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问道台】] 临站上讲台了,才发现课堂设计是门学问
在我读书的时候,不用操心老师的课怎么讲,不好听的逃课或者睡觉,上甲课做乙事即可,很少考虑过老师的感受。
当然有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不过很少在正式的课堂上,而是私下交流讨论,虽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彼此都有收获受益。
后来出来了,看到了另一个文化和世界里的师生关系,才发现,原来讲与学的张力永远都在,回避不了,而老师好的课堂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注意力短期集中后的分散走神。
在我看来真正好的课堂,是根本意识不到时间流动的,似乎五分钟不到,90分钟就结束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国外的课堂尤其是讨论课气氛比较活跃,师生关系也平等,交锋,质疑的比例也很大。这一方面当然是由学生素质决定,另一方面大教授的气场,经验以及讲课的激情都在感染台下的学生。
高水平的名师水平不指望一开始就能达到,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具体教学设计操作上的提醒和建议吧。

简单说下,教学对象是一门古代的死语言,之所以说死,是因为今天人们不再用来交流了。而这门语言的难度基本在德国人中也是“臭名昭著”的。

我的理解是,够格的老师,能上课把基本语法和表格系统地讲授完,或许剩余的就有待学生自己课下努力了,包括练习和记忆。

作为选修课,预计来的都是有兴趣,而且估计有些希望挑战自己极限的同学。如果过于系统繁琐,势必会导致课堂枯燥。而如果强调文化通识方向,上课讲故事,估计学生会学不到东西,下了课没有能力完成练习。

汉语里没有特别好的教材,在我看来,我比照过国外许多不同的教材,觉得各有千秋,但是没法引进,也不能直接带到课堂上。

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不课后大量付出时间投入练习,基本学到的语法理论根本应用不到阅读文本里去。复现率不够,前面讲过的后面就会忘。
我不知道,单纯的兴趣是否能足够支持学生完成这么多练习。因为选修课性质,所有的练习都只能当作课外自愿性质,而课程进度安排(教学计划)一旦确定,我很确定到第三四堂课基本就不会剩什么人了。

都是学生过来的,我知道,面对越难的东西,人越可能逃避。一旦负面反馈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大家都不认真完成课后练习,上课练习估计就会跟不上,落下一次,后面就越来越没有动力参加。

不设计教学计划吧,课程内容不太好安排,随机性就会变强,最终还是学生学不到东西。

我自己是一半自学一半依赖老师的严格评卷过来的,刚入门是最艰辛的,没有点自虐的精神根本撑不住。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三年了,到今天还是觉得,学了这么久还是处处有“惊喜”和意外。不过这个也是确实真心喜欢的,我小学时读过荷马史诗的连环画,至今能支持我咬牙坚持去啃荷马那奇葩的表达。

感觉老师就像一个漏勺,课堂上讲授的部分,真的能传达的,非常少。学生如果不主动,迟早会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放弃。然而,怎么能吸引学生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

评分

  • golden21c

    威望 + 1 点

    财富 + 6 论坛币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9
課堂設計雖重要,但讀授時的演讀技巧方是關鍵,沒有抑揚頓挫,學生便沒精神聽課。

点评

  • ywb_jerry
  • 发表于 2017-5-8 14:51
  • 感谢,不过90分钟都抑扬顿挫,还是枯燥的语法系统,这个我觉得不太现实

评分

若是講語法,我也做不到90分鐘抑扬顿挫。我是講課文的,連講兩節課,抑扬顿挫是做到的。

点评

  • ywb_jerry
  • 发表于 2017-5-9 01:37
  • 确实,需要课文结合语法,免得过于晦涩。
本帖最后由 muntzer 于 2017-5-19 23:50 编辑

简单说下,教学对象是一门古代的死语言,之所以说死,是因为今天人们不再用来交流了。而这门语言的难度基本在德国人中也是“臭名昭著”的。
=========================
这句话,我横竖都没读懂啊。

“教学对象”是怎么成了“古汉语”的?古汉语本来就是交流用的,现在不用了,所以可以认为死了。“教学对象”怎么也成了古代的死语言?真的“想象”不了。

点评

  • ywb_jerry
  • 发表于 2017-5-18 22:56
  • 你可以想象古汉语。今天没人用古汉语,文言文交流(说话)了吧?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提高教学技能,努力去吸引学生,就可以了。不要把目标定在“怎么能吸引学生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上,这个目标太大,追着这个目标走只能累自己。

这个系列的书不错,可以找来看看。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6853

点评

  • ywb_jerry
  • 发表于 2017-5-27 13:36
  • 感谢推荐!

评分

回复 1收藏 分享 淘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