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妙笔

[【生命科学类原创】] 自然科学之中医原理  序言
  • 1# iamluda
  • 99812014-10-28 10:45:17
    中医的称呼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十九世纪之前,西方医学还没有入侵我国,在中华大地上从事救死扶伤的人被称为“岐黄”“青囊”“杏林”“悬壶”,这些独特的称谓有其丰富的内涵。当西方医学在十九世纪步入古老的内外交困的东方神秘圣土时,既激进又保守的中国人用其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接纳了西方医学。由于战争的失败,在中华文明遭遇浩劫的那个时期,中华大地上从事救死扶伤的中国大夫被称为“中医”,以同西医区别,这种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几次发生过中医的存亡问题 ,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实质问题是什么?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它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或许就是背后隐藏的实质问题。
     目前中医、中药虽然进入了西方,但中医在西方的官方文件中被定义为“无科学证据而与某种宗教和哲学相关联的疗法”,被西方一些国家归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之类。在中医遭遇到西方国家这样的待遇后,自然的提出一个问题,在西方发展的主流医学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发展历史对中医有无借鉴意义?
     在历史上,中西医道各有本源,但并不完全相左,在17世纪之前,中西医学的一些发现与发明有共同性,有着“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他的学说与古代中医有不少共通之处。
      约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250年,古埃及的爱拉西斯拉特,发现了支配躯体运动的固状束体,几乎同时代的另一名医希洛菲利将其命名为神经(nerve),并研究了神经通路及与脊髓和脑的联系。这种直观的研究促进了西方解剖学,生理学及实验医学的巨大发展。十七世纪英国名医威廉 .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这个环节的认可,标志着实验、度量的应用,使西方医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十九世纪英国学者谢灵顿(Sherrington)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反射机能,到二十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了以大脑皮层为中心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才使西医学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境地。大量查阅和上面论述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西方医学是逐步剥落西方古典医学的哲学思辩部分,转而以“实证精神”及“实验精神”为本的科学方法,将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现代医学。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直今,一直不曾放弃哲学思辩与临床医学的双线并行。中医的临床医学,着重大量实践经验与诊治心得的总结,包括病症的分类描述、对病情症候的观察、药物应用和组方治则的搜集与研究等等,思辩的一条线则糅含医学推理与哲学思维,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若能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加上自然科学知识,完善中医学理论,不仅对中医学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思维方式,有助于医学的统一。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1

Re:自然科学之中医原理  序言

争论是徒劳的,疗效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回复 收藏 分享 淘帖