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4|回复: 0

[听雨阁♡] 红楼五线谱上的海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7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8-7 23:17 编辑

    红楼梦中植物会说话,还很有灵性,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环境,还能帮人成长。不信,你看红楼里的海棠。红楼里的海棠出现次数很多,姜楠南对《红楼梦》中海棠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他在论文中写道:“《红楼梦》前四十回海棠出现七回,分别是第五、十一、十七、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回;中间四十回出现九回,分别是第四十一、五十一、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七十七、七十八回。前八十回共有十六回涉及海棠,平均每五回就有一回涉及海棠。”雪芹如此下功夫描绘它,我们来看它到底有多重要,我仍用五线谱解读。

明线

    第一次看到海棠是以画的形式出现,是在第五回,秦可卿的房间壁上挂着一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图》是一个教学道具,引宝玉入梦的道具。红楼梦的缘起是宁荣二公的托梦,嘱托警幻仙子“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警幻仙子制造了一个非常舒适非常适合做春梦的环境,引宝玉入梦。果然,宝玉随梦中的秦氏来到太虚幻境。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那里的环境,心生欢喜,就想失家住这里一辈子也愿意。看到仙姑就口称神仙姐姐,忘了秦氏,只随仙姑进入幻境的孽海情天。看到对联就想领略古今之情风月之债。又随仙姑进入薄命司……就这样,一步一步,按仙姑预设的教学大纲展开教育,先以情欲声色勾引宝玉,让他明白仙界的情欲声色不过如此,就不要被凡间的情欲声色所迷了。教育课结束后,宝玉未悟,却迷上了肉欲的乐趣,与袭人偷试云雨情,看来是一堂失败的教育课。第一次失败难不倒仙姑,接着是秦钟出面了,宝玉果然钟爱秦钟,为风流而上学而夜读。仙姑又安排秦可卿病危,宝玉探望,宝玉再次看到海棠画:“宝玉正把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时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在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 ”光流泪还没悟,只好安排秦可卿这样的红粉佳人香消玉殒来警示他。宝玉和秦钟还是少年心性,对可卿的死虽悲却很容易被美色美情所感染,在馒头庵就任由情欲控制放纵自己,最后,秦钟以家败人亡来以身示警,遗言让宝玉别自误,立志功名。宝玉是很有个性很有原则的,没有接受秦钟的立志功名,倒是告别肉欲,回到纯情的女儿国。这堂教育算成功了一半,接下来任务就交给大观园女儿们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带领宝玉等人游览大观园,“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宝玉看花就想到黛玉和晴雯的神态风流,就说:“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题匾之时,一清客说出“崇光泛彩”四字。典出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宝玉却说有棠无蕉不可,他提红香绿玉。怡红院前主要植物是海棠芭蕉,相邻的潇湘馆是竹、芭蕉、梨树。这个景联想到辛弃疾有一阙《踏莎行(春日有感)》:“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怡红院与潇湘馆相邻,自有海棠香风透帘而入,更兼后院芭蕉弄叶、梨花飞雪,妙不可言。雪芹好似因词造景,又好似用景隐说。辛弃疾还有一首《踏莎行·赋稼轩》:“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总感觉雪芹用辛弃疾苦中作乐的自嘲词暗讽宝玉隐居大观园。宝玉居在大观园还是有任务的,保护女儿们的纯真与欢乐,昼夜护持海棠芭蕉,也就护住了大观园的安宁。宝玉能护得住吗?

    怡红院最初题名是“红香绿玉”,元妃归省时改为“怡红快绿”,“怡红院”以此定名,宝玉在海棠诗社里的雅号也是“怡红公子”。宝玉因姐姐初失“香玉”,又因宝钗再失“绿玉”。最后,西府海棠死了半边,晴雯夭逝,黛玉之死渐渐逼近。宝玉仍在两全之中艰难维系,直到西府海棠全株枯死,枯死之日,是黛玉夭亡之时。宝玉在黛玉死后,反省后悔自责中发现晴雯黛玉之死的真相,才悬崖撒手。自此,教育课结束。教育的成果好象只把宝玉雕琢成真玉,去掉了神瑛侍者的凡心,至于贾府的传承人,接力棒交给了贾芸林红玉和贾兰巧姐。

隐线

    第一次随《海棠春睡图》出现的有唐伯虎、苏轼、秦太虚。唐伯虎有四大才子之名,深受现代影视编剧的喜爱,我们看到的唐伯虎,是一位贵族公子,生活悠游,才华横溢,桃花运不断,深得美女青睐,有桃花仙人之美名。其实,真正的唐伯虎自幼饱读诗书,师从名师学画,小有才名。没想到变故突生,一年之内,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至亲尽丧,家境衰落。后来,乡试第一却终日寻欢作乐,快意人生,又因涉嫌科举舞弊,绝意仕途失意的唐寅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唐伯虎的《题海棠美人》:“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后,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唐寅到南昌,他以为迎来了理想的春天,却无意间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只能装疯卖傻才脱身回家,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生活更加艰难。一日,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触动心境,悲从中来,辞别归家,从此卧病不起,第二年,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一个“苦”字,凝聚了苏轼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悲叹之情,以及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人生苦短,可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不断贬谪迁徙中蹉跎了。后人提东坡,就用“他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被贬的途中”。不断被贬的东坡,“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看他对海棠如此的多情、痴情,好象看到宝玉对黛玉的怜惜、爱护,看来性情中人的情是相通的。说到这里,倒想起雪芹好象在和苏轼比高低。苏轼写赤壁怀古,雪芹也写赤壁怀古,苏轼的赤壁怀古怀的是豪杰和风流人物的功名和美人,而雪芹怀的是为护国土而阵亡将士的英魂。苏轼有灵魂伴侣朝云,苏轼对朝云一见钟情,为他写诗,把她比西子。雪芹就写宝黛初见,似曾相识,写三世情缘。苏轼和雪芹俩人都是全才,要能在一起,来个“华山论剑”就好了,可惜,时空相隔。有幸和苏轼在同一时空又相交的是秦观,他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写海棠有关的诗词有“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却憩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香眠”秦观是苏轼的得意弟子,苏轼被贬后,秦观也受到了牵连,一生曾多次被贬。秦观博学多才,可他不得不四处漂泊,四海为家。为此写下“醉乡广大人间小”。看似恬淡,细品却令人心碎。这就是人才的血泪和悲哀。

暗线
    暗线所伏人物和事件,一是在“西府海棠”的“西府”两字上。资料显示:“西府”在我国历史上曾以军事、管理机构、侨置地名、居地住所,甚至都城之名存在过,但陕西西府一直延续至今,其得名与历史上的凤翔府有直接的联系。凤翔为古雍州之所,秦都雍城之地,唐代“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至德二年( 757年) 二月戊子,抵达凤翔郡。此后直至同年十月回銮长安,肃宗朝廷一直停留在凤翔。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内,凤翔成为平定安史叛乱、维系大唐江山的政治权力中心,一时间地位凸显。同年十月癸亥,肃宗“自凤翔还京”,即准“凤翔郡给复五年”,十二月丙午,玄宗自蜀回京,故“改蜀郡为南京,凤翔府为西京,西京改为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凤翔府官僚并同三京名号”。 因凤翔府在长安(西安府) 以西,民间习称“西府”,沿用至今。“西府”成了关中西部瑰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代名词。另有一说是“西府海棠”是明代南京的名花木,顾起元《客座赘语》说,郑和下西洋从海外携带回西府海棠,种植在南京静海寺内。

    暗线所伏人物和事件,二是在晴雯的判词里,“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霭雾而已。”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霭雾也就预示着不明,晴雯身世也不明,晴雯判词可看出她代表明朝,南明。水墨滃染,黑水间,女真,满纸,蛮子,满族。乌云霭雾形容满人的黑暗统治,晴雯表哥多官。还有乌云,满族隆科多次女叫乌云珠,想去求证就查隆科多这人,还真有收获,隆科多爱妾叫四儿,明白宝玉把丫头蕙香改名四儿的用意了。资料:红楼书中文字:“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当下已是腊月”1710年腊月;“九省都检点”,1711年十月,隆科多授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握京师警卫武力;“大司马”。隆科多在康熙晚年(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便身兼数职,既为理藩院尚书,又为步军统领兼九门提督。整个皇城的军队都统归他一人调遣,在当时来看,皇上乃至整个皇族的生死都在于他一人手中。雍正四年(1726年),隆科多到达边境,他在与沙俄的谈判中表现得十分强势,这也让沙俄代表不得不连连退让,甚至连先前签订《尼布楚条约》所获的领土也几乎被隆科多一并要回。但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之上,在雍正五年(1727年)时,雍正却突然下令将隆科多押回并幽禁,这让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而后沙俄抓住时机,收买了法国传教士巴多明以及朝中大学士马齐,其中传教士巴多明负责消息传递,而马齐则负责在朝中运作,二人与沙俄紧密配合,最终让沙俄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获得了贝加尔湖区域的所属权。在雍正这样一个大清皇帝的眼中,不适宜耕种且又人口稀少的贝加尔湖区域,并不值得清朝与沙俄大动干戈,作为一个刚刚即位的皇帝,他所重视的是朝廷内外的安稳因此查办隆科多才是此计的最终目的。雍正派隆科多去谈判是调开他好取证查办他,红楼书中皇上也如此操作,把贾政、王子藤、史鼎等人派出去,看贾府抄家和隆科多抄家一样流程。不过,我在意另一件事,内斗就这么重要吗?那么迫不及待地召回,等协议签订完再处置隆科多不行吗?隆科多又不会跑又不会起义,他只是去谈判。满清统治者真的不把华夏当自己的家,先有康熙主动放弃北亚领土,将贝加尔湖以东、勒拿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格尔必齐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还放弃了经营数十年的祖先发祥地北亚的面积可达一千多万平方公里,面积辽阔,它位于西伯利亚,由于唐朝时,北亚地区的众多国家被唐朝所控制,所以北亚这块地区一直受中华文明影响,而且元朝时期,北亚更是直接被元朝所控制。康熙拱手把北亚让给了俄罗斯,原因之一是为了削弱蒙古势力,满清入关以后就十分担忧蒙古势力会威胁到他们,北亚地区大部分都在蒙古的统治之下,清政府和俄罗斯对战保住北亚地区的话,那么反而增强了蒙古的势力,把这块地直接割给俄罗斯,反而让蒙古人的空间缩小了,削弱他们的实力。有这样败家的父亲,就有这样败家的儿子。在最终签订的《恰克图条约》中,清政府将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沙俄,美丽的贝加尔湖被彻底放弃。

暗线所伏人物和事件,三是在晴雯人物形象上,晴雯隐射熊廷弼,风流灵巧的晴雯转眼间变成了那个不是战死于沙场,而是冤死于文人言官的唇枪舌剑的大将军。熊廷弼出生地也在湖广江夏县,那里盛产木芙蓉。芙蓉花既是暗示晴雯和熊飞白的出生地,也是隐喻两人的品格,木芙蓉是农历八月开花,这也恰好是两人的死亡时间。《明史》记载:“廷弼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意思是熊廷弼性情刚烈,爱生气,好骂街,不近人情世故,以至那些旧相识老朋友不太亲近他。熊廷弼也是个苦孩子,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他从小天资聪颖,禀赋异常,虽辍学做了放牛郎,也不忘挂角勤读。更难得的是熊廷弼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在乡试中双获文武第一名,后来中了进士。特别受万历皇帝器重,开启了他的英雄时代。熊廷弼进士出身,原本可以在朝堂上做一个地位远高于武将的文官,就算不尸位素餐,也好过刀口嗜血的戎马生活,可是他弃安居危,不辞辛苦远赴辽东,与士卒同甘共苦,韩爌曾言:“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这样的人竟然被诬告“卖国”、“贪污”,与晴雯作为大观园最干净的人却落得个最不干净的冤屈何异?为什么心高气傲的晴雯被宝玉骂哭了都不肯离开大观园?这不符合她的性格与做事风格,可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后才略微懂了那么一点,对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武将熊廷弼而言,这可是他的国,他的家,他的君父,怎么可能赌气说撂下就撂下。也渐渐明白宝玉对科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怨念,对读书人和文臣团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敌意,甚至用禄蠹和蛀虫来形容他们,因为这是作者最痛彻心扉的呐喊:明实亡于党争,而非满清。公元1653 年三月十八日,韦公祠里多棵西府海棠花开,多位明朝旧臣一起悲叹故国沦落。虽然这次聚会曹溶没赶上,但他著有《甲午春彦升、芝麓招看韦祠海棠,余病不及,遥同三首》回应,诗文写道“胭脂山下颜应好,天宝宫中恨较多”等。

北亚、贝加尔湖、安史叛乱、冤死的熊廷弼都是华夏的血泪。

预线
    花是有情感有灵性的,雪芹以西府海棠推动情节发展。第七十七回,雪芹通过宝玉之口,直接以西府海棠喻指晴雯:“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芙蓉女儿诔》)作者的情节设定,株西府海棠最后是全株枯死,枯死之日,是黛玉夭亡之时,因为晴为黛影。第七十八回,黛玉从芙蓉花里走出来,和宝玉讨论《芙蓉女儿诔》里的文句,暗示悼晴雯,实则悼黛玉。

    贾芸送白海棠孝敬宝玉,还有《送白海棠帖》和探春的《招宝玉结社帖》对比,不通文墨的贾芸在贾府败落后会仗义探庵一显身手。才高的探春空有抱负,一点也不能有所作为。也为探春日后理家伏笔。

     在暗线上的预言是:满清时期中华的地形像秋海棠树叶,是以山东半岛和塔里木盆地中轴为中心线,左右对称,是一片美丽的秋海棠树叶。清末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这样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形成文字是在清末,但,乾隆时期,疆域已经达到鼎盛的1316万平方公里。那时地形应该就是秋海棠树叶了。没有核实,只是推断,所以放在预言这条线上。清朝的雍正很喜欢海棠,他的御用杯是柠檬黄釉海棠口形杯。雍和宫原本是雍亲王胤禛的府邸,《雍和宫志略》载:“在太和斋的西边,有一座花木扶疏的小花园,园里面的大小树木全都是西府海棠,并没有别种杂树。这座小花园名叫‘香红雨’,俗名叫‘海棠院’。”据传雍正皇帝为亲王时,很喜欢海棠花开时的景致,常与友人在“海棠院”里品茗对弈。除了寺庙,宫廷御园等地也曾广植海棠。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诗前序称:“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丰宜门即今之右安门。紫禁城御花园绛雪轩前曾有五棵海棠,花瓣飘落时色白如雪,宛若雪花片片缤纷而降,遂名绛雪轩。清乾隆年间鄂尔泰、张廷玉等所编的《国朝宫史》称:“亭之南为万春亭,再南西向者为绛雪轩,轩前多植海棠。”民国年间章乃炜所编的《清宫述闻》载:绛雪轩“庭前古海棠数本,以此得名。”据传,乾隆皇帝曾多次在这里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并写下《绛雪轩海棠》《绛雪轩即景》等御制诗,其中有“丹沙炼就笑颜微,开处春巡恰乍归”、“徕春何处归来早,堆秀山前绛雪轩”等诗句。

    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说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明明有那么多血的教训,有那么多历史可借鉴,偏偏只热衷于内斗,热衷于党争,把好好的家弄得破败不堪。拿清朝来说,康熙拱手把北亚让给了俄罗斯,雍正将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沙俄。然后,他们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在败家的路上,却是一代强过一代,到最后,有清代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出处 《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后上谕》。康乾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幸好曹雪芹死得早,看不到这些败家行为。但,他的预言又一次被后代历史验证成真。

主线

    海棠式器物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瓷器常于宋代汝,官,钧,哥等御用窑口中常见,以盆,瓶,杯为主,样式精美。海棠式器物在红楼的生活中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妙玉招待贾母就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黛玉喝酒用的小小海棠冻石蕉叶杯、藕香榭中榻前海棠式样的雕漆几、尤氏收到的海棠式样银锞子、芳官穿的海棠红的小棉袄等等。最有趣的是黛玉用木瓜保持室内清香,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难怪她在咏白海棠时用“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借木瓜海棠之清香,还白海棠“月窟仙人”之美名。宝玉写的白海棠却赞黛玉“捧心西子玉为魂”,而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让我们看到她的柔美和高洁,不愧是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海棠诗社第一次结社七人,想到后来他们的那些诗词,就联想到竹林七贤,或许,这就是雪芹特意用七的用意,只是急坏了湘云,她一急就写了两首。看他们写的白海棠都有一个共同的字:探春“玉是精神难比洁”;宝钗:“愁多焉得玉无痕”;宝玉:“捧心西子玉为魂”;黛玉:“碾冰为土玉为盆”。史湘云:“种得蓝田玉一盆”和“玉烛滴干风里泪”。“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影射传国玉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李斯用蓝田玉制作传国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被历朝历代奉为“皇权天授,合法正统”的信物。宋朝《册府元龟》和《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均记载:“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这就是雪芹一直强调海棠,让海棠诗社成员咏白海棠的原由。他告诉读者,他写的是为争传国玉玺而造成的末世。

    女儿棠为海棠之色,海棠花签是女儿之乐,海棠社是海棠之魂,海棠诗词是海棠之泪,海棠版图是海棠之血。“海棠血泪”是一个海棠品种,传说中,海棠树下的春秋时期,楚国王子范蠡和作为秦王的他的好友伍子胥曾在海棠树下的池塘旁相会,把酒言欢。后来,因为各自的事业和国家纷争,范蠡和伍子胥结怨。范蠡依倚海棠树的树干哭泣,他的眼泪滴在海棠花上,化作了红色的花瓣,从而形成了今天称为“海棠血泪”的海棠品种。这也是雪芹写红楼梦的缘起,他因“鹡鸰之悲,棠棣之戚,而撰此闺阁庭帏之传”。雪芹不想看到兄弟之争,也不想看到女人成为牺牲品。所以,他写自然之美,湘云醉卧:“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然后,抽花签,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雪芹花这么多心思,重点引读者比较湘云的“香梦沉酣”和“海棠睡未足”,哪个美?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个性“是真名士自风流”,直追阮籍、山涛、嵇康一般的魏晋风流。她的醉酒就像“李白斗酒诗百篇”,满是风流洒脱不羁。湘云醉眠花裀,黎荔在《醉眠芍药裀的真正含义》一文中说:芍药隐喻爱情,出处在《诗经•郑风 •溱洧》,雪芹把《溱洧》看作是一首‘思无邪’的纯真恋歌。诗中那位活泼开朗的少女,正是在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时代、在民风烂漫的郑国、在仲春之月的郊野环境里才可能有的女性形象。她天真烂漫,清新纯朴的性格美,使全诗熠熠生辉。而湘云宛如《诗经》中的少女,娇憨无邪,真率天成。《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画面,是再现《诗经》里的春风,春光,春雨,春水,春花,春草,春歌,春梦,绘出曹雪芹对于遥远的诗经时代的向往。”

    本来,大家都可以生活在诗经时代,像生活在大观园那样,自然,自由,美好,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知道自己姓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自己而活。什么时候,人忘了自己的姓,忘了自己也是自然之子,忘了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居然把自己活成了奴才,只为二十四姓而活?不管皇位上是什么人,不管他干了什么,都只知道忠君。难怪雪芹是哭成此书,很可悲,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8 02:00 , Processed in 0.27793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