、南宋、南北朝,无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年代,社会混乱,饥荒连年,人吃人的事情多有发生。而这些小皇帝,当年根本就不知“天子”为何物。不要说天子了,他们连人子都难有命享。像刘隆那样,连话不会说,嘴里咬着妈妈的奶头,乳臭未干,如何听政,当皇帝?所以,小皇帝出现的年代都是不幸的年代,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季节。


   “五十三”影射的是姒癸,他在位五十三年,夏桀并非是他的本名,而是成汤在灭亡夏朝后给他的谥号。据《淮南子主术篇》记载,“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从这篇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姒癸能够在水里击杀鼋鼍,在陆地上抓捕熊罴,这就足以证明姒癸本身是一个拥有超绝武力的强者。夏朝拥有最先进的农业、青铜器、军事等文明成果,是天下所有势力所承认的“共主”。不过,姒癸继位时,夏朝已是末世,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姒癸有能力,急于讨伐有施氏和岷山氏等不臣的氏族震慑天下群雄,巩固夏朝的江山社稷。他没考虑百姓的困顿,百姓生活因征战更苦。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喜及宫女饮酒作乐。姒癸成了第一个亡国之君。

    “五十三”影射的是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在南京执政的时间。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从朱元璋到朱棣,南京为明朝都城共计53年。明初53年是南京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不仅如此,明初南京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自洪武直至永乐、宣德时期,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制定了明朝的纲纪法规。朱元璋就曾经在他那篇著名的讨元檄文中向天下人承诺,自己起兵为的是陈纲立纪。何谓陈纲立纪也就是建立制度,规范秩序。洪武初年,朱元璋先后制定了《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皇朝礼制》、《大明礼制》、《法制节文》等各项制度。 他的这些礼仪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驯化人的精神要比控制一个人的身体更难,也更有效。他还将首重农桑、学校写进了大明治国纲领之中,可见他对制度纲纪的重视程度。他对诸皇子的教育特别看重,在宫中专门建大本堂,贮藏古今典籍,同时征聘天下名士大儒来教育太子和诸王。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整理发布了《大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普遍的法制教育,用血淋淋的案例来警戒天下臣民,违反法令,其行必诛。同时朱元璋还编著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其他制度书籍,用以教育官员和百姓。为了把教化推行到乡里,朱元璋还弄了一个《教民榜文》,也就是教育百姓的榜文,通过大面积地张贴、宣传此榜文,让老百姓普遍了解了《教民榜文》的内容,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个道德开化的好国民。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江山,特意主持编撰了《皇明祖训》用于训诫子孙后代,书中主要内容是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对四方各国的方针、对为帝者的要求、宗藩事项。

     朱元璋主要做的事就是明礼仪、重教育、重刑典、防造反,防贪污,罢丞相,建立户籍制度,设立特务机构。他想取消孟子的亚圣地位,因为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他甚至想取消全国文庙对孟子的供养,后来虽然他在大臣劝说下作罢,但却要求《孟子》书中不得再有〝君为轻〞这句话。皇帝拥有无上权力,没有制衡,就容易出现问题。明朝的制度造成一个尴尬的局面,军户,百姓对朱明没认同感,朱家人从来没把他们当人看。文臣武将也如此,没把明朝廷当自己的国家,国家危难时不愿出钱出力,降李降清却很积极,好象是等着救星来似的。还有像周奎福王这样的皇亲国戚……

    从秦到清,都是一个模样,专制皇权压制个性,没有民主法制,还采取愚民政策,都是浊世。不过,秦始皇的君主专制还有以宰相为首的中枢官员监督。皇帝一旦有什么差错,百官上疏,皇帝自然会改正自己的过错,这其实是专制下的民主。最好的范本是李世民和魏征君臣遇合,君明相贤,共治天下。君臣民主谏诤、民主政治,互相信任,互相利用,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但是,朱元璋打破了这一切,他借着胡惟庸案,一举将存在千百年的宰相和中书省模式连根拔起,从此皇帝真正做到拥有无上权力。

    朱元璋为维护皇权,屠戮开国武将,令人心寒,和其他开国皇帝对待功臣的做法差异非常大。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算是“兔死狗烹”的汉高祖刘邦,也只是杀了韩信、英布和彭越等少数几个人,从来没有人像朱元璋这样大开杀戒。他考虑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朱允此时太过年幼,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他不能压制这些武将,于是一场清洗功勋的大屠杀开始了。朱元璋以蓝玉为突破点,几乎屠戮了所有的开国武将。他是为他的孙子朱允炆能顺利接班而消除后患。明之亡实亡于太祖,他为明朝埋下了隐患,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五十三影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宁愿支敌也不救国;五十三影射张璁的仕途;五十三影射汉武帝;五十三影射明英宗的“败家”;“五十三”影射“母蝗虫”;“五十三”影射的是倭寇骚扰洗劫明朝事件;“五十三”隐射的是五代十国;“五十三”影射的是姒癸;“五十三”影射的是元朝最短命的皇帝元宁宗;“五十三”影射的是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雪芹的十个“五十三”应是剑指制度和秩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9 02:20 , Processed in 0.2874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