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2|回复: 0

[听雨阁♡] 黛玉的玉碎珠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0 15: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用最少的字点评红楼,你会用哪些字呢?我想到得是红、玉、才、美、悲、冤、情。再思,这七字都集于黛玉一身。这样的奇女子,一想到她玉碎珠沉,花落水流红的场景,不觉悲从中来……为求证自己的推断,还是把自己所看到的一一展开,请方家指正。
      
       我读红楼,感觉作者的慈悲无处不在,他呵护红楼的女儿们,精心为她们打造了一个大观园。周汝昌说:"《红楼梦》的中心是大观园,而大观园的真正命脉是沁芳溪,'沁芳'二字才是《红楼梦》全部之核心"。脂批说:“余则为若干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如果大观园是一个葬花冢,那花冢的主人应是有花神之称的黛玉,也只有她才配得上此处。我们来看大观园中那道清流“沁芳“,宝玉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岸边花繁柳郁,水面落红片片,水因柳色而染绿,又因花香而沁芳,这是一个无比洁净之地,也是宝玉葬花首选的地方。当时黛玉阻止宝玉抛花于水,理由是:“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若人呢?人就没这担心, “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水在大观园中总是干净而芬芳的,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是她求洁的情愫。她不会摧眉折腰,不会妥协屈从,不会忍尤攘垢。在她遭受冤屈,无人可助,无人可托的情况下,她唯一的选择是率性而绝望地抗争!她的投水,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回到水中是最好的归宿之意,更多的是诗人的愤怒控诉,用生命诠释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的生日是南方的花朝节,是农历二月十二这一天。黛玉与花神同天生日,自然是被赋予《红楼梦》中花神的角色。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描写的正是黛玉自带体香,宝玉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儿的香,而是一种奇香冷香,难怪宝玉夸黛玉是香玉,用“香芋”故事调侃她。黛玉是花神,身上有花的幽香而不自知“美人忘容,花则忘香。”不自知,情急时也会脱口而出:“冷月葬花魂”。冷月葬花魂是黛玉命运的谶语。警幻仙子有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飞花,一片花飞减却春,如今飞花已落水面,如断梗浮萍,一任水之漂流,尤为堪怜。用“飞花逐水流”演示黛玉的死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她完全有资格代表众多女儿们的命运之悲剧。黛玉的“飞花逐水流”寓意大观园的女儿们都会经历落红成阵,随水而逝的悲剧,也寓意整个红楼中的女子都会经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群芳髓的悲剧。
   
    黛玉的字颦颦是宝玉送的,出处在李群玉咏娥皇女英的《黄陵庙》:“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黛玉的诗人别号是潇湘妃子,探春取的。在探春给她取雅号之前,宝玉挨打受苦,黛玉作诗题帕,自比湘妃:“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这是黛玉的内心世界,在她心中已将宝玉视同丈夫,想象宝玉遭到不测时,自己也会同当年恸哭殉情的娥皇、女英一样。潇湘妃子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她们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娥皇女英皆水神。她们的命运归宿是于水中香消玉损,推测出黛玉之死也是泪尽而亡,入水而死。
   
    《芙蓉女儿诔》中提到宓妃“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宓妃,因渡水淹死,成为水神。屈原《离骚》中也有“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屈原受奸人诬陷,投入汨罗江中。黛玉是诗人,她很可能效法屈原。黛玉和宓妃也有了联系,推断黛玉的死亡也会和宓妃、屈原一样。黛玉之死的伏笔在第十八回有提到,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离魂》伏黛玉之死。离魂的剧本有这样的唱词,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还有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等这样悲惨的唱词。另有黛玉隔墙听曲,“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又联想“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都是在暗示黛玉的结局。

       宝黛初见,宝玉眼中的林妹妹就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点出林黛玉身体羸弱,如弱柳扶风的天仙之姿。兴儿向尤二姐说起林黛玉的情况时,也说过她就是一个病西施;可惜王夫人最看不上“病西施”。她撵逐晴雯,也以病西施称之,还诬告晴雯是“肺痨”。不过,黛玉却很赞赏西施,她的五美吟,西施排第一位:“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一代倾城逐浪花”这是西施的归宿,也是黛玉的选择。黛玉不说西施沉江而死,而使用“逐浪花”三字,一方面暗示西施已死,同时又使人联想起西施尸骨逐浪漂流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遭到毁灭、美人被摧残的愤慨之情。

       黛玉是姑苏人,她在《柳絮词五首(其三)》唐多令中提到百花洲。“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綣,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百花洲,即百花盛开的水洲。这里指黛玉家乡姑苏城内的百花洲,传说吴王夫差常携西施在此泛舟游乐。黛玉写柳絮,也是由物及人,这里的命薄之人,既可泛指西施,也是黛玉的自我写照。柳絮漂泊无助何处归途正如黛玉的人生,再品她的《葬花吟》,从花到柳絮,她始终在忧虑着她的未来,她的归宿是什么?和柳絮一样,没有人会知道柳絮的下落,也不知道它会遭遇什么,落花还有人怜惜有人收葬,那么柳絮呢?谁会收葬柳絮?和柳絮一样代表黛玉不幸的,还有黛玉酒面上那只折足失群的孤雁:《酒令三首(其一)》“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那断足失伴的孤雁,和飘泊无根的柳絮、飘零的落花一样,都是暗指黛玉一生的不幸。

       综合上面信息可推断黛玉入水而死,那黛玉会为什么死?燕子楼暗含关盼盼故事和绿珠的故事。关盼盼故事说的是张愔死后,关盼盼在燕子楼独居十余年。到后世编出了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情节,说白诗“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讽刺关盼盼不肯殉情竟苟活于世,关盼盼得诗绝食自尽。关盼盼为名声而死,黛玉也因护自己清白名声而死。绿珠的故事说的是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不得,后来迫害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获罪。”绿珠说:“当效死于官前。”然后绿珠跳楼自杀。另有谢道韫的故事,因“堪怜咏絮才”而起。谢道韫的咏絮才和林下风是有名的典故,而谢道韫更传奇的故事,是她嫁了一个无能的丈夫,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凝之为会稽内守时,遭遇卢循孙恩之乱,他惧敌出逃被捉后被杀。谢道韫镇定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后被抓,被赞传奇。谢道韫的故事后文“林四娘以死酬恒王”的《姽婳词》也有影射。谢道韫的果敢影射林黛玉,她才会作《五美吟》,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都是无惧生死的巾帼女子。她赞赏绿珠,不过,她觉得绿珠为石崇死不值得,石崇给绿珠的不是真情,“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也道出了黛玉的心声,她徇情时会选择在自己的大观园。虞姬以情酬知己,虞姬和项羽,那才是真情。林四娘和虞姬都是以死酬知己。宝玉给予黛玉的是难得得真情,黛玉自然会以死相报,无怨无悔。

       黛玉所掣到的是芙蓉花签,上有“风露清愁”四字,上刻古诗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古诗出自欧阳修《明妃曲》,说的是黛玉为了宝玉而全不顾惜自己生命安危的隐语。芙蓉的典故出自《御定广群芳谱》,花谱中描写芙蓉花的原文“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芙蓉花很合黛玉的品性,尤其是“独殿众芳”,所以芙蓉花签上,牡丹陪饮一杯。书中还说到“芙蓉特宜水际”,也就是适合生长在水边,如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一样。木芙蓉为花中君子,还有拒霜花”之名。盛开在寒秋时节的木芙蓉忍受着西风,也不埋怨早已离去的春风。黛玉不会埋怨责怪宝玉,只会牵挂担心思念,盼他平安。正如她绛珠草的本性,再看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看《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有感而发,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有网友寻根究底,说灵河畔的绛珠草意象可以溯源到《乐府诗集》中的《饮马长城窟行》。结论是绛珠草的形象来源于“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她的思念和宝玉为她吟唱的红豆曲一样。

       黛玉离去是必然的,浊世已容不下她的清白。那她死前会不会想到宝玉如何祭奠她呢?第四十四回,众人看《荆钗记》,看到《男祭》这一出,黛玉讽刺宝玉:“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天下之水总归一源,随便舀一碗祭也就罢了,非要跑出去”。 第七十八回中,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毂、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所取之物,都合黛玉。宝玉念诵《芙蓉女儿诔》,正是晚上安歇之时,黛玉在没有丫环陪伴下竟毫无理由地在芙蓉花处突然出现,显得很蹊跷,丫环以为是晴雯显魂。其实,宝玉的祭文都是赞颂花神的,花神黛玉才会出现。宝玉的《紫菱洲歌》,脂砚斋有批语:“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再有赤壁怀古的“无限英魂在内游”,有真真国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忽然,有个念头生起,黛玉的“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无法生出双翼,但她可借水回到姑苏的父母身边,也可去探望久未归来的宝玉。因为,黛玉认为“天下之水总归一源”。宝玉的避祸之处可能是海上的水岛,水溶家中常有海上众名士,又有蓑衣等渔夫之用具,或许,海上水岛是水溶的退身之处。贾府落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第五代草字辈的人可能会离开,择水而居。假的去了,真的会来,那真真国的水国吟,可能就是作者的慈悲,在大家哀伤时给予的一丝希望。

      宝玉被人认为做了“不才之事”,总有人要倒霉。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究流言也轮到黛玉身上。黛玉的姓名字号,她的酒令诗词,她听的歌赋曲文都预示她的命运和结局。《葬花吟》结尾六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作者在小说中重复三次,即第二十七回吟唱、第二十八回宝玉闻而有感,以及第三十五回中鹦鹉学舌,这是作者有意的强调,给读者加深印象,以便在读完宝黛悲剧故事后知道这些话原来是“似谶成真”的。它把“红颜老死”的时节和凄凉的环境都预先通过诗告诉了我们。“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用以比黛玉夭折,“人亡”则说宝玉流亡在外不归。像这样有意强调的还有绛珠草、花神、潇湘妃子、西子、芙蓉、柳絮。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中说:“雪芹正是惜才痛才,深叹才之难、才之贵与才之不幸,故此他将一部小说的主眼化为一个美词,题之曰‘沁芳’。‘沁芳’者,‘花落水流红’之变换语言也。他痛哭闺中脂粉英才,一个个如残红落水,随流而逝,是一大象征、一大咏叹、一大抒写。”大观园里的女儿,包括黛玉在内,她们的命运就像是落花,随波逐流,不受自己控制。如果黛玉死于投水,与大观园里的沁芳主题,与《葬花吟》里的命运写照,与警幻仙子所云的“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与她诗人身份,还有绛珠草、花神、潇湘妃子、西子、芙蓉、柳絮等意象,皆一一相扣。作者偏爱黛玉,从来不让她经历各种肮脏的场景,秦可卿的葬礼,黛玉回了扬州,而贾府抄家之前,黛玉早已经魂归离恨天。黛玉是干干净净的来到这个世界,离开的时候也是干干净净的女儿之身,从未和宝玉有过任何出格之事。如果红楼遗稿没丢失,我相信,曹雪芹会用最洁净的水拥抱黛玉洁净的身躯,会用最美妙的仙乐,最美的仙子来接走黛玉,百鸟会集体失声,送别他们最好的朋友,百草会低头,百树会目送,百花沁芳……空气中百香随风消散,只留下一双红色的绣花鞋,还有一声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9 05:37 , Processed in 0.32136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